以下是引用二十月在2004-12-4 12:26:47的发言:
[quote]以下是引用王敖在2004-12-4 4:22:48的发言:
我是感觉90年代以来的一些诗歌写作,受过布罗茨基到希尼这些人的明显影响,再经过
肖开愚, 臧棣这些人的变形,已经把类似的写法精细化了。
最近在看排律,发现这种诗体的一些特点, 一方面它是最严格的律诗,基本上都是对仗,一首长律下来, 几乎所有的韵字都用上了。 另一方面,因为排律要一气写下去, 又成了一种很开放的,可以不断推进的诗体,又可以加入赋和叙事文学的因素,所以非常了不起。
总体上,我还是希望看到更开放的诗。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2-4 4:50:59编辑过]
以下是引用杨铁军在2004-12-4 3:59:54的发言:
凤凰自行车的结尾也有一点肖开愚的影子,“不见得是告诫、说服“这样的结尾很好,但是也许并不是一种开放式的结尾,强烈的形式感总是造成精致可喜的句子和结构,不论开放或封闭,和另外一类诗比起来严格说来都显得不够开放,不过我觉得你既然对形式和语词的有如此的把握,只要有心,也许很快可以有所开拓吧。我自己是很在乎结尾的,可能太在乎了。
以下是引用何惜在2004-12-4 15:44:45的发言:
个人以为 这些诗的毛病 形式倒在其次 关键是在诗人自身想像
力的缺乏( 当然我并非专指该诗 )否则无论对形式的研究如何深入
终只落了个皮毛
我们所谓对古典的回归 非指单纯形式的回归 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深邃
豁达 在诗歌的范围内 我们能否达到古人在他们那个时代的高度
否则只是形式上的伪复古主义
更多精力不妨花在对传统文化内核的再创造上 而非为了对应或强调
某种诗歌体裁 去挖空心思
以下是引用二十月在2004-12-4 12:32:27的发言:
[quote]以下是引用杨铁军在2004-12-4 3:59:54的发言:
凤凰自行车的结尾也有一点肖开愚的影子,“不见得是告诫、说服“这样的结尾很好,但是也许并不是一种开放式的结尾,强烈的形式感总是造成精致可喜的句子和结构,不论开放或封闭,和另外一类诗比起来严格说来都显得不够开放,不过我觉得你既然对形式和语词的有如此的把握,只要有心,也许很快可以有所开拓吧。我自己是很在乎结尾的,可能太在乎了。
以下是引用杨铁军在2004-12-7 1:02:43的发言:
[quote]以下是引用二十月在2004-12-4 12:32:27的发言:
[quote]以下是引用杨铁军在2004-12-4 3:59:54的发言:
凤凰自行车的结尾也有一点肖开愚的影子,“不见得是告诫、说服“这样的结尾很好,但是也许并不是一种开放式的结尾,强烈的形式感总是造成精致可喜的句子和结构,不论开放或封闭,和另外一类诗比起来严格说来都显得不够开放,不过我觉得你既然对形式和语词的有如此的把握,只要有心,也许很快可以有所开拓吧。我自己是很在乎结尾的,可能太在乎了。
欢迎光临 黑蓝论坛 (http://www.heilan.com/FORUM/)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