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蓝论坛

标题: 北方等两首小诗 [打印本页]

作者: 杨铁军    时间: 2007-8-4 13:23
标题: 北方等两首小诗
北方

河边散步的鸭子
天上飞过的雁,
季节始于这样的傍晚。
总是如此,看这波纹徐徐
送来仅次于时间的
一阵荡漾——
空气抖动,露出波浪的曲度。
河岸锁住一腔潮湿,
不露声色地进入冬天。
而草木皆绿的岸
被寒冷扫过,
似乎稀薄了许多,横在融融月下。
你,徘徊在高空
把这一切用波纹抚平,
如同一只小型发动机,
燃烧着多余的夜色。
2004年12月2日


找松鼠

看,松鼠怎么不见了,
这是我用来安慰女儿的
滑头话,总是能让她
忘掉对我的认生,
迅速回头去看窗外的枯干。
她看到的确是松鼠的不见,
但还是安静了一会儿,
搜寻那棵大树,然后回过头
开始咧嘴要哭。
于是我说走吧,我们去找松鼠,
我们在厚厚的落叶上
沙沙的行走,不时把她的手放在
灌木上,触摸粗糙的表皮,
她静静地在我怀里,
似乎找到了那不在的动物,
手里拿着的巨大红叶,
好像火红的狐狸窸簌作响,
让我们期待。
找松鼠,找松鼠,我们一起找松鼠,
如果有两只滴溜溜的眼睛突然跃出,
瞪视着我们,也许你更了解
它一动不动的意图。
而我只会如释重负,悄悄地
把你移到左手。
2004年12月3日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2-6 10:02:54编辑过]

作者: 王敖    时间: 2007-8-4 13:23
看,松鼠怎么不见了,
这是我用来安慰女儿的
滑头话,总是能让她
忘掉对我的恐惧,
迅速回头去看窗外的枯干。


写小孩对大人的恐惧,比较少见。
作者: 杨铁军    时间: 2007-8-4 13:23
本来的意思是认生,属于用词不当,改过了
作者: 王敖    时间: 2007-8-4 13:23
我是觉得,父亲在诗里写女儿对他恐惧,让人觉得很奇特。
作者: 二十月    时间: 2007-8-4 13:23
找松鼠,找松鼠,我们一起找松鼠,
如果有两只滴溜溜的眼睛突然跃出,
瞪视着我们,也许你更了解
它一动不动的意图

喜欢这段。两首诗的结尾我都比较欣赏。给我一种随时准备出发的感觉,另外上面那段我喜欢的主要不是它的韵,而是它里面的寓言,是不是?我可能误读了:)
作者: 赵松    时间: 2007-8-4 13:23
《找松鼠》写的好。这种作父亲的感觉、这种努力克制着的似乎要凝固了的爱,呈现的如此自然。
作者: 陈舸    时间: 2007-8-4 13:23
空气抖动,露出波浪的曲度。
河岸锁住一腔潮湿,
不露声色地进入冬天。

写得灵动。
作者: 2Tigers    时间: 2007-8-4 13:23
找松鼠写得真好,真好.
作者: 杨铁军    时间: 2007-8-4 13:23
以下是引用二十月在2004-12-4 12:42:43的发言:
找松鼠,找松鼠,我们一起找松鼠,
如果有两只滴溜溜的眼睛突然跃出,
瞪视着我们,也许你更了解
它一动不动的意图

喜欢这段。两首诗的结尾我都比较欣赏。给我一种随时准备出发的感觉,另外上面那段我喜欢的主要不是它的韵,而是它里面的寓言,是不是?我可能误读了:)


这首诗是一气呵成,写得很快,没有想到什么寓言,倒要请你赐教了,呵呵。。。
作者: 八月    时间: 2007-8-4 13:23
河边散步的鸭子,天上飞过的雁,季节始于这样的傍晚。总是如此,看这波纹徐徐送来仅次于时间的一阵荡漾——空气抖动,露出波浪的曲度。河岸锁住一腔潮湿,不露声色地进入冬天。而草木皆绿的岸,被寒冷扫过,似乎稀薄了许多,横在融融月下。你,徘徊在高空,把这一切用波纹抚平,如同一只小型发动机,燃烧着多余的夜色。

如果把所有句子用符号连接在一起。那么这个是诗还是散文。文学小青年把散文用诗歌的形式断开句子写开来。美其名曰:诗歌。郁闷中。个人意见。
作者: 二十月    时间: 2007-8-4 13:23
以下是引用八月在2004-12-6 13:48:00的发言:
河边散步的鸭子,天上飞过的雁,季节始于这样的傍晚。总是如此,看这波纹徐徐送来仅次于时间的一阵荡漾——空气抖动,露出波浪的曲度。河岸锁住一腔潮湿,不露声色地进入冬天。而草木皆绿的岸,被寒冷扫过,似乎稀薄了许多,横在融融月下。你,徘徊在高空,把这一切用波纹抚平,如同一只小型发动机,燃烧着多余的夜色。

如果把所有句子用符号连接在一起。那么这个是诗还是散文。文学小青年把散文用诗歌的形式断开句子写开来。美其名曰:诗歌。郁闷中。个人意见。

怎么还有人在这种愚蠢的问题上纠缠?
楼上你试着给我们大家定义一下啦,什么是诗,什么是散文~`谢谢。我会把它裱到墙上。
作者: 二十月    时间: 2007-8-4 13:23
以下是引用杨铁军在2004-12-6 10:07:31的发言:
[quote]以下是引用二十月在2004-12-4 12:42:43的发言:
找松鼠,找松鼠,我们一起找松鼠,
  如果有两只滴溜溜的眼睛突然跃出,
  瞪视着我们,也许你更了解
  它一动不动的意图

  喜欢这段。两首诗的结尾我都比较欣赏。给我一种随时准备出发的感觉,另外上面那段我喜欢的主要不是它的韵,而是它里面的寓言,是不是?我可能误读了:)


这首诗是一气呵成,写得很快,没有想到什么寓言,倒要请你赐教了,呵呵。。。
[/quote]
呵呵,那就是我乱读了。我就觉得你这个诗写的是比较快的:)
作者: 赵松    时间: 2007-8-4 13:23
是诗还是散文,从根本上说跟怎么个排法没太大的关系。但就一首诗而言,怎么排法对于阅读的效果是大有关系的。另外,确实有很多人在写分行的散文,并自以为是诗。而真正的诗无论你怎么排也都还是诗,虽然整体效果和感觉上会有影响。纠缠在是不是诗上,还不如纠缠一下写的好不好。
作者: 杨铁军    时间: 2007-8-4 13:23
以下是引用八月在2004-12-6 13:48:00的发言:
河边散步的鸭子,天上飞过的雁,季节始于这样的傍晚。总是如此,看这波纹徐徐送来仅次于时间的一阵荡漾——空气抖动,露出波浪的曲度。河岸锁住一腔潮湿,不露声色地进入冬天。而草木皆绿的岸,被寒冷扫过,似乎稀薄了许多,横在融融月下。你,徘徊在高空,把这一切用波纹抚平,如同一只小型发动机,燃烧着多余的夜色。

如果把所有句子用符号连接在一起。那么这个是诗还是散文。文学小青年把散文用诗歌的形式断开句子写开来。美其名曰:诗歌。郁闷中。个人意见。


你的读法倒是别出心裁,不过按你的看法,这里似乎不太适合你,你会越来越“郁闷”的.

另外,下次说话礼貌一点,不要用文学小青年的帽子乱扣.
作者: 王敖    时间: 2007-8-4 13:23
应该允许不懂诗的人提出“这是不是诗的问题”, 但不允许这种人表现傲慢, 至少在这里。

杨铁军开始写诗的时候, 我还在上小学呢。
作者: 杨铁军    时间: 2007-8-4 13:23
一直没搞清你是哪一级的,我是90年大二的时候开始写诗的,那么你应该是96级以后的了?

其实我自己也产生过类似的困惑,大约从95年起直到2001年大约6年的时间,完全停止了写作,而且对当代的诗歌完全失去了兴趣,可以说一首都读不下去。一方面焦虑不安,另一方面老是后悔当初没有选理工科,否则的话真想从事军工,因为当时很觉得书生无用。

2001年10月份(911后一个月)一天晚上忽然一口气写了好几首诗,我觉得一切又都是可能的了,写诗的目的也完全不同了,从此也不再对诗有什么焦虑怀疑,慢慢写就是了。
作者: 王敖    时间: 2007-8-4 13:23
那我已经上初中了,我哥和你一级,他写诗的时候我还是上小学。

“2001年10月份(911后一个月)一天晚上忽然一口气写了好几首诗“

这个我记得很清楚。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2-7 5:11:27编辑过]

作者: 二十月    时间: 2007-8-4 13:23
以下是引用杨铁军在2004-12-7 4:51:14的发言:
另一方面老是后悔当初没有选理工科,否则的话真想从事军工,因为当时很觉得书生无用。


我一向对理工的人存有很大的敬意。我哥也是学理工的:)
作者: 二十月    时间: 2007-8-4 13:23
恩,90年上大二,我那时候在上初三好象。。。。。。
作者: 茶客    时间: 2007-8-4 13:23
看,松鼠怎么不见了,
这是我用来安慰女儿的
滑头话,总是能让她
忘掉对我的恐惧,
迅速回头去看窗外的枯干。

还是恐惧好,那种由于距离产生的陌生.对于不熟悉的东西,孩子的感觉就是恐惧.
里面双方都有克制,但感觉上都在努力,那些细微的动作很清晰.
作者: 杨铁军    时间: 2007-8-4 13:23
恐惧是强烈一点,更能让人感到恐惧和忘掉恐惧的张力,不过写的当时就隐隐觉得恐惧也许不妥,所以一听王敖说起就改掉了,看来还可以再想想。
作者: 上善若水    时间: 2007-8-4 13:23
看,松鼠怎么不见了,
这是我用来安慰女儿的
滑头话,总是能让她
忘掉对我的恐惧.

我喜欢你的诗歌的开始,
比结尾要好.

我认为小孩对大人是有恐惧感的,因为幼稚.

你的诗歌方式像是以前常读的,是有高度的.




欢迎光临 黑蓝论坛 (http://www.heilan.com/FORU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