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蓝论坛
标题: 《天下无贼》牛逼 [打印本页]
作者: 流马 时间: 2007-8-4 13:23
标题: 《天下无贼》牛逼
我只能说,冯小刚越来越牛逼了!他是一个真正自觉地“与时俱进”的导演。一个处在第五代和第六代夹缝中的人,终于掀翻第五代张艺谋陈凯歌伪文化英雄之流的沉重压迫,而与陆川、贾樟柯、路学长这样的第六代们共同进步。虽然年纪大了些,但心灵还很年轻,而且比第六代们早那么几年开始折腾和反抗,斗争的策略和经验,以及创作的心得都在不断丰富和提高。一个没有被一个接一个的胜利冲昏头脑的人,一个始终清醒自己做什么的人。一个水平有限,但是善于学习,并且善于发挥自己长处,藏掖自己短处的人。一个对商业片不断探索和认知的导演。撇却头几年的“地下”状态不谈,从《甲方乙方》开始,每一个片子都有一个提高,都代表了他对商业片的新的认识。当人们在《甲方乙方》、《不见不散》、《没完没了》的熏陶下,很买“冯氏幽默”的帐的时候,冯小刚已经开始在影片的“精神元素”上下功夫,《一声叹息》算是个投路石,发现人们对“悲情”、“狼狈”、“阴暗”甚至所谓“先锋前卫”一点的东西还是有接受能力的,于是,一部《大腕》抛出来了,这部电影是他贺岁剧的一个大飞跃;到《手机》就飞跃的更加肆无忌惮了。如果《手机》在故事结构上还有些什么不足的话,那么这个不足在《天下无贼》中也给弥补掉了。
《天下无贼》的故事悬念叠出,情节设置无可挑剔,尽管“冯氏幽默”仍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仍然是吸引老观众的不二法门,但是故事本身的吸引力无疑取代了“冯氏幽默”的“首发”位置。如果赵本夫的小说找别的导演来做,冯氏幽默肯定是没有,但故事的魅力不会消失,那些小说中与生俱来的戏剧性不会改变。幸运的是冯小刚导演了这部电影,冯氏幽默与故事的戏剧性相得益彰。尽管有这么一个小说原本的依托,冯小刚的努力还是值得尊敬。要知道他已经将这个本子研习了很多年,就是一直在等待电影局批准。这么多年的打磨,怎么可能不做出一个牛逼的东西出来。就是冲着冯小刚这种认真、扎实的工作态度,我们有理由期待刘震云的《温故1946》会拍的同样好。
《天下无贼》中,刘德华、刘若英、葛优、李冰冰、傅彪、徐帆、王宝强、尤勇、范伟、冯远征的表演也个个精彩。
刘德华也许不会意识到,拍这部电影,在内地,一定程度上挽回了《十面埋伏》里面令人失望的表演所造成的人气损失。相信他本人也会喜欢王薄比喜欢刘捕头多一些。这应该是他在《无间道》之后又一次成功的表演。
刘若英据说是个文艺女青年,一个具有这种素质的演员在拿捏王丽这样一个角色时也是可以放心的。
王宝强出身农村,原本是个武打替身。最初看介绍时,有些傻逼记者说他曾经演过《老井》,我当时就想象,连《老井》都演过,那这个演员一定不年轻了,肯定是和张艺谋、吕丽萍平辈的演员吧;没想到一看照片,还是个毛孩子。再仔细一看,还很面熟,于是想起《盲井》这个影片来。这不是里面那个诚实单纯,因祸得福的孩子元凤鸣么?《盲井》这个片子当然不错,《天下无贼》也不错,只是王宝强的表演没有什么改变,基本是《盲井》里那个孩子的翻版。所幸的是,《盲井》在国内一直是部非法影片,很少人能看到他的表演;而也许正是他在《盲井》里的表演,打动了冯小刚的心,使他有幸搭上冯小刚的“无贼列车”。和刘德华刘若英这样的腕站在一起,出名肯定是出名了,但外形并不出众的他,将来的道路不会顺利。起码偶像派道路是走不通了。怕就怕他的这种表演被定型,一有类似角色的时候才会有导演想起他。
葛优虽然一直声称自己是配角,可是他却是和刘德华演对手戏,戏份委实不少。除了依然的“冯氏贫嘴”,他的表演还是多了一些新意。我们还是很喜欢他。这是没办法的事情,他已经做得很好。我们没理由苛求连他和我们自己都茫然的“更好”。
李冰冰一张小狐狸脸,也是三十五六的人了吧。记得好多年前,王志文还很瘦的时候,她就在《无悔追踪》里演王志文的女儿了,那时怎么着也得20出头吧。近年来,冰冰人气看涨,也算苦尽甘来。冰冰在片子里的表演嘛,还是比较养演的,只是希望以后还是要接一些“技术含量”高一些的角色。
范伟一如既往的喜欢。他成了继傅彪之后,第二个冯氏电影里面的超级龙套。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2-9 14:18:23编辑过]
作者: 凌丁 时间: 2007-8-4 13:23
写给杂志的吧
作者: 驴头狼 时间: 2007-8-4 13:23
我不得不说,写给报帐杂志,蛮好一稿子.
要是正经写的,虽有得点,多少见浅识薄.
作者: 流马 时间: 2007-8-4 13:23
以下是引用驴头狼在2004-12-9 23:36:16的发言:
我不得不说,写给报帐杂志,蛮好一稿子.
要是正经写的,虽有得点,多少见浅识薄.
早就知道会有着种意见。
呵呵。还是要多给国产电影一点鼓励的嘛!
有时候太强的精英主义放在某些具体情境中会显得大而无当。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2-10 9:29:10编辑过]
作者: 杜先勇 时间: 2007-8-4 13:23
以下是引用流马在2004-12-10 9:16:58的发言:
早就知道会有着种意见。
呵呵。还是要多给国产电影一点鼓励的嘛!
有时候太强的精英主义放在某些具体情境中会显得大而无当。
呵呵,这种货色还是少鼓励的好,让人看了误以为是鼓动!
作者: 凌丁 时间: 2007-8-4 13:23
冯小刚其实也挺“精英姿态”的:
“笼统地说,一个人不可能代替所有人的意见,拍电影是给观众看的,而现阶段的中国电影却变成给影评人看的了。我心里明白,只有观众才会掏腰包看电影,影评人哪个人舍得自己花钱看?拍出来的电影要是取悦他们就等于死。”
“中国的电影导演一直以来是以两个宗旨来指导自己的创作,一个是为政治,一个是为艺术。这两部分互相瞧不起,他们只在一点上能够达成共识,那就是都瞧不起为商业。
但是这两种创作动机都是“利己”的。我们经常能够听有导演这样说:我想表达我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看法,我想拍自己喜欢的电影。他们首先想到的是满足自己的需要。而只有商业电影是“利他”的,是以满足观众的需要为创作目的。“利他”是哲学的说法,用宗教的说法叫“普度众生”,用毛泽东思想的说法就叫“为人民服务”。”
“不要说别人,就连我这种坚持拍商业片的导演都时不时的有一些活思想:是不是也“自我”一回。这是长期以来受错误创作思想毒害的结果,不是一天两天痛下决心就能洗心革面的。希望寄托在第十五代导演的身上。”
“就我了解,中国人民不缺思想,就缺娱乐。”
作者: 溺灵 时间: 2007-8-4 13:23
我要看我最爱的奶茶
作者: 小狗子 时间: 2007-8-4 13:23
并没有一概否认冯导的电影,不过,这两年的确在走下坡路,而且速度很快。
《手机》《天下无贼》这两部片子,除了有一些搞笑的东西外,的确再也找不到什么了。
作者: 张来 时间: 2007-8-4 13:23
一声叹息还是不错滴。
作者: 钢盔 时间: 2007-8-4 13:24
同意8楼的
冯一直在想当个艺术家
但是看得出来他还需要努力
也许先天的一些东西是个人克服不了的 他的摸索有些……呵呵 走歪了
作者: 小狗子 时间: 2007-8-4 13:24
楼上的,我们握握手吧,我也同意你的观点。
不过,想想,冯小刚曾几何时也却曾带给我们很多的欢乐。
我不想多说他些什么,只是希望他会好起来~~~~~~会带给我们更多欢乐!
作者: 王老虎 时间: 2007-8-4 13:24
以下是引用驴头狼在2004-12-9 23:36:16的发言:
我不得不说,写给报帐杂志,蛮好一稿子.
要是正经写的,虽有得点,多少见浅识薄.
作者: 外外 时间: 2007-8-4 13:24
昨天DVD出了买来看,觉得就商业电影的角度看,依然是没有进步的滥片。与港片中最好看的、以情节取胜的那些相比,还是差一截,虽然很多桥段已经开始猛学港赌片和好赖物大片那些。主要表现在:
1,不会用电影来说和表现故事。用“说”的交代前因后果的太多。很多段落先由人物说一遍要发生的事情,再演一遍,节奏和悬念都没了。这点在半小时后特别明显。所有结果都被猜到,毫无趣味。
2,对白还是丑陋,尤其是后面警察与小偷的对话,基本是为了圆一种说教,是导演教的,依然属于不说人话。所以演员表演的僵化在所难免,一个字,假,假得无法忍受。警察会那么尊重小偷的良心并当面表达吗?细节上,毛病太多了。
3,节奏太差。导演依然不懂得营造紧张气氛(虽然有几处确实是学了些港片中比胆比快的桥段),人物对白缓慢而“凝重”,抒情得一塌。每场戏看出来都用工夫设计了,但合一块,依然不是那么回事,缺乏推进的感觉,不好看。特别是几场比试的戏,干吗用那么多慢镜呢?还有那音乐,真土而又他妈“弱”,没准冯觉得挺有民族特点的。
4,想表达的太多,这儿说几句,那儿兑点情感煽动和人性深挖,人物脸谱化成分也过多了些,所以越挖越假。
试想换个香港导演来认真拍,会比这好看得多。
作者: 外外 时间: 2007-8-4 13:24
当然,冯的厉害在于他知道,这戏是给婆婆看的,不是给新一代看港台赌片、黑道片、美国大片长大的孩子看的。要这么说,他有票房的硬道理。当然,话说回来,要拍成精彩刺激的那种,他现在也还不会。
试想换个香港导演来认真拍,会比这好看、刺激得多。
加个有关技术的探究:
为什么俺们的电影里一到演员对话就节奏慢下来了呢,气氛就松掉了呢?
哦,原来大陆导演不会让演员边说边做,而是让演员“定”下来,面对镜头和对手,再郑重其事地说那几句话,这样,那几句话能不“重”吗?能不显得说教吗?
事实上,现实生活里,很少有人(更别说贼)是定睛看定对方、止住动作再凝重西西地说话的,那很像话剧。
反观港片中,越“重”的话,往往越慢不经心地说,而且是演员在动作中说,节奏又快又显得真实,信息量大,而且,演员的句子和动作有时一定是拼接在一起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意思的。比如盗贼A说:“我就不信他不怕”,接一个特写:手中拿着可以断人手指的工具。
换大陆土鳖导演,一定将台词改成:“我就不信他不怕这个,看!”
这多出来的几个字的差别,基本可以反映大陆导演在剧情片方面和港台导演修养上的差距。天下无贼中,这样弱的对白有很多处,基本属于脑子无法医治。
作者: 王老虎 时间: 2007-8-4 13:24
天下无贼 一部伤感的功夫片
提交者 : 绿漪
看过《天下无贼》,第一个感想是,刘若英长得不够好看。相对于片中情节的要求来说,她的外形实在不够份量——很难想像她如何搞出那么多色诱的圈套来,虽然冯小刚拼命把她的衣服领口往下开。也许男女审美有区别,总之想不通那些男人究竟图个啥?
作为路线相似的女星,王丽这个角色如果让蒋雯丽来扮演,应该会有说服力一些。刘若英真是枉有“奶茶”这么风韵的外号,长相如此清汤寡水。要说她五官也基本端正,起码不功不过,但就是少那一点味道,好像做菜缺了一样调料。蒋雯丽虽然也不是美女,她的脸好像刘若英的五官勾了一下茨,那股寒素味道没了,袁枚在《随园食单》里说,茨者合也,治肉防焦老,调羹使滑腻,粬麸为媒,大道相通,就是这个意思了。
不过刘若英的声音很有点风韵,糯糯嗲嗲的,听着像在耳边吹气一样,傻小子晕晕乎乎就被催了眠……虽然我这人一贯喜欢意淫,不过这次未必全怪我想入非非,实在这戏暖昧成这样子——在刘德华放下女朋友的地方,傻小子英雄救美,还要回头送姐姐一个——降魔杵!如此标准的一个男根图腾,本来我看他自行车倒回来还以为他要还钱呐。也难怪王薄生气,换了谁也看不下去,女朋友变心罢了,还当面把别的男人服侍得那么销魂,这种情景确实有足够的杀伤力,想想多少人冲冠一怒,还不就是为了这个嘛,不然真为红颜不成。
若论冯小刚的叙事能力,怕十个张艺谋绑一块儿也不是他的个儿,然而这次他接受采访时一直强调,这个故事情节设置上不那么有说服力,因为说不清王薄王丽为什么突然一根筋成这样。我一直疑惑着聪明如他,不可能就这么甘心认输,其实早该想到了,这人是一贯地言不由衷的,有些东西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王丽有了孩子,生命中建设的欲望超过了毁灭的欲望;王薄知道有了孩子,他要在女人面前重新争取自已父亲的身份,就这么简单,还有什么比后代更有说服力的吗。
冯小刚说《天下无贼》是一剂麻醉剂,让观众在电影院里稍事休息。我看过了《功夫》,觉得这话其实是冯小刚给周星驰捧场来着,天下排名第一的杀手“火云邪神”左手拿着枪朝自已来过来,右手用两个指头夹住子弹,简单直接地宣告科学的破产,周星驰连回避都不屑,没有文化负担的小混混才敢于蔑视一切,冯小刚做不到这一点,所以《功夫》才是麻醉剂,剂量还不轻。
至于《天下无贼》,反而是一部伤感的功夫片。黎叔剥生鸡蛋的功夫,就是有人拿他比解牛的疱丁,那传说中的绝世高手,怕他还要学《绝代双骄》里的苏樱叹一句:诸葛武候的木牛流马虽然极尽工巧,但未免霸道了些。还有把身体意识控制得收放自如的独狼王薄、盗技耍得眩人耳目的美女冰冰,在一把手枪面前,寂寞高手一时俱无踪。他们仓惶逃窜的身影,已来不及像黄飞鸿陈真一般在乱枪中摆个飞身而起的POSE,惟其如此,更加令人伤感,他们是那个已经终结的时代的最后的贵族,当高贵优雅无容身之处,人民民主专政就真的来临了。
就像职责在身的警察没有放过王薄王丽一样,电影局不要人情温暖,冯小刚只好卖个破绽,怒问审查者:如果火车顶上可以逃生,冰冰何以还要出卖黎叔?
作者: 王老虎 时间: 2007-8-4 13:24
SB开始的地方---《天下无贼》观后
12月25日,圣诞节。至少在我居住的城市里节日的气氛越来越浓,已经和个“真正”的节日没有什么两样了。23:00,我走在街上,周围都是年轻人,散了夜场出来,头带红帽,在马路中心牵着手,三五成群地走着。
年终了,我交了我该写的稿,交完了房税和维修基金,隔了大洋办完了我所能办的一切事情。2004年,事情真多。突然没什么要再做的了,感觉很是有些怪异。在一刀和下一刀之间是什么?握着刀的手只会感觉到空虚。
我本不想起碟店看一眼的,因为我知道前一天本市的一条街上被扫了6万张碟。碟店里现在只会放着《南征北战》和《留三姐》,绝对正版,绝对无聊。
但是我还是被路上一家碟店的灯光吸引了。那么晚,还开着门。这说明一定还有新碟,《南征北战》不是个适当的理由让老板支持到23:15。
于是就有了一本《天下无贼》。
冯小刚导演拍了很多年贺岁片,SB评论说他是商业片导演。在我看来,直到《天下无贼》冯导手下才算是有了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商业片。直到《天下无贼》问世,冯导莶攀窃谂纳桃灯???皇桥亩巫印?
不服的尽管砸砖,但是麻烦你去看一看《甲方乙方》。这本片子是后续N年里所有冯小刚片子的母本。一直到《手机》,你都可以看到这种北京段子在电影里的痕迹。段子永远不可能成为商业片的剧本的,剧本是专业活,应该得到尊重。
我个人很喜欢《天下无贼》,就在同一天我看了枪版的《功夫》。在我看来,《功夫》打不赢《天下无贼》。周星驰把太多时间花在了特技上,情节单薄到透明,而且内无三点。
喜欢看电影的人,我建议把《天下无贼》和另外一部片子对照起来看,那就是陈凯歌的《和你在一起》。在反对《天下无贼》的人中,很大一部分的反对意见集中在该片“假模假式”上。
我倒觉得,比起《和你在一起》中的中国人拉小提琴,《天下无贼》里朴素的中国式“积德”思想,更贴合实际,不是那么装B。因此,可能也有更多中国人能接受这部片子,从中获得他们所需要的情感体验。轻松,关键是轻松,不需要爬到小提琴练习曲那样的高度上去体验。
如果说在《和你在一起》中,陈凯歌刻意营造了一种人性的脉脉温情的话,那么《天下无贼》在人性层面体现的高度和勇气远远将前者抛在身后。
冯小刚安排的结尾一幕,很可能许多人很“自然”地就看过去了,把注意力集中在刘若英的吃相上,或者刘德华之死上。但是有没有人想过,建国以来拍摄的那么多国产影片中,有几部的结尾是有警察网开一面,置法律于不顾,放走人犯的?
美国片和香港片看多了,比如《勇闯夺命岛》里,凯奇放过康那利,觉得很正常。但是国产片导演要面对电影审查官剪刀,又是影响那么大的贺岁片,这种正常里难道就没有看出一星半点导演的勇气来?
一说到冯小刚是商业导演,言下之意就是冯导没文化。我看了很多影评,应该是有文化的人所为。但是我从其中看出了两点,不知道还有谁看出来了?
有一篇影评说到了全片以十字降魔杵为线索,能注意到十字降魔杵很不容易了。但是,为什么是十字降魔杵?难道就是如傻根所说,降伏心魔?
十字降魔杵是法器,又叫羯磨杵,全称为:十字金刚羯磨杵。由一横一竖两根三棱金刚杵构成, 直的一只金刚杵代表过去、现在、未来、之永恒不变;横的一只金刚杵代表能横遍十方法界、无所不在之意。金刚杵为断烦恼、伏魔的神圣法器,而十字金刚杵更喻为智慧通达四方、降伏顽冥之力量。
依据经典,它可消除自身一切罪障,使三昧耶过悉皆清净,使胜共悉地皆得成就,一切违缘障碍悉消除无余,一切顺缘所愿善根悉皆增长。一切男女怨敌债主皆令满足欢喜,怨敌消除。
为什么一定是十字金刚杵?它是一个暗喻。而且在这个片子完全满足情节的需要:
(1)降伏顽冥
(2)消除自身一切罪障
(3)一切男女怨敌债主皆令满足欢喜
而根据经典记载,金刚杵也表示三摩地无动摇之意。这部片子里有东西不动摇,所以有了某种打动人心的力量。这就是十字金刚杵的意义所在。
有文化的影评家,有几人明白这一点?
另外一点,在片尾跪拜的一出戏里,出现了一只耳朵上扎彩条的羊,居然占据画面很长时间。为什么不剪掉它呢?或者,有那么多景,为什么一定要拍摄进去那么一只不伦不类的羊?
因为那是一直自由的羊。按照藏族的风俗,在历次法会上都有相当数量的牛羊被放生。作为标记,在这种被放生的牛羊耳朵上会挂上彩色的布条,于是就没有人再去捕捉它们,使它们从被屠杀追捕的命运中解脱出来。又因为得到加持和祝福,它们在下一世可以转为人身。
谁在电影里得到了最终的解脱和自由?
去西藏的人这几年越来越多,炒西藏概念的人也越来越多。能把西藏的文化运用得如此精妙含蓄的,又有几人?
全片看下来,我觉得最可乐的是广告,太明显了。只是好奇一点,这本身是个很好的宣传手段,不知道冯导为什么不用?例如宣称:凡是能在影片里找到所有商品和品名的观众,可以获得大奖一份。那么这本片子的票房完全可以过亿了。
有人(刀刀)曾经建议我,把本片和《纵横四海》对照起来写一篇“垃圾影评”。我觉得完全没有必要。《纵横四海》是香港商业片的极品,穷极手段可能表现出“潇洒”二字。而《天下无贼》的目的并不在此,两者完全没有可比性。
在讲述贼故事的影片里,《天下无贼》是精品,绝对值得一看。在天下都是精B的今天,老冯弄了个SB的故事出来。这个想法很聪明,在一切SB开始的地方,就有了人味,有了泪水。很多人,很多事,即使只是个梦想,也值得去SB一回。
签名:
《功夫》特技虽好,但我是去看搞笑的。
作者: 王老虎 时间: 2007-8-4 13:24
忘了标注,上面的帖子作者是和菜头。这样的片子,还是他这样的来评论会比较有看头。
你为什么不是个苹果?!!---《功夫》观后
和菜头
《大话西游》里至尊宝提着水瓢对着菩提老祖的秃瓢一通暴打,直打得暴土扬烟,烟雾里传来的是至尊宝悲愤的质问声:“说!为什么是葡萄,你为什么不是个苹果?!!”
看完了《功夫》,我也有相同的问题。银幕上星爷的形象高耸入云,六块腹肌生动鲜明。就在那伟大的一瞬间,我突然变成了一个四川村妞,扎着麻花辫,穿着花布袄,一双手紧紧攥住包袱皮,大眼睛里闪着失望的泪水,用标准的成都口音说道:“星锅,你变an了。。。”
《功夫》这部电影,可能就是周星驰经常说的那种他“真正想拍的电影”。翻译成现代汉语,意思就是:一个人想学李小龙已经想到变态的产物。从《少林足球》开始,周星弛就开始习惯性露点,动辄露出腹肌来,然后就是飞腿侧踢。《功夫》一片里,最过瘾的就是周星弛本人。42岁的他,凭借电脑高科技,一圆当年模仿李小龙的梦。问题在于,大哥,我真的是去看搞笑的。我的确长得很猪,但是我不蠢啊!
想学李小龙想到变态,结果就是终日想着群殴时自己潇洒的身姿。而事实上,电影观众看过太多一个比一个潇洒的POSE,他们更关心的是为什么要去打,而非怎么打。为什么去打,这是剧情。而怎么打,只是效果。《功夫》里只有怎么打,没有理由。真正应了王朔批评金庸小说的那句话,所谓武林人士都他妈是神经病,毫无任何理由地杀来杀去。
如果要求我写下《功夫》的剧情,我可能面对一张白纸24小时以后一枪打爆自己的头。有艰难的活,但是没有见过这么艰难的。女人生孩子是肚子里有,《功夫》里什么都有,就是没有剧情。除了特技,还是特技。
对周星驰的电影总有一种期待,想去看里面真实的小人物。他们有明显的缺点,在命运的捉弄下,他们被送到台前,满足一个小人物最狂野的梦想,引发一连串爆笑的事件。我们在笑他们,更多的也是在笑我们自己。于是在大笑过后,眼角会有一颗泪水,可以在散场后慢慢品味。因此,总能感觉到亲切,甚至觉得那些好色、愚蠢、卑鄙、怯懦、贪财都是那么的可爱。
在《功夫》之前,周星驰是在用小人物的心态讲述小人物的故事,可爱已极。《功夫》之后,周星驰超拔了自己的地位,开始以大人物的心态讲述小人物的故事,怎么看怎么不爽。以前周星驰片子给人的感觉是“撞了狗屎运的杂碎”,而现在他的片子给人的感觉相当文言,是属于“误入尘网中”,却不改NB的本质,所谓“金子永远要发光”。
一个导演有权决定他拍什么样的片子,怎么去拍。他只需要对投资方负责就行了,不需要对观众负有任何道义上的责任。一切都只是观众的一厢情愿,我怀疑长期以来大陆观众完全误读了周星驰。他没有那么多的微言大义,他没有那么多人生哲学,他只是一个想拍出片子大卖的导演。在周星驰的一生中,号称巅峰之做的《大话西游》不过是因为他被编剧刘老祖绑架了思路,一时头脑发昏醒来后悔到死的结果。周星驰的成功,很可能更多地建筑在观众对他的误解上。
当他想很严肃地讲一个故事时,观众们笑得死去活来。正如他那句严肃的:其实,我是个演员。而现在,他在试图讲一个很搞笑的故事,观众们便收起了笑容,正襟危坐起来。事情的真相是:如果时光可以重来,我们还会选择看《大话西游》,而周星驰绝对不会再去拍。
他为什么不是苹果?因为他甚至没打算过要做葡萄。
签名:
---星锅,你变an了。。。。。。
---么妹儿,我豆是这个样子!
作者: jecci 时间: 2007-8-4 13:24
不得不说冯是个聪明人,在商业上无可挑剔~~这本来就是一商业片~彻底的抓住了现代人的心来赚钱~从周星驰和他这两个票房大王上可以看到中国大众观看的两种群体,一是被娱乐的人,看看周的片子觉得好玩的不得了这就行了~还有一种是自以为是的人,认为看懂了冯的片子就认为这是艺术片,认为自己牛逼无比是社会的精英了
作者: 杜先勇 时间: 2007-8-4 13:24
滥片,临近结尾处有一非常非常明显的穿帮,前后两个剪辑画面的火车车牌号居然不同~
作者: 雷莽 时间: 2007-8-4 13:24
到底是谁自以为精英。。。。。。。。
我觉得这作者没这姿态吧。要说“看懂”,那也就在自己哥们儿前卖弄一下,不挺可爱质朴嘛!
主要是角度问题,要说灭,谁不会?而且谁能灭得更有力度,更凶狠残暴还不一定呢。
作者: 仲夏 时间: 2007-8-4 13:24
天下无贼漏洞百出
1、社区保安形同虚设
镜头:刘德华开着傅彪的高级轿车出小区,保安一句话不问,就知道敬礼(还好刘德华有良心,特意把车倒回去给小子上了一课)。
2、旅游胜地环保意识淡薄
镜头:刘德华开车在西藏的路上,在车上点了支烟,吸了两口后随手扔在了车窗外。
3、农村晚婚晚育的宣传工作不到位
镜头:傻根连自己几岁都不清楚,知道自己二十一了,马上就着急回家盖房讨老婆生孩子(我都快毕业的人,连女生手都还没拉过,丢人呀)。
4、邮政异地汇款费用仍然太高
镜头:傻根算了算,六万块钱要六百元的汇费,这钱都可以在他们老家买头驴了。
5、火车站安检工作不到位
镜头一:几个网上追捕的贼居然都安全上了火车。
镜头二:贼们带了不少工具,小到刀片、切指器,大到钓钩、警服,还有刘德华的假发、迷药以及便衣警察的冥钞、手枪,居然都没被在上车前查出来(从便衣警察向乘警亮证件这个细节,可以知道在上火车前乘警并不知道有便衣警察上了火车,也说明他们原来物品检查时就没发现有人带枪上了火车)。
6、家庭XX仍然严重,妇女地位有待提高
镜头:“啪!”刘德华给了刘若英一个大嘴巴子。
7、部分地区封建迷信活动猖獗
镜头:便衣警察用冥钞换了傻根的真钱(他们从哪买的鬼票子。可见在当地封建迷信还是很猖獗的)。
8、火车站卫生状况强差人意
镜头:“嗖!”刘若英朝火车顶上扔出了一个鸡蛋……(那帮专门逮人吐痰扔烟头罚款为生的同志哪去了?)
9、火车站安全防范不到位
镜头:“嗖!”刘若英朝火车顶上扔出了一个鸡蛋……(幸亏是鸡蛋,不是手榴弹)
10、警服警具市场流通混乱
镜头:李冰冰警服、肩章、手铐都齐了,和真的差不多。
11、火车站对号入座制度执行不到位
镜头:傻根抢了个座,不管刘德华和刘若英是不是这个车厢这个座位,叫他们过来一起坐。
12、火车上霸座的不道德现象严重
镜头:傻根和二刘始终三个人占着四个座位。
13、火车运行中保卫工作不到位
镜头一:几个贼爬到车顶比胆大,刘德华都快掉下去了,居然玩了半天没一个乘警和列车员发现。
镜头二:大白天,居然有人冲进车厢抢劫,乘警却没及时赶来。
14、中国黑社会组织仍然猖獗
镜头一:葛优一使劲,斩去未完成任务的四眼一根手指。
镜头二:警察从火车上逮了很多戴红帽子的帮派分子。
15、普通话普及工作任重道远
镜头:傻根的河北普通话和尤勇的陕西普通话都很有特色。
16、献血程序有待规范
镜头:傻根屁屁颠颠跑去给别人献血,结果晕倒了(就算他不晕到,万一有爱滋乙肝怎么办)。
17、车站助残服务没有落实
镜头:葛优化装成老年瞎子,车站没有盲道也算了,也没个列车员过来扶一把。
18、中国社会贫富差距依然悬殊
镜头一:农民工兄弟傻根坐着硬板,黑社会老大葛优有包房加小蜜。
镜头二:农民工兄弟傻饿了吃冰凉的煮鸡蛋,黑社会老大情妇李冰冰在酒吧喝洋酒吊小白脸。
19、科学生育知识有待普及
镜头:怀孕的刘若英在饭店暴饮暴食高脂肪高盐份食品,且心情极差(这样很容易生下怪胎,对我国优生优育的政策极其不利)。
20、警察部队思想觉悟建设有待提高
镜头:便衣警察最终出于人道放了刘若英(但违背了他作为一个警察的职业道德,与中央“违法必究”的政策也不符)
作者: 脱氧核糖 时间: 2007-8-4 13:24
居然会注意到火车牌的号码
你这不是成心找茬吗?
你们要是自己拍过电影就明白了
作者: 杜先勇 时间: 2007-8-4 13:24
这是细心,唉,。怎么和找茬扯上了。我要是有能力拍片子,哈哈,那也决不允许在前景穿帮啊,搞笑。你要是不信,自己去看,那么大的车牌啊,,,,看的时候,我就担心火车头会搞错,退回去看了一下,吗的确实不是同一个啊。。。当然,说这个和评论片子质量本没有多大关系,但多少让我觉得家伙也就那样子了,一个很聪明的商人。
作者: 脱氧核糖 时间: 2007-8-4 13:24
我没有要维护冯小刚的意思,但是火车的运行不可能为了一部电影的拍摄而被打乱。
这就好象你去什么商场超市拍电影没有相关手续他们不让拍一样。
其次大众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是很客观的,商业电影有的时候是粗制滥造,但他仍在发展。中国的很多导演在他们青年的时候排出过很多很好的片子,但殊途同归,那些当年的导演现在几乎都进入了商业领域,这一现象是否能说明什么?而且电影学院经常放片子,但放的最多的,比例最大的其实是商业片,我觉得说话应该负责,很多人都在骂,但光骂有什么用?就像侯笑贤说的,批判是没有意义的。
再者我没有想吵架的意思,楼上的请不要误会。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2-29 18:18:02编辑过]
作者: 杜先勇 时间: 2007-8-4 13:24
你真善解人意...
作者: 凌丁 时间: 2007-8-4 13:24
昨天终于看了……真的不太好看,太长了。
凡是起抒情调子的地方都太刻意了。
刘德华夫妻贼演得不好,说话声音也别扭。傻根演得也不好。葛优还保持水准,整体上反派表现胜于正方。但实在是太长了,紧凑和紧张都不够。
尴尬的地方在于,人家商业片里的俗套搁中国商业片里就成“创新”了,譬如警察放贼,但自己又是从小看录像长大的,实在新鲜不起来。
作者: 凌丁 时间: 2007-8-4 13:24
有一处像第一人称射击游戏,就是女警拿枪搜贼那里,瞄了半天,恨不得替她扣扳机
作者: 文沁可人 时间: 2007-8-4 13:24
太同意外外的说法了。
顺便说一句,仲夏的漏洞不是漏洞,而是现实。现实生活中确实是这样。如果真像你希望的那样,把那些漏洞都补起来,那可真是假了。真是,不知道你是哪什么对比着找出这些漏洞的。画在蓝图上的理想新世界?——可这新世界还画在纸上,没来及建成呢。
作者: 艾米丽 时间: 2007-8-4 13:24
看了后有很多希望:希望天下无贼,希望以后看电影可以不要听到火车声掩盖男主角说话声,希望天下婴孩平安幸福。等等。最希望学“人材”们的工夫——防身也好啊。哈哈哈哈。
作者: 顾耀峰 时间: 2007-8-4 13:24
也看了这片子。
此片立论就站不住脚:就算傻根再“傻”——实际上这个傻是指他的“纯朴”——我也绝不相信会有人如此不相信“天下无贼”。就我接触的诸多纯朴的民工来看,他们确实很坦诚,很没心计,但他们都认为贼是有的,而且,在逢年过节回家时,他们最重视的就是怎么把打工的钱保护好,“银不露白”。
冯小刚是把观众当傻B玩而已。
作者: 维廉士雀巢 时间: 2007-8-4 13:24
唉唉,喜欢较真儿格的人又一个。
作者: 穆褐 时间: 2007-8-4 13:24
看了五分钟开头,然后直接跑到卫生间去吐了。。。
作者: 斜阳夜 时间: 2007-8-4 13:25
喜欢里面的奶茶
只看了开头的一个片段
作者: 早操早操 时间: 2007-8-4 13:25
这片子,我本不打算看的。只不过陪别人看了
作为商业片,在当今中国、加上冯的名气,它的确是非常成功的
但作为电影,我眼里一文不值。
刘德华完全是做秀。女贼刘若英的表演是不是帮教科书宣扬的真善美?幸亏葛优还算敬业。付彪的角色,拙劣。火车上打劫那位的弱智搞笑,突兀得我不得不笑。还有一堆广告我就不说了。
最后说,《卡拉是条狗》是不是冯小刚拍的?还可以
作者: 摘下的向日葵 时间: 2007-8-4 13:25
成功的商业片
有流行元素
作者: 小米的春天 时间: 2007-8-4 13:25
冯导压根就不知道电影是第7艺术!
强烈建议他去学院进修……
欢迎光临 黑蓝论坛 (http://www.heilan.com/FORUM/)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