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蓝论坛
标题:
[诗向会人吟]早先写的几篇感受
[打印本页]
作者:
batz
时间:
2007-8-4 13:02
标题:
[诗向会人吟]早先写的几篇感受
也说白话
曾经在网上看到一个人这么说:评判一篇文章的好坏,只须看形容词的多少便知道了。
我不知道他的目的是什么:是形容词多算好呢,还是形容词少算好呢。
不过据海明威的观点来看,那显然是形容词越少,甚至不用才好。
任何一个单词,都直接指向唯一的一个事物。
比如月亮,说的就是月球,至于它延展的其他意思,比如女性、爱情、阴性、柔弱等等意思,都是通过人们大脑转个弯,才想到的。如果一篇小说尽是这些暗喻、隐晦的词语,那么信息量必将大打折扣。(当然,这跟主题有关。这里说的是白描叙事)
为什么会这样呢?
想想看,你在生活里怎么说话?
你看到女朋友哭了,你会不会说:“你为什么泪流满面?”
我想不会的,你会说,“你为什么哭了?”
刚刚上班,你看到刘姐替你整理了桌子,你说,“这些物品错落有秩,混若天成,真是要感谢你啊!”
我想,刘姐会骂你神经病的。所以,你最多说,“这些东西真整齐,谢谢。”
咱们在生活中,接触到的往往是那些最简单、最实用的口语。这些口语充斥、刺激着我们的大脑。所以,在小说中使用白话远远要比使用成语、形容词力量要大些。
一个美国语言学家经过调查,得出下面这样一个结果。
常用的单词,如果字母多,必将被字母少的所代替。如果代替不了,那么就会形成一个新的字母少的单词。
由此可见,白话的力量有多大。
在文章中使用白话有什么结果呢。
首先,人们在阅读的时候(假设他真想读小说,不是挑错),大脑皮层往往处在一种接受的状态中。这些白话就象是秘密潜入的指令,一步接一步地跟人们的心理同步共鸣。如果多一个形容词(甚至还是不常见的、如“不知火舞”、“河东狮吼”),那么就多一个隔阂,磕磕绊绊,弯弯曲曲。人们在阅读状态中,不断地,不定时地要转换一下这些形容词,阻碍了文章的连贯性。
有一些比如夯实、动辄、刈草等等的生僻字,如果不是需要,也最好不用。理由同上。
简单的大白话在这里非常重要。由于都是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单词,反而能够舒服地留进人们的大脑,不动声色地把人们“催眠”。
作者:
batz
时间:
2007-8-4 13:02
不要情节
按理说,不要情节是根本不可能的。就算是简单的几句对话,都可以成为情节。
“吃了吗?”
“没吃。”
瞧,这就是一个情节。只要时间流动,就有情节。这里的“不要情节”是说摒弃曲折复杂的、已经在作者大脑形成的故事。
莫波桑《项链》、欧.亨利《警察与赞美诗》、契柯夫《镜子》、果戈里《鼻子》等等等等。假如我们以前从未看过这种小说,偶尔在《故事会》上读到,你还会认为这是经典吗?
不,这不但不是经典,甚至不能算是小说。只能说是故事。
每一代人都会被告知这是“经典名著”,读过一遍,就把他们忘记了。如果看到某个孩子第一次阅读这种小说,还会告诉他们,这是经典,这里有所谓的某种意义。
为什么很多人愿意不耐其烦地看《圣经》《老子》的某个章节,看《水浒传》,看《老人与海》,却不愿意再看一遍《项链》呢?
问题就在这里,他们的作品禁不起重读,禁不起时间。
为什么?
原因很简单——这些作品有情节。
一个人在第一次阅读《项链》的时候,就已经把其中所有的内容读完了,不需要再阅读第二遍满足自己。而且在第二遍阅读中,读者无法装作不知道结果,不知道情节,一直读到最后,重新经历一遍。这一切是不可能的。
只要能想出个巧妙的故事情节来,任何一个人,哪怕他是初中生,都能写好,都能成为所谓的“经典”。很简单,写主人公进到房间里,就描写一下房间的布置;写刮风了,就描写一下树叶被吹的泛白;写女人哭了,就描写一下她的肩膀怎么抽搐。一切都顺理成章,因而也就不是小说。
这些作家到今天,可能有一个更好的职业——广告策划,MTV导演。
足球不是这样踢地,小说也不是这样写地。
真正的作家(我理解的真正作家),是绝对不会写这种小说的。比如海明威。
没有一篇海明威小说能够让人看完以后,马上就说出来,这写的是什么什么。因为他不写故事,无须证明什么道理,也不反映什么社会黑暗,只是单纯地记录。
海明威自己的话就是:让小说成为读者经验的一部分。
在阅读《杀人者》、《大双心河1、2》的时候,我们忘记了时间、地点也消失了、自己是谁也不知道,用全部身心来体验这个故事,我们感到了背上背包的重量;打水的时候,感觉到河水在冲击水桶;听到了帐篷里烧死蚊子“吱”的一声。这一切的一切,我都能跟你说出来,好像我亲身体验过一样。
这样的小说,我愿意在任何时间都读上一遍。这就是文字的魔力,这就是胜过电影的地方,这就是小说。
小说在这里,不是证明作者看法的工具,也超越了说教,只是感觉与感觉之间的传递。
这可要比做广告人,导演难多了。
没有了情节,还要在时间的流动中写出景物、人的感觉、想法,先写哪个,后写哪个,心中有数。
真不容易。呵呵。
说到最后,大家可能也明白了:情节故事,那只是取悦人们大脑的一次性废物。不写情节故事,才能长久,禁得起时间的考验。
一个惊天地,泣鬼神,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还不如态度老实地写写怎么入厕。
作者:
赵松
时间:
2007-8-4 13:03
值得一看的文字。谈不上很新的观点,但肯定不旧。看了这些文字,至少可以知道什么叫对经典作品的琢磨,看一个怎么写的,实际上还可以看出他是如何看的,没有对前人作品的深入体会,就不会有在自己的写作过程中对文字的细微把握。以这样的观点开始写作,毫无疑问是个很不错的起点,而且可以确信,batz不可能止步于此。海明威几乎不怎么写文论,他的文学艺术观点,大多是分散在《午后之死》、《不固定的圣节》、书信、访谈和那个受奖答辞里的,把你的这些观点与他的相比较,可以发现,你的表达还是简单了一些,还可以更锐利一些、更有力更结实一些……为什么不呢?
作者:
文沁可人
时间:
2007-8-4 13:03
是啊是啊,这个东西应该让一些不会定小说的人来看看.那些人,至少应该知道怎么写小说吧,写的好不好是另一回事了.
作者:
东今
时间:
2007-8-4 13:03
恩。说的不错,感觉还可以再展开一点。
“不知火舞”、“河东狮吼”——这两个词原来也有做形容词啊,我还真不知道……
作者:
流马
时间:
2007-8-4 13:03
真不错。
作者:
裘德洛
时间:
2007-8-4 13:03
这么可笑的观点竟把你们给蒙住了。漏洞太多而且低级,我说小B同志,先把自己的观点自圆其说了好不好?我先给你时间自己再仔细看看,要不就删了。我过两天来看如果还这样,我再给你洗洗脑。
作者:
batz
时间:
2007-8-4 13:03
老猪,你还不够傻
我觉得你应该做得更好,来,再试试看
作者:
裘德洛
时间:
2007-8-4 13:03
那你名字的中译就是——白痴。
作者:
两眉
时间:
2007-8-4 13:03
这篇感受里的观点很实在,说到点子上了。另外,交流要跟能对话的人说,有些人脑子不在这上面,不用搭理。
作者:
炒作
时间:
2007-8-4 13:0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文沁可人
时间:
2007-8-4 13:03
不许骂人!天下第一美吕!
BATZ有想法讲继续.
作者:
batz
时间:
2007-8-4 13:03
我没有想法
这东西的本意就是记录自己的一些想法,跟学习笔记差不多
原本就不想给人看的,所以没必要黄钟大吕洋洋洒洒
那天跟人谈论hemingway一时兴起就发了这些东西,要是辩论的话,嘿嘿,恕不奉陪
辩能辩出个鸟来?
还没听说过光靠在bbs听人指点看人辩论而成为大师的
这东西得悟,得琢磨
有时候大脑里理解了,还要慢慢地去用心理解
所以谁爱辩论谁辩论,偶不参加,您走您的阳关道,偶走偶的独木桥,咱两不相犯
至于和猪得劳的骂人
那是因为偶和他的另一段故事了,嘿嘿
作者:
风歌
时间:
2007-8-4 13:03
一个惊天地,泣鬼神,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还不如态度老实地写写怎么入厕。
还不如态度老实地写写怎么入厕?
试问一个评说者如何知道那个爱情的惊天地,泣鬼神呢?如果不是体验者来写的话.难道我们去请郭敬明之流来大话一通吗.
生活可以进入小说.不过一个一个惊天地,泣鬼神,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和一次认认真真的拉屎全过程.大家想看的是哪个?
再说一句.拉屎大家都会,用得着写吗.
爱情大家都想,怎么样更像爱情.好像仍需努力哦.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12-27 11:25:39编辑过]
欢迎光临 黑蓝论坛 (http://www.heilan.com/FORU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