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蓝论坛

标题: 安徒生自传摘记 [打印本页]

作者: 凌丁    时间: 2007-8-4 13:25
标题: 安徒生自传摘记
在哥本哈根的社交界,人们都不愿意谈论政治。用一位舞台明星的话说,“政治就是一头猎狗,它能吞食高尚而美好的东西。”在哥本哈根,这种观点很流行,贵族也好,一般老百姓也好,只要是希望生活平静安逸的人,都同意这种见解。文学界的许多人士也持这种观点,对于他们来说,他们更关心文学小圈子里的问题,比如他们一直就对诗歌来源的问题争执不休。有一种观点认为,到大自然中去陶冶性情,获得灵感对诗人来说是最为重要的;另一种观点认为,只有打下扎实的学识功底,从中建立理性的敏锐感才是最重要的。……由此还引起一场关于形式和内容的争论,有人就问:在形式上那么细致入微的追逐有什么必要吗?类似问题的激烈争论,在报纸上,在所谓的上流社会聚会的场所都能看到。
“不用说,没有比形式更为重要的了!”拥护海伯格的一位青年律师断定说。“看一看那美丽的雕塑,您就会明白的。大自然赐给雕塑家的粗糙材料,经过他精雕细刻,变成了什么样子!诗歌也是这样,它要求创作者有着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才思,而且观察力细致思维缜密,……”
“可是英格曼说过,真正的诗人应该原离尘嚣而独自生活,倾听内心深处的声音。他的思想更多地倾向于上帝。我们的这个世界到处都是罪恶,保持这种思想是非常可贵和有意义的!”一位受尊敬的牧师反驳他说。
争论的双方各有一套理论,但他们对于平民大众是怎么看待这些问题的,却是毫不关心。

海伯格坚持认为,被挑选的几个内行和鉴赏家就是作家主要的针对对象。我对此极不赞同,而且我也不认为诗人应该在形式上进行精雕细刻,这不是诗人最主要的使命。我对形式问题的看法可以归结为一句:“越朴素越好!”
“您之所以会这样认为,是因为您没有扎实的学问的底子,没有真正研究过典范作品,您自己对形式简直就是一窍不通!”人们反驳说,还用我诗作中的错误和不适之处作为例证。
“可是,民歌的朴素曲调不是也很美吗?难道朴素的菊花和雪莲就不如华丽的天竺牡丹和郁金香赏心悦目?再说,我倒想知道,那种没有一点味道,一点也不香,而只是样子奇异精巧的馅饼,你们喜不喜欢吃?”
“不,安徒生,亲爱的,您别见怪,我还是要直率地对您说:不要谈论那样复杂的事。最好还是听听有学问的人的意见,您就不要多嘴吧!……”



在这个高贵家庭的每一个成员身上,都有一个重要的性格特征,那就是永远认为自己是绝对正确的。对此我深有体会,后来我在一篇童话里描写了这种性格:“我认识一个人家,这家人意见很一致——有一天还在半夜里,他们院子里的一只公鸡就像天亮了那样喔喔啼叫起来,他们觉得这就天亮了,不管时钟上指的是什么时刻。”这是一些中庸之辈——才能中庸而教养适当,实际本领平常而处事谨慎,欢乐适中而悲伤也适度。他们一生中没有过轻率的举动,男人前程似锦,女人婚姻美满。他们生活得舒适安逸,没有急剧的变化,没有危险的外境,没有强烈的感情。



我要是按照他们的劝告和指示去做,我就会成为和他们同一模式的人。那时侯所谓的批评家就可以心满意足了,可是,我的所有作品就没有一行是我自己的了,没有任何独创性了。不,我既不能“像奥伦什拉杰尔那样”,也不能“像海伯格那样”来写作。我要“像安徒生那样”去写作!这样做又有什么不好呢?
作者: 摘下的向日葵    时间: 2007-8-4 13:25
不,我既不能“像奥伦什拉杰尔那样”,也不能“像海伯格那样”来写作。我要“像安徒生那样”去写作!

说得好。




欢迎光临 黑蓝论坛 (http://www.heilan.com/FORU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