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蓝论坛
标题:
[原创]我看王朔
[打印本页]
作者:
老K
时间:
2007-8-4 13:02
标题:
[原创]我看王朔
我看王朔
有言道,不吐不快,所以我就不憋着,也说一点关于牛人的想法,虽然也知道自己的那两句穷词儿没多大的分量。
中央电视台在重放“过把瘾”,让我看到了年轻时候的王志文,于是我想起了王朔以及他的那些东西,现在求学于补习班,日子十分无聊,而这几天很巧的把曾经在地摊上买的那本盗版的“王朔文集”拿到了班级去看,看的时候不免想起当初第一次为这个自称痞子的人而惊讶时的感觉。
应该说我还不敢自认看王朔的东西很多,一本书而已,不过也已经包括了王朔作品中的大部分,也就是说里面有十多部他的中篇,这不免让我感谢起盗版行业的好处来,对于我们这样的人来说,仅仅是想看而已,并不会去考虑其书本本身的价值,实际上我看了十多部作品花的钱却还没有他一本书来得多。
说多了。
说回去,当初看王朔的东西,那本书应该是从头看起的,前面的是王朔的一些评论性的文章,当然也就包括他当年那篇烘动一时的“我看金庸”,记得在那之前听说过他和金庸的一些类似于结梁子的事儿,而看到那篇文章的时候,我就相信他是一个有足够资格自称痞子的人了,因为在我看那篇文章的时候,怎么说,就是觉得,这完全就是在评人,而非是去客观的评论金庸的那些作品,这个从他用笔的语气就可以看出来,嗯,关于所谓的金王论战我想类似于我等小辈是没有太大资格去说什么,而且远在多少年前已经有多少有名之士说了个彻底,如今到我的嘴里也说不出什么新花样来,所以以上这些大概也属于废话那类的,就此打住。
再说“过把瘾”,在我刚刚啃下整本书的时候对“过把瘾就死”这篇的感觉很熟悉,后来就想起了因此而一炮走红的王志文,以及被拍成电视的“过把瘾”,当时兄弟年龄尚小,认为看一集电视剧远没有去打一会儿游戏机来得重要,所以压根儿就没当成一回子事儿,只记住了这个很是神气洒脱的词儿:过把瘾。还记得此电视播出后有多少次在街头看到这三个字,无疑是其广告效应。现在想来当初没有看到应该说是个遗憾,而再想想以当时的自己来说就算是每天认真的看了也未必能看得明白什么,最多也就是对其中的接吻镜头感到不可思议,以为这俩人是不是两口子或者是中间隔了一层看不到的塑料薄膜而已。而今天不一样,在看过了小说的原文之后再看,自是另一番感受。
看王朔的小说,我是说第一次,我觉得大多数人应该是差不多和我一样,被其字里行间的力量所吸引,那个时候你会觉得你似乎并不仅仅是为小说的情结所牵动着,王朔自己对此的解释很明了,这是一种北京语言所特有的快感,读起来让人有一种顺下来的感觉,好像停不下来,在语言文学大为流行的今天,王朔的能力实在是不可小视的。后来出了一个网络写手叫宁财神,据说也是王朔派的,写起来也是文字中的快感很强,于是曾在网上找来看,觉得若说快感的话宁财神应该是不亚于王朔,而据说宁财神本人并非北京人,能达到那种地步十分不易,但我想这多多少少见得了王朔在京味语言上对后人的影响,语言上大有文章的人很多,老舍陈村都是个顶个的练家子,可是要我说的话若说能够让人有所领悟的,众家当中还是非王朔莫属,再说宁财神,给我的感觉他的语言里面总是脱出了生活,有些过于出尖儿,而不如王朔般的自然,换句话说,就算是一个真正的北京人,说出来的话绝达不到宁财神那个地步,以此说来,王朔的东西,其实更贴近于生活。
当然仅仅是语言上有快感,他无法成为一个好的作家,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的作品在语言的快感背后,是空洞的内容,那么这个人的作品无法引起读者内心的共鸣,这里当然就要说到王朔小说的情结。不必多说,如果小说的情结不够强的话,王朔不会是当初的王朔,我是指王朔当初在影视圈呼风唤雨的那段时候,如果说一个人的小说可以做为剧本来用的话,那么他的小说情结还能说什么呢?而在我们这样的,应该算做是年轻读者吧,在我们这些人心里来说,王朔的小说情结则是给了我一种较为新鲜的感受。这话说来并非做作,我知道有的人夸奖他人作品的时候无话可说就说新鲜,而对于我来说这确是实话,这里面有一个时间的问题。在看到王朔的东西之前兄弟所读的东西乃是所谓的青春文学,年纪大一点的说白了除了语文教材上的那些也就晓得一个琼瑶,当时就是觉得一个快到了欧巴桑的年龄的人要把一段段年轻人的爱情故事写得尽量逼真是一件很累的事情,而且对于琼瑶的那点可怜的了解还是从电视上或者是班里的女生那里强行抢来的书上看到的一点,听着名字熟的时候也会来一句,哦,琼瑶的那个啊,我看过。
而接触所谓的文学还得说是新概念的举办,我觉得对我来说最大的好处是让我发现了在文字当中所存在的魅力从而从某种程度上喜欢上了文学,于是,一时之间读量大增,不过却多是一些和我差不多大的作者们的作品。这里就说到了我前面所说的青春文学,一群还没有长大的孩子,他们写出来的东西能让我们看到什么呢?故事,就在我们身边?错了,在新概念第一届举办的那段时间,里面的几乎每一个故事都会让我们觉得,这个故事也许感人,也许真实,但是,它绝对不可能在我们身边发生,也就是说,那些故事,不现实。
这便是我们,与上一代作家的差距,如果我们读多了一些同龄人的作品,尤其是小说之后我们就会发现,我们的东西有时候,会惊人的相似,说白了,这是因为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受着同样的影响,比如“第一次亲密接触”走红后,有多少少男少女渴望类似的爱情发生在自己身边,既使它是不幸的,但是浪漫,但因为它不现实,无法实现,所以更多的人把它写在了纸上,于是,在某段时间,我们的文学受到了某种势力的制约,让我们的东西千篇一律,能够走出这样一个旋涡者,便是那个时代的人才。
说到这我险些忘了我因何而说这些话,把话题扯回来,我是说,在我读的这些东西中,有一个先后的顺序,我所谓的看王朔的小说情结有一种新鲜感,实际上是建立在我于此之前先读了其它的一些与其完全不同的作品的基础上,而在我的阅读量增加了之后我才发现,原来与其他的作品相比,王朔的作品在语言和情结两方面,更加出彩的还是语言,因为从某个角度来说,王朔小说的情结在它们走红的那个年代已经几乎成了那个时代的经典,所以所谓的新鲜感在这个时候就不再成立。但是这个时候却又显现出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王朔的功力的问题,我这里并非是要说出一些无关紧要的废话,而是说从这些近乎经典的情结里面,我们可以思考一下所谓的经典后面的一些东西。
我记得在最开始写小说的时候,当然我想大多数的人和我一样,受到了一些经典情结的影响,总是因为某些冲动而写出来一些东西,我记得最初我们的东西,总是要死人,最终都必须是一个悲剧,在退回几年前的时间里面,这种情结是一种流行,对,正是在“第一次亲密接触”大为流行的时候,那个时候大多是这么一个情结,两个人,要么这么着,要么那么着,总而言之就是两人的关系好到了要死的地步了,咔嚓一个睛天霹雳,这俩人就必须要死一个了,以此来说这种情结的点型代表必推“第一次亲密接触”,在这之后有无数的少年写手仿之效之,手下死伤无数,一时间悲剧文学大为流行。王朔的,在我的阅读范围内,死人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我那本盗版书里面他的第一篇小说“永失我爱”,里面的人因换肌无力性肌病死掉。可是,说明白一点我自己的确无法确定是不是受到了王朔名头的压力,我觉得这个人的死,死的应该而且自然,没有给人做作的感觉,不如我读一些其他人的东西的时候觉得里面死个把人完全是为了骗人的眼泪用的。而且以第一人称来讲,给人的感觉多少会有些不同。但是仔细想之在他的这篇作品中的死却是与其他人有所不同,打个比方来说,其他人笔下的悲剧,就好像是一男一女情投意合的走在马路上,前面看到了一张叫做幸福的大馅饼,两个人拣到以后上面又掉下一个大金块,底下的人就是被这金块给砸死的,先是让人充满希望,然后一笔将希望抹杀。而王朔的东西多少有些不同,他是先让一个人去找馅饼,然后告诉你了,这人脑袋上有一块大金子要掉下来了,所以这个人放弃了找另一个人的机会,有时候甚至放弃了去找那张馅饼。死了之后不会让人感觉到一丁点忧伤,却无法否认那是个悲剧。
这段时间中央台一共重播了两遍过把瘾,而我在这其中却是断断续续的只看了不到十集,今天这一集有点巧,以至于让我觉得是不是王志文在那个时候又拍了王朔的“永失我爱”,因为我看到这两部作品的情结已经完全融合到这一部电视剧中了,而在那一刻我甚至觉得王志文就是生活中的王朔,王志文与王朔的东西完全的合体,却说不清是王朔的作品通过王志文才以另一种更为容易让更多人接受的方法展现在我的面前,还是说王朔的作品给了王志文一个完美的表现自己的方式,让他展现真正的自我,总而言之,我觉得王志文似乎天生就是用来去拍王朔的剧本的,或者说王朔写的东西就应该让王志文来演。当然这里有一个接受的问题,也就是说,当我们看到王志文以王朔笔下的主角出现而且很成功的时候,我们也许就有些难以接受其他人,但谁又能说这不是一种机缘呢?
与其相比,我们对于所谓爱情的理解也不尽相同。我从王朔的笔下看到的,是那种在身边一抓就一把的爱情,两个人的日子平淡无奇,但你却不能说它不感人,而我们的理解,所谓爱情却是要必须出一些新彩的,也就是说,我们笔下写出来的东西,别人一定要写不出来,这两者之间的取舍有些难,因为各有各的好处,往往在你碰到一方的时候就会觉得这一种比较可取,可是在碰到另一方的时候又看到了那一方的可取之处。有时候我们在其它的方面,不仅是文学还是什么,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最终的方法谁也无法给出一个定性的解释。
然而作为我,在这个时刻,刚刚看完一集电视的心态,我却觉得了那种平淡之间的难能可贵,可以看得出来,无论是文学还是影视界,经典的爱情已经越来越少,因为生活中的经典毕竟是有数的,像琼瑶那样有着大把的年纪却仍然执著于其中的人数已经不多,更多人没有了那个能力,平实的爱情故事越来越多的出现,越来越让我们感受到一句常响在耳边的话:平平淡淡才是真。类似于这样的话很多,而我们很少曾去思考什么。
听到了“过把瘾”的片尾曲,王志文唱的“糊涂的爱”,我只能说无意间的被感动了,听着里面的歌词,我觉得这是对一切最好的解释,这就是爱,说也说不清楚。
由于笔者精力有限,所以对王朔的近态并不知晓,于是觉得他多多少少有些消声匿迹的感觉,想起了王朔说过的话:谁也别想把我怎么着,除非我自己什么时候把我自己给灭了,不禁笑了一下,莫非他真的是给自己灭了?不知多久以后,王朔又会带着他的新书及一篇“我看XX”再大喊一声:我王朔又回来了。
哈,等着那一天。
后记:刚刚看完电视剧写下的一点文字,现在冲动平静了,手也随之停止,回过头来却发现题目还没有写,老师曾说过写作文一定要先写题目,否则忘记了写题目一定只能得低分,原因是如果评卷的老师看见你连题目都没有,那你的思路是跟着什么走的?可我却觉得,如果在一开始就让题目限制住了我的思路,那将实在是一种很大的悲哀。王朔曾经用一篇“我看王朔”来说了一些自己对自己的看法,想来想去,也没什么别的题目好用了,便顺手拿来,也望王朔他老人家不要责怪才好。
作者:
你看我象谁
时间:
2007-8-4 13:02
怎么没有人回帖子呢??
虽然年轻稚嫩,但也毕竟是心中的话啊
年轻人,加油
作者:
裘德洛
时间:
2007-8-4 13:02
你对他的东西了解的太肤浅了。而且电视剧过把瘾是根据王朔的三篇小说攒起来的《过把瘾就死》《永失我爱》《无人喝彩》。《过把瘾就死》即便在他言情小说里都不算好的。
作者:
老K
时间:
2007-8-4 13:03
嗯,我所说的话只在我的所知范围内,而且所谓的是否最好我想各人的看法不一定相同吧,就算别人说是,我自己也得承认才会那么说,既然是我自己写文章,那么我就得说说我自己的想法,我总不能说XX说过他的哪篇最好所以我也觉得好吧。
至于,唉,其实我也知道,说王朔的人不少,我这点玩意儿也就那么回事儿,只是觉得读了那些东西当时就没写出来,看完电视剧才写了,自己都没当回事儿。
作者:
老K
时间:
2007-8-4 13:03
另外,我没承认过过把瘾就死是所有的里面最好的,事实上我已经差不多把两年前读的他那些东西的感觉忘掉了,只是捡起来了这么一点点,还有,我说过,过把瘾那部电视,我没看过多少。
作者:
老K
时间:
2007-8-4 13:03
黄浩你丫都上这来当版主了?
妈的,时事啊。
作者:
流马
时间:
2007-8-4 13:03
大体知道你要说的那点感受。
其实,对往朔,你了解这些也就够了,再多也不用读,有时间看看别的。
王志文演痞子不行,他是上海人,演不了京痞,要说京痞,还得是姜文。你看阳光灿烂的日子,那才是接近了王朔的东西。〈过把瘾〉这个电视剧是借了往朔的故事架子,表达的可不是一回事儿。为什么往朔写小说不这样写?而赵刚却将三篇小说整合起来?问题就在这里。往朔要表达的,他不需要。他两个之间在观念上是不同的。那么,往朔为什么准许他改动呢?王朔并不在意这些,他的小说改编电视剧的多了去了,还在乎这些吗?最近张元拍的〈我爱你〉,应该是部分忠实了〈过把瘾就死〉;再早的电影〈永失我爱〉,冯小刚的吧,则是将〈空中小姐〉又拼凑过来,和〈过把瘾》差不多。恐怕甜蜜的爱情到最后必须有一个人死就是从王朔还是发达起来的,至少是王朔认识到这个的煽情指数。几个电视剧都借用了这个结尾。好在王朔不怕烂。
王朔最好的小说应该是《我是你爸爸》和《动物凶猛》。这算是他小说中的异类。
作者:
老K
时间:
2007-8-4 13:03
不错,动物凶猛来讲我从一个开头就看出了与其他的不同,有别于他其他的那些,看着有点累。
作者:
黄浩
时间:
2007-8-4 13:03
王朔的东西,《千万别把我当人》才是个异类。
作者:
老K
时间:
2007-8-4 13:03
这个名字蛮适合你的啊
~
作者:
帅得惊动党
时间:
2007-8-4 13:03
太长,罗嗦。
比王朔还废嘴
嘎嘎
作者:
坏小妖
时间:
2007-8-4 13:03
“也望王朔他老人家不要责怪才好”——彻底恶心!O0o。
作者:
第三条河流
时间:
2007-8-4 13:03
我刚读他的小说的时候还是不知道王朔是干什么的。
只不过觉得这家伙的写的还不算少,我看得是他的文集
《我是你爸爸》我个人认为是他写的最好的
他的语言应用的很熟练 太多的说也没意思
至少我对他的东西不讨厌
作者:
风歌
时间:
2007-8-4 13:03
其实他说话有股痛快劲.
这样的痛快很可以让我喜欢他.
早期他作品并不差.后期也学了别人搞点名人臭作,
自砸招牌.可是有什么办法呢.他自己老早说过了.是写不出东西了.
闭关.他承认是给人从报纸杂志上轰下来的.
复出,他也说了,受不得寂寞.
这样一个人我们能说什么呢.
欢迎光临 黑蓝论坛 (http://www.heilan.com/FORU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