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蓝论坛

标题: 关注陈卫的七十后概念 [打印本页]

作者: 吟羽    时间: 2007-8-4 13:03
标题: 关注陈卫的七十后概念
在二十世纪的文化现象中,我尤其注意到提出七十后概念的陈卫。他以他的本体化理论建构了他所谓的七十后文化系统,并延伸到了一个高度。然而在所谓的文化现象背后,我嗅到了一种奇特的气息。
1 本体文化
陈卫以及他主办的黑蓝杂志强调本体论,就是让小说回到它自身,成为它自身。只有这样,小说才可能从讲故事变为讲故事的艺术。就像绘画就是色彩和线条一样,小说首先应该关心叙述和语言。然而在黑蓝网络论坛上的理念的第一部分,说的是:人所认识到的全部存在,只能在意识中作为对象呈现;独立于意识之外的存在对人毫无意义。这句话本身值得斟酌,所谓独立于意识外的存在,它本身的存在的理由并针对世界的构成起成分作用。像唯心论一样,当你意识不到它的存在,或者它的存在对你个人而言没有意义,你就能自以为是的认为毫无意义?由此就觉得可笑了。
2 所谓陈卫的70后
1996年《黑蓝》创刊号,偏重于对少数作者的专辑以及创作、修学内部相关的思想性随笔,并定义为1970年以后出生的中国写作人,然而第二期出版时最终定选篇目中只有一个所谓的70后的写者,陈卫对此的解释是,优秀的“70后”并不多,于是就改了初衷。
之后他又开始对“时尚女性写作”的批判:“她们的写作紧追时尚效应,以使其自身(而非作品)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其过程真正牺牲的正是对文学艺术创作的基本思考和文学理想的追求。而“时尚女性写作”之所以与一些杂志一拍即合,正暴露出这些杂志的文学鉴赏力的衰竭、昏聩和慵懒,也暴露了他们在发掘文学新人时所持的不良心态。”或许你是鄙视时尚女性写作的,然而在文化的秉承上,谁规定不准有分支的?时尚女性写作不过是一种网络文学和身体结合的文化,有其时代出现的必然性。为此,你以文化大家的身份口口声声说他们一拍即合,并暴露出杂质的鉴赏力的低下,一棒子打死。可你关注过读者和新型写者没有?有一定的文化群众基础,并在短时间里广泛流传,可以所谓快餐文化,或者单纯以性来吸引读者,她们真的庸俗吗?你可以试着去读王小波的性文化的小说,甚至还能感到陶醉的声音。
而选择了这些作家的杂志,难道不是一种适应社会的行为吗?适者并生存。
好,就权将你的思想继续下去,你提倡的70后难道没有包括你口中的时尚女性写作?
3现代文化的变异
文学发展现在提倡的是百家争鸣,然后优秀的作家,或者说能让中国人耳熟能详的作家寥寥无几。为什么?难道是他们不关心文学吗?不 !绝对不!在任何角落里,我们都可以感觉到文学的火爆。但差异到底在哪里呢?张爱玲,鲁迅,王小波,余华,他们是文学上的本位,但在所谓的70后作家里,我彻头彻尾没有找到他们的影子,文学在这里变得私人化和变异化,以我个人的文化素质而言,针对黑蓝出的作品集,我非常陌生,甚至进不入他们的文本构造解读。我把这定为我个人有限的理解力。然而我找不到可以打动我的作品。这就是所谓的声势浩大的70后。他们研究的重点是70后,平时我认识的作家我找不到影子。这种研究显然是狭隘的,也是病态的,他没有真正好的作品为基本。半途出家并自以为是的批判很多作品。这个时代有许多沉默着的、优秀的“70后”写作者,而他们的写作仍旧丝毫未受所谓的陈卫与魏心宏的关于谁先提出这场争论、或者其他因素有意无意的压制的影响,他们会继续下去。
这里,我想劝告陈卫一句,你走偏了方向。你太以一个人的角度去看待作品的优劣了。近来我又深读了陈卫的“我与70后始末”,里面陈卫还在陷入对文学本体论的痴迷,难道硬性规定文学的一种方向是可取的吗?这时他针对谁最先提出70后的概念对和《小说界》编辑魏心宏的一段“曲折”的经历开始叨念不休,对于文学,当你所塑造的文学形态未必成功时,我劝你不要好大喜功,文学永远是前进的,70后是一种代言词。而我们这个时代最关键的是发展文学的深度,也包括了多元化。百家争鸣岂非优于独尊儒术?
探讨文学的方向,不要偏见,就文学的真正意义上说,文本的创作时需要展示持久的内涵意义和永恒的魅力。文学不会变异,盘根假如是歧路,那麽在文化规律的运作下,他自然会烟消云散的。而你和任何一个喜欢文学的人,当然不止是70后的写者,是要看到文学的深度,在交流中互助。当文化到了鼎盛的时代(也许永远在鼎盛,那麽权称为繁华),才能在思想上取得突破。那时,又有谁能决定文学的主流?也许,是你笔下的70后,也许是所谓的女性身体写作,或者,会出现新的文学潮流,突破所有的界限。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11-24 12:29:25编辑过]

作者: 文沁可人    时间: 2007-8-4 13:03
说实话楼主的文章反驳了陈卫的一些观念却没提供什么建设性的东东。
“我们渴盼中国文学从此逐步脱离政治、改良、社教、道德、宗教、文化、功利野心以及时尚的左右。”我同意此种说法。不为它左右即为不受它控制。我想陈卫的意思大概不是说小说要完全脱离那些因素,而是要超越。人不可能脱离以上因素,小说也不能。脱离了社会和以此社会为土壤而滋生的艺术根本不可能存在,也就是说缺失了灵魂文化只为艺术而艺术的艺术品是无根之本,注定无法生存。无法脱离只能超越。以艺术的直觉和艺术的本质去超越而不受着那些因素的完全影响与控制,那就非从个人的角度入手不可。个人在这里更是一种在公共意识里的特性变异与自由,它是与公共的大而统一的意识相对的。也就是说个人是使艺术这个飞天飞起来的灵魂,而不是要把它拆的七零八落的刽子手。
哈~~~~~~~~~欠!太困了。下去睡觉去,余下的睡醒再说。
作者: 王晨    时间: 2007-8-4 13:03
“所谓独立于意识外的存在,它本身的存在的理由并针对世界的构成起成分作用。像唯心论一样,当你意识不到它的存在,或者它的存在对你个人而言没有意义,你就能自以为是的认为毫无意义?由此就觉得可笑了。”
    楼主能举出一个独立于意识之外,你却能感到“它存在的理由并针对世界的构成起成分作用”的存在吗?对“个人而言没有意义”和“意识不到它的存在”都与独立于意识之外的存在没有关系,意识到的东西可以对个人而言没有意义,但意识之外的存在不会有这个问题,你都意识不到了,还谈什么对你“个人而言有没有意义”?“当你意识不到它的存在”这种情况也是不可能的,因为你永远没有意识到它存在的可能,楼主把“你”的能力扩大,把“独立于意识外的存在”范围缩小了,这种假设的狭隘是没有意义的。
   “适者生存”观念把一切出现的文学现象都认为是合理的、好的,最适应这个时代的。陈卫的文章里并没有质疑时尚女性写作的存在本身,他反对的是以“70后”写作名义下的时尚女性写作,这种分歧已经远不是“分支”所能一言以蔽之的问题,正如楼主所言,“时尚女性写作不过是一种网络文学和身体结合的文化,有其时代出现的必然性。”“70后”的主旨自然不是“网络文学和身体结合的文化”,也不能以其“时代出现的必然性”就让任何一种存在的文学模式进入定义明确的“70后”流派里去。楼主的辩护词甚至可以包括一切流行小说,它们同样也顺应“时代出现的必然性”。这时我们“注意到陈卫提出重塑“七十年代以后”:我们渴盼中国文学从此逐步脱离政治、改良、社教、道德、宗教、文化、功利野心以及时尚的左右。这是何等荒谬的事实和脱轨现实?!野心换句褒义词是理想抱负,难道文学不能广义的描写所有的现象?抛弃了政治文化时尚的理想抱负,文学的方向岂非变得被限制性的狭隘?”
    楼主如果静下心来,会发现“渴盼中国文学从此逐步脱离政治、改良、社教、道德、宗教、文化、功利野心以及时尚的左右”与“广义地描写所有现象并不冲突”,你可以描写一切,但不被那些因素所左右,这是很自然的很容易达成共识的。我想,楼主也不会愿意文学被任何非文学的因素所“左右”的,对吗?

     “探讨文学的方向,不要偏见,就文学的真正意义上说,文本的创作时需要展示持久的内涵意义和永恒的魅力。文学不会变异,盘根假如是歧路,那麽在文化规律的运作下,他自然会烟消云散的。而你和任何一个喜欢文学的人,当然不止是70后的写者,是要看到文学的深度,在交流中互助。”
    楼主这一段话讲的很好。但这恰恰是和陈卫取得一致的地方。“70后”概念的提出并非规定一个流派,而是对小说纯度的一种可能性探求,这种要求适合一切对这种可能性进行探求的写作者。在陈卫的《我与70年代后的始末》一文中提到,“我们发现真正优秀的‘70后’并不多,觉得有必要调整编选方针,因此决定《黑蓝》从第二期开始,并不非限于“70后”不可,而况在《发刊七言》中就有一句:“不排斥其他年龄段有建设意义的人。”“我其实并不一定对‘非官方的’、‘民间的’、‘边缘的’着迷,也不认为所谓的‘抵抗’、‘对立’、‘民间’是艺术的首要因素,在我心目中,没有官方和非官方,只有艺术和非艺术。”这些都意味着“70后”并非是一个狭隘的封闭性的文学流派,其中的主旨和楼主所言的并不矛盾。。
    对文学的标准有所探求,不意味着丧失宽容度。。理解“适者生存”,但不为了“适”而去“生存”,保持其独立性但不封闭,这对于文学来讲,无论无何也是有益的。这种要求同样可以存在于黑蓝,存在于“70后”之外的任何地方,在纯粹性的理念面前的行动只有艰难的寻求,没有“好大喜功”,道出这些的人同样是沉重的,或许会更加沉重的探求着。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11-23 11:44:30编辑过]

作者: 吟羽    时间: 2007-8-4 13:03
我想陈卫的意思大概不是说小说要完全脱离那些因素,而是要超越。这句话有点牵强,你是站在他的角度上思索吗?可我读出来的意思却未必。或许对我而言陈卫在这段话给我的理解是限制于:逐步脱离政治、改良、社教、道德、宗教、文化、功利野心以及时尚的左右。首先,他把这一切归咎于野心,功利性,文化性,政治性,宗教性等。我心平气和地用一个正常人的观点来看,是理想抱负,那么在文沁可人读来又变成了一种创新。我们可以在这里以规律为例,你只能利用规律为你服务,你不能脱离规律,不是吗?




王晨在这里提出:楼主能举出一个独立于意识之外,你却能感到“它存在的理由并针对世界的构成起成分作用”的存在吗?好,就古代而言,你不能意识到万有引力,那么难道它就独立于意识之外的存在对人毫无意义?只是你的意识不能感受到罢了。这里,王晨对“个人而言有没有意义”提出了质疑,我做下说明,假如你能意识到树的存在,而你旁边的瞎子感受不到,当然,树的存在瞎子就感受不到,但假如这个世界我们这么分析,没有树可以吗?树可以光合作用为这个世界贡献,难道独立于意识之外的存在对人毫无意义?而且你现在意识不到,当以后在别人解说后,或者发现了万有引力的情况下你也会意识到.那么又怎么会如王晨说的:“因为你永远没有意识到它存在的可能。”!

王晨还提出:陈卫反对的是以“70后”写作名义下的时尚女性写作,这里我在论坛上并没有找到依据,时尚女性写作未必以70后定义自己。或者真的有,也是少数。何况,难道只有你提出了70后,才有70后的存在。所谓的版权,难道在文化上禁锢,而且你又不是所谓的什么世界专家,要知道每一种事物永远都有不同的定义,一个概念永远也不能包括一个文字的内涵,它永远在延伸,就像举个传播学的例子,传播学在这个世界至今为止已经有百多专家提出定义,可你觉得怎么样才规范呢?公说公有理,难道就不准别人引用70后的称号?

王晨说的第三点我不敢苟同的是:楼主也不会愿意文学被任何非文学的因素所“左右”的。无形中,都是在这样的非文学条件禁锢的,你写文章,你没有办法逃脱这个囹圄的,你必须以物质生活为基础是最起码的,不是吗?我不会愿意,可永远有没有办法脱离,那么只有去适应,既然这是个规律,那么再提出不会愿意文学被任何非文学的因素所“左右”无疑是一句废的口号了。
而且当然我在很多程度上和楼陈卫所言的并不矛盾,这里我很赞同王晨的“不为了“适”而去“生存”,保持其独立性但不封闭”的观点,然后我们又必须正视适应这两个词,不要为了适应而创作,但必须符合适应的规律。




可能我的观点比较偏激,但就我个人而言,我绝对是提出了一个沉重的质疑。这是在我第一次进入黑蓝到现在的所有感受。希望大家能给我指个方向.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11-23 13:06:48编辑过]

作者: 黑天才    时间: 2007-8-4 13:03
以下是引用吟羽在2003-11-23 13:01:36的发言:
王晨还提出:陈卫反对的是以“70后”写作名义下的时尚女性写作,这里我在论坛上并没有找到依据,时尚女性写作未必以70后定义自己。或者真的有,也是少数。何况,难道只有你提出了70后,才有70后的存在。所谓的版权,难道在文化上禁锢,而且你又不是所谓的什么世界专家,要知道每一种事物永远都有不同的定义,一个概念永远也不能包括一个文字的内涵,它永远在延伸,就像举个传播学的例子,传播学在这个世界至今为止已经有百多专家提出定义,可你觉得怎么样才规范呢?公说公有理,难道就不准别人引用70后的称号?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11-23 13:06:48编辑过]


这不是版权问题,我看你是生意做多了才有此一说。关键是“七十后”抓在谁手上。物以类居,假如捏住麦克风的并不是创造而是制造的话,那么就有必要告诉大家这个东西的本质。别说七十后,30后只要有人说,它就开始存在。但作为归纳者,又不是想享受其成果,只是在引述文字走向和其中变动。
你既然晓得公说公有理,又何必在此讨论呢?这该是多么深奥的道理
作者: 吟羽    时间: 2007-8-4 13:03
呵呵,听黑天才一席话,我茅塞顿开:关键是“七十后”抓在谁手上。物以类居,假如捏住麦克风的并不是创造而是制造的话,那么就有必要告诉大家这个东西的本质。把70后的概念比喻为麦克风,那么就是说,70后是来抓的商品,而不是所谓的文学研究,而成为手中的棋子.那么所谓的研究文学,不过是打了一个幌子?
同理对于30后,假如你不说,难道就不存在吗?非要只要有人说,它就开始存在.唯心意识太浓了吧.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难道就能不允许别人吃吗?拜托,70后是一种对70年代以后的写作者的统称,可在你的口中,却把它的概念变成一个彻头彻尾的商品.呜呼无语.
我觉得真正要讨论的是文化的前进,而我这个人是穷凶无聊的,假如你们硬要批判的话.
作者: 山鸡    时间: 2007-8-4 13:03
气势汹汹哦..但气势汹汹的文章从来都是外强中干的,如果真正有力的话,,也不会在表面上气势汹汹了..))前面的不说了,就说说你码的这些字儿的后面四段吧,提出一些疑义,,跟您一起探讨一下子.就当是向您学习了.见笑..现在就开始了___

您不会连"左右"是什么意思都弄不懂吧??我看您是没弄懂,不然您怎么会把它理解为反对"广义的描写所有的现象"呢??另外,"抛弃了政治文化时尚的理想抱负,文学的方向岂非变得被限制性的狭隘?"麻烦您脑袋不热的时候自己再称称这句话,太深奥了吧,什么叫"政治文化时尚的理想抱负"??退一万步讲,就算没有这什么什么的抱负,"文学的方向"就会"变得被限制性的狭隘"?

就算黑蓝的小说不能打动您吧,甚至不能打动与您类似的很多人,这又能说明什么呢?我觉得对于它们自身的价值丝毫无损..而且可以这样讲,自有解人在..可以肯定的是,黑蓝目前的小说作品还没达到成熟期,,因为它们至少还没引发更大的叫嚣和反对.."这个时代有太多沉默着的、优秀的“70后”写作者,而他们的写作仍旧丝毫未受黑蓝、或者其他因素有意无意的压制的影响,他们会继续下去。"文学不是搞政治,如果没有政治的介入,有什么压制可言呢??在文学畴之内,有谁能够压制得了谁呢??您好像有些被迫害妄想症似的..再有就是,,我得说,哪里有"太多沉默着的优秀的"呢??优秀的从来都是少数的..

您劝陈卫的那句话,也挺搞笑的,陈卫不从"一个人的角度去看待作品的优劣"从哪里去看呢?难道要从大多数人的角度去看待么??陈卫为什么不能陷入对本体论的痴迷呢?从哪里可以看出,他"硬性规定文学的一种方向"呢?而且可以这样说,陈卫肯定不会稀罕您老的那所谓的"深度"..

最后一段文字,让我想起文联作协的一些老同志的腔调了_____唉
作者: 文沁可人    时间: 2007-8-4 13:03
楼主,看完你后面的发言后,我决定不说了.
作者: 吟羽    时间: 2007-8-4 13:03
气势汹汹哦.但气势汹汹的文章从来都是外强中干的,这句话很绝对吗?
好,首先我承认自己很浅薄,因为我的阅历并不丰富,我只是个大学生,说的话很多地方值得斟酌,谢谢您对我在“抛弃了政治文化时尚的理想抱负,文学的方向岂非变得被限制性的狭隘?”这句话上的批判,让我也觉得头脑也清楚了不少,我这里分明犯了一个错误,解释不请和语言逻辑毛病,仔细读陈卫的原句,才觉得已经十分精准,我是晚辈,呵呵,所以犯了些错误,这里先认个错。把这段删掉。

对,我这里还提到“以我个人的文化素质而言,针对黑蓝出的作品集,我非常陌生,甚至进不入他们的文本构造解读。我把这定为我个人有限的理解力。然而我找不到可以打动我的作品。这就是所谓的声势浩大的70后。他们研究的重点是70后,平时我认识的作家我找不到影子。”注意,我是以个人的理解方式,你必须承认一点,我手写我心,我可能是偏隘的,所以我说“以我个人的文化素质而言”,但事实上,我是看过很多杂志,起码我不是一个井底观天的人,我所接触的是这个黑蓝影响力并不大。而且优秀的作品并不多。

这里我的“这个时代有太多沉默着的、优秀的“70后”写作者,而他们的写作仍旧丝毫未受黑蓝、或者其他因素有意无意的压制的影响,他们会继续下去。”是引用陈卫的话,他的原话是“据我不多的交往所及的,广州、北京、上海、成都,都有仍然沉默着的、优秀的“70后”写作者,而他们的写作仍旧丝毫未受这一切有意无意的压制的影响”这里他的意思是指谁先提出70后以及争论。我这里要引申出,而没有讲的话,就是所谓的陈卫对魏心宏的这场争论。在文学畴之内,有谁能够压制得了谁呢??那么假如你批判这句,你自己可以去读读陈卫的我和70后的始末,他露出的就是这个意思,我不过是引用罢了。

同时太多优秀的人,是不多,这里我又犯了一个错误,更正为许多好拉。
(好象觉得自己是无赖。在一直地修改。不过真不公平,你们一群人欺负我,我本身是对文化的一种自身视角的看法,希望大家都能努力地在文学的发展上有新的进展,关键的是,我对这场陈卫以及70后的争论的唠叨,尤其是对时尚女性写作的鄙视,你们反而避重就轻,挑我语句的毛病,在文学发展的道路上都没有什么建议。我晕。回复得太累了。)
“陈卫不从"一个人的角度去看待作品的优劣"从哪里去看呢?难道要从大多数人的角度去看待么??”不错,你能永远只以自己的角度去看待作品吗?你不能接受其他人的意见和角度吗?从多元和多方面看待这个作品,不是吗?
“陈卫为什么不能陷入对本体论的痴迷呢?从哪里可以看出,他"硬性规定文学的一种方向"呢?” 我的原话是“里面陈卫还在陷入对文学本体论的痴迷,难道硬性规定文学的一种方向是可取的吗?”他就他的文学本体论来规定他的文学的方向,假如我盲从,在看《作为本体存在的小说》的这篇时,我就会沿着研究形式作为意识对象化关联外部世界的首要手段等等的看法和方向前进。而我个人认为,这是对文学的偏隘理解,文学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内涵,最后而且可以这样说,陈卫肯定不会稀罕您老的那所谓的"深度",难道你能以陈卫的身份确定他不稀罕所谓文学的内涵?要是这样的话,我就彻底无话可说了。
作者: 山鸡    时间: 2007-8-4 13:03
哦哦,,你可以“我手写我心“,,,别人就不能了??看过很多杂志,就不会是坐井观天了?原来如此-

“据我不多的交往所及的,广州、北京、上海、成都,都有仍然沉默着的、优秀的“70后”写作者,而他们的写作仍旧丝毫未受这一切有意无意的压制的影响”。这话被你哪里是引用啊,你不会比较不出差异吧??“这个时代有太多沉默着的、优秀的“70后”写作者,而他们的写作仍旧丝毫未受黑蓝、或者其他因素有意无意的压制的影响,他们会继续下去。”


”不过真不公平,你们一群人欺负我“。咱不这么撒娇不行么??

没错啊,我永远只能从我自己的角度看世界,看世上的作品啊。。。他人的意见如果不能使我强化我的角度,那就什么都不是了。。。

要是您是个吃羊肉就长羊肉的人,那别人说什么也没有用了。文学内涵竟然是可以预置好的么??那我也没什么可说的喽…………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11-23 23:18:22编辑过]

作者: 吟羽    时间: 2007-8-4 13:03
我可以“我手写我心",可没有说我不同意别人就不能了.看过很多杂志,就不会是坐井观天了?是,而且看的都是市场几乎都有卖的刊物,我就不列举拉.难道这样我仍是坐井观天了?那么我想知道,怎么样才不是坐井观天?你老一定是阅历十足,想听听您的意见.
关于我文字里的语病,或者你们的理解和我不一样,我就不再说明,太累拉,不是吗?

又比如说,你在一个报纸工作,那么当你的思想本来要对报道的一件事情很厌恶,可是你的文章被批了,然后说要改成赞同的语气,你照做了.那么你怎么强化你的角度?完全不受别人影响吗?   这里我只是举这个例子.
还有 ,请问我说过文学内涵竟然是可以预置好的么?文学不追求内涵吗?
作者: 凌丁    时间: 2007-8-4 13:0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黑天才    时间: 2007-8-4 13:03
以下是引用吟羽在2003-11-23 17:41:25的发言:
呵呵,听黑天才一席话,我茅塞顿开:关键是“七十后”抓在谁手上。物以类居,假如捏住麦克风的并不是创造而是制造的话,那么就有必要告诉大家这个东西的本质。把70后的概念比喻为麦克风,那么就是说,70后是来抓的商品,而不是所谓的文学研究,而成为手中的棋子.那么所谓的研究文学,不过是打了一个幌子?
同理对于30后,假如你不说,难道就不存在吗?非要只要有人说,它就开始存在.唯心意识太浓了吧.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难道就能不允许别人吃吗?拜托,70后是一种对70年代以后的写作者的统称,可在你的口中,却把它的概念变成一个彻头彻尾的商品.呜呼无语.
我觉得真正要讨论的是文化的前进,而我这个人是穷凶无聊的,假如你们硬要批判的话.

我看你低估了创造和制造之间的区别,没谁假正经和你谈论文学不文学,有关文学的话题根本就不是你这篇文章的主旨不是吗?现在讨论的是,假如说有人曲解关于“七十后”定义的话,是否应该纠正的问题。假如说舆论一致认为美女作家就是七十后的话,那全中国都会这么理解。你的推理能力让我惭愧,本想脸红一下,但由于我看过你的小说(这是两码事,在此说有点不公平,但又确实是不小心看到过),于是,我对你所能理解的东西持怀疑态度。再加上你在后面说的一些外强中干的话和并不硬朗的解释。也就是说,你是否真的懂这些东西而发表看法。在此,我为我涉及你的文字而道歉,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11-24 19:41:28编辑过]

作者: 吟羽    时间: 2007-8-4 13:03
假如说舆论一致认为美女作家就是七十后的话,那全中国都会这么理解。这句话我觉得值得斟酌.因为我个人认为,美女作家也属于七十后的一部分.
而相对我的文章,比如说小说,我本身就不是很出色.当然,这点我心中自明.但对70后我是这样的理解,和我的小说不相干.并不是说我小说的质量差,我这个人就没有深度.
作者: 黑天才    时间: 2007-8-4 13:03
不是说深度不深度,这是理解的问题,假如你不能对年代划分写手有足够的理解的话,那么说这些也毫无意义不是吗?

好吧,美女作家也属于七十年代好吗?谁让“美女”这个词现在如此色情时髦呢?希望七十年代出生的写古词的人也能写出七十年代代表古词绝句才好。
我们这么谈,就把你原先所说的给覆盖了。这不好。
作者: 吟羽    时间: 2007-8-4 13:03
那70后不是定义为1970年以后出生的中国写作人吗?
作者: 王晨    时间: 2007-8-4 13:03
以下是引用吟羽在2003-11-24 23:25:33的发言:
那70后不是定义为1970年以后出生的中国写作人吗?


这,这是什么话呀!![em05]
作者: 吟羽    时间: 2007-8-4 13:03
可我读陈卫的作品里,就是这样说的.假如是我理解错误,那我认个错.可你们可以去看看理念呀.
作者: 吟羽    时间: 2007-8-4 13:03
再加上所选作者确实都正是70年代所生,便决定给《黑蓝》穿上一件外衣:1970年以后出生的中国写作者(简称“70后”)的聚集地。
           ---陈卫的话
作者: 顾耀峰    时间: 2007-8-4 13:03
恩,如果作为大学课程里的一个研究方向、如果作为老师布置作业的一个论文选题、如果作为个人成长过程中的一些思考,我支持楼主的做法,毕竟,在“最初的思考”上,热情和激情是最重要的。
更何况,大学时代的研究方向以及个人成长的思考,并不要求产生“对”、“错”。

这就是楼主一帖的最大存在意义:它只指向作者个人,而与其他人无关。因为它还未曾达到“学术”的层面——即便是“广义的学术”。
作者: 黑天才    时间: 2007-8-4 13:03
顾,那书你寄了么?但愿没寄,我现在在湖北啊

不 好意思,说个题外话,

陈卫说的这句话还有语病呢,你怎么不说出来,
“1970年以后出生的中国写作者(简称“70后”)”
我 不也算么,90年代出生的也算。而另外的,楼上的好象说清楚了,其实可以更直白一点
作者: 顾耀峰    时间: 2007-8-4 13:03
那就回四川去取吧。
书早就寄了。估计骑自行车也到了。
作者: 小烟儿叼着    时间: 2007-8-4 13:03
吟羽说,假如说舆论一致认为美女作家就是七十后的话,那全中国都会这么理解。这句话我觉得值得斟酌.因为我个人认为,美女作家也属于七十后的一部分.

看你这话,我不敢苟同。简单说,美女就是漂亮的女人,是一类女性,没有涉及到年龄问题。
大概是你一时激动,晕了。这正如说,白马就是三岁以下的马。
其它的大部分我是赞赏你的。
作者: 吟羽    时间: 2007-8-4 13:03
以下是引用小烟儿叼着在2003-12-3 20:46:14的发言:
吟羽说,假如说舆论一致认为美女作家就是七十后的话,那全中国都会这么理解。这句话我觉得值得斟酌.因为我个人认为,美女作家也属于七十后的一部分.

看你这话,我不敢苟同。简单说,美女就是漂亮的女人,是一类女性,没有涉及到年龄问题。
大概是你一时激动,晕了。这正如说,白马就是三岁以下的马。
其它的大部分我是赞赏你的。


先谢谢支持.
因为这句话我是站在陈卫的角度上.要知道,现在所谓的美女作家流派,年龄一般都不超过三十岁,也就是说70年代后出生,那么将证明,她们也属于陈卫定义的70后的概念里.
作者: 吟羽    时间: 2007-8-4 13:03
以下是引用顾耀峰在2003-12-3 10:49:01的发言:
恩,如果作为大学课程里的一个研究方向、如果作为老师布置作业的一个论文选题、如果作为个人成长过程中的一些思考,我支持楼主的做法,毕竟,在“最初的思考”上,热情和激情是最重要的。
更何况,大学时代的研究方向以及个人成长的思考,并不要求产生“对”、“错”。

这就是楼主一帖的最大存在意义:它只指向作者个人,而与其他人无关。因为它还未曾达到“学术”的层面——即便是“广义的学术”。


您说的很正确.完全同意.
作者: 小烟儿叼着    时间: 2007-8-4 13:03
好,我列举几位比较有代表性的被舆论冠为美女作家的领军人物。
张小娴、张曼娟、木子美、卫慧、棉棉、金仁顺、九丹、朱文颖、安妮宝贝、尹丽川、赵波、 尚爱兰 、黑可可 、水晶珠链、 周洁茹 、钟鲲 、严歌苓、陈染、虹影

先不说其他几位。单提九丹,她就不是70后生。
作者: 吟羽    时间: 2007-8-4 13:03
以下是引用小烟儿叼着在2003-12-5 8:40:26的发言:
好,我列举几位比较有代表性的被舆论冠为美女作家的领军人物。
张小娴、张曼娟、木子美、卫慧、棉棉、金仁顺、九丹、朱文颖、安妮宝贝、尹丽川、赵波、 尚爱兰 、黑可可 、水晶珠链、 周洁茹 、钟鲲 、严歌苓、陈染、虹影

先不说其他几位。单提九丹,她就不是70后生。


谢谢指点,同意我在年龄观念和美女作家的本身没有区分开,算是孤陋寡闻吧。但我的意思仍是针对陈卫的所谓七十后概念的定义。
作者: 小烟儿叼着    时间: 2007-8-4 13:03
只要你再仔细重读陈卫的《重塑“70后”》,就会发现他所批判的女作家仅仅是70年后的被舆论大肆翻炒的某些所谓时尚美女作家。文已对题。

比如他说——

“然而我们的责难正是出于我们对文坛在呈现“七十年代以后”女作家时进行了刻意炒作的发现”;

“然而急功近利使“七十年代以后”女作家来不及考虑避嫌而急切、放肆、粗糙而拙劣地陷进了这两位作家极具个性化的写作旋涡。”

“而令‘七十年代以后’女作家青睐并着迷的正是后者而非前者。”

他的意思已经很明确。
作者: 吟羽    时间: 2007-8-4 13:03
只要你再仔细重读陈卫的《重塑“70后”》,就会发现他所批判的女作家仅仅是70年后的被舆论大肆翻炒的某些所谓时尚美女作家。文已对题。????


然而我们对陈卫的定义"70年代后所有的写作者",你就觉得不很唐突吗?觉得本身假如如此
那么我也完全可以以70后的地位定义自己吗?然而我想,陈卫的意思本身并不如此吧?
作者: 小烟儿叼着    时间: 2007-8-4 13:03
sigh.........
我只强调他批判的美女作家........
作者: 吟羽    时间: 2007-8-4 13:03
我觉得他对美女作家的评判很不客观.
作者: 小烟儿叼着    时间: 2007-8-4 13:03
随便他了。
我最近疏于阅读。没有时间。有时我觉得自己酿一杯葡萄酒比写一篇小文感觉还要好。
寒冷的气候干燥的环境宜于酿酒。呵。
作者: 吟羽    时间: 2007-8-4 13:03
呵呵。假如有酒,有音乐,外加雪天。
我的肌肤怕干燥。不过假如在游船上品茶,更佳。尤其是杭州的西湖。可惜我虽在杭州,西湖却很少去。
作者: 小烟儿叼着    时间: 2007-8-4 13:03
那,应该是夜航船。
作者: 吟羽    时间: 2007-8-4 13:03
船?不过是一种方向吧.意境才是最关键的.
作者: 小烟儿叼着    时间: 2007-8-4 13:03
夜航船,就意味着全意境的字眼呵。


呵,待小僧伸伸腿啊。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12-11 12:24:06编辑过]

作者: 吟羽    时间: 2007-8-4 13:03
的确不知道.受教.
作者: 黑天才    时间: 2007-8-4 13:03
我记得喜剧之王里面有一段对话
导演说 把鸽子屁股对着我
……
试试把鸽子头对着我
……
算了,把鸽子拿下来
……
导演,有鸽子可能意境会高些
有多高呢?
不知道,高的定义很抽象的,总之就是高吧……


台词记得不是很熟,差不多就这个意思。
所以就别受教这么文绉绉的了,一抽象就挺过去了,那么孜孜不倦
作者: 小烟儿叼着    时间: 2007-8-4 13:03
废话一下,夜航船是一本书的名字。

呵呵,老黑您真是。。。。。哈哈。。。。
作者: 吟羽    时间: 2007-8-4 13:03
以下是引用黑天才在2003-12-11 21:01:38的发言:
我记得喜剧之王里面有一段对话
导演说 把鸽子屁股对着我
……
试试把鸽子头对着我
……
算了,把鸽子拿下来
……
导演,有鸽子可能意境会高些
有多高呢?
不知道,高的定义很抽象的,总之就是高吧……


台词记得不是很熟,差不多就这个意思。
所以就别受教这么文绉绉的了,一抽象就挺过去了,那么孜孜不倦


不大懂,但意思中的一种浓厚的味道很美.
也受教.
作者: 风歌    时间: 2007-8-4 13:03
----陈卫以及他主办的黑蓝杂志强调本体论,就是让小说回到它自身,成为它自身。
这里似乎是要告诉我们什么。可我不太懂。让小说回到自身?何谓自身?是一个新名词吗?此前的作者。此前所有的大师,他们在写小说之外的小说吗?

----只有这样,小说才可能从讲故事变为讲故事的艺术。
是说继续闭门造车吗?小说在前还是生活在前?我看到的是一种重在小说或者说重在小说表达的意思。似乎让我以为,小说怎么写重在于技巧,很有点抛开生活的意思了。为文避世?那就过于消极了。也不见得故事能讲得多好听。

----像唯心论一样,当你意识不到它的存在,或者它的存在对你个人而言没有意义,你就能自以为是的认为毫无意义?由此就觉得可笑了。
唯心论不是这样看的。在七年前或者更早以前国际上的一股新的唯心主义思潮有更深刻的阐述,对新的唯心主义还抱着小学课本上的知识,就有点让人笑话了。
作者: 吟羽    时间: 2007-8-4 13:03
浪子的评论十分中肯.

----陈卫以及他主办的黑蓝杂志强调本体论,就是让小说回到它自身,成为它自身。
----只有这样,小说才可能从讲故事变为讲故事的艺术。
正是陈卫在宣言里所提到的,我这里不过是引用而已.

----像唯心论一样,当你意识不到它的存在,或者它的存在对你个人而言没有意义,你就能自以为是的认为毫无意义?由此就觉得可笑了。
唯心论不是这样看的。在七年前或者更早以前国际上的一股新的唯心主义思潮有更深刻的阐述,对新的唯心主义还抱着小学课本上的知识,就有点让人笑话了。
关于这段,我实在不知道有新的唯心论的出现,我的见识可能狭隘了点.在这延续了几百年的唯心论本身却存在极大的缺陷.而对方的观点正是陷入了这种唯心的史论中.

受教了.
作者: 风歌    时间: 2007-8-4 13:03
分代分门分高下.
终究是没有好的作品呀.
我说当代.
个人不够强.得拉上人马而已.
是中国人的机智吧.
呵呵.
作者: 吟羽    时间: 2007-8-4 13:03
个人不够强.得拉上人马而已.
是中国人的机智吧.
说的好象很有道理.中国人多哦,呵呵.
可是,终究会有突出的,不然作家就永远不会彼此捧着出现了.作家是一种独立.
作者: 风歌    时间: 2007-8-4 13:03
从这样的角度来看陈卫的七十后概念.如果他真是这么想的,那就是要叫一声好了.
个人不够强.那就加强.而七十后,应该说是一种集体的加强.

用我记得的一句话说吧.兵工厂造枪,一千把里总有个别的精制品.估且称之为千分之一枪吧.

七十后写作者,集体地思而作,总有千分之一人.这一点.我深信不疑
作者: 吟羽    时间: 2007-8-4 13:03
哦?
哪里能觉得  七十后写作者,集体地思而作,总有千分之一人.这一点.我深信不疑  ,只为这点.就把所有的人都强加于  七十后  的概念呢?如你所说,有千分之一才是精英,而其他的只是陪衬?
作者: 风歌    时间: 2007-8-4 13:03
既然谈到一个精英的高度.那么想必不是靠出几本书.打进排行榜那么简单.
应该说是一种追求的过程.思而作,只是方法.
其实代代有精英.然而由历史过滤挑选最终进入历史的,才是真精英.这是我个人的想法.
如果一直在强调七十后,精英,陪衬.好像有点跳不出个人主义.

我想我们关注的应该是好的作品.
好的作品不一定是写成就能发现它好的.从历史上看,好的作品似乎也与年代,与写作者的年龄没有直接关系.

一直以来有太多给作品强加的东西.就如七十后这一概念.
其实本来是一种志同道合的归属感,这种归属感并不以七十后始,也不以七十后终.如果这一代没有人写出足以进入历史的作品.这一代就会被历史遗忘.这想这应该是一个事实.

千分之一或者千分之二的精英.现在有还是没有都言之过早.现在的陪衬可能成为真正的主角也说不定.
不过现在的主角们自当有成为主角的不凡之处.现在的阅读眼光虽然不能代表历史的阅读眼光,但终究有举足轻重的份量.
所以话说回来,七十后这一概念也并非无用,以群体的力量把大家认可的精英推上时代的高峰.以一种亲密的群体式的帮助对抗一贯的文人相轻,也有助于阅读这一代所认可的好的作品.
作者: 吟羽    时间: 2007-8-4 13:03
我想我们关注的应该是好的作品.
好的作品不一定是写成就能发现它好的.从历史上看,好的作品似乎也与年代,与写作者的年龄没有直接关系.

说的好~一切好的作品才是关键.
可是七十后这一概念也并非无用,以群体的力量把大家认可的精英推上时代的高峰  这句话就值得斟酌,难道像我,像我们学校里喜欢文学的朋友都是属于七十后,如果是,那么我们根本无谓有群体的力量,把精英推出.需要的是一个气氛一个有关系的群体,比如说能和黑蓝接触的人的这样一个氛围.否则  七十后就失去了意义.




欢迎光临 黑蓝论坛 (http://www.heilan.com/FORU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