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蓝论坛

标题: 补充两小首史蒂文斯 [打印本页]

作者: 王敖    时间: 2007-8-4 13:30
标题: 补充两小首史蒂文斯
寻常的女人们

然后,她们从贫困中升起,
从干枯的卡他,转向吉他
她们飞掠而去
穿过一道道宫墙。

单调的音乐,被她们抛在身后,
她们拒绝穷困,而且无所牵挂,
她们云集在
夜晚的大厅。

那里拥挤着,漆光闪动的包厢,
混响着“哉-哉”和“阿哉,阿哉”。
而月之清辉
把多枝的烛台蒙骗。

她们身上冰凉的衣服,
在湾形窗萧索的朦胧中,
悄无声息
当她们侧身窗台

去观望,众多的字母表,
看到贝塔的b和伽马的g,
她们研究
天堂与天书的

谐隐之辞的花体字。
在那里她们读到了婚床。
啼哩喽!
她们读了很久。

憔悴的,抚弦的吉他手
轰鸣出“阿呔,阿呔, 阿呔”。
而月之清辉
升上海滩般的楼层。

纷纭的头饰,如此一览无余,
钻石的棱角,蓝宝石的棱角,
被片金碎银
装点的,文明的扇子!

欲望的暗通款曲
声高势大的言辞,它们并无分别,

一起对着没有烛芯的大厅
喊着告退。

然后,她们从贫困中升起,
从干枯的吉他,转向卡他
她们飞掠过
一道道宫墙。

装载甘蔗

湖船之行
有如水涌;

有如水涌
穿越绿色的锯草
在彩虹下;

在彩虹下
如鸟之虹,
旋转,艳饰,

这时候,风继续打唿哨
就像斑沙鸟,

当它们惊飞
因为船夫红色的
穆斯林头巾。


《寻常的女人们》与《装载甘蔗》再次构成鲜明的对比,前者的写法错彩镂金,充满奇怪的闪烁与振动,后者则是一幅流畅如油的漂亮画面,仿佛一笔写就。两首诗都像是诗人的白日梦,也都带有现代派绘画的风致。

“寻常的女人”是一首循环诗,开始就是“然后”:她们从一个令人无法满足的生活状态中起飞,告别生命中的“卡他”(造成头疼脑热的小炎症),投向跟卡他押韵的“吉他” ,云集在夜晚的梦幻里。“漆光闪动的包厢”本应是上层女人出没的场所,那里混响的声音“zay-zay and a-zay a-zay”,是史蒂文斯自制的象声词,很像一种发光的声音。然而这里是“没有烛芯的大厅”,所以说月光是在蒙骗烛台。女人们在星空中阅读希腊字母,她们想象的是某种理想的世俗生活,或者说“婚床”。吉他手轰鸣出的声音“阿呔,阿呔, 阿呔”(a-day, a-day, a-day)听上去也很单调,就像是“一天,一天,一天”。后来,女人们发现她们向往的更文明的生活的花巧虽然多,却无法摆脱内在的贫困,所以她们从吉他返回“卡他”。整首诗的形式非常整齐,每节四行,前两行都是四音步的诗句,第三个四音步的诗句被分成两行。像“啼哩喽”(Ti-lill-o)
这种词应该是诗人生造的,古怪而可笑,让人再次想起胡话诗。史蒂文斯的诗常常在胡话的悬崖边上玩滑冰,再进一步就是完全无意义的呓语,但退一步却又会失去很多自由发声的愉悦感。

《装载甘蔗》的技巧值得注意,诗人目送手挥,俯仰之间,用三个比喻把几个意象连缀成波浪般前后包孕的画面。在《寻常的女人》的焰火之后,它就像是诗人送给读者的一支彩色的冰棍儿。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1-6 14:34:51编辑过]

作者: 陈舸    时间: 2007-8-4 13:30
这是不是〈簧风琴〉里的?解说写得挺好的。
作者: 王敖    时间: 2007-8-4 13:30
是。 第一首很不好翻,我花了不少时间。但第二首又特别好翻。
作者: 莨    时间: 2007-8-4 13:30
第二首最后一句

当它们惊飞的当字要不?


我喜欢第二首,场面强,喜悦和紧张。

第一首继续改改吧,感觉有难度。
作者: 陈舸    时间: 2007-8-4 13:30
然后,她们从贫困中升起,
从干枯的卡他,转向吉他
她们飞掠而去
穿过一道道宫墙。


又想看到整本的〈簧风琴〉了

[em14]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1-5 2:05:19编辑过]





欢迎光临 黑蓝论坛 (http://www.heilan.com/FORU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