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蓝论坛
标题: 旧时歌 [打印本页]
作者: 二十月 时间: 2007-8-4 13:31
标题: 旧时歌
<
>稍有一些醉,我们暗转过几个回合<BR>在雨中休息,像老鸦在水墨里发呆,<BR>春水洗出发白的小路。<BR>这电掐了,地平线也放下了卷帘<BR>如果是东方,你还需要一个泉眼</P>
<
>可水蛇腰倚着栏杆,你想起我们的<BR>模样和声音,你正要借宿我们一晚:<BR>灌木丛中燃起了篝火。<BR>这可以解释秋天为什么会有积雪<BR>为什么猎人要在锅炉旁边打转儿</P>
<
>我们曾经蹲在草地上观察一只蚂蚁,<BR>在天空中留下哈气,但不曾为你入<BR>迷,像那地界恰有某<BR>个漆黑的空缺,产生我们彼此的<BR>微风,更微弱、更不可企及——</P>
<P>远处雾中的山峦生出了红色的铁锈<BR>它们的保护伞呢?散步的乌云罢了。<BR>一只松鼠追逐着尾巴,<BR>它梦想轮中的自己,是开放的焰<BR>火,顺便,顺便,甩无意的松果</P>
<P>不过冷却塔并不这样。铸灰的香客<BR>或许会叹息,“为什么叶子会落在<BR>你的肩膀?”高耸的<BR>梭形直到大雪纷飞才化开。年月<BR>变更了,我们的鞋在白色中印刷。</P>
<P>如果不远游,谁会闲来拨弄经纬线?<BR>如果不提问,间歇何来几朵火烧云?<BR>空气稀薄,有人荡漾<BR>着茫茫水波。很可能是湖光中的<BR>暗斑,总出现在作浪的虚假途中</P>
<P>而那些青鸟睡着的时候,眼睛半睁,<BR>用肚皮拱着静止的月亮,它们在银<BR>色中怀孕——仿佛你<BR>醒来时的高压仙境。同温层有飞<BR>机经过,上帝就挤出几颗雨流星</P>
<P>大概意思是问好,悄悄蒸发的大海<BR>藏着骄傲,直到周围暗下来,我们<BR>才发现河流出自剪刀<BR>冲着高处,它拟定了自己的人生,<BR>保留了那些因世界而隆起的部分</P>
<P>什么山呀,屏风,都向你的裸体靠<BR>拢,多么殷勤,几乎已经开始反对<BR>几乎就要抡动起大锤<BR>看来只能等到一些晚花开放,让<BR>芳香扑入,吹动天空中的蒸汽机</P>
<P>不是教训也离后悔不远。那几朵云<BR>抹着腮红,吐出少女般分岔的意绪<BR>转眼变铁路的扳道工<BR>像有时候我们也渴望迷惑十分钟,<BR>而太阳正从你的身后赶往纵深处</P>
<P> 2005.11.<BR></P>
作者: 二十月 时间: 2007-8-4 13:31
<
>再贴一遍,不小心删掉了</P>
作者: 太上老军 时间: 2007-8-4 13:31
<
>好,耐读,经得起细细品。</P>
<
>如果不远游,谁会闲来拨弄经纬线?<BR>如果不提问,间歇何来几朵火烧云?</P>
<
>不过就我个人的习惯而言,不太认可为了形式的工整而把一个词拆开在上下两行</P>
作者: 亢蒙 时间: 2007-8-4 13:31
什么山呀,屏风,都向你的裸体靠<BR>拢,多么殷勤,几乎已经开始反对<BR>
作者: 陈舸 时间: 2007-8-4 13:31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太上老军</I>在2005-12-2 16:35:26的发言:</B><BR>
<
>好,耐读,经得起细细品。</P>
<
>如果不远游,谁会闲来拨弄经纬线?<BR>如果不提问,间歇何来几朵火烧云?</P>
<
>不过就我个人的习惯而言,不太认可为了形式的工整而把一个词拆开在上下两行</P></DIV>
<P>老军所说的将词分拆或断行问题,有时读起来觉得突兀,但也可以产生使行文肌里紧密的效果,使语速得到一些抑制。这也许不仅仅是为了形式的工整。</P>
作者: 二十月 时间: 2007-8-4 13:31
有时候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不过我个人不怎么在意这个问题。
作者: 张研 时间: 2007-8-4 13:31
<
>喜欢里面很多句子,二十月最近疑问句的运用颇值得学习</P>
作者: 二十月 时间: 2007-8-4 13:31
<
>还要多提意见</P>
作者: 杨过 时间: 2007-8-4 13:31
我要向你学习你在诗中运用的用细节形成错落有致的质感的手法,肯定是不错的诗,但总觉得语言纤巧有余,深致不足,好像下围棋的人下出漂亮的手筋,但全局却不一定领先,只是局部的胜利。
作者: 二十月 时间: 2007-8-4 13:31
<
>恩。最近在看宇文所安的《盛唐诗》,里面有一段对孟浩然的评论很有意思:“孟浩然是局限性最大的一位。......他极少创造性地运用其他题材或古代诗人的风格。然而,在他自己所限定的领域里,他是一位大师”。</P>
<
>我自己肯定有局限,而且很明显。但我现在不焦虑,把局限写透,写精是我目前要考虑的。多谢杨兄。</P>
作者: dulcetliu 时间: 2007-8-4 13:31
<
>很活泼啊,感觉到写它的时候心情似乎很不错。</P>
作者: 莨 时间: 2007-8-4 13:31
<
>整首诗像是一幅潜移墨化的水路。又是一次大合唱,纵横开合的好(个人的品位和观点亦隐亦显)。</P>
<
>那两个如果,强调得很有意思。比第一个叶子的问句好。</P>
<
>读着高兴。</P>
作者: 假荷花 时间: 2007-8-4 13:31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太上老军</I>在2005-12-2 16:35:26的发言:</B><br>
<
>好,耐读,经得起细细品。</P>
<
>如果不远游,谁会闲来拨弄经纬线?<br>如果不提问,间歇何来几朵火烧云?</P>
<
>不过就我个人的习惯而言,不太认可为了形式的工整而把一个词拆开在上下两行</P></DIV><br>
<P>我同意<STRONG><EM>太上老军</EM></STRONG>的观点,我不明白为什么要那么断开.可能确实是个人习惯的不同.大船说的"可以产生使行文肌里紧密的效果,使语速得到一些抑制"我是一点感觉也没有.相反,我觉得很做作,格式上也不美,语言行云流水的韵味被截止,不大气.一个完整的词被分为首尾两个点,想想或许是无意而为之,或许是想制造一些奇趣,一些独特的肌理效果,可在我看来确是哗众取宠.至今我都没有看到过这么分会给词语本身带来什么独特气质,或给句子上带来什么<FONT color=#cc0033>路转溪头</FONT>忽现的视觉美感,或是给诗的整体带来什么点睛之笔.个人认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也应该建立在局部完整的基础之上.总之在我看过的诗里,这么分的没有一个让我看了觉得眼前一亮,觉得这么用妙极了,恰到好处,反而每次看都很沮丧.很伤气流.唉..诗本来就是很私人的事情.我又想向你要什么呢...只能说个人习惯不同罢..说出来希望彼此多包涵..</P>
<P>对于二十月的诗,我个人还是相当相当喜欢的[em04]</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2-10 11:04:07编辑过]
作者: 二十月 时间: 2007-8-4 13:31
<
>有一个严谨的形式要求,其实也是战胜形式的方法。</P>
作者: 张研 时间: 2007-8-4 13:31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二十月</I>在2005-12-14 16:28:43的发言:</B><br>
<
>有一个严谨的形式要求,其实也是战胜形式的方法。</P></DIV>
<
>说得好,记下.<br>我觉得这首不能妄下评说,得慢慢地品读。即使由于它在二十月的诗中的独特性,其对于诗人本人的意义也比任何一个读者都要重要。<br><br></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2-14 18:33:51编辑过]
欢迎光临 黑蓝论坛 (http://www.heilan.com/FORUM/)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