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蓝论坛

标题: [原创]明信片(平淡生活中的一点哀乐。起于别人灵感,抒些微心怀) [打印本页]

作者: lg    时间: 2007-8-4 13:32
标题: [原创]明信片(平淡生活中的一点哀乐。起于别人灵感,抒些微心怀)
明信片<BR>                                                                               一<BR>    十几年前的五块钱还是非常值钱的。当芳子在母亲存放零用钱的抽屉里拿那张面值最大的票子装进口袋时,并非没有想到后果。<BR>    和同伴们玩踢毽子、跳皮筋,是她们那个阶段女孩子最主要的课余消遣。然而芳子却很落寞。她很少加入这类游戏,更多的时候是站在一边远远地看。她的这种落寞到又一季的互送明信片时,就更显落寞了。在当时物质的拮据和自己的疏远中,那还被视作非常珍贵的明信片--也就是些港台的明星卡片,她没有收到一张。她也没送别人。那时,送明信片是兴有送有收的。她不是没想过,但在她的懂事之余,除了买些必要的文具一类,她是不可能为着别的理由向家里要钱的,更别提是为这明信片了。<BR>    明信片的诱惑对她,那是随着一个节日的到来又过去,流行一段时间之后的事了。<BR>    一次,她到学校旁边那家惟一的小店买东西,店主忽然问她: “现在明信片便宜了,两块钱一沓,十张。买不买?要买三沓,就五块钱。虽然不兴送了,还可以当画吗。”<BR>    她没有答话,只默默地站在那里翻看着店主递过来的那沓明信片。上面的各种颜色图案组合及那一副副洋溢着青春朝气的面孔,不知怎么,似乎都对她有着一种说不出的吸引力。她贪婪地看了又看,直到店主再开口问她买不买,她才恋恋不舍地放在了柜台上,摊出小手里捂得暖暖的两枚五分硬币,买了原本要买的橡皮擦。<BR>    只是到第天时她又来了,隔着柜台照旧看了一阵。到第三天她也来了,还是那样地看。就这样,过了一个星期,她终于拿定主意。当她再站到小店的柜台前,便兴奋地掏出那刚刚放进口袋还没多久的五块钱,心怦怦跳又声音微微发颤地说:<BR>    “我买明信片,三沓!”<BR>    回到家后,她把它们贴到了一面墙壁上。之前上面是她的六张奖状,妹妹的一张。这样一来,整个三间屋子没粉刷的墙壁就这一面成了最荣耀又最辉煌的了。妹妹这一天下午都兴奋得不得了,又是蹦又是跳地仰着小小的脑袋瓜只盯着那面墙看。她也在注视着,在笑,只是那笑容是温和的;似乎这样,她就能把它连接在她的小小心灵预感到的即将由此而来的暴风雨上了。她已准备好了父母回来挨骂、挨打。她觉得这是自己应得的,并不觉着委屈。<BR>    然而令她惊讶的是,她既没挨骂,也没挨打。父亲倒是愤怒了一会,但那仍显余威的眼睛中不久就只剩下起初的惊谔了;到最后,它们索性全成了一种欣赏肯定的目光。倒是母亲当时的神情在她脑海里印了好久。母亲没说什么,但那眼神含着的哀怨,分明想一瞬间由这个出口倒出她生活里的全部酸楚。<BR>    过了一年,芳子一家搬到了县城。搬家时,看着这一面墙壁,一家人都挺高兴的。希望似就在从这面墙延伸。母亲说:“芳子这贴的图形和奖状排在一起真好看!”<BR>    那一年,芳子十二岁,上初一。她生活中的每一件东西,似乎都有着这样的悲喜。<BR>                                                                                   二<BR>    到商场买东西,最大的好处是物品齐全、质量一般都有保证。这一天傍晚,芳子也跟着母亲,到县城里的百福商场买东西。<BR>    预定要买的都买了。但回到一楼,母亲还是走到了特价货车前面看那些处理的打折商品。<BR>    “妈妈,那么挤,别看了。”芳子说的话,母亲好像没有听见,自顾往那边走。<BR>    “打折的商品总不会太好,妈妈还要去。”芳子虽然这样想着,但还是跟着母亲过去了。一楼人比较多,暖气贴着地面,倒像更能冲淡冬天的冷和室内的闷似的。<BR>    卖厨具家电的,卖贴身保暖内衣的,越是人多的地方,母亲越想去看。她又没有力量挤进去,个子又矮,只好翘起脚,或者是从人缝里朝里瞧。结果,什么东西也没买成,挺不愉快地转身往回走了。走到门口时,她看见一些人在一边货价车的伞堆里挑买伞。<BR>    “哎呀,才五块钱?太……”她翻了看看,价格都是一样。<BR>    “太便宜了。芳子,你看咋这么便宜呢?”母亲高兴起来了,方才的不愉快也就都在她脑中烟消云散了。<BR>    “真是的,”芳子也拿起一把看了看说,“质量看上去也还好。”<BR>    这么好的东西为什么卖这么便宜呢?芳子又一想,这伞不一定好,说不定是一些人在商场里推销的花哨货吧。母亲翻过来翻过去地挑选着。过了一会,芳子说:<BR>    “妈妈,咱家伞够用的吧?上次我来不还放了一把吗?”<BR>    “可是……”母亲看了看芳子。<BR>    “其实,还是以前的伞经用。像咱们家的那把老黑伞,都用了这么多年了,还不坏;就是太笨重,老式了些。”<BR>    “芳子,你看这把怎么样?”<BR>    “嗯。”<BR>    芳子含糊其词地说着,凑近些母亲跟前,看着她挑伞。旁边也有几个人在翻来复去地挑。芳子看着母亲光挑不买,就有些急躁地说:<BR>    “随便选一把吧,都差不多。”<BR>    “那……不买了吧。”<BR>    “为什么?”<BR>    母亲面带笑容地手扶着芳子的肩膀离开了那儿,一同出去了。芳子倒觉得有点可惜,但走到街上,也就不在意了。母亲这时才像试探女儿语气似的说:<BR>    “我想挑一把给宝宝,……又怕你不喜欢,又觉他还小。”<BR>    这是两年前的事了,芳子回娘家。<BR>                                                                                        三<BR>    楼外下起了雨,小孩在睡着。芳子想,若是昨天下午买下那把伞,自个和宝宝两人在雨中一人一把撑着,一大一小,两把雨伞在雨中飘动,该是怎样有趣的情景啊。她想对妈妈说:<BR>    “看,他现在是越长越多么可爱呀。”然而,她说不了。她现在是在本地市的自己家里。她以前在这里上中专,现在妹妹也是在这里上一所地方师范大学,而父母已从县城搬回了老家,她甚至连个电话都打不了。<BR>    这样想着,她有些惆怅了。老家里的情形她已具体记不起什么。父母搬回去后,芳子回过两次家,但都是匆匆的,没长呆,印象总是太淡、太朦胧;何况到老家的那段路又难走,她只觉着莫名的一种压抑、烦闷。<BR>    她是不主张他们搬回去的,更别说再把那丢弃的几亩地重新拾回来耕种了。她甚至为这跟父母吵了一次架。然而,她终没能阻止两位老人的想法。她想让他们搬过来不太现实,让他们仍留在小县城吧,由于他们做的小生意越来越挣不到钱,他们也不愿她在妹妹的学费生活费外还贴济家里了。<BR>    在穷尽的想象中,老家给她清晰的印象只有那一面墙。于是,她在儿子看了一阵又丢的卡通书里,找出了那张上次带儿子去看望父母时母亲给夹带进去的老明信片。母亲说:<BR>    “瞧,这些画就剩这一张好的了,还有一个大黄斑!上回下大雨进水,屋里潮得很,那些奖状更是没有一张好的了。”<BR>    那次回去时,他们正准备把屋里再粉刷一下,把地面垫高些。<BR>    她又把那张明信片仔细看了一会。奇怪的是,她怎么也想不起那画面上的人是谁了。对那时记忆中的这些脸孔,她有时还能在电视里再看到,也有两个仍能说出名字的,但这个,她却是完全陌生的了。旁边的文字是隐约可辨认的两行歌词:<BR>        风吹起在海面,<BR>        想当年,情深意浓有谁知。<BR>    她更是不能由此推出此人是谁来。现在,这张明信片似乎成了她全部过往生活的一个象征了。<BR>    傍晚,妹妹从学校过来,她这才意识到又是一个对她来讲相对更清闲的周末了。平时,除了接送小孩、操持家里,她是没什么太多事去做的。她没有再记起刚才一瞬的想法,没想着要问问妹妹那画面上的人物是谁。妹妹的到来,使屋里充满着欢快的笑声。小孩已经醒了,妹妹在和他玩着一种他才在幼儿园里学的新游戏。<BR>    外面仍下着雨,丈夫还没回来,芳子在阳台上站了一会。这时,她想着该去做晚饭了。<BR>
作者: 黑天才    时间: 2007-8-4 13:32
<STRONG>[公告]黑蓝暂拒长篇小说</STRONG>
<DIV>由于近年来国内长篇小说大多都是为了迎合出版机遇和出版商的口味而缺乏独立的艺术追求,质量普遍低下,同时黑蓝小说版主的工作精力有限,因此长篇小说目前不符合我们的意愿和工作现状。为了小说版面的清洁,把更多的讨论机会让给那些更有需要的作者,我们决定:<BR>1、暂拒长篇小说,以后黑蓝论坛只允许贴6万字以内的中、短篇;<BR>2、同时,黑蓝论坛从此拒绝以“连载”的形式贴小说。凡不在24小时内、以最多两帖贴完的小说帖,将有可能遭致锁定;<BR>3、如果觉得自己的长篇小说可能符合黑蓝,可通过电子邮箱以附件形式发至:work@heilan.com 。<BR>盼大家理解和支持。</DIV><a href="http://www.heilan.com/forum/viewthread.php?tid=15712" target="_blank" >http://www.heilan.com/forum/viewthread.php?tid=15712</A>




欢迎光临 黑蓝论坛 (http://www.heilan.com/FORU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