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蓝论坛

标题: 凯鲁亚克散文集《寂寞的旅人》译者序 [打印本页]

作者: 萼别    时间: 2007-8-4 13:33
标题: 凯鲁亚克散文集《寂寞的旅人》译者序
< align=center><B>译 者 序
<br></B>
<p>
<>杰克·凯鲁亚克(1922年3月12日——1969年)是惠特曼式的美国自由独立的人的后代,还是波德莱尔式的法国浪子的传宗?
<p>
<p>
<>作为二十世纪美国二战后“垮掉一代”的一位代表作家,他既作都市里的纨绔子弟,也苦修隐士般地闭居过山林,更多的时候,他只是热爱自由质朴纯粹血液奔放又细琐敏感的人,沉溺于语言的创造和生命体悟的人。《寂寞的旅人》是他出版于1960年的一本散文集,记述作者本人每时每刻都处于灵魂和肉体的原初感觉以及对上帝和无的参悟之中的生活。作家本人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受过教育,但从未进入主流社会,一辈子打着半是体力劳动的短工,他按照生命所应该如此的样子去生活,热爱自然,领略风景,拥抱人类凡俗生活的千姿百态,洞察人性的每一个瞬间,对人类原始的友情和男欢女爱倾注赤情,追求生命存在的深度体验,但忍受不了工作体制内异化的等级秩序,对于现代规则意义下的社会竞争所造成的人类的身心压迫非常清醒。他是我们现代社会的文学工匠、圣徒和边缘人。他的一生始终如此,跌绊于尘埃,真实地承担着人们往往不堪承担的现代人的孤独人生。当他的坟墓合拢,我们发现人类灵魂深处的景观曾激荡在他的生命和写作当中。
<p>
<p>
<P>对比起十九世纪的自由人或荡子,凯鲁亚克改变了文风的超拔和谨致,高昂的抒情变为紧密的独白,体悟的抽象开始更细致温脉地依附于平常生活的情景,或者说他告别了此种现代自由精神发现阶段的超越的观照,而跨入生活的长河去感受和书写,保持着他自己独特而真实的方式,真率、独到却又如此平凡、琐碎,但代表了时代和永恒。
<p>
<p>
<P>凯鲁亚克的“自动写作法”和独特的“造句法”是值得我们在阅读中注意的。他的写作常常是几天之内的急就章,譬如“三夜写出《地下人》,三个星期写出《在路上》”,此真可谓冲动性、才华性、激情性的写作了,据说有时他靠药物来支持如此密集的写作。“垮掉一代”的另一位著名作家艾伦·金斯伯格曾指出凯鲁亚克的造句法是他苦心经营的结果。我们在阅读中不难注意到那些表达精确而绵密的感受和意识的句式,有点缠绕怪异,但更赋有新鲜感和启发性,笔者认为那是一种比较成功的书面语言创新,汉语也完全有能力表达这种创新,在翻译中尽量保持“直译”、“原译”,以求呈现作品原貌。
<p>
<p>
<P>基于译者中、英文水准有限,本书的翻译定然存在许多错误和不足,欢迎读者批评指正,希望将来有更好的译本。
<p>
<p>
<P>译 者
<p>
<p>
<P>2006-4-13于碧泉居
<p>
<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4-13 11:13:50编辑过]

作者: 赵松    时间: 2007-8-4 13:33
谁译的?
作者: 萼别    时间: 2007-8-4 13:33
偶译的
作者: 谢旺    时间: 2007-8-4 13:38
<p>十月上架,重庆出版社</p>
作者: 吴学俊    时间: 2007-8-4 13:38
呵呵,真好哇。正在看他刚出的荒凉天使




欢迎光临 黑蓝论坛 (http://www.heilan.com/FORU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