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蓝论坛
标题: 不过是open [打印本页]
作者: 黑天才 时间: 2007-8-4 13:35
本主题需向作者支付 15 点金钱 才能浏览
作者: 马牛 时间: 2007-8-4 13:35
支持严重地
作者: 六点亡羊 时间: 2007-8-4 13:35
<
>同心同德的感觉又来了。</P>
作者: 袁群 时间: 2007-8-4 13:35
<
0cm 0cm 0pt">读后感<o:p></o:p></P>
<
0cm 0cm 0p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o:p></o:p></FONT></P>
<
0cm 0cm 0pt">当我理所当然的踏入洪洋这扇“打开的门”时,无数纠缠不清的声音,色彩,感情,生命,爱憎和青春(恍如他们都长在我的身体里)都纷至沓来,像一团蛛丝缠绕的雪球,透着冷冷的,不假思索的温情与孤独。<o:p></o:p></P>
<P 0cm 0cm 0p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o:p></o:p></FONT></P>
<P 0cm 0cm 0pt">然而,最先致命地袭击我的是那巨大无言的孤独感所隐含的感动,即使这种感动源于一种被动意义上的阅读牵引,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只是“我——读者”的自我阐释。那么,继续下来的必然是一股像情人箭孔雀翎般的作者本质上的忧伤气质。出于对作者品质的认识,这种忧伤感给与我难以自拔的魅惑——我渴望这一切都是真实的,我多么希望他们确实这样发生。然而,当然,他们生动地,血肉鲜明地陈列在那里,他们是真(存在)的,但我渴望他们,就像他们在我身上发生,就像从我内心迸发出的感动的水,他们如此忧伤,最终覆盖了我的<o:p></o:p></P>
<P 0cm 0cm 0pt">身体。这种强势的,不顾一切的覆盖同时牵引出更多的生命体验和触动,但我却并不能把握到太多。<o:p></o:p></P>
<P 0cm 0cm 0p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o:p></o:p></FONT></P>
<P 0cm 0cm 0pt">这种感动大概就像我无数次的突然转过身,突然碰见自己迎面扑来的青春面孔。青春呵,说起来都让人伤感。这种回顾带有沉着的自省和轻微的疼痛——除此外,我并不敢妄自揣测太多。自省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敞开——“<FONT face="Times New Roman">open</FONT>”,敞开的过程中,呈现一个丰富的,色彩斑斓的,演绎着各种相同或不同的命运的世界,这时候,语言回到了他的位置上,语言在建构一个世界的同时也使整个世界的感觉以其诗意的光辉呈现,向着“我——读者”的内心开放。反复的不厌其烦的浅唱低吟,似乎在尽情的闪现着,暴露着,“<FONT face="Times New Roman">open</FONT>”着作者那往事不堪回首的喟叹。正如题目所显示的:“不过是<FONT face="Times New Roman">open</FONT>”,但仅仅是“打开——放出”吗?很显然,不是的。如此繁多的生活材料的组织,奇特的生命状态的体验,语言以不同方式对抵达意义的迸进与尝试,配合着这种最终不动声色,娓娓道来的冷静,呈现了更多。就恍如人性。<o:p></o:p></P>
<P 0cm 0cm 0p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o:p></o:p></FONT></P>
<P 0cm 0cm 0pt">似乎,冷静是为了能更好的缓慢下来。但即便如此,即使作者多次的提醒自己要慢下来,而且似乎在表面上达到了这个效果:各种材料的并列聚合,文本结构的复杂回旋,语言叙述的延绵反复。但事实却是一切都飞了起来,就像轰鸣而过的火车外的景物。作者不惜动用各种手段,似乎希望通过外力的作用诱使——迫使读者共同去实现这种缓慢下来的预谋。如果说短句的娴熟,修辞的巧妙,结构的繁复都让我心情愉悦,甘之如饴的话,那么我会称这种句式为“花招”:车开动的时候有许多响动,我马上说(他):我向来以为(马)不能自己(上)去关的等很亮(听),很刺眼。我认为这并不能带来除句子构造本身和作者的意图之外的有意义的延续。<o:p></o:p></P>
<P 0cm 0cm 0p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o:p></o:p></FONT></P>
<P 0cm 0cm 0pt">通过对现实材料的巧妙组织,而呈现出一种同样让人魅惑的梦幻色彩是如此让人称赞。<o:p></o:p></P>
<P 0cm 0cm 0p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o:p></o:p></FONT></P>
<P 0cm 0cm 0pt">在几个人物浮光掠影的闪现中,关于火车上那两个神奇可爱的小男孩的幻想,暗示了更多。而那些突然出现又突然消隐的女人都只是将会被重复被代替被忘却的烟云。<o:p></o:p></P>
<P 0cm 0cm 0p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o:p></o:p></FONT></P>
<P 0cm 0cm 0pt">为了掩饰我对细节分析的盲目与无力,我愿称其为诗,一首像一杯醇厚浓烈的酒一样的深情的诚挚的诗。<o:p></o:p></P>
<P 0cm 0cm 0p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o:p></o:p></FONT></P>
<P 0cm 0cm 0pt">当我怀着小心翼翼的羞怯企图在此之上舞蹈出几个好看的姿势时,最终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孤立无援地被习以为常的日常表象隐没,像“一团团空气和水弃我而去”。而此时,我得到了更多。<o:p></o:p></P>
[em04][em04]
作者: 冯兵 时间: 2007-8-4 13:35
<
>昨天晚上3点多起来看到8点多,断断续续看完了,今天早上六点多起来又看了第二遍,其中的,隐藏的,需要解构的,欲言又止的,含沙射影的,引经据典的,都想了很多,很多,但最后,要写的只有四个字,<STRONG>妙笔生花</STRONG>。</P>
<
>自诗经时代以来的人与自然之谐、之抒情,之真之动之旁无杂物,自14世纪以来的人类经验述筑,自卡夫卡以来的现代潜流,还有自catch-22以来的后现代,拼贴、嵌入,几乎都可以一一找到痕迹。洪洋除了他拿手的“追寻叙事”没有拿出来外,绝招几乎都出尽了。李耕夫,你还要推荐什么书给我!</P>
<
>感谢邱雷的打印。</P>
作者: 黑天才 时间: 2007-8-4 13:36
不好意思,回晚了,一直都耽搁着没时间好好回。不过要说的几句话都搁着。首先要批评冯兵把诗经、建筑学及各个派别包括我没听说过的都扣在我的脑袋上。这是不明智的,这种夸奖更像是从侧面给小说找缺点。<BR>拼贴、嵌入这些东西在小说里少之又少,更何况前缀是这么一大堆流派。可能造成这种感觉的是这篇文章的形状和长度。对于“追寻叙事”(这个短语我头回听到,我能理解你说的是什么)我迷恋过,对于“寻找”我至今也很迷恋,这意味着学习和进步,我知道你看过我的小说,其中我知道的是《高手入门》这篇读上去比较晦涩的小说,需要说说的是,我找得东西不同。<BR>若去掉对OPEN的阐述和提醒,袁群像在写篇文章,看的时候就想说了。很感谢你的用心和认真。我在看论坛小说的时候也会产生这样比较浓烈的写作欲望(不止是写小说),这应该是对作者一种尊重。
作者: 生铁 时间: 2007-8-4 13:36
拖到现在才读。非常沉溺的作品。非常好的语感。
作者: 李耕夫 时间: 2007-8-4 13:36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冯兵</I>在2006-7-12 9:49:06的发言:</B><br>
<
>昨天晚上3点多起来看到8点多,断断续续看完了,今天早上六点多起来又看了第二遍,其中的,隐藏的,需要解构的,欲言又止的,含沙射影的,引经据典的,都想了很多,很多,但最后,要写的只有四个字,<STRONG>妙笔生花</STRONG>。</P>
<
>自诗经时代以来的人与自然之谐、之抒情,之真之动之旁无杂物,自14世纪以来的人类经验述筑,自卡夫卡以来的现代潜流,还有自catch-22以来的后现代,拼贴、嵌入,几乎都可以一一找到痕迹。洪洋除了他拿手的“追寻叙事”没有拿出来外,绝招几乎都出尽了。李耕夫,你还要推荐什么书给我!</P></DIV>
<
><br>
<P>我若真的恬不知耻的话,还是有得推荐,比如一本受到20世纪各种文学技法洗礼的小说《帝国瀑布》(Empire Falls)。Richad Russo著<br>
<P>或德语文学《夜幕》<br>
<P>即便看看《哈扎尔辞典》就会感叹造化神奇。<br>
<P>不过洪洋的这篇和他的《抵制喜剧》我挺喜欢,均有许多亮点可供圈点。就是此篇名字我未得深意,故觉得不太美好。鉴于冯大哥目前粉丝之心态,那干脆推荐这篇得了。</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8-16 15:53:46编辑过]
作者: 童末 时间: 2007-8-4 13:36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李耕夫</I>在2006-8-16 13:48:00的发言:</B><BR><BR>
<
><BR>
<
>不过汪洋的这篇和他的《抵制喜剧》我挺喜欢,均有许多亮点可供圈点。</P></DIV>
<
>喜欢得连作者名字都写错啦。。</P>
作者: 李耕夫 时间: 2007-8-4 13:36
<
>狂喜的结果</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8-22 16:49:05编辑过]
作者: 欲望的旋涡 时间: 2007-8-4 13:37
大概因为洪老师以前写诗,每篇小说开头部分的语言都让我激动,以致每次都无法看完
作者: 冯兵 时间: 2007-8-4 13:37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李耕夫</I>在2006-8-16 13:48:00的发言:</B><BR><BR>
<
><BR>
<
>我若真的恬不知耻的话,还是有得推荐,比如一本受到20世纪各种文学技法洗礼的小说《帝国瀑布》(Empire Falls)。Richad Russo著<BR>
<
>或德语文学《夜幕》<BR>
<P>即便看看《哈扎尔辞典》就会感叹造化神奇。<BR>
<P>不过洪洋的这篇和他的《抵制喜剧》我挺喜欢,均有许多亮点可供圈点。就是此篇名字我未得深意,故觉得不太美好。鉴于冯大哥目前粉丝之心态,那干脆推荐这篇得了。</P><BR></DIV>
<P>谢谢!我还是会去看的,就像上次你推荐给我的那本时一样,虽然看后我认为根本拉不上干系!我记下了。</P>
作者: 吴怀尧 时间: 2007-8-4 13:38
祝贺洪洋[em01]
作者: 盲刺 时间: 2007-8-4 13:39
像流水一般...很美好
作者: 亢蒙 时间: 2007-8-4 13:39
关键的地方还是没有什么领悟,很晦涩。有时候读起来会有口感,有时候却又感觉飘忽,不知道是文本原因还是自己阅读原因。对于小说本身,怀着敬畏的心,致敬。
作者: 流叶 时间: 2007-8-4 13:39
你写的什么,我看不懂。
作者: 于天于心 时间: 2007-8-4 13:39
强势而熟悉的冲击.
作者: 剩余才华 时间: 2007-8-4 13:41
终于有时间看了一下。非常密集的叙述!不停歇的但又是沉郁的,疯狂的但又安静,有点跟不上这节奏,真希望能听到你朗读,会是怎样的情景?
作者: tttyu 时间: 2007-8-4 13:41
<p>“也没有谁敢和我说,走路就是为了坐在窗前,看一团团水和空气弃我而去。”</p><p>这一句让我感动了好久!</p><p>原来并没有领悟到其中的含义,可是有一天坐在桌前就蓦地看见了这一幕美妙的景致。<br/></p>
作者: 罗子 时间: 2007-8-4 13:42
喜欢喜欢喜欢……。老子就是黑天才门下的走骡。
作者: 童末 时间: 2007-8-4 13:57
拿到书后重读这一篇感觉还是很好:)<br/><br/>阅读前文时情感的埋伏和递进,使得结尾给人的印象十分深刻。我记得第一次读完之后的好几天里常常想到这个结尾,以及结尾中的“他”,我觉得这个结尾的好就在于把混沌的意识——不管是死神也好,旧有的自我也好,恐惧也好——外化、形象化为一个“他”,造出情境,比直接描摹自己的心理生动许多,好比古代神话中神灵显形的叙述手段。
作者: 妖女蓉儿 时间: 2007-8-4 13:58
<p>我终于看完.</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5-27 14:34:08编辑过]
作者: 帕轮船 时间: 2007-9-7 16:51
<p>看了几遍.喜欢.</p>
作者: losthydra 时间: 2007-9-19 16:56
要像洪洋止境一哈,关注了很多年,悄悄学习了很多年。
作者: 隐忍 时间: 2008-1-5 22:02
越来越喜欢你的沉着冷峻了
作者: 陶北 时间: 2008-1-11 10:06
小黑此篇是在《大家》上看的。
作者: 羊 时间: 2008-2-11 15:30
我还是没有仔细看
作者: 帕轮船 时间: 2008-4-14 20:31
偶像.再看一遍.
作者: 陶北 时间: 2011-8-24 16:18
凭记忆搜翻。
作者: 路滨逊 时间: 2011-8-27 23:37
这是我看的黑蓝的第一篇小说。
上下班在公交地铁上看完的,那感觉,很对这小说的味儿。
于是很快成了黑天才的粉丝。
作者: 羊 时间: 2011-9-20 20:29
这个用技术解决了瑕疵
作者: 堕迦 时间: 2011-9-22 16:50
全是乱码?
欢迎光临 黑蓝论坛 (http://www.heilan.com/FORUM/)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