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蓝论坛

标题: 臧棣读诗 [打印本页]

作者: 王敖    时间: 2007-8-4 13:36
标题: 臧棣读诗
臧棣推荐诗作<BR><BR><BR>第一篇<BR><BR><BR>                      秘密生活:诗歌中的旅行<BR><BR>臧棣<BR><BR>    有些领域,大约只有罕见的天赋才可以触及。读王敖的诗,我每每会有这样的感觉。谈及诗对事物的触及,完全可以有多种多样的方式。但是,由有天赋的心灵导致的触及,最能引发我们的感怀。<BR>    《我曾经爱过的螃蟹》这首诗对诗与生活的关系的揭示,在我看来,具有一种不可思议的准确和深刻。何谓诗?当我们发出这样的追询,至少可以有两种看待它的方式:第一,被误解为我们想给诗下一个定义。第二,源于我们喜欢包含在这样的追问方式中的某种意蕴。按照尼采对希腊哲人的描述显示的路径,诗,意味着我们去选择一种生活。也就是说,写诗本身,即是一种特殊的行为,同时,又是一种真实的生活。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这样认为,诗本身包含了对生活的选择,而非生活包含了对诗的选择。王尔德的箴言:生活模仿艺术。在我看来,近乎以美丽的谎言的方式道出了艺术和生活的关系的本质。<BR>    诗揭示的存在的真相,在我看来,这本身就属于一种“秘密生活”。它的场景,总是让人感到既陌生,又熟悉。它的场景颇有点近似于这首诗中提到的“在秘密的岩石码头上”。秘密生活,有不少进入它的法门。在这首诗中,王敖选取的两个切入点是,”回忆” 和“寓言”。这两个切入点用起来都很方便,但把它们融会到一首诗中,结合起来运用,没有相当的技艺是无法做得令人信服的。而王敖却举重若轻,腾挪自如,做得非常漂亮。<BR>    关于这首诗的内在线索,假如从原型的角度去追溯的话,不妨把它看成是对童年经历的一次奇特的“回忆”。“出海”一词显示,这首诗的本事似乎和童年时代的一次海滨出游有关。也就是说,假如我们这首诗的意图感兴趣的话,应该从奇遇的角度去看待其中包含的主题意蕴。奇遇,是文学旅行的最经典的一种方式。而在这首诗中,王敖充分利用了奇遇的经典性,但又展示了新鲜的想象。不要忘记,诗中提到的“事实”是由“螃蟹”带出来的。螃蟹的出场,让整首诗有了一种爱丽丝漫游奇境的氛围。这也就是我说的第二个切入点:寓言。螃蟹的表白——它说它爱我——本来不算稀奇,稀奇的是螃蟹居然有能力表达“分享”的愿望。而且这一次,螃蟹愿意与之分享的对象是“第一次出海”的少年。由此,这首诗的主题转入到对人的生存的一种体验。而且,我觉得,这体验本身,既是一种劝告,又是一种示范。在某种意义上,它也可以说是给我们的“变形记”进行新一轮的补钙。诗中也确实提到了补钙的意象:“在脆弱的时刻,用太阳能补充盔甲中的钙”。和螃蟹一起登山,诗中展现的这一幕,既可以理解为是对我们的“变形记”来一次童话洗礼,也可以看成是对我们的“变形记”提供一个最新的版本。最后,整个变形过程,虽然包含了严厉的训诫意味:“月亮正被一个黑影钳住”;但我以为,在更积极的意义上,它也可以被理解为对一次新生的获得: <BR><BR>“夜晚滴着水,它们沉默着,爬到我的身体上,让我轻轻的渗出血”。<BR><BR>   最后,似乎有必要提请这首诗的读者注意:第一句诗中提到的“出海“和最后一句写到的“出血”构成了一种互文式的天然对应。在某种隐微的意义上,“出血”也带有旅行的意象,甚至它本身就意味着一次新的旅行。<BR><BR><BR>附录:<BR><BR>我曾经爱过的螃蟹<BR><BR>作者:王敖<BR><BR>第一次出海的时候<BR>我仅仅有现在一半的身高<BR>舅舅把一顶海军军帽扣在我的脑袋上<BR>然后跳到水里,跟随鱼群<BR>去了哥伦比亚,失去了他<BR>和他的指引,我很快就自由了<BR>海里的火焰比绸缎还要柔软<BR>有些亮光来自我在压力中旋转的心跳<BR>有只螃蟹来与我攀谈,它告诉我一个事实<BR>几千年来,全世界的螃蟹都在向陆地迁移,这个过程很慢<BR>它们并不着急,它们随着潮汐跑上跑下,只是在前海<BR>向前迈了很少的几步,它说它爱我,希望我们能够<BR>分享这几个气泡,一起上岸,在秘密的岩石码头上<BR>微笑着,我和几千只螃蟹握手,我希望和它们一样<BR>把骨头长在皮肤的外面,在脆弱的时刻,用太阳能补充盔甲中的钙<BR>我们开始登山<BR>                             崂山的背面铺着一层墨绿<BR>我们用手臂和钳子,震撼着它的花岗脉<BR>当我赤裸的站在山顶,看到月亮正被一个黑影钳住<BR>夜晚滴着水,它们沉默着,爬到我的身体上,让我轻轻的渗出血<BR><BR><BR><BR>第二篇<BR><BR><BR><BR>接受它,一个故事<BR><BR>臧棣<BR><BR>    清平的诗,总能显示出一种奇特的魅力。它选取的经验范围,大多是我们所熟悉的日常生活,或称普通生活。但清平表现它的方式,又和新诗史上所推崇的传统方式有很大的差别。新诗史上推重的方式是:从平凡中见出不平凡,从熟悉的事物中发现陌生的奥义。这是朱自清在评论卞之琳时所倡导的观念。但是,清平的诗,则采用了一种更令人震惊的方式。表面上,诗要对付的对象仍然没有变,仍是我们在日常存在中熟识的东西,但是,经过诗人的编织,它们却呈现出了另一番情致。<BR>不错,,“性情所致”这个词也许可以暗示出清平的诗的某些个性。在其他诗人那里,需要付出一番功力才能臻及的境界,清平总能毫不费力把它们展示出来。他的诗,当然从平凡的表象中发见了不平凡的东西;做到这一层,大多数诗人通常满足于他们所作的揭示,停止了向前的步伐。而清平的诗却每每更进一步,它从内部扩大了我们对生活的感觉。从内部扩展我们对生活的感觉,和从外部对生活指指点点,这两种方式所要求的技能和心智是非常不同的。前者做起来,难度更高一些。<BR>《事物诗,一扇窗》这首诗涉及到的经验,我以为,和对命运的感受有关。这种感受并非是对命运进行抽象的沉思,而是着眼于把对命运的感受和对现实的观察结合在一起。诗中提到的“并非偶然”,“接受”,“地狱”,“现实是庸俗的”,“其实偶然”,“不存在”,“存在”,等等,都牵涉到一种对命运的观感。这些观感,本来很容易落入俗套,但清平的诗却避免了这样的结局。诗人没有将他对命运的观感变成一种说教,而是把它改造成了一种对具体存在的警觉而又敏感的觉察。“很受用”这个短语,揭示了一种新的态度,它既针对我们的现实,又针对我们对我们的怀疑。<BR><BR><BR>附录<BR><BR> 事物诗,一扇窗<BR><BR>作者  清平<BR><BR>我坐在这里并非偶然,<BR>那个低头经过的人不一定要责怪玻璃。<BR>稍左一点,我可能看不见他,<BR>他要钻进地狱也不会影响我对享乐的看法。<BR>一上午,他将是一朵花:<BR>新开的白杜鹃完全可以取代他。<BR>稍左一点,他就是存在中的不存在。<BR>但现实是庸俗的,不会在我<BR>不需要存在的瞬间把存在拿走。<BR>它会说:你有一扇窗,你得接受它。<BR>在一阵微风的吹拂中,我有些冲动,<BR>我想说,我很受用啊,<BR>一扇窗并非只带来麻烦。<BR>那样,是不是比它更庸俗?<BR>换一种说法,我坐在这里其实偶然,<BR>一扇窗不过是一个比喻,<BR>一上午,我把一个人抱在怀里,而不是他经过……<BR>那样,一扇窗就会带来另一首诗。<BR><BR><BR> 2006,5,24<BR><BR><BR>
作者: Sean    时间: 2007-8-4 13:36
好文,收藏。
作者: 啊呜    时间: 2007-8-4 13:36
<>夜晚滴着水,它们沉默着,爬到我的身体上,让我轻轻的渗出血<BR>——这里读着真的感觉发毛,要出冷汗,呵呵:)</P>
<>我总觉得这个“我”的结局与舅舅的结局,即去哥伦比亚,是一种对应。</P>
作者: 王敖    时间: 2007-8-4 13:36
写这样的诗,我心里总有四个字,山海纵横。
作者: 银灰色    时间: 2007-8-4 13:36
你的自我感觉太离谱了!当然臧棣更滑稽![em07]
作者: 王敖    时间: 2007-8-4 13:36
自我感觉就是如此,没办法。
作者: 暖苏    时间: 2007-8-4 13:37
这样的诗在臧棣看来,“具有一种不可思议的准确和深刻”?为什么也许是一次山海纵横的灵魂走火,却被人看作是具有不可思议的准确和深刻?好玩。
作者: 王敖    时间: 2007-8-4 13:37
谁说是“走火”?
作者: 暖苏    时间: 2007-8-4 13:37
<>那是“走水”吗?呵呵</P>
作者: 王敖    时间: 2007-8-4 13:37
那就是你自己的事情了。
作者: 云外野鹤    时间: 2007-8-4 13:37
收益了!准确的诗和准确的阐释……
作者: 李耽赋    时间: 2007-8-4 13:37
<>王敖的诗很好,臧棣的解读是多余的,我谈一个问题,既然臧也不否认,这首诗写的是情感,那就不需要再从技艺上进行注释,任何注释都是对原本情感的曲解,因为你不是他,你没有生活在他的生活里.</P>
作者: 李耽赋    时间: 2007-8-4 13:37
另外王敖你要谦虚,不要昂首天外,才子气是靠不住的,你如果想在诗歌领域有大的作为,就要吸取海子的教训.
作者: bicasso    时间: 2007-8-4 13:38
学习了...
作者: 蔚文    时间: 2007-8-4 13:39
<font size="2">臧棣。我老是喜欢不起来。没办法啊 。</font>
作者: 水稻田    时间: 2007-8-4 13:39
<p>我曾经爱过的螃蟹,一首童话读到最后居然害怕起来,才知道原来只是进到一个迷惑的“陷阱”,就像糖果不总是甜的一样</p><p>事物诗,一扇窗,如果不是倒数第二句,还以为是在看证明题,“论证”的意味太明显了</p>
作者: 十张    时间: 2007-8-4 13:39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李耽赋</i>在2006-9-13 22:26:38的发言:</b><br/>另外王敖你要谦虚,不要昂首天外,才子气是靠不住的,你如果想在诗歌领域有大的作为,就要吸取海子的教训.</div><p>何必要吸取教训。昂首天外,空气也不清新撒。</p>
作者: 程七    时间: 2007-8-4 13:39
<p>有只螃蟹来与我攀谈,它告诉我一个事实<br/>几千年来,全世界的螃蟹都在向陆地迁移,这个过程很慢<br/>它们并不着急,它们随着潮汐跑上跑下,只是在前海<br/>向前迈了很少的几步,它说它爱我,希望我们能够<br/>分享这几个气泡,</p><p>因为没钱很少在网上看别人东西&nbsp; 网费太贵了</p><p>今天看到&nbsp; 发现往常只见名字的王敖写的这个好啊</p><p>呵呵&nbsp; 反正我觉的有大东西在里头也许我想多了</p>
作者: 余楷模    时间: 2007-8-4 13:40
<p>《我曾爱上一只螃蟹》震撼感。语言与故事带来的多重想象,调动主观的诗只能如此。</p><p>收藏。</p>
作者: 莨    时间: 2007-8-4 13:40
<p></p><p>螃蟹这首诗现在读来仍然很好。</p><p>几次读后,要是挑点什么,就是这句:</p><p></p><p>有些亮光来自我在压力中旋转的心跳</p><p>你再看看吧。但没什么大影响。</p><p></p>
作者: 王敖    时间: 2007-8-4 13:40
我觉得这句没问题




欢迎光临 黑蓝论坛 (http://www.heilan.com/FORU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