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蓝论坛

标题: 小说的未来 [打印本页]

作者: 冯兵    时间: 2007-8-4 13:38
标题: 小说的未来
<p>小说的未来</p><p>一</p><p>未来总是美妙的,但对小说家们来说,小说的未来却似乎未必那么美妙,国外许多小说家谈到小说的时候都忧心忡忡,因为小说的读者越来越少了,大都变成了电影和电视的观众,直接诉诸视觉和听觉的艺术比语言的艺术比语言的艺术有更大的感染力,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又给电影和电视艺术带来了种种新鲜的艺术手段,语言艺术如果固守传统的技法,确实很难同现代艺术竞争。</p><p>一个明显的事实是,世界各国的诗歌创作都不景气,诗集出得既少又卖不出去,诗是一种通过语言来抒发感情的艺术形式,可是由于录音技术的日益改进,同样以诉诸感情为主要功能的音乐,通过唱片和录音带的发行,夺走了诗的许多读者。全世界唱片和录音磁带的发行量令诗集的出版者只能望而兴叹,这在中国也开始如此,歌词的作者反倒比诗人更为幸运。现代诗想要广泛流传不得不谱曲成歌,这就是雅克·普列维尔在现代诗歌创作中找到的一条阳关大道,当然也还可以去找别的出路,西方现代诗人已经开始直接到群众中去朗诵和弹唱自己的诗作,回到古代行吟诗人的道路上去也许是现代诗歌发展的另一条到,当然也还可以在艺术表现手段上作其他的探索,作为人类文明的一种艺术形式——诗虽然遇到了危机,也还会为自己的发展道路开辟新的道路。语言艺术的另一个姐妹——小说怎样摆脱老姐姐诗的厄运,同年轻的电影和电视争艳呢?</p><p>二</p><p>现代小说对技巧的探索正是为了扩大小说艺术的表现力。当摄影技术发展到能将精微的细节、微妙的色彩和人瞬间的申请都能准确地捕捉到影屏上的时候,小说的技巧便转向去再现人的精神世界。电影艺术又紧起直追,到了五、六十年代,电影也找到了相应的意识流的手法,当小说艺术发现了情节之外的妙趣,并且用对结构的研究来代替情节的时候,无情节的电影也跟踪出现,当小说寻到叙述语言的节奏、情绪的不同调子这类诗的意境和散文诗的美的时候,新的体裁的电影诗也上了银幕,小说在它的发展史上还从来没有遇到一个能比它迅速地拥有各种新鲜手段的竞争对手。它在各种艺术类别中的首席地位不断受到威胁,现代小说创作就不得不急迫地去找寻自己的独特艺术手段,这也是现代小说创作中新的艺术手法层出不穷的一个重要原因。</p><p>三</p><p>力图丰富小说艺术的表现力在上个世纪就已经被人意识到了,从司汤达的心理分析发展到陀思妥耶夫斯基对意识的捕捉,托尔斯泰把他低哦宗教、道德、哲学和历史的思考整章节整章节地写进小说中去,契诃夫也可以说是非情节小说的创始人,他们的这些艺术探索都在电影技术出现之前,对小说的容量和新技巧的探索又是小说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因此,在讨论小说的未来的时候,仅仅看到电影和电视对小说外来冲击还是不够的。小说作为人类认识自身和自身的一种艺术手段,随着人类认识手段的发展也要发展,这是推动小说艺术走向未来的内在动力。</p><p>四</p><p>托尔斯泰既然已开了先例,把对宗教、道德、哲学和历史的思考引进小说中去,从而形成小说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那么,未来的小说大可不必只限于描叙人物的命运,也还可以把人物对自己命运的抽象思考写进去,小说家将不再只讲述人物的经历和感受,还可以把书中人物所关心的社会的、政治的、宗教的、哲学的、伦理的乃至于对文学艺术等一切问题的看法也写进小说中去,小说家可以把有关主人公的思想材料和社会背景的材料,甚至于作者或叙述者对他的人物的评价和思考,用另一种字体或独立的章节组织到小说的结构中去,这些办法无疑会扩大小说的容量,并且提供关于小说中的人物与事件更为完整的材料。</p><p>这将是多层次的小说,人物的形象便更为丰满,写小说也就比编故事来得更为费力,幸好把写小说作为职业的人总是勤奋的,一件事要做得更好总得多花气力,未来小说家为了给读者更大的满足,多一些辛苦也心甘情愿,然而,未来的读者读小说的时候却不必按页码一页一页读下去,大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度他所关注的材料,因此,不同的读者对同一本小说便可以有不同的读法,了解的面也各有侧重,同时,这也就进一步满足了读者想通过小说来了解人生、认识自己的愿望,又比读哲学和社会学著作来得更有趣。小说给予读者的也就比电影按放映时间的顺序提供给观众的视觉与听觉形象要丰富得多,银幕的艺术则只能自叹不如。</p><p>五</p><p>罗曼·罗兰在他的《约翰·克利斯多夫》中表现出小说家的一种苦恼,那就是无法在小说中把任务和作者自己感受到的音乐形象传达给读者。当然也可以用语言来描述这些音乐形象,可终究是语言而非音乐,为了摆脱这种苦恼,作者不得不在他的小说中把乐谱写进去,然而,不是所有的读者都能从读乐谱中领会到作者要提供的准确的音乐形象,为了弥补用语言作为单一的艺术手段的小说这一天生缺陷,如今有的作家便在他的书中附上音响材料,一盒磁带或一张唱片,作为书籍的附件。我国的出版社也采用过这种颇为先进的手段。“文化大革命”中,为了向外国人推广样板戏,又怕外国人领略不到唱词的译文的妙处,况且这些唱词委实写得不甚高明,便想起了诉诸听觉的办法:每推销一本样板戏,便附上薄膜唱片若干张,由此可见,即使大革文化的命的时候,西方的技术还可以洋为中用,有其可取之处,在创造未来的文化的时候,小说家绝不会愚蠢到反而不要技术了。因此,未来的小说大可以是既有出声的语言,又配制了音乐的一盘印象材料,而印着文字的书籍则只作为它的附属品。这种超现代的小说恐怕不会不受到未来的读者的欢迎,这也就给小说艺术带来了新的技巧。新小说派的后起之秀布托尔已经写了一本立体声的书,有语言的四个声部,应该说是未来的小说的一种雏形。</p><p>六</p><p>语言的艺术不仅可以同音响结合起来,也还可以同绘画结合,最早的结合方式是古典小说中的人物绣像,近代则有了插图,从木刻到珂罗版,到套色,到附上照片,到连环画,到西方新近流行的电影小说,图文并茂的儿童读物用于大人,也一样招人喜欢。</p><p>连环画的文字写得过于粗糙,电影小说则以镜头为主,文字不过是镜头的解说,诗人同画家结合起来倒是出了些美丽的集子,我还见过一本诗集就印在各种色调的照片上,有些设计精美的非小说类的文学作品,诸如回忆录和传记,也开始变得赏心悦目了,有图片,有手迹。倘若有一天,小说的插图提高到同文辞媲美的地步,两者有机地集合在一起,相得益彰,那么,绘画小说就算诞生了。</p><p>七</p><p>现代小说家经常接受记者采访,或是应邀撰文介绍自己从素材集累到构思、写作的过程,不再把小说创作简单地归结为所谓灵感,并且主动破除对于灵感、对于作家本人的那种盲目的迷信。在他们的帮助下,研究文学创作过程的创作心理学为一门科学诞生了。它破除了艺术创作中的那些神秘主义的臆语,为文学史家和批评家分析作家和作品提供了更为可靠的根据。</p><p>现代读者也不愿把作家当作神灵来膜拜,热爱之余,更希望了解他们,象了解自己的亲人和朋友一样。读者在欣赏作品之外,还进而要求了解作家写作时的动机、素材的来源、人物原形,以及种种有关某部小说创作过程的现实材料和思想材料,然而,不幸的是,社会习俗又往往使作家不能尽言,稍不当心就可能得罪人,并且招惹来许多麻烦,乃至于人身攻击,小说家加入敢于写小说,对于威胁当然也不十分害怕,可种种社会习俗唤起的副作用总令人愉快不了。这就是以往的小说家宁可装出几分神秘不可测的仙气而不肯坦坦荡荡露出同读者一样的普通人的面孔的缘故。</p><p>未来则不然,即使未来也免不了时弊(没有弊病的未来只能是世界的终极),小说家们如果触及的话,初级就是了,倘借某人为模特儿,人也不会恼怒,因为大家都有了足够的文明,懂得小说是一种虚构的艺术,谁也不会去指责艺术的需要,于艺术有益或许还是一份光荣呢,未来的小说家便可以将自己的作品创作的全过程展现给读者,只要能愉悦读者又于读者有教益的话。那时候,读者买到手重的作品就不仅有作者的照片、生平简历、著作年表和复制手迹,还可以在作品附录中,或者在作品本身的结构中看到作家创作过程的有关材料,这将是一种全然开放的小说,读者不光读到小说,还可以去阅读作者的心灵,这心灵同读者的心灵是那样相通,致使作为作家向读者交心的桥梁的未来小说,内在的结构和外部的形式,同现今的桥梁相比,都会有极大的改进。</p><p>八</p><p>未来的小说艺术将不再限于小说本身,还可以容纳其他艺术类别的成分。前面谈到了未来的小说中音乐、绘画的成分,谈到了哲学、政治、历史、伦理这些社会科学直接进入小说的途径,也还谈到了对文学创作过程的研究如何体现到小说艺术中去。文学的其他类别诗、散文和戏剧同小说的亲缘关系如此贴近,就更容易融合到小说艺术中去了。现代作家已有过这种尝试,中国、外国都有人在做。</p><p>在一部小说展开的进程中,当诗的手段更有效地表现作家或者他们的任务思想感情的时候,为什么不可以插入整章节的诗用以代替叙述者的描述或人物的表白呢?小说中人物的对话又为什么不写成剧本的形式,让任务直接对话呢?说的是在这些章节中,环境的描写和叙述者的解说已经显得多余了的时候,未来的小说就是这样向诗、散文和戏剧张开手臂,拥抱自己的同胞姐妹,未来开放的小说不在只限于小说本身所固有的艺术表现手段。</p><p>九</p><p>未来小说的体裁远比今天更丰富。</p><p>小说将可以和任何一个文学类别联姻,生下许多漂亮的男女孩子,普希金在上个世纪创造了诗体小说《欧根·奥涅金》,普希金是位诗人,他生下的孩子毕竟还是诗。而未来的小说家们生下的孩子还应该是小说,他们的名字该叫诗小说。</p><p>小说又为什么不可以和散文结合呢?既然有过散文和诗结合的散文诗,那么散文和小说结合将产生散文小说,他除了具备小说各种遗传银子,也还带着散文的染色体,那就是散文饱满的情绪和意境。</p><p>小说同回忆录结合可以产生回忆录小说,将真实的回忆与小说必要的虚构交织在一起,会有特殊的魅力。</p><p>小说和报告文学结合,那就是新闻小说了,它兼备新闻的时代感和小说的引人入胜的种种趣味。</p><p>音乐早已同诗有过结合,产生了新的音乐体裁音诗。小说一旦同音乐结合,重新迸发出来的那种表现力与感染力是音诗所难以比拟的,将赋予小说无穷变化的韵味。小说家用以标明各个章节的将不再是没有生命的数目字,而是快板、慢板、行板,如歌如泣或一个明快的主题变奏,写这种小说的作家将会发掘出语言艺术中的更为微妙的感情色彩。</p><p>小说也还可以同戏剧结合。一部由对话或基本上由对话构成的小说,将给朗读艺术以新的动力,小说便拥有众多的听众了。</p><p>也还有一种叫音响小说的会问世。这个调皮的孩子将把现实生活的种种音响,城市中令人烦恼的噪音和高原上寂寞的风、单调的雨点和婴儿的啼哭、还的波涛和姑娘们窃窃的笑声,都带进小说中去,让读者在阅读的时候唤起更强烈的感受。也还可以通过音响构成的节奏,帮助读者在阅读某个章节的是,取得适当的速度和心理上必要的顿歇,因为未来生活节奏太快,习惯与匆忙的读者,在品位语言艺术的时候,有必要借助于小说的音响来获得应有的心境。</p><p>侦探小说、武侠小说和科学幻想小说不是小说的正宗,却拥有不少读者。未来的小说园地不象上帝的天堂,也门徒把手,也没有哨岗阻拦,这些小说走向未来时,技法上当然也还会有新的创造。</p><p>未来的人文化修养普遍比现今的人要高,因为人类世界总的趋向是前进而非后退,现今记日记的人到时候改为写小说的肯定不少,写的自然也还是他们个人的生活,供自己和自己的亲人与朋友们看,这种小说不妨称为生活小说,其中也许会出现有一定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的作品,本人又愿意自费出版,而谁也不会拦阻。那么,在小说未来越益宽广的天地中,且不妨让它占一个小小的角落。</p><p>十</p><p>生活本身是一条漫长的河流,来不见源头,去不见终极。小说家本事再大,截取的不过是生活中的某一小段,未来的小说家越益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不会再去写那种封闭式的小说,把自己的作品再当作个完整的世界,因此,未来的小说将把人为地堵塞河流两头的闸门打开,会想出许多办法让读者去追溯源流或徜徉而下,即使要模仿古人,也来讲述一个故事,就是情境已经规定得死死的,象钢板上铆钉,他们也还不肯一口气把故事讲完,将结尾写绝,而宁愿给读者留下想像与思索的余地。因此,未来的故事也将是未写完的故事,或留给读者去完成的故事。</p><p>未来的小说家不装成先知先觉的模样,也不摆出法官的架子来裁决笔下的人物,他们让人物自己去动作、去说话,评价则留给读者来下,这不是说,未来的小说家没有主见,是非不分,无所谓好恶,而是更尊重读者的智力表现,同时,也表明作者对自己的艺术有足够的自信。</p><p>未来小说的作者和读者对小说艺术要求更高,这种艺术反过来也更加苛求作者和读者,双方又都情愿吃这番苦头,因为这长人心智,苦尽则甜来。</p><p>十一</p><p>还可以预料的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未来的小说艺术带来的巨大变革,小说将日渐成为一种离不开现代技术的综合艺术。</p><p>你去买小说的时候,将对售货员说:“请给我一盘配音配画朗读的畅销书《你的爱在何方》吧。”或者说:“我买一部用技术手段处理过的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要原文不要改写的节本。”你回到家里,把电源接在买来的一小片非金属薄膜上,于是在躺椅上一靠,就听小说吧。而书中的人物则从投影屏中走了出来,凝视着你,出声的叙述语言将异样朴质,不象现今有的朗诵那样拿腔拿调,除非小说作者故意寻求一种特殊的风格。</p><p>那时候,不同的风格照样会有,小说的传统手法情节仍然会得到尊重。不过,即使在将故事,叙述语言也会非常讲究年情绪的调子和语言的节奏。因为那时的读者即使为故事所吸引,如果叙述的语调和节奏不对头,也会败掉胃口,就象我们现在听一张变形了的唱片,唱机的转速又不均匀那样令人难受。</p><p>未来的小说的读者还将积极投入到小说的听读过程中去,象哥多夫斯基在戏剧上做的试验,让观众也参与到表演中去。读者将可以同书中的人物进行对话,如果小说家肯给他的人物装上储备记忆的电脑的话,这当然是更为遥远的未来小说了。</p><p>十二</p><p>小说作为一种语言的艺术是不会消亡的,尽管受到电影和电视的冲击,将来也还会受到什么更新的艺术样式的冲击,只要人类在这个地球上照样生活下去,就还得靠语言来思维和交流,语言不死,语言的艺术怎么就先死亡了呢?小说家可以安心的是,未来的岁月里,他们的劳动只会越来越受到尊重,只要他们的艺术反映的是人民的意愿,并且给人以审美的感受,未来的时代,人们的思路更加开阔,得到技术手段援助的小说艺术的生命力将更为充沛,那个时代,在小说史上,不妨称之为“活小说”的时代。</p><p>一九八○年十月至一九八一年三月于北京</p><p>《现代小说技巧初探》高行健 冯兵手工摘录 转载注明黑蓝论坛</p><p></p>
作者: 冯兵    时间: 2007-8-4 13:38
似乎这篇短小的、希望的、真诚的、悲壮的文字已经是一篇小说了,从语调上来说,他胜过很多我看过的书,但重要的,也是我在想的,就是,当我出生的时候,在中国有那么一个人,坐在一个地方,写着一些字,而这些字,对当时的中国来说,定是天方夜谈,一个明显的庆幸是,许多年后他得了奖,但是,还有多少人没有得奖而有在默默的写着一些天方夜谈一般的字呢,你得明白,是什么动力使得他们写着那些字,那些动力不是来自虚荣,也不是因为造了一些似幻似真的世界,更不是一些将文字弄来弄去的美丽外衣,而是他们的心,他们在努力的朝着心灵里的美好,的希望,的快乐,的朝圣地进发了,有一些文字看起来那么的动人,那么的亲切,那么的平淡,就是因为我们看到他在行动,在进发,在一步又一步的走啊走。像此书所提到的,小说既可以有情节,也可以没情节,可以是一些议论,也可以是一些抒情,为何他写一篇对小说的美好的展望,说出关于心里的话,不能成为一篇小说呢?我想能,而且,在我看来,它就是。
作者: 半脸狰狞    时间: 2007-8-4 13:38
<p><br/>咦,怎么中国还没出现这个?朗诵的好像不少用唱的好像没有捏~人家西方以前有游吟诗人,咱古时也有戏曲乐府宋词嘛~~~~现代诗人快唱来玩玩。。。。。。</p><p>我倒觉得电影有一个很大的局限,就是是长度,最长也就三个小时,许多电影就败在这上头,明明大有搞头也不得不匆匆收场,就好比只让写小说的写中短篇。如果背景弄得稍大,篇幅又太短,就显得底气不足。我觉得电影和小说很少可比性,拿来比比说什么不断受威胁竞争对手也就是当时对电影横空出世的一时反应,而且后来说的什么朗诵小说唱小说绘画小说之类,拿来玩玩还成,假如喧宾夺主就缺少留白了。。。。。。。除了语言之外附加的东东越多就把空间挤得越挤。</p>
作者: w2k    时间: 2007-8-4 13:38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半脸狰狞</i>在2006-10-15 20:59:50的发言:</b><br/><p>而且后来说的什么朗诵小说唱小说绘画小说之类,拿来玩玩还成,假如喧宾夺主就缺少留白了。。。。。。。除了语言之外附加的东东越多就把空间挤得越挤。</p></div><p>有些后现代的小说就是这样搞的,不过我不看好。</p><p>电影当然会成为小说的竞争者,这已经是事实了。</p>
作者: 半脸狰狞    时间: 2007-8-4 13:38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w2k</i>在2006-10-15 21:39:12的发言:</b><br/><p>有些后现代的小说就是这样搞的,不过我不看好。</p><p>电影当然会成为小说的竞争者,这已经是事实了。</p></div><p>竞争什么?市场?否则电影和小说工具不同,却没像车取代马的高下之分,艺术也好像不是谈实不实用性的问题。。。。就算有部分取代,也让电影去承担了那些乱七八糟神神道道的责任好了。</p>
作者: w2k    时间: 2007-8-4 13:38
<p>或许艺术不需要谈实用性,但艺术品最开始都是有实用性的。</p><p>电影和小说当然不能互相取代,却正如你所说的,至少还有市场的竞争。</p><p>我认为现在小说已经承担了“诗歌”一部分的任务,所以将来,通过影音来承担“小说”的一部分任务绝对不是空想。</p>




欢迎光临 黑蓝论坛 (http://www.heilan.com/FORU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