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蓝论坛
标题: 匿匿法索 [打印本页]
作者: 柴柴 时间: 2007-8-4 13:38
本主题需向作者支付 15 点金钱 才能浏览
作者: 欲望的旋涡 时间: 2007-8-4 13:38
<p>哦哦!您!您上学后复出了!</p><p></p>
作者: 本张 时间: 2007-8-4 13:38
感觉柴柴写这篇像是在过写作的瘾,不够细。
作者: 冯兵 时间: 2007-8-4 13:38
<p>下回去先。</p><p></p>
作者: 袁群 时间: 2007-8-4 13:38
<p>等我不再这样激动了再细看。</p>
作者: 童末 时间: 2007-8-4 13:38
<p>匿匿法索索法匿瑞,兜兜瑞蜜蜜瑞瑞~~~</p><p>不知道是不是不够细,反正感觉速度比以前加快了许多,各种五颜六色乒乒乓乓的意象衔接更为紧密了,同时依然看得出对于语言越加纯熟,和游刃有余的控制力。</p>
作者: 袁群 时间: 2007-8-4 13:39
<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我还是得继续从这些让人迷惑的名称</span><span lang="EN-US"><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意象</span><span lang="EN-US"><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中释放出来。这些简直就像突然用魔法杖点出来的奇妙的小东西,在词语的急流中闪动着光芒,若影若现。总是带给你心中一颤的惊喜。但我并不愿把这些都归功于作者出色的想象力,我更愿意称之为来自天性的心灵的灵感迸现,它们就像一片草地上自然遍开的花朵,它们在那里旋转,跳跃,指引我打开,进入,回忆起另一个世界。这一切并不是幻觉。</span></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span lang="EN-US"><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p></span></p><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p><p></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在我看来,这篇较之以前的作品更加开阔宽厚,更加客观开放,更加自由独立。同时也更具有坚硬的野心。似乎,在一片绵长的不动声色的寂静中已经涤去了少女时期的青涩和沉溺。</span></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0-28 2:07:29编辑过]
作者: 程小无 时间: 2007-8-4 13:39
<p>深刻地学习了。领悟中。。。。。</p>
作者: 阿呆 时间: 2007-8-4 13:39
刚开始进入对我来说,很艰难。后面好一些了,但快感很少。总之也算体验了一把黑篮女一号。
作者: 童末 时间: 2007-8-4 13:39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阿呆</i>在2006-11-6 22:36:18的发言:</b><br/>刚开始进入对我来说,很艰难。后面好一些了,但快感很少。总之也算体验了一把黑篮女一号。</div><p align="left">我倒挺喜欢第一段!“黑篮女一号”——听起来怎么这么魁梧……</p>
作者: 衙内 时间: 2007-8-4 13:39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童末</i>在2006-11-6 23:20:52的发言:</b><br/><p align="left">我倒挺喜欢第一段!“黑篮女一号”——听起来怎么这么魁梧……</p></div><p>多年以前,有一次我在电视上看见郑海霞在说话。她的话的大意是,女孩子很柔弱,需要呵护。这话从普遍意义上来讲我是赞成的,但问题在于她说这句话的时候悍然用了一个第一人称单数。于是我便虎什么一什么,又虎什么一什么,后来转念一想,不觉洒什么一什么……</p>
作者: 黄若来 时间: 2007-8-4 13:39
改天再读这个八五年小妹妹的东西。钻牛角尖地读,鸡蛋里挑骨头。[em07]
作者: 丁丁的天空 时间: 2007-8-4 13:39
<p>用精致的语言,持久的耐力,来写作通常很难阅读完的文字或叫小说,这是年轻时伟大的文学意志,也是柴柴女孩目前的状态。这种意志很可能随着工作后,婚姻后,为收入不高烦恼后而渐渐消尽。</p><p></p><p>虚构一篇这样的小说不错,经常写这些空中楼阁式的小说有什么意义,我不明白。我只是想,除了在黑蓝上发表,以精致的形式博得同好的赞赏,是意义么?</p><p></p><p>呵呵。</p>
作者: 陈卫 时间: 2007-8-4 13:39
我曾经担心随着年龄、经历的增长,你这条路迟早会遇到自然的障碍,现在,这篇小说让我收回暑假前我盼你“变一变”的愿望。因为这篇小说让我看到你“完善”、“对风格完善”的意识和能力;而你的“风格”,当然,没有一种风格能贸然地称得上“独创”,但,你的“风格”,其独特性对完善的要求之高,是令人担心的——就像一个走钢丝的想保持平衡必然要付出更多。这次我在看的过程中,以前很多微感紧张的情况都得到了宽慰,而细节和结构编织得更用心,甚至达到了智慧,特别是“你觉得‘白’字去掉中间一横后像什么?”延伸至后来的“自此所有的‘白天’都成为了‘今天’”。我现在支持你就这样继续写一大批、一大批,继续下去,会得到你整个的世界,因为这就是你的所爱。现在我也不担心你作品中那么多新名词了,因为它们开始变得不单薄,更不离奇得腾云驾雾、玩弄趣味,它们很生活,生活在另一个世界里,但无比现实,色调统一,真实可触。
作者: 陈卫 时间: 2007-8-4 13:39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丁丁的天空</i>在2006-11-12 10:10:41的发言:</b><br/><p>用精致的语言,持久的耐力,来写作通常很难阅读完的文字或叫小说,这是年轻时伟大的文学意志,也是柴柴女孩目前的状态。这种意志很可能随着工作后,婚姻后,为收入不高烦恼后而渐渐消尽。</p></div><p>这是大部分人的情况,可是金字塔的顶点很小啊。</p><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丁丁的天空</i>在2006-11-12 10:10:41的发言:</b><br/><p>虚构一篇这样的小说不错,经常写这些空中楼阁式的小说有什么意义,我不明白。我只是想,除了在黑蓝上发表,以精致的形式博得同好的赞赏,是意义么?</p><p></p><p>呵呵。</p></div> 一点不空中楼阁啊。虚构又是指什么呢。在黑蓝上发表没有意义,那在哪里发表才有意义呢——我也想得到这个答案。
作者: 丁丁的天空 时间: 2007-8-4 13:39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陈卫</i>在2006-11-14 0:23:26的发言:</b><br/> 一点不空中楼阁啊。虚构又是指什么呢。在黑蓝上发表没有意义,那在哪里发表才有意义呢——我也想得到这个答案。</div><p>这个问题一争论,可能会扩大到无限的范围。但是,不争论,许多差异又无法交流和消长。</p><p></p><p>虚构的事,通常包涵有可能在现实中出现的事,至少事理不悖于常情。</p><p>柴柴女孩可能喜欢看外国翻译小说,比如童话。这个小说有仿造外国环境造小说的特点。而她至少没有在外国生活过,或者说,这个小说不是仿造外国环境和小说,但人名却不是中国化的。让小说很虚,除了语言,没有一点生活的质感。而与纯童话又不同。我因此说有点空中楼阁。有文学虚构的天生性,但缺少文学虚构的诚恳性。离地太远了。</p><p>看了黑蓝置顶的小说,语言都有特色,写作技巧有时令人有惊人的发现和借鉴处,但题材的类型大部分雷同得以至于苍白和槁枯。</p><p>当然,谁也不能规定文学中什么题材是最重要的题材。但在世界上,生存是我们最大的问题。在黑蓝推崇的小说里,生存之困的重量很轻,都象是衣食不愁的人在挥霍语言。而这种语言是用汉字组织,而它的特性却很欧化。</p><p>好象在致力于走一条逼仄的路,锻造一把异常锋利的刀。而前者容易让人坠落,后者容易折断。且与文学的大气磅礴无涉。</p><p>古人论书法,年少时务求险绝,晚年方归于平正。</p><p>黑蓝的大部分人,可能需要在生命里等待二十年或更长的时间。我以为。</p><p></p>
作者: 阿呆 时间: 2007-8-4 13:39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丁丁的天空</i>在2006-11-14 9:13:11的发言:</b><br/><p>但在世界上,生存是我们最大的问题。</p></div><p>我狭义认为,生存已经不成问题,怎样写作才是我们的大问题。大气磅礴作为一个文学时代的潮流,已经远去。</p>
作者: 丁丁的天空 时间: 2007-8-4 13:39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阿呆</i>在2006-11-14 10:07:52的发言:</b><br/><p>我狭义认为,生存已经不成问题,怎样写作才是我们的大问题。大气磅礴作为一个文学时代的潮流,已经远去。</p></div><p></p><p>哦,可能是你的生存不存在问题。并不见得很多人的生存没有问题。</p><p>写作本身的问题与生存问题相比不算什么,生存的资源有限,而写作的技术已经很完备了。</p><p>大气磅礴来形容好小说也许不准确,但厚重,深刻,有感染力,永远都是小说的标准之一。</p>
作者: 陈卫 时间: 2007-8-4 13:39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丁丁的天空</i>在2006-11-14 9:13:11的发言:</b><br/><p>这个问题一争论,可能会扩大到无限的范围。但是,不争论,许多差异又无法交流和消长。</p><p></p><p>虚构的事,通常包涵有可能在现实中出现的事,至少事理不悖于常情。</p><p>柴柴女孩可能喜欢看外国翻译小说,比如童话。这个小说有仿造外国环境造小说的特点。而她至少没有在外国生活过,或者说,这个小说不是仿造外国环境和小说,但人名却不是中国化的。让小说很虚,除了语言,没有一点生活的质感。而与纯童话又不同。我因此说有点空中楼阁。有文学虚构的天生性,但缺少文学虚构的诚恳性。离地太远了。</p><p>看了黑蓝置顶的小说,语言都有特色,写作技巧有时令人有惊人的发现和借鉴处,但题材的类型大部分雷同得以至于苍白和槁枯。</p><p>当然,谁也不能规定文学中什么题材是最重要的题材。但在世界上,生存是我们最大的问题。在黑蓝推崇的小说里,生存之困的重量很轻,都象是衣食不愁的人在挥霍语言。而这种语言是用汉字组织,而它的特性却很欧化。</p><p>好象在致力于走一条逼仄的路,锻造一把异常锋利的刀。而前者容易让人坠落,后者容易折断。且与文学的大气磅礴无涉。</p><p>古人论书法,年少时务求险绝,晚年方归于平正。</p><p>黑蓝的大部分人,可能需要在生命里等待二十年或更长的时间。我以为。</p><p></p></div><p>我问“虚构又是指什么呢”其实是想说:每个人对“虚构”的概念和理解都不同。我根据自己的经验认为:在小说写作中重视或意识到“虚构”概念的人,在言谈中要么认为自己经常、一直在虚构,要么认为自己几乎没虚构、只是一直在描摹、捕捉真实。——所以在这里谈“虚构”没有意义,它是一个无关的、不能做出什么衡量判断的因素。</p><p>你说,黑蓝固顶的小说,“题材的类型大部分雷同得以至于苍白和槁枯”,应该说这是你没有读全黑蓝固顶小说、或者只看固顶小说中的某一类所留下的印象。</p><p>你很多话,在讨论另一些问题时,都会显得很正确,比如“但在世界上,生存是我们最大的问题。”可是我觉得放在这里来讨论小说,实在不能解决任何问题。据我所知,黑蓝没多少人、甚至没一个人是衣食不愁,可是难道正因为此,作者们就必须拿小说来解决、讨论、研究生存的问题(而况它们果真解决、讨论、研究得了吗)?这样的逻辑且不说过于形而下,其实也是错位的。至于最后你说到的“黑蓝的大部分人,可能需要在生命里等待二十年或更长的时间。”,也是这个情况,一句话可以带出很多疑问,而问出来又显得重了。</p>
作者: 柴柴 时间: 2007-8-4 13:39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丁丁的天空</i>在2006-11-14 9:13:11的发言:</b><br/><p>这个问题一争论,可能会扩大到无限的范围。但是,不争论,许多差异又无法交流和消长。</p><p></p><p>虚构的事,通常包涵有可能在现实中出现的事,至少事理不悖于常情。</p><p>柴柴女孩可能喜欢看外国翻译小说,比如童话。这个小说有仿造外国环境造小说的特点。而她至少没有在外国生活过,或者说,这个小说不是仿造外国环境和小说,但人名却不是中国化的。让小说很虚,除了语言,没有一点生活的质感。而与纯童话又不同。我因此说有点空中楼阁。有文学虚构的天生性,但缺少文学虚构的诚恳性。离地太远了。</p><p>看了黑蓝置顶的小说,语言都有特色,写作技巧有时令人有惊人的发现和借鉴处,但题材的类型大部分雷同得以至于苍白和槁枯。</p><p>当然,谁也不能规定文学中什么题材是最重要的题材。但在世界上,生存是我们最大的问题。在黑蓝推崇的小说里,生存之困的重量很轻,都象是衣食不愁的人在挥霍语言。而这种语言是用汉字组织,而它的特性却很欧化。</p><p>好象在致力于走一条逼仄的路,锻造一把异常锋利的刀。而前者容易让人坠落,后者容易折断。且与文学的大气磅礴无涉。</p><p>古人论书法,年少时务求险绝,晚年方归于平正。</p><p>黑蓝的大部分人,可能需要在生命里等待二十年或更长的时间。我以为。</p><p></p></div><p></p>你对我的质疑恰恰是我最问心无愧的。
作者: 小手 时间: 2007-8-4 13:39
各花入各眼,创作理念的问题没什么好争的
作者: 丁丁的天空 时间: 2007-8-4 13:39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陈卫</i>在2006-11-14 12:43:16的发言:</b><br/><p>我问“虚构又是指什么呢”其实是想说:每个人对“虚构”的概念和理解都不同。我根据自己的经验认为:在小说写作中重视或意识到“虚构”概念的人,在言谈中要么认为自己经常、一直在虚构,要么认为自己几乎没虚构、只是一直在描摹、捕捉真实。——所以在这里谈“虚构”没有意义,它是一个无关的、不能做出什么衡量判断的因素。</p><p>你说,黑蓝固顶的小说,“题材的类型大部分雷同得以至于苍白和槁枯”,应该说这是你没有读全黑蓝固顶小说、或者只看固顶小说中的某一类所留下的印象。</p><p>你很多话,在讨论另一些问题时,都会显得很正确,比如“但在世界上,生存是我们最大的问题。”可是我觉得放在这里来讨论小说,实在不能解决任何问题。据我所知,黑蓝没多少人、甚至没一个人是衣食不愁,可是难道正因为此,作者们就必须拿小说来解决、讨论、研究生存的问题(而况它们果真解决、讨论、研究得了吗)?这样的逻辑且不说过于形而下,其实也是错位的。至于最后你说到的“黑蓝的大部分人,可能需要在生命里等待二十年或更长的时间。”,也是这个情况,一句话可以带出很多疑问,而问出来又显得重了。</p></div><p>我能理解你说的话的立场,有的问题我无法认为自己是正确的。正因为如此,我更多是疑问。</p><p>一、既然谁都有衣食之忧,而在黑蓝推崇的写作中却很少看到这方面的忧虑,难道是有意回避?难道写一些语言精致,技术有创新趋势而内容大部分与真实世界无关的小说有绝对的道理吗?</p><p>二、写小说来解决问题可以说是错位的,但反过来说,用小说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甚至在阅读时很多人感觉不到阅读快乐,小说写作成为极少数人交流的媒介,这其中是不是也有错觉?黑蓝网在置顶的小说有几篇是关注现实的呢(我见过有,但太少了,而且黑蓝人一致不会给高评,很难说是小说技巧问题,可能是题材和表达方式)。</p><p>三、怎么写,谁也说不服不了谁。时间,还有个人文学观念的改变,比别人说服自己的力量要大得多。余华以前很先锋,小说看明白的人不多,很多圈子里的人都说好。但后来他变了,语言和题材都世俗起来。而我从他这些小说里看到他的力量。他的文学重量也是后来的小说定下来的。</p><p>争论在论坛里难以展开,我只想表达一个意思,--黑蓝的小说给我总体感觉是语言一致的好,技术不俗,但感觉很怪异,题材比较单调,包容性趋向小,而不是扩大。很多汉字里有类似从西方翻译过来的小说里的人名,极别扭。语言流畅,但语法多是西风。当然,还有标题怪异的很多。几乎看不到平实的有力量的小说,但有相当有新鲜感的小说,却不容易阅读完。</p><p>我不会表达,我想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也许与对和不对没有什么关系。我只是说出来我作为一个读者的感受。</p><p>从终极的写作来说,别人的意见对写作者无用。一切正确与不正确定论,都是有立场的。看各人站的角度。</p><p>因此,我又能理解黑蓝人今日在写作上的努力和推崇的方向!</p><p></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1-14 14:33:43编辑过]
作者: 丁丁的天空 时间: 2007-8-4 13:39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柴柴</i>在2006-11-14 13:01:37的发言:</b><br/><p></p>你对我的质疑恰恰是我最问心无愧的。</div><p>你继续写。在写作上,只有自己认为对的才是对,认为错的才是错。写作者主宰一切。</p><p>我只是为你的题材说说我自己的看法,代表个人。</p><p>当然,我很希望用你精致的语言写你身边的趣事,有一部真实,一部分虚构。我想看看你会写成什么惊人的样子。我希望从中借鉴,这是我的真意。</p><p>很期待。</p>
作者: 陈卫 时间: 2007-8-4 13:39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丁丁的天空</i>在2006-11-14 14:25:26的发言:</b><br/><p>我能理解你说的话的立场,有的问题我无法认为自己是正确的。正因为如此,我更多是疑问。</p><p>一、既然谁都有衣食之忧,而在黑蓝推崇的写作中却很少看到这方面的忧虑,难道是有意回避?难道写一些语言精致,技术有创新趋势而内容大部分与真实世界无关的小说有绝对的道理吗?</p><p>二、写小说来解决问题可以说是错位的,但反过来说,用小说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甚至在阅读时很多人感觉不到阅读快乐,小说写作成为极少数人交流的媒介,这其中是不是也有错觉?黑蓝网在置顶的小说有几篇是关注现实的呢(我见过有,但太少了,而且黑蓝人一致不会给高评,很难说是小说技巧问题,可能是题材和表达方式)。</p><p>三、怎么写,谁也说不服不了谁。时间,还有个人文学观念的改变,比别人说服自己的力量要大得多。余华以前很先锋,小说看明白的人不多,很多圈子里的人都说好。但后来他变了,语言和题材都世俗起来。而我从他这些小说里看到他的力量。他的文学重量也是后来的小说定下来的。</p><p>争论在论坛里难以展开,我只想表达一个意思,--黑蓝的小说给我总体感觉是语言一致的好,技术不俗,但感觉很怪异,题材比较单调,包容性趋向小,而不是扩大。很多汉字里有类似从西方翻译过来的小说里的人名,极别扭。语言流畅,但语法多是西风。当然,还有标题怪异的很多。几乎看不到平实的有力量的小说,但有相当有新鲜感的小说,却不容易阅读完。</p><p>我不会表达,我想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也许与对和不对没有什么关系。我只是说出来我作为一个读者的感受。</p><p>从终极的写作来说,别人的意见对写作者无用。一切正确与不正确定论,都是有立场的。看各人站的角度。</p><p>因此,我又能理解黑蓝人今日在写作上的努力和推崇的方向!</p><p></p><br/></div><p></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一、衣食之忧既不与写作有直接关系,也不与写作毫无关系;要有关系,也就是衣食之忧影响生存,产生生活焦虑,影响写作心态,乃至间接可能(也不是必然)影响作品质量;但这一切都不可能导致一定要以写作来</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bidi-font-size: 10.5pt;">关注、</span><span style="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Algerian; mso-hansi-font-family: Algerian; mso-bidi-font-size: 10.5pt;">解决、讨论、研究生存啊;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什么样的问题属于“生存问题”呢?广一点说,写作的一切都关涉生存;如果只有柴米油盐关涉生存,那写作能解决得了吗?——这其实早都是常识了,黑蓝怎么可能有意回避呢,我想我们不可能有意回避什么题材,只按自己的经验判断写得好与不好。</span><span lang="EN-US" style="COLOR: black; FONT-FAMILY: Algerian; mso-bidi-font-size: 10.5pt;"><p></p></span></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span style="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Algerian; mso-hansi-font-family: Algerian; mso-bidi-font-size: 10.5pt;">二、你读那样的小说感到快乐,我读这样的小说感到快乐,这很难统一吧。问题在于,双方是否知道对方为什么读那样的小说感到快乐。如果不了解他的原因,就要多想。</span><span lang="EN-US" style="COLOR: black; FONT-FAMILY: Algerian; mso-bidi-font-size: 10.5pt;"><p></p></span></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span style="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Algerian; mso-hansi-font-family: Algerian; mso-bidi-font-size: 10.5pt;">三、余华。所以,你拿他做标准或至少举例子,我们就很难沟通了。这话也不是说余华差到哪里,但确实不是一条路啊。八十年代的“先锋派”跟现在黑蓝这些作者已经不是一回事了——这话不是骄狂,只是客观地说一个事实。</span><span lang="EN-US" style="COLOR: black; FONT-FAMILY: Algerian; mso-bidi-font-size: 10.5pt;"><p></p></span></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span style="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Algerian; mso-hansi-font-family: Algerian; mso-bidi-font-size: 10.5pt;">其余的,比如你说“题材比较单调”,我就不知道什么叫做题材丰富或者广阔?写大地?写文革?写战争?又比如“</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很多汉字里有类似从西方翻译过来的小说里的人名,极别扭。</span><span style="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Algerian; mso-hansi-font-family: Algerian; mso-bidi-font-size: 10.5pt;">”我觉得这只是你习惯问题和习惯导致的判断问题,很多东西不是那么简单地移用,请多联系作者整体的思考考虑一下作者的想法。至于你说“</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几乎看不到平实的有力量的小说</span><span style="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Algerian; mso-hansi-font-family: Algerian; mso-bidi-font-size: 10.5pt;">”,我又不禁想问你认为的“平实”、“有力量”又是指怎样的情况呢?</span><span lang="EN-US" style="COLOR: black; FONT-FAMILY: Algerian; mso-bidi-font-size: 10.5pt;"><p></p></span></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span style="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Algerian; mso-hansi-font-family: Algerian; mso-bidi-font-size: 10.5pt;">其实,我觉得你所说的问题的核心,应该是文学的生存问题。但你不能因为文学的生存遇到问题,而轻易责难文学本身,甚至让文学增加可以“生存”的因素(当然“接受美学策略”的使用不必诟病),使之成为“生存的文学”。“文学的生存”属于另一个领域,我认为是一门学科,我最近正在学习、思考这方面内容。</span><span lang="EN-US" style="COLOR: black; FONT-FAMILY: Algerian; mso-bidi-font-size: 10.5pt;"><p></p></span></p>
作者: 丁丁的天空 时间: 2007-8-4 13:39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陈卫</i>在2006-11-14 19:28:01的发言:</b><br/><p></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一、衣食之忧既不与写作有直接关系,也不与写作毫无关系;要有关系,也就是衣食之忧影响生存,产生生活焦虑,影响写作心态,乃至间接可能(也不是必然)影响作品质量;但这一切都不可能导致一定要以写作来</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bidi-font-size: 10.5pt;">关注、</span><span style="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Algerian; mso-hansi-font-family: Algerian; mso-bidi-font-size: 10.5pt;">解决、讨论、研究生存啊;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什么样的问题属于“生存问题”呢?广一点说,写作的一切都关涉生存;如果只有柴米油盐关涉生存,那写作能解决得了吗?——这其实早都是常识了,黑蓝怎么可能有意回避呢,我想我们不可能有意回避什么题材,只按自己的经验判断写得好与不好。</span><span lang="EN-US" style="COLOR: black; FONT-FAMILY: Algerian; mso-bidi-font-size: 10.5pt;"><p></p></span></p><p></p><p></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span style="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Algerian; mso-hansi-font-family: Algerian; mso-bidi-font-size: 10.5pt;">二、你读那样的小说感到快乐,我读这样的小说感到快乐,这很难统一吧。问题在于,双方是否知道对方为什么读那样的小说感到快乐。如果不了解他的原因,就要多想。</span><span lang="EN-US" style="COLOR: black; FONT-FAMILY: Algerian; mso-bidi-font-size: 10.5pt;"><p></p></span></p><p></p><p></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span style="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Algerian; mso-hansi-font-family: Algerian; mso-bidi-font-size: 10.5pt;">三、余华。所以,你拿他做标准或至少举例子,我们就很难沟通了。这话也不是说余华差到哪里,但确实不是一条路啊。八十年代的“先锋派”跟现在黑蓝这些作者已经不是一回事了——这话不是骄狂,只是客观地说一个事实。</span><span lang="EN-US" style="COLOR: black; FONT-FAMILY: Algerian; mso-bidi-font-size: 10.5pt;"><p></p></span></p><p></p><p></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span style="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Algerian; mso-hansi-font-family: Algerian; mso-bidi-font-size: 10.5pt;">其余的,比如你说“题材比较单调”,我就不知道什么叫做题材丰富或者广阔?写大地?写文革?写战争?又比如“</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很多汉字里有类似从西方翻译过来的小说里的人名,极别扭。</span><span style="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Algerian; mso-hansi-font-family: Algerian; mso-bidi-font-size: 10.5pt;">”我觉得这只是你习惯问题和习惯导致的判断问题,很多东西不是那么简单地移用,请多联系作者整体的思考考虑一下作者的想法。至于你说“</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几乎看不到平实的有力量的小说</span><span style="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Algerian; mso-hansi-font-family: Algerian; mso-bidi-font-size: 10.5pt;">”,我又不禁想问你认为的“平实”、“有力量”又是指怎样的情况呢?</span><span lang="EN-US" style="COLOR: black; FONT-FAMILY: Algerian; mso-bidi-font-size: 10.5pt;"><p></p></span></p><p></p><p></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span style="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Algerian; mso-hansi-font-family: Algerian; mso-bidi-font-size: 10.5pt;">其实,我觉得你所说的问题的核心,应该是文学的生存问题。但你不能因为文学的生存遇到问题,而轻易责难文学本身,甚至让文学增加可以“生存”的因素(当然“接受美学策略”的使用不必诟病),使之成为“生存的文学”。“文学的生存”属于另一个领域,我认为是一门学科,我最近正在学习、思考这方面内容。</span><span lang="EN-US" style="COLOR: black; FONT-FAMILY: Algerian; mso-bidi-font-size: 10.5pt;"><p></p></span></p><p></p><p></p></div><p>从你的回复里,我看到了你以及黑蓝人执着、自信的文学理念。</p><p>在论坛上争论,深入下去,就容易细化,一细化,争论的话题不自觉地游移,很难统一,不及语言交谈来得痛快。</p><p>关于余华,你可能误解了。我只是想说明白一个问题。作者改变自己的写作观念,只有他自己根据他的阅历和感觉来改变,别人无法改变。余华改变后,写出了《活着》——当然,你可以小视这个小说,——但这个小说给他带来了甚至是超过中国的文学影响。这是事实。他的影响大多来自于后来两部中篇小说。这有点离题。</p><p>我认为,文学的生存的问题多少与文学本身有关,有的问题本身就是写作本身的问题。当然,作者有绝对的权利不接受别人的指责。当小说的读者越来越小的时候,写作者必然会小,当写作者趋于零的时候,某种文体差不多死了。</p><p>比如汉赋的读者在现在接近于零,汉赋的写作几乎不存在了。它成了文学史上的文体了。</p><p>关于黑蓝推崇的小说的题材,我长时间留意了,发现很多可以归于一种类型。你要么不承认,要么真的是你根本没有感觉到我的感觉。——假若你真的想发现黑蓝存在的问题(你先得承认,任何完美的产品都有不足),可以将很久以来黑蓝推崇的小说简单归类,用数学的方式来发现黑蓝推崇的文学的缺陷或者说不足。希望你有所发现。</p>
作者: 陈卫 时间: 2007-8-4 13:39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丁丁的天空</i>在2006-11-14 20:38:28的发言:</b><br/><p>从你的回复里,我看到了你以及黑蓝人执着、自信的文学理念。</p><p>在论坛上争论,深入下去,就容易细化,一细化,争论的话题不自觉地游移,很难统一,不及语言交谈来得痛快。</p><p>关于余华,你可能误解了。我只是想说明白一个问题。作者改变自己的写作观念,只有他自己根据他的阅历和感觉来改变,别人无法改变。余华改变后,写出了《活着》——当然,你可以小视这个小说,——但这个小说给他带来了甚至是超过中国的文学影响。这是事实。他的影响大多来自于后来两部中篇小说。这有点离题。</p><p>我认为,文学的生存的问题多少与文学本身有关,有的问题本身就是写作本身的问题。当然,作者有绝对的权利不接受别人的指责。当小说的读者越来越小的时候,写作者必然会小,当写作者趋于零的时候,某种文体差不多死了。</p><p>比如汉赋的读者在现在接近于零,汉赋的写作几乎不存在了。它成了文学史上的文体了。</p><p>关于黑蓝推崇的小说的题材,我长时间留意了,发现很多可以归于一种类型。你要么不承认,要么真的是你根本没有感觉到我的感觉。——假若你真的想发现黑蓝存在的问题(你先得承认,任何完美的产品都有不足),可以将很久以来黑蓝推崇的小说简单归类,用数学的方式来发现黑蓝推崇的文学的缺陷或者说不足。希望你有所发现。</p></div><p></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bidi-font-size: 10.5pt;">没错,正如汉赋一样,在我个人看来,某一种、而且正仍被大多数人“喜欢”着的“小说”已经死了。这也正是带着革新和质疑进行小说创作的根由和必要,因为当下少数人的革新和质疑的目的正是为了未来,而大多数人对旧有小说的“喜欢”只是因为他们的懒惰、萎缩、安于现状乃至过去;至于为什么后面这类人总是占着大多数,没办法,因为这是一条容易的道路,所以进去的人也多。同时,某一类艺术样式、某一种文体当然也包括小说的生死变异的命脉,也更大可能地属于始终带着革新、反思、质疑思维长期创作的作者。他们不仅质疑先前的“小说”,同样也在关注、思考、吸收小说之外的文体乃至其他艺术样式比如电影、视觉艺术。他们无所谓生死,因为他们才刚刚开始,他们自身充满活力,这种活力是不需要读者、尤其是当下读者的数量来证明的,而且只要他们的艺术精神带着这种活力,他们不但不会死,而且还会给其他作者、包括其他领域的作者予以刺激和营养;当某种必要出现时,他们甚至会率先创造或加入有效的新文体的建设。</span><span lang="EN-US" style="mso-bidi-font-size: 10.5pt;"><p></p></span></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bidi-font-size: 10.5pt;">也因此,关于黑蓝推崇的小说类型,我再说一遍:只有两类:好小说和差小说。</span><span lang="EN-US" style="mso-bidi-font-size: 10.5pt;"><p></p></span></p>
作者: 陈卫 时间: 2007-8-4 13:39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陈卫</i>在2006-11-15 13:45:01的发言:</b><br/><p></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size: 10.5pt;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也因此,关于黑蓝推崇的小说类型,我再说一遍:只有两类:好小说和差小说。</span><span lang="EN-US" style="mso-bidi-font-size: 10.5pt;"><p></p></span></p><p></p><p></p></div><p>此句应该是:关于黑蓝推崇的小说类型:小说只有好小说和差小说两类,我们推崇好的。</p>
作者: 介事 时间: 2007-8-4 13:39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丁丁的天空</i>在2006-11-14 9:13:11的发言:</b><br/><p>虚构的事,通常包涵有可能在现实中出现的事,至少事理不悖于常情。</p><p>柴柴……缺少文学虚构的诚恳性。离地太远了。</p><p>黑蓝置顶的小说,语言都有特色,写作技巧有时令人有惊人的发现和借鉴处,但题材的类型大部分雷同得以至于苍白和槁枯。</p><p>当然,谁也不能规定文学中什么题材是最重要的题材。但在世界上,生存是我们最大的问题。在黑蓝推崇的小说里,生存之困的重量很轻,都象是衣食不愁的人在挥霍语言。而这种语言是用汉字组织,而它的特性却很欧化。</p><p>黑蓝的大部分人,可能需要在生命里等待二十年或更长的时间。我以为。</p></div><p>一二三段几乎不理解,第四段我理解的是强调了“人文关怀”,惟比较清晰的最后一段让我觉得你太情绪化了</p><p>我妄加揣测,可能因为你正将黑蓝误解为一个排外自大的集体,也将柴柴误解为被吹捧而不上进的作者。的确这些问题的普遍性令人沮丧,但是(怎么说呢?),我想你需要更多的误解,也许有可能回到起点</p><p>其余的争论,如“生存之困”和小说的关系,还有题材如何“广阔丰富”,似乎不存在研究的余地啊</p>
作者: 生铁 时间: 2007-8-4 13:39
我理解这个争论的核心,或者说提出质疑的核心,其实是衡量小说价值的标准究竟是什么的问题。
作者: 丁丁的天空 时间: 2007-8-4 13:39
<p>生铁的话有道理。也许,我所说的话都在询问小说的价值是以什么为标准。</p><p>黑蓝目前的探求是有益,让人有启发的,在小说写作以及大量小说刊物已经平庸化的今天,黑蓝的固执与坚持是了不起的。特别是团结了许多认可黑蓝价值的写手们,他们在管理和写作着。</p><p>就我有限的阅读能力来说,黑蓝目前在小说探求上形式的类型多于题材的类型。假若那些被黑蓝推崇的写手们,形式不停地创新,语言不停地变幻,而题材也进一步拓展,从小说意义上说,会不会有更大的收益呢?</p><p></p><p></p>
作者: 生铁 时间: 2007-8-4 13:39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丁丁的天空</i>在2006-11-16 17:07:54的发言:</b><br/><p>就我有限的阅读能力来说,黑蓝目前在小说探求上形式的类型多于题材的类型。假若那些被黑蓝推崇的写手们,形式不停地创新,语言不停地变幻,而题材也进一步拓展,从小说意义上说,会不会有更大的收益呢?</p><p></p><p></p></div><p>关于这个我以前也有过思考,有个比喻。尖端科技的研究,大多数时候看起来是毫无用处劳民伤财的。没有民用科技那样实用,那样造福人类。可也正是因为有了尖端科技的研究在前,才会有后来相关科技在民间领域的应用。</p><p>“因为当下少数人的革新和质疑的目的正是为了未来,”这正是我和其他人愿意停留在这里的原因,也是造成黑蓝看起来好象题材上变化好象没有形式变化多的原因。</p><p>这样说的话,好象还是有偏袒自己人的意思。道理是辩不尽的。</p><p>如果从另一个角度说,任何一种聚集,任何一种集体性的流向,都有其一些特殊的凸起特征。</p><p></p><p>个人的一点看法。 想到哪说到哪了。</p>
作者: 北极圈猴子 时间: 2007-8-4 13:43
<p>我来过了</p><p>公主.....</p>
作者: 亢蒙 时间: 2007-8-4 13:44
也许是读柴柴比较少的缘故,总是觉得和童末有些气质上的重合。当然,柴柴更加的浮动一些,而童末在印象里比较稳。从小说上来说,这一篇在意象的亮牌和整合之中,表现的非常好。语句和语句之间的空隙很小,齿轮和齿轮之间的润滑油的味道都可以闻到。正如前面所说,柴柴比较浮动一些,这篇小说也是有些浮动,从叙述的节奏和掌控上来看,柴柴还是有些发飘,有些段落和语句的架空没有找到支撑点,节奏上是基本恒速的,但是略有波动,叙述的掌控力还是欠缺一种果敢,有些小犹豫和小迟疑是可以避免的。
作者: 埙 时间: 2007-9-5 13:55
丁丁的天空的评价很中肯。可惜黑蓝的许多作者要等到很久之后才能明白他的批评是出于善意。也许真是二十年之后。
作者: 赵松 时间: 2007-9-5 14:38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埙</i>在2007-09-05 13:55:10的发言:</b><br />丁丁的天空的评价很中肯。可惜黑蓝的许多作者要等到很久之后才能明白他的批评是出于善意。也许真是二十年之后。</div><p>嗯,你的任务基本上也完成了吧?二十年后再见了?另外,就事情本身而言,我倒是建议你多从个案的角度来批评黑蓝的小说,而不是以偏概全,择一端而扫全面,那样并不是理性批评的态度。我们都不要急着下结论,你觉得呢?</p>[此帖子已经被作者于[lastedittime]1188981105[/lastedittime]编辑过]
作者: 破冬角 时间: 2008-2-24 00:42
<p>这样的句子是我没法理解的:跑到马路上烧死了一名牛奶工,埋在院子里的胡椒树下。</p>
作者: 袁群 时间: 2008-2-24 02:33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破冬角</i>在2008-02-24 00:42:11的发言:</b><br /><p>这样的句子是我没法理解的:跑到马路上烧死了一名牛奶工,埋在院子里的胡椒树下。</p></div><p>这正是你(我)和别人(写作者)的区别。</p>
作者: 李头 时间: 2008-4-18 20:39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破冬角</i>在2008-02-24 00:42:11的发言:</b><br /><p>这样的句子是我没法理解的:跑到马路上烧死了一名牛奶工,埋在院子里的胡椒树下。</p></div><p></p>我倒经常希望能写出这种句子,大胆地写,有时候写出来了,又觉得太冒险于是划掉了,结果就是它们永远不能组成一种更加平稳、丰富的凝固的东西。
欢迎光临 黑蓝论坛 (http://www.heilan.com/FORUM/)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