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蓝论坛

标题: 【1月复评专访】凌丁:非常动人,虽然我不抽烟 [打印本页]

作者: 半脸狰狞    时间: 2007-8-4 13:41
标题: 【1月复评专访】凌丁:非常动人,虽然我不抽烟
<p><img alt="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src="http://www.heilan.com/images_tie/media.jpg" twffan="done" style="CURSOR: pointer;"/><strong><span twffan="done" style="FONT-SIZE: 10.5pt; 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bidi-font-size: 12.0pt; mso-font-kerning: 1.0pt; mso-no-proof: yes; mso-bid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ansi-language: en-us; mso-fareast-language: zh-cn; mso-bidi-language: ar-sa;">【</span><span lang="EN-US" twffan="done" style="FONT-SIZE: 10.5pt; FONT-FAMILY: \'mso-bidi-font-size:12.0pt;mso-fareast-font-family:宋体;mso-font-kerning:1.0pt;mso-no-proof:yes;mso-ansi-language:en-us;mso-fareast-language:zh-cn;mso-bidi-language:ar-sa;;;;;">1</span><span twffan="done" style="FONT-SIZE: 10.5pt; 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bidi-font-size: 12.0pt; mso-font-kerning: 1.0pt; mso-no-proof: yes; mso-bid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ansi-language: en-us; mso-fareast-language: zh-cn; mso-bidi-language: ar-sa;">月复评专访】凌丁:非常动人。虽然我不抽烟</span></strong><br/><br/><br/><br/>记者:这期复评你推荐了ZOEOZ的《事故》。<br/>凌丁:这期其实我更想推荐欲望的旋涡的开篇词呢。<br/>记者:那不是小说吧……<br/>凌丁:是啊,所以……<br/>记者:你这样说算是看低这期的小说吗?<br/>凌丁:不敢说看低。只能说不如前面两期的,我说整体上。<br/>记者:欲望的旋涡曾在第一期复评里说过那一期的小说平均水平不高,你现在又说这期不如前两期,感觉像每况越下?<br/>凌丁:我只认为这期下降了,并没有认为整体上有下降趋势。了解小说历史的人都应该知道,好的小说都是不择时择地而出的,出现倒退、停滞、空白,是非常正常的事情。我的总体感觉是:一切正常!<br/><br/>记者:为什么推荐《事故》?<br/>凌丁:相比较而言,《事故》更加内敛一些,态度周正,留白充分。而且我非常喜欢它的开头和结尾。开头简短有效,把我抓住了。而结尾一句话——“男人回答了这一句后不再说话,突然的冷场,不过烟能分担一切,再淡的烟都能。”非常动人。虽然我不抽烟。<br/>记者:就这篇小说的短句问题,回帖里有人作出过争议。<br/>凌丁:我没有觉得短句的使用有什么问题——如果它是作者的语言风格,这种风格没什么不好。就我个人而言,喜欢短句可能甚过长句。大概跟看过一些翻译过来的理论书有关,看得很辛苦。不习惯看汉语句子还要划分句子成分才能理解这样子的事情。当然,也有必要指出,有时这种短句可能会带来一点“做作”的感觉。 <br/>记者:你觉得针对这篇小说而言,短句起到了什么作用?欲望的旋涡说太碎了,生铁则对个别句子很赞赏。<br/>凌丁:我也赞赏个别句子。整体上有些地方可能偶有“做作”,尤其连续短句以人称代词开头时,不知道是不是欲望的旋涡说的“琐碎”。<br/>记者:这篇小说的形式比较独特,每一段都是一个不同的人物在自述,你认为这种形式可以尝试继续挖掘下去吗?<br/>凌丁:这个似乎也不能算独特的形式了吧?我还没有看过的《我的名字叫红》据说也是类似的。更早些的妇科那的送葬的那小说也是吧。名字叫什么来着?(记者:不知道。)不过这里涉及到一个问题:在多个叙述者的情况下,究竟每个叙述者的叙述语言应该各自不同还是一律依附于作者?我大概更喜欢前一种,但是结论也不敢断定。《事故》属于后一种情况。妇科那尽可能瞄准前者,有意思的是,尽管很多作家试图做到前者,但总会在某个时间地点变成后者。毕竟是一个人写的,虚构多个叙述者,难免偶有雷同,不知道算疏漏,还是合理现象。从阅读的角度,专门揪这种地方来解读叫症兆式阅读。(妇科指福克纳,下同,那葬礼小说是《我弥留之际》。)<br/>记者:这算不算是这种形式不能避免的一种缺憾?<br/>凌丁:我个人觉得很难避免——尤其在长篇中——妇科那算做的很好的了。《我的名字叫红》不知做得怎样。<br/><br/>记者:你能比较一下三次复评里分别的推荐小说吗?(分别是《悬巢》、《o》、《结婚》、《事故》、《乡村博物馆》)<br/>凌丁:要说喜欢,更喜欢前两个。要说最喜欢,我还是留到终评再说好吗?<br/>记者:你的终评会在这几个小说里产生吗?<br/>凌丁:目前认为会。(记者:几位作者要有心理准备了!)我会再读一遍的,如果届时有什么变化,我也不能保证。只能说一般情况下,会。 <br/>记者:假如你是参赛者,想得到小说季度奖,你会怎样做? <br/>凌丁:埋头写作,抬头发帖。<br/>记者:有什么窍诀不要自己藏着哦,要和大家分享哦。<br/>凌丁:我没有诀窍哦,你瞧我不也没得吗?这个问题应该问小黑生铁陈卫哦。<br/><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记者 半脸狰狞于杭州<img alt="" src="http://www.heilan.com/images_tie/media_3.gif" border="0" twffan="done"/></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1 16:32:54编辑过]

作者: 恐怖爱丽丝    时间: 2007-8-4 13:41
伶仃真帅
作者: 凌丁    时间: 2007-8-4 13:41
<p>“记者:你能比较一下三次复评里分别的推荐小说吗?(分别是《悬巢》、《结婚》、《事故》)”</p><p>应该还有个《O》</p>
作者: 凌丁    时间: 2007-8-4 13:41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恐怖爱丽丝</i>在2007-1-9 21:34:27的发言:</b><br/>伶仃真帅</div><p>帅可帅非常帅</p>[em31]
作者: 半脸狰狞    时间: 2007-8-4 13:41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凌丁</i>在2007-1-10 22:06:27的发言:</b><br/><p>“记者:你能比较一下三次复评里分别的推荐小说吗?(分别是《悬巢》、《结婚》、《事故》)”</p><p>应该还有个《O》</p></div><p></p>是的,还有《乡村博物馆》,已修改。




欢迎光临 黑蓝论坛 (http://www.heilan.com/FORU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