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蓝论坛
标题: 《绿光》赞 [打印本页]
作者: 井井回 时间: 2007-8-4 13:43
标题: 《绿光》赞
<p>《绿光》赞</p><p>刚刚接触侯麦,他其它的电影还没有看过,不清楚这部电影在多大程度上能代表侯麦的电影。那日偶然一看,就激动不已。</p><p>令我激动的原因我总结了一下:</p><p>故事的框架很简单、很质朴。一个女孩期盼幸福(爱情),在一个假期里去度假,遇到了一些人和事,除了“生活”再没什么累赘的东西了。我觉得《绿光》里的那种视觉语言和最好的抒情诗有相同的质地,温润柔和,准确、含蓄地抵达情感。</p><p>而视觉语言和文字完全不一样,前者是“特殊”的,或者总是充满意外,会把一个创作者的“自我”打压到最小。比如“一朵被拉伸的云,深灰色”,在镜头里,那朵云具体的被拉伸的形状,和光线的融合,这种形象时刻都是“特殊”的,碰巧又意外飞来一只鸟,那只鸟飞来的形象,又是完全超过了你想象,你不知道那是只什么样子的鸟,它会怎么飞,恩,要的就是这种感觉,恩,这种感觉。。</p><p>再看那些完全没有视觉语言的电影,唉,要抛弃它们,,要抛弃。。</p><p>看了《绿光》这样小框架,但“感觉、感受”很丰满的电影后,肯定会让一些人摩拳擦掌的。。用电影这种视觉语言去表达我们的生活,不是不可以去想象的吗。啊,想到这里,女主角含着眼泪看到了绿光的情景就浮现在我眼前。</p><p>《绿光》,要赞!!</p>
作者: 张研 时间: 2007-8-4 13:43
绿光还没看,我前两天才看了<克拉之膝>,我看电影还是不喜欢搭理情节,侯麦有时候让人觉得罗嗦了一点..你说的这个好象更好些
作者: 童末 时间: 2007-8-4 13:43
楼主真可爱!
作者: 死弱弱 时间: 2007-8-4 13:43
<p>井回你乖死了。。。</p>
作者: 亲爱的1969 时间: 2007-8-4 13:43
<p>某某人说候麦在小资界黑受欢迎</p><p>尝试买六个道德故事的碟未遂</p><p></p>
作者: 无非 时间: 2007-8-4 13:43
<p>我上次看到一套盒装的《六个道德的故事》了,太穷了当时没买,但愿在开学返校之前不要被人买走。</p>
作者: 顾耀峰 时间: 2007-8-4 13:43
<p>看过侯麦的《搜集男人的女人》(女收藏家)、《贵妇与公爵》、《夏日的诱惑》。看的第一部是《夏日的诱惑》,当时不知道这人是谁,而且有点发春,以为里面会有些XXX的镜头,没想到看完后吃一大惊,竟然拍这么好。</p><p>候麦的一大特色就是如井回所说:会把一个创作者的“自我”打压到最小。他的镜头看似琐碎,却不罗嗦,很平易近人,并不夸张出“镜头语言”。这感觉是非常棒的。我看他的片子不多,不知道他属不属于那种“早期定音”的导演。上述几部片子都喜欢。</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2-26 0:47:53编辑过]
作者: 陈卫 时间: 2007-8-4 13:43
<p>《女朋友》不是他的吧,应该是安东尼奥尼的。</p>
作者: 边河 时间: 2007-8-4 13:43
侯麦的电影很轻巧,这个印象是来自于《双姝奇遇》。最早接触他的电影是《侯爵夫人》,开始有点沉闷,这个片儿的镜头感有点肖似布莱松,当然不同,有点梦幻色彩,纯真的导演~~~
作者: 冯与蓝 时间: 2007-8-4 13:43
喜欢侯麦的《贵妇与公爵》,镜头有很强烈的画面感。不忍心拿他和张艺谋比,但实在是……张氏成全了画面感以后,就压根不会说故事了。一边看一边想:到底是侯麦。
作者: 尚方翊剑 时间: 2007-8-4 13:43
<p>关于六个道德的故事中,令我感觉最奇怪(我不知为什么用了这个词)的就是《慕德家的一夜》,主要是个人认为自然环境里的风雪夜是整个故事的点睛之笔。无论人类道德焦虑反应多么强烈,思考地多么深刻,在上帝(按照侯麦的意图,我把诱因从自然归结到宗教上)眼里都是可笑无知。</p><p>这种感觉一直围绕着我直到四季故事里,在《三重间谍》里仍可见端倪。不过《三重间谍》不好看。</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2-26 16:22:29编辑过]
作者: 井井回 时间: 2007-8-4 13:43
<p>《无限春光在险峰》真好看,也要赞。可惜我的碟片有问题,飞机调戏汽车之后就卡了。。。在摆渡上一搜,好看的只搜到了“台湾十大波神无限春光在险峰”,厄,算是一点补偿。。。</p><p> </p><p>原来还有个名字叫<strong>《扎布里斯基角》</strong></p><p>“马克告诉了她自己大学生活的种种恶作剧,两人相处融洽,很快就在一处荒漠中开始做爱。就在他们做爱的时候,整个山谷中遍布了做爱的男女,一时间荒野中充满活力和浪漫。马克为飞机加上油,还为飞机重新涂上荒诞色情的油彩,两人亲切告别。”</p><p>靠,,,就是在这之前卡住了。。。。 [em06]</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3-20 15:10:55编辑过]
作者: 边河 时间: 2007-8-4 13:43
<p>你在候麦这说安东尼奥尼,很走神哦~~~</p><p>搜Zabriskie Point (扎布里斯基角)会不会好搜一些捏。</p>
作者: 边河 时间: 2007-8-4 13:43
<p>你修改速度比我快</p>
作者: 顾耀峰 时间: 2007-8-4 13:43
这个片子在《一个导演的故事》里描述过,很神往。安尼也是小说家。
作者: 井井回 时间: 2007-8-4 13:43
恩。。我觉得这2个电影相似的地方还很多,至少演员给人的感觉似乎都是那种独具气质的群众演员。现在看内容介绍,好象《扎布里斯基角》最后落到了一个主题上,《绿光》也算是这样吧,但这个主题并不影响这2个电影,感觉上的丰富。不让人觉得狭隘。像一只鸟在天上遨游了一通最后还是要落在一个什么地方上,并是一只鸟看到第上有把米就一头扎下去。
作者: 边河 时间: 2007-8-4 13:43
听起来好像不错。
欢迎光临 黑蓝论坛 (http://www.heilan.com/FORUM/)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