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蓝论坛
标题: [原创]《现实之舟》--看《图雅的婚事》 [打印本页]
作者: 唐大棣 时间: 2007-8-4 13:57
标题: [原创]《现实之舟》--看《图雅的婚事》
<p><font face="Courier New">《现实之舟》<br/>--看《图雅的婚事》<br/> 我不想提什么现实主义。《图雅的婚事》是一部关注现实的作品,与主义无关。电影里放眼望去尽是一片荒漠化的草地。我告诉自己:这里不允许主义,这里只有生活。从影像表现上看得出导演王全安借鉴了不少《黄土地》的经验。几乎所有的外景都是大片大片荒芜的草地,人物在相对狭小的空间内。这更映衬出了人物的渺小。面对屏幕上渺小的人,我们的内心也无法壮阔起来。<br/> 相比之前《三峡好人》的那种俯瞰式的悲天悯人,《图雅的婚事》更多的是家长里短,人物就在那么几个地方转,却可以把你的心带到高远的草原尽头。这是我在他的那部《惊蛰》里见识过的一种功力,王全安的电影会把你往小里带,往命运上靠。心的飞翔是最后的结果,他告诉你什么是梦,什么是现实,梦离现实有多远?图雅的命运,无疑在现实与梦之间,它需要的是挣扎,图雅这个蒙古女子带着失去劳动能力的丈夫,为了将来不停的相亲,不停的受人歧视……《图雅的婚事》讲的其实就是这样一个“嫁夫养夫”的故事。没表现大的社会,不像《三峡好人》讲的是变迁下的人性。这里面是另一种爱,爱的坚守,图雅对瘫痪丈夫的不离不弃,丈夫以及森格对图雅的爱,两者都饱含着强烈的感情。电影十分生活化的处理了人物情感,不用那山盟海誓,只要用心体会,就像我看完之后至今都在回忆:巴特尔在养老院度过的那个晚上,图雅与宝力尔住在豪华套房中,却对巴特尔念念不忘,而巴特尔难以忍受对妻儿的思念,企图自杀……这是夫妻之间相濡以沫的爱啊,所以,我说整部影片都沉浸着感动。他们可以不懂什么叫爱,却可以身体力行。<br/> 这个电影有点像纪录片,真实地几乎粗糙,不同人用不同的简单的方式表达着同一种爱,竟然如此协调。这些人的表演,不如说是在生活,可能是由于这些生疏的面容,让生活再现了彼此心中的陌生,正是这种陌生让我们最初努力地靠近。镜头下的这群牧民更像是活生生的人,即使生活艰苦,也没有大唱高调,振奋自己,仍不忘讲几个低俗的笑话。他们是社会的底层,也得活着,图雅得靠这次婚姻、别人得靠别的什么,我觉得“活着”放在什么地方都可以。再多痛苦,生活也总得继续。如同片中一句对白所说:“人可以被杀,但不能自杀”,他们没忘记生命的珍贵。这就是电影里的现实。<br/> 我不太喜欢影片的悲剧大团圆,这种结局不是我们认识中的生活的样子。图雅与森格结婚,一家人的生活有了着落,这是团圆。另一方面,森格与巴特尔酒后的纠缠,以及图雅暗暗的哭泣,则是苦涩的。图雅此刻的痛哭,恰好和开头时候的无助呼应了。但我们得知道不管怎样,活着才是重要的。当现实之舟将从这片荒凉的大草原上驶过,未来还在理想与现实的交接之处,它不会是图雅希望的,也不是我们希望的,我们都知道这样的团圆,显得不如各奔东西得好。回过头来问自己,他们又能如何?理想和现实就象一块硬币的两面,我们只能在看到一面的情况下,得知另外一面的世界。比如图雅的婚事是这一面,两个男人的争斗就是另一面。</font></p>
作者: 边河 时间: 2007-8-4 13:57
<p>表扬边小河同学,熬夜看完了图雅的婚事!</p><p>先上个海报</p><p>
</p><p>粗略印象:个人以为导演的镜头并没有特点可言。</p><p></p>
作者: 兔兔 时间: 2007-8-4 13:57
杭州不是上映了么```我倒是挺想去电影院看看艺~~~~术~~~~片~~~~~的!
作者: 边河 时间: 2007-8-4 13:57
你会失望的~~~,不是我吓你哦。
作者: 尚方翊剑 时间: 2007-8-4 13:57
确实是比预期的失望,但我不同意什么《图雅的婚事》有什么对《黄土地》的借鉴,因为《黄土地》压根就不是什么反映现实的作品,如果二者有相似的地方也可能只是都是像庄稼一样直根于大地从土地里长出来的有生命力的作品,以及某种生存经验里对水的膜拜(这点黄土地里明显,但图雅却意不在此).包括运镜上黄土地里的仰视生命的角度以及暖黄的色调和图雅里截然相反.所以看完后先不要被感情误导,冷静一下再下笔。
作者: 边河 时间: 2007-8-4 13:57
<p>我个人认为这些个导演对于非职业演员的理解非常错位,他们把非职业演员的原生态放置在镜头之下(而且他们放任这种原生态),企图通过这种方式来表现真实的生活写照。也就是说他们认为对于真实电影而言原生态变得越发重要。这是一种奇怪的做法,无论这些来自蒙古本地的人们进入到了镜头里面,并且幸运得以扮演一个角色,甚至是主要角色,比如森格、巴特尔等等,尽管他们本来就是蒙古牧民,却要注意他们并不是出演自己,他们的牧民生活与角色设置的相似之处或许能带来一些表演的便利,但是这不过是一个幻觉,因为,他们要扮演并不是自己,而是导演创造出来的一个角色,是故事中的一个人物,导演的目标并不是再现一种现实,因为这部影片绝对没有定位为记录片,而是讲述一个故事——图雅的婚事。我当然同意启用非职业演员,但是非职业演员(职业演员也是)就是“模特”,他们之于导演而言,是需要导演的一种绝对的引导,配合摄影机的需要,来作出具有意义和暗示的动作,以达到完成影片故事的目的。</p><p>我们可以说回到《北方的纳努克》,尽管我们的弗拉哈迪并不是科班毕业,但是他的全景镜头的使用,却能真正对比出人物的渺小性。他能够将环境、人物,摄影机还有安排“情节”上融会地统一起来(你看北方的纳努克,你会体会到一切都是为摄影机服务的,这是一种很奇特的关系)我推荐唐同学去看看。</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4-30 13:55:27编辑过]
作者: 尚方翊剑 时间: 2007-8-4 13:57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边河</i>在2007-4-30 13:53:37的发言:</b><br/><p>他们要扮演并不是自己,而是导演创造出来的一个角色,是故事中的一个人物,导演的目标并不是再现一种现实,因为这部影片绝对没有定位为记录片,而是讲述一个故事——图雅的婚事。我当然同意启用非职业演员,<br/></p></div><p>这点我同意,确实这部电影是带着温度创作的。举几个小例子,比如说片中“风车”和两次小女儿骑木马的几个小动作,有一种流动的“绕树三匝,无枝可依”情绪反复萦绕在图雅的生活里,又比如说图雅在熬奶茶时近景搅动时都能感觉到。以及在养老院里电视上策马奔腾的画面上与图雅在宾馆里电视同样画面的交相互应,都能感觉到导演对本片的定位,他就是想好好讲讲一个少数民族题材的故事,故事讲得不错,对于这部电影应该肯定。</p>
作者: 唐大棣 时间: 2007-8-4 13:57
<p>heihei</p>
作者: 边河 时间: 2007-8-4 13:57
heihei是不够的,不够的
作者: 小蹄子 时间: 2007-8-4 13:58
我觉得,这电影经受不了再看第二次的小小的考验。
作者: 尚方翊剑 时间: 2007-8-4 13:58
<p>五一假期看了网上很多人把这部电影包装成为什么“女性的觉醒和女性对苦难(又用到这个词了)的抗争”等等观念态度。我首先质疑的一点是这些所谓苦难的根源是什么?电影告诉我们的还是男性。“一根筋”式(类似秋菊讨说法)图雅还是为了保护丈夫,即便是她已经成为了一个自发觉醒甚至反抗(对森格和石油暴发户的同学)的人物,但这一切最终陷入维护“夫(父)权”尊严(巴特尔的自杀未遂)的囹圄,这又走入了一个悖论:触犯与抵抗是为了依赖和维护,直到片尾最后一个图雅哭泣的镜头结束,导演把她的问题都试图通过泪水消解了。</p><p>如果高明一点的话,我们可以再重温一下阿莫多瓦的《关于我母亲的一切》和《回归》。他巧妙之处在于彻底让男性“失语”、“缺席”甚至像冰柜里的尸体一样在电影里莫名其妙地消失了。在他的电影里总是女人与“女人”(异装和变性下的女性思维——我不掺杂任何歧视鄙夷的想法)命运关系的书写。似乎看他的电影得到的启示是女性最终拯救了自己的同时也拯救了男性而双方获得重生。</p><p>所以如果能有一个角度来诠释现代女性的话,我希望让那种女-男的“对立”模式里解脱出来,有没有一种从自身价值寻找新的关系的可能,比如像宁瀛《无穷动》里尝试的实验。因为我们常常抱怨异性间理解和信任的缺乏,可同性间又何尝不是如此?</p><p></p>
作者: 胫骨 时间: 2007-8-4 13:58
我还是没看完。已经2次机会了,仍然看不完。不看了,你们说去吧。
作者: 无非 时间: 2007-8-4 13:58
在电影院看了预告片,余男的几个表演还挺揪我心的。但是正片没看,等看了再说吧。。
作者: 尚方翊剑 时间: 2007-8-4 13:58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无非</i>在2007-5-10 15:01:25的发言:</b><br/>在电影院看了预告片,余男的几个表演还挺揪我心的。但是正片没看,等看了再说吧。。</div><p></p>还是快去看看八,怎么着也一小金熊啊。
作者: 边河 时间: 2007-8-4 13:58
<p>死电脑,烂电脑,谁他妈的发明电脑这玩意,应该枪毙!!!</p><p>图雅的婚事只能表明一个问题:中国电影,路漫漫其修远......,没有救世主,只有工农兵!</p><p>昨天看电视一个炒股高手说,现在涨潮,大家欢快啊,等潮退了,就能看到有多少人没穿衣服了!!!</p>
作者: 边河 时间: 2007-8-4 13:58
等以后我要弄个电影节,我们的奖就是小金兔(我恨电脑,所有电脑)
作者: 尚方翊剑 时间: 2007-8-4 13:58
等以后我要弄个电影节,我们的奖就是小金龟(我恨洗衣机,所有洗衣机)
作者: 边河 时间: 2007-8-4 13:58
<p>洗衣机把衣服洗消失的情况,好像没听说过吧!</p><p>还是小金兔好!我们必须要统一口径,不然他们会说我们内部不团结的。这样,我可以让银奖弄成乌龟样子,成不?</p><p>这次的图雅婚事我们要搞大点。。。。(尚方你明白的!)</p><p></p>
作者: 顾耀峰 时间: 2007-8-4 13:58
<p>等以后我要弄个小金兔和小金龟,给他们的奖就是电影节(我爱世界,所有世界)</p>
作者: 尚方翊剑 时间: 2007-8-4 13:58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边河</i>在2007-5-10 18:36:32的发言:</b><br/><p>洗衣机把衣服洗消失的情况,好像没听说过吧!</p><p>还是小金兔好!我们必须要统一口径,不然他们会说我们内部不团结的。这样,我可以让银奖弄成乌龟样子,成不?</p><p>这次的图雅婚事我们要搞大点。。。。(尚方你明白的!)</p><p></p></div><p>但它把我的黑毛衣洗成了红与黑,连家电要在批判我。 </p><p>不过还是批判我八,我竟然看成这次的婚事我们要搞大点。。。。</p>[em04][em04][em04]
作者: 井井回 时间: 2007-8-4 13:58
<p>我支持反方观点。站在边小河同学的左边。。</p><p>我觉得看这个导演用什么材料,他做出什么样的饭菜就可以估计出来,他的菜是走养生还是眼球的路线,能掂量掂量。而且饭菜是要讲究纯的,搞电影绝对不能认为走眼球路线和养生是可以一致的,这只会是一个负数乘正数其实等于负数。</p><p>这个片子还是用这种底层材料,又是肯定少不了辛酸、艰辛、挣扎、苦难、眼泪、无奈、无助、女人,一个揪着多愁善感的“好人”们的心头肉的“现实”被策划后再造,收集了一堆“符号”后,摆在你眼前后就等着哥们们的良心条件反射,就等着哥们们掌声响起来。跑个题,这样写诗歌写小说的人有呼啦一片,搞艺术的也有人爱用民工,这都是一种带着强烈的个人姿态个人目的的介入现实来搞东西。</p><p>这种个人姿态、个人目的就是最可恨的负数,哪怕这个个人姿态看上去是一个悲悯的善良的姿态,在艺术面前,有了它,真的再没什么说的了,结果肯定是负数。看上去是一个悲悯的善良的姿态和看上去“愤青”的姿态,导致的结果都一样,无非它会让你觉得他无可指责。</p><p>就是这片蒙古草原上,“风吹草低见牛羊”这样的材料、情感他们有没有,现在的中国电影是对“风吹草低见牛羊”这样接触现实接触世界的方式是完全不敏感的,要敏感的话中国电影就有希望了。吾辈身上的担子也就轻了。哈哈吼。。表打我啊。。</p><p></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5-10 20:32:52编辑过]
作者: 亢蒙 时间: 2007-8-4 13:58
<p>电影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演员说话时的木讷表情。</p>
作者: 骑老虎上天 时间: 2007-8-4 13:58
<p>“风吹草低见牛羊”?</p><p>“担子”?</p><p></p>
作者: 尚方翊剑 时间: 2007-8-4 13:58
<p>我倒是觉得辛酸、艰辛、挣扎、苦难、眼泪、无奈、无助、女人等等的底层主题食材本没有问题,如果厨子对<font size="3">色、香、味、形、质的要求到繁采寡情、味之必厌的程度而忽略了井回所说的“养”的问题是对食客的不公,但换句话说如果是食客的欣赏口味和标准有失偏颇,我们是赖厨子还是赖食材呢?</font></p><p>在这点上意大利新现实主义题材的多部电影都是反映社会底层大众得辛劳疾苦,这甚至包容着一种马克斯主义式的社会政治批评倾向从而获得大家同情和共鸣,在我看来真实现实的蕴藏丰富到直接观看足以成事,但那又似乎不是电影了,尤其是一个讲故事的电影。艺术家的责任至少不是把人性弱点伪装起来用僵死的公式套在鲜活的事实之上,他希望得到观众的反应,最好是本能的无意识的反应。</p>
作者: 井井回 时间: 2007-8-4 13:58
恩,这个问题我再仔细想想..
作者: 驴头狼 时间: 2007-8-4 13:58
哈哈
作者: 蔚文 时间: 2007-8-4 13:58
我觉得是导演没有那么大的才气拍出他所想要的深度,片中人物刻画还是可以的,但在深入发掘人物身上所引发的人性思考上没有成功,不过他还是拍出了一些他自己的东西,也借鉴了很多别导演的东西,这点很让我沮丧,但的确也让我看到了中国现在一些平民的生活和精神状态。看来中国导演离大师的路还是很遥远。
作者: 尚方翊剑 时间: 2007-8-4 13:58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蔚文</i>在2007-5-16 20:19:19的发言:</b><br/>我觉得是导演没有那么大的才气拍出他所想要的深度,片中人物刻画还是可以的,但在深入发掘人物身上所引发的人性思考上没有成功,不过他还是拍出了一些他自己的东西,也借鉴了很多别导演的东西,这点很让我沮丧,但的确也让我看到了中国现在一些平民的生活和精神状态。看来中国导演离大师的路还是很遥远。</div><p>这话怎么听怎么像毛主席语录,太套了。搁在中国哪个导演身上好像都合适。</p>
欢迎光临 黑蓝论坛 (http://www.heilan.com/FORUM/)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