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蓝论坛
标题: 成长就这么快 [打印本页]
作者: 黑天才 时间: 2007-8-4 13:58
标题: 成长就这么快
本帖最后由 黑天才 于 2012-12-25 09:47 编辑
圆形的湖,被青草绕岸,圆的一边缺了一角,湖水向右拐去。
拐走的水域比近处更显葱茏,茂盛,一片绿一片白。绿的是草,白的是水。
独自离开的、那片无岸的水域让人疑似马上有小船慢慢划来。他们就在那里等小船慢慢划出来。既没有船从那儿出来,也没有鱼。
“走了!”张蓝觉高喊。
“来了!”王淳跑过去,他站立的地方有一阵酒香。
他们往家的路上慢慢走着。听信了谣传的人到湖边来找鱼。
下大雨的这个湖边曾经跳起过十几斤的大鱼。拣走鱼的人也是听信了谣传,但他证实了这里确实有鱼。
他们朝湖边走,现在往回走,离开湖。下着雨,回头路都是泥。
他们三人的身体都被雨淋湿了,一不小心今天的身体就可以是用水做成。整个人是蓝色的,如果是在海边。相信假如雨再大点,他们的心里就藏满雨水。
大概很多人都听信谣传朝这边走过。
现在湖边一个人都没有,他们已在离湖很远的地方。
他们远远的离开着湖。他们只剩下一半的身子还看得见,一些草在风里游,挡住他们。
一条鱼把自己放到水面上。衔着水花鱼翻起来,又沉下。
水花一层层朝岸边飘过来。
水花在水上走。
他们失望地从湖面将视线收回来。
湖边小路上有许多人的脚印,大家在很多人的脚印中,找到了自己的。
他们踩着稀烂的泥,往家的方向走。
看不见湖的时候,有人在路边杀鱼。
他们决定再到湖边看看,有没有鱼跳上来。
不过他们选了另一条路,到湖的另一边去找鱼。
湖的另一边是个晴天。
太阳走在大家跟前,不说话,默默地走着,时而回过头来看他们一眼。太耀眼了,他把手齐眉举起,眼睛眯成一条缝。落到湖边的光更加强烈,湖的每个地方都反射着光。
他们索性找了棵树平躺下来,在树萌下望天空:白云远上白云间。
他觉得自己脑下的枕头比白云还白,他把白云当枕头。
他们几个人把上衣都脱掉,露出健壮的体魄,他们有将整个湖举起来的力量。几个人弄点水浇在自己身上降温。他们看似腹内草莽人轻浮,其实骨骼清奇非俗流。
中午终于等来一天最静谧的时刻,虫子和草颜色苍黄,虫子和草都在中午叫喊。中午很不高兴,中午就是这样过去的。
从白云之间望下来,青蒿和薄荷似土地里的一片浮萍;在岸边看,湖边的浮萍像浅色的雀斑。张蓝觉把水浇到马寿身上,吵吵闹闹的,像两个大青蛙。王淳坐在草丛里吃馒头,他把馒头皮用门牙啃掉,丢进湖里,再掰开馒头找出里面的虫子,丢进湖里。他趴在湖边,分开湖面的浮萍,喝了口湖水。把馒头咽下。现在大家都背着光,吃馒头喝湖水,安抚自己燥热的内脏,没有找到鱼,内脏里还翻腾着浮萍一样轻的哀伤。湖的另一边仍在下雨,雨如珠子垂挂,在风中微微荡漾,他们不在那边,那边就有又绿又清澈的孤寂。又肥又大的鱼儿在水里发霉,它把鳞片沉到湖底,这样可以更轻快的游动。这是抓鱼的好日子。张蓝觉提议派个人到下雨的湖边去找鱼。谁都没有动。在炎热的太阳里面,纳凉才是大家最想干的事。就是这样,过了个不高兴的中午。
就是这样,即使时间滑落在暮春,鱼比记录它们出现的时间相对要晚,时间也相对柔软而有弹性,鱼慢慢的倾诉,倾诉鱼的溯游而上,倾诉鱼开始和水一样透明的生长,躲开众人的视线,进入冥想和思索的世界。
马寿站在湖边,把上衣穿上,先是认为他正在望着水里倒影中的自己,但可以看到他坚定的视线早已视自己的影子为透明。他躲开自己的影子,穿越它,到达水中更深更蓝的地方。他的视线一穿过自己水中的倒影,就显得寒冷,他把上衣穿上。在水中,他看到漂浮的物体下沉,深水如迟迟无法洗亮的镜面。他擦拭一下自己的眼睛,看到的东西清楚了些,再擦拭一下,却没有作用了。
王淳和张蓝觉看他这么出神,两人鬼头鬼脑笑了一下,像两个大青蛙。他俩偷偷溜到湖的别的地方去。他们就此短暂分开一阵子。
马寿有点渴了,他分开湖面的水,用手捧起一掌水。水在他掌中流淌,发出潺潺的流水声,并与他的掌心互换温度。
水金子一样的重,从他手指的缝隙中钻了出去,水像鱼一样从他手掌中衔着水花蹦走。不过一会,他只剩下满手水的芳香。这是重要的:获得一双打湿的手。
马寿躺在树下小睡起来,同时等他的朋友们回来。他闭起眼睛,但留一道细细地与清醒接壤的缝,从那道缝里获得世界。眼泪在他眼睛里鱼一样翻腾,并像水一样流出。
这是一种土生土长的使自己恢复体力的休息方法:泥土带给他力量。在大树之外的其他地方,武器依然疯狂照射着(树的荫萌是一盏射出阴影的台灯)。他终于睡过去了,眼睛里不含着泪水,他不希望张蓝觉看到他之后问:“嘿,你怎么哭了。”他醒来时,天仍然亮着,大亮,他在湖边引了点水在手上,然后分成水珠洒到湖中。鱼,一小群鱼,六七只,浮到水面上抢食他洒下的水珠。他惊喜地走近,大鱼们就跑得一条不剩了。只看到那些他洒下的水珠,在清澈透亮的水中,兀自下沉。在湖底,水珠撞到湖底会撞碎,它们这时才准备好与这湖混合在一起分不清楚。
“那边有鱼。”张蓝觉和王淳回来了。他们其中的一个人说。
“我这边也有。”马寿马上躺到树下面装出懒洋洋的样子。
“那边的鱼或许可以抓。”张蓝觉语气有点不好听了。
他们去抓鱼。
走了很久。张蓝觉看看天,捏一捏手心里的汗,再摸摸王淳的耳垂,他说,马上下雨了。
雨说来就来了。
王淳往一堆草里走,张蓝觉说,这草有毒。他们绕过这片碧绿的草。
张蓝觉说,雨就要停了。雨说停就停。
黄昏升起一片雪白,一个戴斗笠的光脚汉,手里拎着一串暖风回家做饭。老甲虫拖着厚厚的皮甲,亮起黑黝黝的触角,天亮后爬出来,它脚一歪,跌了下来,又翻起来急急忙忙的朝前赶去,路不太平坦,它歪歪斜斜的,右脚们遇见一颗石,翘着脚背着甲笨笨地歪走过去。他们三人离老甲虫远远的,坐在水边,雾气和露珠把他们打湿。老甲虫叼着晨霭来,叼到他们身边,又急急忙忙跑了。他们睁开眼,周围白芒芒。他们站起来,活动活动四肢,马寿跺着脚,用手掸掉昨晚的梦。张蓝觉忙着翻包袱里的馒头,他最奇怪,不吃馒头里的葱、姜、蒜,他肥肥地站起来,“嘿,别懒散了,走吧!雾要散了。”张蓝觉大声招呼他们。雾散了。
王淳满嘴酒气,爬在湖边喝水醒酒,张蓝觉想走近点再说一次,忽看见自己面前有个小土坡。他跑到坡上去怪叫,分明忘了自己来干什么的,他喊着心爱女孩子的名字,并把这名字埋进土里种起来。他在土坡上唱歌,马寿和王淳呵呵地笑着,看着他唱。唱到那个音的时候他们就一起跑上去唱。
他们在清晨逗留很久。他们在很多清晨逗留,但还是离湖心越来越近。一条大鱼跳出布满裹紧粘稠的那片水域,它跃在空中的眼睛秘密的转了一下,然后开始逐渐降落,又跃回湖中。那鱼美极了,像不忍拉上充满黄昏的窗边。他们又鼓起勇气,把贪玩丢掉,从离湖心很近的地方跑出来,走进杂草丛中。
张蓝觉忽然拨开杂草,低下身。他整个身体都淹没在草中,另外两个人赶忙前来查看,一条雪白的死鱼就躺在草中。它的身上没有伤痕,鳞片饱满,眼中充满血丝,向天空翻着,起先杂草遮住它望向天空的视线,现在被张蓝觉拨开了草,它的眼睛更加好看些了。早上看到奇妙的花朵,在傍晚凋谢:就是这样的眼睛。马寿顺着鱼眼瞪着的方向望去,那是一片洁净的天空,在那片天空里绝想不到死亡。
王淳用脚挑着鱼,将它翻身,另一面鱼身粘了些泥,马寿轻轻刮掉它身上的泥。三个人、一条死鱼,在草丛里小声商谈了一会儿。三个人站起来离开那片草丛,把死鱼留在那儿。“我们快到了。”张蓝觉宣布。他开始发现前方的路上有更多的死鱼──躺在湿润的绿色草丛中。那绿色的草丛,点缀着白色的花朵,很有想象力,很有热情,虽然颜色稍有冷漠,但整体控制得很好。鱼在它们的间隙中,静静躺着。他们寻着那亮晶晶的鱼去找。“它们是死在去水域的路上的。”王淳说,他拔开酒瓶,喝了一小口晶亮的白酒。
“在这儿。”张蓝觉赶快把酒瓶子抢过来狠狠地喝一大口,不希奇,喊出那一句谁都会口渴。
他们开始抓鱼。这里是大鱼出没的好地方。他们怀念刚过去的日子,不能享福的、又透明的日子,寻不到的、暗处的局促感,马寿怀念它,并用它们给湖制造一些水源。
在一个小水库里,王淳把裤脚挽高,下到一个小水坑中。他贴着水坑边跳下去,在水里发出咕咚一声。几条鱼惊得探出头来看了看,看见王淳,它们把脑袋顶着王淳的腿,用小脑袋在他腿上蹭着,欢快地摇着尾巴。他的酒瓶扔在池边,碰响石子后“乒”地响了一下。马寿和张蓝觉蹲在那儿看他抓鱼。
他逮到第一条鱼,扬起手甩起一串水珠,鱼远远地丢上岸。没等张蓝觉去拣,又一条在岸上,在水坑边扑腾。带着黑泥的鱼很白很好看。第三条,第四条顺手又甩了上来。张蓝觉和马寿都有点不好意思了,王淳抓鱼那么快,比丰收的速度还要快。鱼先是向天上飞行了一段距离,再划着白白的弧线滑下来,掉在草从里扑腾着,用鱼尾抽打地面。王淳的手越来越快忽然他一只手撑住水坑,一翻就回到地面上。他跳入第二个水坑。
鱼还是像刚刚那个水坑里的鱼一样,跑上来,用脑袋蹭着他的小腿。岸上的鱼越来越多,马寿和张蓝觉,这两个人的双手已经抓不下鱼了,每个指缝里都夹着一尾鱼,他们的高大的肩膀上也跳着无处可去的鱼。张蓝觉说:“够了够了。”王淳不搭理他俩,他起身,把大酒瓶的塞子拔掉,将里面的酒倾倒在一个没有了鱼的水坑里,再拿根树枝搅拌那水,接着用手捧着混合了水和酒的液体,把它们捧起来,洒在跳跃着鱼的草丛里。
张蓝觉走在前面,手里拿满了鱼,马寿跟在他后面,手里也拿满了鱼。鱼剧烈地挣扎着,想要从他们指缝里逃脱。马寿轻蔑地笑了笑,这是不可能的,他们在湖边的练习中早就学会了如何留住指缝里的水,更不要说一条又肥又大的鱼。
他们紧紧地夹着鱼,鱼有些急了,一起翻着身子咬他们的手,从鱼身里冒出鱼刺来刺他们的手掌,用鱼尾来击打他们的手背。不多久,他们的手上就鲜血淋漓了,最初的那点对鱼的轻视不见了。已有条鱼庆幸地摔到草丛里去,慢慢跳向更远更深更密的草丛中。他们没办法找到这条鱼了。他们看着鱼逃走的方向迷失了好一阵子,眼神凄迷,好像他们看到湖中有鱼跃起那样。鱼挣扎得更厉害,他们赶忙跑起来,咬着牙,忍着剧烈的疼痛。
张蓝觉找了很久,终于找回去湖边的路,并到达那里。张蓝觉双手捧满了鱼,正在思考该如何办,马寿似乎早想好了方法,他把鱼轻轻放到树下──就是他曾经倚靠小寐过的那棵树下。把鱼放在树下,然后纵身跳到湖里。张蓝觉惊呼一声:“别!”他已经跳下去了。手里的鱼还在张蓝觉手里使劲地撕咬,张蓝觉恍然地看着湖水,似要与其变得亲密,感觉打开湖水的门。马寿从湖里像鱼那样甩头钻了出来,带着愤怒又俏皮的笑容,他说:“来。”他把双臂高高举起,手掌张开。张蓝觉恍惚中将第一条鱼交给了马寿,这是第一条。马寿屏住呼吸,慢慢接过鱼,鱼在他手掌中间,顿时变得安静而温柔,手一格一格向下,先是手肘,”郏到水中,接着双手和手心里的鱼,碰到了水,鱼在水中他的掌心里愉快自由的游动,并不打算那么快离开。他们静静地等着,所有张蓝觉手里的鱼都安静下来了,大树那边的鱼也停止了跳跃,全都安静地呆在那儿。那条鱼终于划走了,摆动着漂亮的鱼尾,像一阵水流游走了。张蓝觉将第二条鱼交给马寿,他笑着对马寿说:“我想喝酒。”
水坑外,所有平坦的地方都铺满了白花花的鱼,满地的鱼做成了光。他赤着脚,立起半弯的腰,腰处的酸疼顿时传遍全身,他直起腰,吐了一个含了一口泥一样地混浊的音,音符的绝大部分只剩微弱的气息。
他忽然想起。
这个地方变成了湖。
又温柔。又懒散。
07.05.28 浦东
作者: 金特 时间: 2007-8-4 13:58
<p>有趨于凝固的美感。我得再看一遍。</p>
作者: 张一一 时间: 2007-8-4 13:58
哎哟!原来那个名字好啦,这个好矫情!
作者: 死弱弱 时间: 2007-8-4 13:58
趨这个字念什么
作者: 金特 时间: 2007-8-4 13:58
qu
作者: 黑天才 时间: 2007-8-4 13:58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张一一</i>在2007-6-5 23:14:12的发言:</b><br/>哎哟!原来那个名字好啦,这个好矫情!</div><p>我倒觉得那个矫情,过于抒情了,和我想写的也偏了些。这个题目是像写这个小说一样蹦出来的,一蹦出来我就觉得是它 了。</p>
作者: 老残 时间: 2007-8-4 13:58
总觉得这篇的语言读起来不是很舒服,好象很多句子都太用力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6-6 8:56:29编辑过]
作者: 生铁 时间: 2007-8-4 13:58
<p>“白云之间望下来,青蒿和薄荷似土地里的一片浮萍……”</p><p>这一段我的阅读有些不顺,我觉得小说写到这里因现实生活的忙而中断过。因为这小说开头确立的风格,本身拼的就是很敏感很细微的语言。所以中断了再开就很容易有细微的不顺。另外“内脏里还翻腾着浮萍一样轻的哀伤”这句,浮萍也很难和翻腾的意象结合起来。</p><p>感觉很微妙,作者希望把握的那种介于现实与感受之间的微弱的平衡感是保持住了。这是第一个感觉。</p><p></p><p>黑天才的小说这两年来一直在变。虽然有些要素仍然是他固有的,比如小说表面上都是描写青年人,特别是男性青年,但这个表面无足轻重。就好象很多差异相当大的电影,海报上都可以是几个青年奔跑的侧影或者他们的头像。</p><p>仍在变,这是第二个感受。</p><p>另一个感受,是和早一些时候的作品相比,这个短的作品更像个通常人们认识里的“新小说”的范例。因为它能提供给阅读者的象征性的景象,非常开放和明显。</p><p>捕鱼的部分,描写得很生动。只有在湖洼里亲自试图捕捉过鱼的人,才能明白那种感受,鱼比灵感更难捕捉。而太阳永远在。</p><p></p><p></p><p>老残提到太用力的问题,我倒没感觉到。这个小说很多地方像诗。而且作品也似乎在有意破除阅读上的惯性思维。</p><p></p><p>对于小说的名字,我也不是很喜欢。我老有一种感觉,黑天才小说的内容和名字在气质上有脱离感——除了《抵制喜剧》和另两篇外。</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6-6 11:49:18编辑过]
作者: 老残 时间: 2007-8-4 13:58
<span style="FONT-SIZE: 10.5pt; FONT-FAMILY: 宋体;">他们几个人把上衣都脱掉,露出健壮的体魄,他们有将整个湖举起来的力量。<br/><br/>——我指的是上面这样的句子,觉得有点故意在表现的味道,脱离了整体那种朴素的感觉。另外那些很诗歌的句子,我也注意到了,在处理上也不是很圆润,与整体不大契合。<br/></span>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6-6 12:27:25编辑过]
作者: 生铁 时间: 2007-8-4 13:58
<p>我也对这句有印象。不过我仍觉得这句和整体风格还是一致的。</p><p>为什么呢。因为,有时,作者固然要修饰文辞,使之看起来更自然,但如果遇到自己迫切希望表达的,觉得这里不表达就不行的地方,也要打破“美观”。</p>
作者: 林思南 时间: 2007-8-4 13:58
<p> TO黑天才:</p><p>这个小说是我喜欢的风格,少年总是一个作品中最美的侧影,或者这么清新干净的文字下面,你在用你的忧郁润色。。。。</p>
作者: 死弱弱 时间: 2007-8-4 13:58
你在用你的忧郁润色。。。。
作者: 林思南 时间: 2007-8-4 13:58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死弱弱</i>在2007-6-6 15:33:26的发言:</b><br/>你在用你的忧郁润色。。。。</div><p></p> 弱弱对这句话有意见???
作者: 酒童 时间: 2007-8-4 13:58
<p> 噢,小黑这个是粒果冻,透明的琼脂裹着三枚小仁,或者说是琥珀,有几匹雄蜂胶着。如果这个感觉准的话,那“举起湖”那句是否再掂量一下,看有没有更好的?因为没必要戳透,那样裹在里面做挣扎状更显得有力气。</p><p> “你在用你的忧郁润色”这句准确。</p><p> 额说完了。</p><p></p><p></p><p></p><p></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6-6 16:35:58编辑过]
作者: 黑天才 时间: 2007-8-4 13:58
<p>最近一段时间对给小说取名字的这门艺术失去了灵感,也可能是快要找到题目与小说之间的准确关系的缘故(这一条大概更像些,也具有安慰性,嘿嘿),导致我取的第一个名字总是被自己打翻在地。可能是我想使小说题目更具有野心。我是得好好平衡一下这个事情了。这个小说,对比起其他的名字,现在用的名字更贴近我所写的东西。只是应该还有在此范围内更好的东西,没有被我找到。生铁的感觉很灵敏,尤其是在题目上。近来一个阶段的精力全扑在变化中了,还顾不上料理题目。真是不够精力啊。我怀疑生铁是不是有了小孩之后,对于取名字有了某种比较深的理解。<br/><br/>生铁帮我解释了好几个问题呢!</p><p>“<span style="FONT-SIZE: 10.5pt; FONT-FAMILY: 宋体;">他们几个人把上衣都脱掉,露出健壮的体魄,他们有将整个湖举起来的力量。</span>”</p><p>这个句子是后添上的,他们三个都不是普通的小青年,至少想干干不普通的事儿,而且也这么干了。所以想要加上这种比较粗的句子。最后小半句大概确实重了,嗯,酒童也说了。我回完帖子就再想想,改掉它。生铁说的和我想要做的居然完全符合诶!</p><p>有关“浮萍”的意想以及使用了三次,我是比较随意的,这个词我其实并不喜欢,生铁的感觉又对了……他妈的,这个地方是停止过一两天。这一句我想略微的做到视角的转换,完全是自己的喜好(这个东西有时候挺伤自己的,我记得在上篇小说里已经说到过了!)。包括雀斑,以及后面的雨像帘子,都不是我喜欢的词,这三个词我应该从未用过,所以还是想保留一下,但我看看能不能改变句式。</p>
作者: 欲望的旋涡 时间: 2007-8-4 13:58
你在用你的忧郁润色。。。。
作者: 黑天才 时间: 2007-8-4 13:58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老残</i>在2007-6-6 12:25:59的发言:</b><br/><span style="FONT-SIZE: 10.5pt; FONT-FAMILY: 宋体;"></span></div><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总觉得这篇的语言读起来不是很舒服,好象很多句子都太用力了。</div><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span style="FONT-SIZE: 10.5pt; FONT-FAMILY: 宋体;"></span></div><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span style="FONT-SIZE: 10.5pt; FONT-FAMILY: 宋体;">他们几个人把上衣都脱掉,露出健壮的体魄,他们有将整个湖举起来的力量。<br/><br/>——我指的是上面这样的句子,觉得有点故意在表现的味道,脱离了整体那种朴素的感觉。另外那些很诗歌的句子,我也注意到了,在处理上也不是很圆润,与整体不大契合。<br/></span><br/></div><p></p><p>我知道你说的这种感觉的,前面的短句,以及段落的简单,会让人有这样的感觉。在后面抓鱼到湖里去时候,有许多显得比较重,或者说会损坏这种气息的词,如生铁所说,它是必须的,换掉改些比较好的词,他们所做的,就轻飘飘的,太浪漫。又及“很诗歌的句子”,它是其中的一个部分。<br/>我觉得别先给它归到某个类里去,整体需要这些元素就好了。</p><p>语言的关系,我想是我放了洋葱──加了长句,尤其在开始容易使你进入的那部分给你造成了印象之后。</p>
作者: 酒童 时间: 2007-8-4 13:58
<p>较粗就较粗嘛,挺好.</p><p><span style="FONT-SIZE: 10.5pt; FONT-FAMILY: 宋体;">"他们几个人把上衣都脱掉,露出健壮的体魄,<font color="#669966">把湖里的浮藻贴在一些部位上</font>."</span></p><p>???</p>
作者: 生铁 时间: 2007-8-4 13:58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欲望的旋涡</i>在2007-6-6 18:59:31的发言:</b><br/>你在用你的忧郁润色。。。。</div><p>你的忧伤逆流成河……</p>
作者: 1883 时间: 2007-8-4 13:58
<p>文字的精雕细琢贵于发乎自然,这篇做到了,却有些许勉强,或者说不够,我也来挑几句说说。</p><p>1、“用手掸掉昨晚的梦。”;“黄昏升起一片雪白,一个戴斗笠的光脚汉,手里拎着一串暖风回家做饭。”,——细腻的情绪在此显得过弱,对全章而言不啻于一片的“凹地”。</p><p>2、“那鱼美极了,像不忍拉上充满黄昏的窗边”,——这句好,但在意象的跳跃上又有突兀之感,空隙太大。</p><p>3、“那绿色的草丛,点缀着白色的花朵,很有想象力,很有热情,虽然颜色稍有冷漠,但整体控制得很好。”——这句是议论句,伤形。</p><p>4、“它们是死在去水域的路上的。”——“水域”这个词,是方言吗?</p><p>5、“手里的鱼还在张蓝觉手里使劲地撕咬,张蓝觉恍然地看着湖水,似要与其变得亲密,感觉打开湖水的门。”——“感觉打开湖水的门。”有省略,相联不畅。</p><p>关于“很诗歌的句子”我不认为是问题,揣测洪洋是连读了郁达夫和废名而做出这么一篇风格突变的小说,其“诗性”的蔓延和凝聚总归是好事。</p><p></p><p></p>
作者: 1883 时间: 2007-8-4 13:58
还有题目,你写的不在“成长”也不在“快”,还说“就这么”,你用它干什么嘛。
作者: 生铁 时间: 2007-8-4 13:58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1883</i>在2007-6-6 22:07:41的发言:</b><br/><p>文字的精雕细琢贵于发乎自然,这篇做到了,却有些许勉强,或者说不够,我也来挑几句说说。</p><p>1、“用手掸掉昨晚的梦。”;“黄昏升起一片雪白,一个戴斗笠的光脚汉,手里拎着一串暖风回家做饭。”,——细腻的情绪在此显得过弱,对全章而言不啻于一片的“凹地”。</p><p>2、“那鱼美极了,像不忍拉上充满黄昏的窗边”,——这句好,但在意象的跳跃上又有突兀之感,空隙太大。</p><p>3、“那绿色的草丛,点缀着白色的花朵,很有想象力,很有热情,虽然颜色稍有冷漠,但整体控制得很好。”——这句是议论句,伤形。</p><p>4、“它们是死在去水域的路上的。”——“水域”这个词,是方言吗?</p><p>5、“手里的鱼还在张蓝觉手里使劲地撕咬,张蓝觉恍然地看着湖水,似要与其变得亲密,感觉打开湖水的门。”——“感觉打开湖水的门。”有省略,相联不畅。</p><p>关于“很诗歌的句子”我不认为是问题,揣测洪洋是连读了郁达夫和废名而做出这么一篇风格突变的小说,其“诗性”的蔓延和凝聚总归是好事。</p><p></p><p></p></div><p>1、“精细雕琢发乎自然”,我感觉恰好反过来,是粗雕简刻。我觉得是追着一种模糊感觉,赶紧把它们落到笔下,因为再也难寻。写作到一定阶段,很难发乎自然。</p><p>2、这些句子似乎不便于我们加以细抠的。就像诗歌一样,宜谈整体感受。除非是逻辑上或常识上非常不贴切的句子,抠一抠是可以。</p><p>个人意见啊。</p>
作者: 1883 时间: 2007-8-4 13:58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生铁</i>在2007-6-6 22:31:31的发言:</b><br/><p>1、“精细雕琢发乎自然”,我感觉恰好反过来,是粗雕简刻。我觉得是追着一种模糊感觉,赶紧把它们落到笔下,因为再也难寻。写作到一定阶段,很难发乎自然。</p><p>2、这些句子似乎不便于我们加以细抠的。就像诗歌一样,宜谈整体感受。除非是逻辑上或常识上非常不贴切的句子,抠一抠是可以。</p><p>个人意见啊。</p></div><p>嗯,你说的对。我想的是这个:“精细雕琢发乎自然”是作者的笔法功力,“粗雕简刻”则连带涵盖了作品的印象。这个小说我读了三遍,后两次是索性当作传统意义上“诗小说”来读的,又有“抠癖”,就顺着谈了这么几点感受。</p><p>问候生铁。</p>
作者: 杨三皮 时间: 2007-8-4 13:58
<p><font color="#e10900">我们这里还有鱼</font></p><p>我以为冬天是最美丽的季节<br/>冷冷的溪边有你还有鱼在水里<br/>一堆堆很自在一对对很相爱<br/>让人想到未来<br/>是不是你也和我一起在寻找<br/>那种鱼只有幸福的人看得到<br/>谁用爱去拥抱它就在周围绕<br/>陪你一直到老<br/>我知道这些日子你要承担多少哀伤<br/>才可以面对破碎的梦想<br/>我相信那么多的关心总会带来希望<br/><font style="COLOR: #e10900;">我们这里还有鱼</font><br/>陪你一直到老<br/>我知道这些日子你要承担多少哀伤<br/>才可以面对破碎的梦想<br/>别忘了<font style="COLOR: #e10900;">我们这里还有鱼</font><br/>在这里没有风浪不会摇晃不再心慌<br/>当黑夜过去总会有阳光<br/>我陪你找个池塘盖间平房忘掉哀伤<br/>给自己一个有鱼的地方</p>
作者: 黑天才 时间: 2007-8-4 13:58
<p>杨三皮:这首歌儿我倒是会唱,但我实在没想起来。</p><p>好吧,我这次回到原来,选我写小说前选定的题目。</p>
作者: 黑天才 时间: 2007-8-4 13:58
<p>语言里的缝隙我就不回答了,采用这种语言写,缝隙会很大,先天写完再在后天弥合它们,不太爽气。这应该是功力,只能一个个的写一个个的注意了。里面的议论句应该有两句,我只好叹息一下,这俩地方我都知道。丫们太严格了,一点我私人的乐趣都不让我留。我删了吧。</p><p>他妈的</p>
作者: 杨三皮 时间: 2007-8-4 13:58
<p>呵呵。我看完了你这个只想听这首歌。感觉特好。</p>
作者: 生铁 时间: 2007-8-4 13:58
<p>失望!其实仔细读一下,还是后来的名字好!!!</p><p>用你的嗓音,淡淡地读出来。</p><p>啊,不要改呀!!!</p>
作者: 黑天才 时间: 2007-8-4 13:58
<p>骗子!你故意的! </p><p>哈哈,他妈的!</p>
作者: 生铁 时间: 2007-8-4 13:58
<p>这次还真不是故意。是因为有时话说出口, 含意就变得固化了。沉淀一下思路,觉得还是原来的好。</p><p>要坚持自己啊!!!</p>
作者: 黑天才 时间: 2007-8-4 13:58
真的吗?真的是后来那个好些吗? 张一一,1883,你们觉得呢?假如觉得后来那个好的话,我就换回来了
作者: 生铁 时间: 2007-8-4 13:58
<p>我又想了想,后一个,也很容易让人觉得矫情,而且,仍有和内容牵强的地方。</p><p>但找鱼显然是太对不起内容了,因为这个名字太“软”。</p><p></p><p>对于名字,我就说到这里,还是多说内容的好。</p>
作者: 黑天才 时间: 2007-8-4 13:58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生铁</i>在2007-6-7 14:46:50的发言:</b><br/><p>我又想了想,后一个,也很容易让人觉得矫情,而且,仍有和内容牵强的地方。</p><p>但找鱼显然是太对不起内容了,因为这个名字太“软”。</p><p></p><p>对于名字,我就说到这里,还是多说内容的好。</p></div><p>最终我是肯定还是不会用《找鱼》这个名字的。我刚刚修改了几个小地方,使现在这个名字的作用变得更加明显。改名字,不如改内容。对于看过的人来说,这个修改已经再重要了,但又说明论坛的交流还是蛮重要的。<br/>有关这个小说的名字的一再更改,其实也还是有意义的,首先证明了写作状态中的秘密不便公开,这会使人看上去不那么自信和圆满。至于更改再三,当是近几天以及接下来的十几天的自然状态必然引发的效果。</p>
作者: shep 时间: 2007-8-4 13:58
<p></p><p>散文诗么...</p>
作者: 亢蒙 时间: 2007-8-4 13:58
整体上有一种流动感,很像是进行剧烈运动之后的小憩。题目还是现在的要好一些,黑天才这篇小说中似乎故意使读者进入不到小说的气场中去,在读者不断寻找进入的通道时,其实自己已经被小说笼罩了。
作者: 目目连 时间: 2007-8-4 13:58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生铁</i>在2007-6-6 19:54:33的发言:</b><br/><p>你的忧伤逆流成河……</p></div><p>哈哈</p>
作者: 1883 时间: 2007-8-4 13:58
哦,两个名字都不如意,还得自己拿主意吧。我们的看法对小说来讲毕竟意义不大,只是希望它有个好名字。有一个朋友说:如果这小说是我写的,我会用——我怎么骗钱啊?我设置了半天弄不成。
作者: 酒童 时间: 2007-8-4 13:58
<p>.</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6-14 2:10:32编辑过]
作者: 隐忍 时间: 2007-8-4 13:58
很喜欢这样的语言.
作者: 将计就计 时间: 2007-8-4 13:58
<p>开头部分太废名了(特别是想起《菱荡》)。</p><p>标题确实不好——指向太明确,带说明意味;加上前几年流行“成长小说”,现在一见“成长”这词儿就让人发腻(个人感觉)。</p><p>很受不了里面某些“诗意”的渲染:</p><p><font face="仿宋_GB2312">相信雨再大点,他们的心里就藏满雨水。</font></p><p><span lang="EN-US" style="COLOR: black; FONT-FAMILY: algerian; mso-bidi-font-size: 10.5pt;"><font face="仿宋_GB2312">它们是死在去水域的路上的。”王淳说,</font></span></p><p><span lang="EN-US" style="COLOR: black; FONT-FAMILY: algerian; mso-bidi-font-size: 10.5pt;"><font face="仿宋_GB2312">那是一片洁净的天空,在那片天空里绝想不到死亡。</font></span></p><p><span lang="EN-US" style="COLOR: black; FONT-FAMILY: algerian; mso-bidi-font-size: 10.5pt;"><span lang="EN-US" style="COLOR: black; FONT-FAMILY: algerian; mso-bidi-font-size: 10.5pt;"><font face="仿宋_GB2312">…… ……</font></span></span></p><p><span lang="EN-US" style="COLOR: black; FONT-FAMILY: algerian; mso-bidi-font-size: 10.5pt;"><span lang="EN-US" style="COLOR: black; FONT-FAMILY: algerian; mso-bidi-font-size: 10.5pt;">诸如此类。太“文青”和“小资”。</span></span></p><p><span lang="EN-US" style="COLOR: black; FONT-FAMILY: algerian; mso-bidi-font-size: 10.5pt;"><span lang="EN-US" style="COLOR: black; FONT-FAMILY: algerian; mso-bidi-font-size: 10.5pt;">最后三行让整篇的行文变得四平八稳或者说落套,不如删去。</span></span></p><p><span lang="EN-US" style="COLOR: black; FONT-FAMILY: algerian; mso-bidi-font-size: 10.5pt;"><span lang="EN-US" style="COLOR: black; FONT-FAMILY: algerian; mso-bidi-font-size: 10.5pt;"><br/></span><br/></span></p>
作者: 林耳 时间: 2007-8-4 13:58
不如就叫《鱼的魔术》好了,哈哈
作者: 翠微无学 时间: 2007-8-4 13:59
<p>小说情节较淡化,突出了阳光灿烂的年少日子。然而“骨骼清奇非俗流”并未凸现。个人感觉几个场景的转换,以及人物面目似有模糊。还可以写的更加丰满、立体、自然。</p><p>浅见,共勉。</p>
作者: 本张 时间: 2007-8-4 13:59
<p>“他们朝湖边走,现在往回走,离开湖。下着雨,回头路都是泥。”前两个逗号的句子感觉不舒服,连着用了两个“走”字,难道就没有更好的句子了?</p><p>“马寿有点渴了,他分开湖面的水,用手捧起一掌水。水在他掌中流淌,发出潺潺的流水声,并与他的掌心互换温度。”这句连用了三个“掌”字,我觉得第一个“掌”字换成“捧”字更好,第二个换成“手”字,第三个“掌”字还算合适,但是“并与他的掌心互换温度”这样的句子还是觉得生硬。</p><p>“水坑外,所有平坦的地方都铺满了白花花的鱼,满地的鱼做成了光。他赤着脚,立起半弯的腰,腰处的酸疼顿时传遍全身,他直起腰,吐了一个含了一口泥一样地混浊的音,音符的绝大部分只剩微弱的气息。”这是一个自然段落,前半部分不错,有点味道。后半段里,连用了三个“腰”字,第二个“腰”字即“腰处的”其实可以不要,后面“他直起腰”有重复的感觉,我的感觉可以改一个更恰当的句子。</p><p>——大致的读了一遍,让我想到了柴柴的小说,即实景中串联着一个又一个奇特的想象,还是觉得这类的写法中柴柴的《霹雳火》最好,它好在句式都那么平实顺畅,似乎都是不经意的流泻而出,实景与幻境浑然一体,这是极具功力的。而黑天才这篇则觉得痕迹重,刻意的、用劲的地方太多。这样的比较可能不合适,但确实这么想了,见谅。<br/></p>
欢迎光临 黑蓝论坛 (http://www.heilan.com/FORUM/)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