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蓝论坛

标题: 试评《十诫》之“杀人短片” [打印本页]

作者: 安厌小    时间: 2007-8-4 13:58
标题: 试评《十诫》之“杀人短片”
——不可杀人的诫命 <br/>   <br/>   《十诫》是波兰导演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于1988年拍摄的系列电视电影,该片依托于《圣经》中的古老意念,并予以全新的诠释和演绎,基耶斯洛夫斯基用独具的导演才华表达了他对当时政治、经济急剧动荡的波兰乃至整个东欧社会的独特思考。从这部系列影片开始,即形成了基耶斯洛夫斯基具有哲学意韵的导演风格,他个人也成长为战后波兰“道德焦虑电影”的代表人物。 <br/>   其中的《十诫》之五——“杀人短片”具体探讨了当代人的道德和法律困惑。一个年轻男孩杀了一名计程车司机,面临接受审判的命运。而一个刚从学校毕业,通过考试的律师,第一个案子就是为这个犯下杀人罪行的青年辩护。男孩被判绞刑。当年轻敏感的律师,发现案前曾与男孩在同一家餐厅用餐,而自己当时正沉醉在通过考试的喜悦中,深感造化弄人。究竟我们是否有权力以法律之名剥夺一个人的生命? <br/>   影片从被杀害的计程车司机和实施杀害的落魄青年雅泽克的双重视角展开了整个故事的叙述,通过淡绿色的画面色泽和轻微摇晃的跟拍镜头,呈现出恍惚的心怀杀念的青年焦虑的心理状态以及如何实现最终的杀害目的,其中交叉有律师偏护的镜头,作者基耶斯洛夫斯基通过律师的陈述道出了自己对于法律和生活于其中的个人意识的探讨——人性深处的欲望和情感同理性的社会伦理之间的矛盾,以及对法律是否有权剥夺生命展开的质疑。 <br/>   影片中反复出现了关于孩子的镜头。通过最后雅泽克与律师的谈话我们知道,他的活泼可爱的小妹妹,一天晚上被一个刚跟他喝完酒的司机开车轧死了。妹妹的死使雅泽克决定杀一个人报仇,可他始终遇不到一个可以有理由杀害的人,直到拒载的司机的出现。在这里,出现了个人情感与伦理道德以及法律之间的矛盾,雅泽克需要通过杀人的方式释放自己失去妹妹的苦痛,这与道德法律是相违背的,那么既然他最后杀了人,依据常理,他也必须为此付出代价。律师因为自己失败的偏护而苦恼不已,但却不如说是他对于他所从事的职业的质疑,他问法官,是否换一个更有经验的律师变可以减轻对于雅泽克的惩处。他是同情雅泽克的,但他极力的辩护却最终无法挽回雅泽克被绞刑的命运,他也只有在荒野处痛苦的喊着我恨你们来表达他的绝望。 <br/>   雅泽克身上的暴烈使他为自己的性情付出代价,可这是谁的错误?是他性格使然吗?“再好的社会法律制度也无法把自然的个体性情修整成一个精致的花园”,“它不可能彻底消除人的性情的随机因素导致的恶”。司法制度的惩罚是否正当?人的自然性格都是有缺陷的,那么谁又有权利惩处这种缺陷?影片最后的绞刑场面更像是一个残酷冰冷的屠宰现场。 <br/>   基耶斯洛夫斯基对于此片有这样的叙述:“该影片是对暴力的一种控诉。置人于死地大概是你能想象的到的最高形式的暴力。死刑也是置人于死地的。这样我们就把暴力和死刑结合起来了,该电影是反对死刑作为一种暴力形式的。” <br/>
作者: 安厌小    时间: 2007-8-4 13:58
很早以前的拙劣习作(为考试临时应付写的),作在黑蓝影音的第一篇帖子吧
作者: 蔚文    时间: 2007-8-4 13:58
顶一下&nbsp;&nbsp; 还没有看完&nbsp; 十诫
作者: 锁真真    时间: 2007-8-4 13:58
我唯一记得的情节就是Jacek百无聊赖地走进电影院,问买票的女孩“这部电影怎么样”,女孩回答他说“无聊透了”。我一直觉得说这话的那个女孩就是我。<br/>波兰导演都试图用电影这种形式传达晦涩的思想,实话说他们这种行为有时候实在迂回得令人讨厌……不过这可能和他们的文化传统有关,有强烈民族特征的波兰本土电影似乎一直是作为现代艺术的一部分存在的。
作者: 胫骨    时间: 2007-8-4 13:58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锁真真</i>在2007-6-16 16:24:37的发言:</b><br/>我唯一记得的情节就是Jacek百无聊赖地走进电影院,问买票的女孩“这部电影怎么样”,女孩回答他说“无聊透了”。我一直觉得说这话的那个女孩就是我。<br/>波兰导演都试图用电影这种形式传达晦涩的思想,实话说他们这种行为有时候实在迂回得令人讨厌……不过这可能和他们的文化传统有关,有强烈民族特征的波兰本土电影似乎一直是作为现代艺术的一部分存在的。</div><p>完全不知道你在说什么?!</p>
作者: 冯与蓝    时间: 2007-8-4 13:58
<p>基斯洛夫斯基,我真爱他……</p><p>不过最喜欢的还是爱情短篇和双生维洛尼卡</p>
作者: 边河    时间: 2007-8-4 13:58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冯与蓝</i>在2007-6-19 9:55:03的发言:</b><br/><p>基斯洛夫斯基,我真爱他……</p><p>不过最喜欢的还是爱情短篇和双生维洛尼卡</p></div><p>亲爱的,你喜欢的我也喜欢。</p><p>十诫因为根本没看过,无从下口哦。但是有一点是无可置疑的,基斯洛夫斯基可以在一个看似几乎要凝固的画面里挑拨你的味蕾,然而这种几乎的凝固并不与时间有关联,时间仍然而且肯定是在流动的,并且保持它一直以来不为所变的速度,让画面呈现出一种微细的悖论似的凝固可能只是一种叙述的幻觉。有些艰难地踮起脚像垃圾桶扔垃圾的老太婆可能就是从叙述中跑出来的意外。</p>
作者: 胫骨    时间: 2007-8-4 13:58
<p>十诫里有好几个我都想做成作品,特煽,特二,但是特别NB。我还喜欢《红》</p><p>《机遇之歌》也粉不错的。</p>
作者: 胫骨    时间: 2007-8-4 13:58
<p>十诫里有好几个我都想做成作品,特煽,特二,但是特别NB。我还喜欢《红》</p><p>《机遇之歌》也粉不错的。</p>
作者: 锁真真    时间: 2007-8-4 13:59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胫骨</i>在2007-6-19 4:50:53的发言:</b><br/><p>完全不知道你在说什么?!</p></div><p>我的意思是电影拍得太迂回了,招人反感。</p>
作者: 安厌小    时间: 2007-8-4 13:59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锁真真</i>在2007-6-19 21:18:11的发言:</b><br/><p>我的意思是电影拍得太迂回了,招人反感。</p></div><p></p><p>已经很长时间没观影了,按说是不太适宜说什么的,不过问一下,你所谓的迂回到底指的什么呢?是表述的方式?还是画面的基调?或者是自我心态所造就的主观情绪呢?</p><p>那新浪潮电影该怎么看?台湾电影呢?或者小津的片子?都是“大闷片”啊 呵呵</p><p>只要作者不是在强加给观众意志,而且态度是真正的关怀与怜悯,我觉得观者的心态就应该更加平稳一些,这样或许能从迂回中发现直白和力量。而不得以的迂回该是心怀鬼胎的模糊陈述吧。</p><p></p>
作者: 尚方翊剑    时间: 2007-8-4 13:59
<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nbsp;&nbsp; 道德焦虑和宿命论我总觉得是波兰电影里不可缺少的主题,再加上无法弥补的政治裂痕及其伤害下的宗教隐性回归,波兰导演的镜头里总是有一股伤痛和反讽的调子。我们可以称之为内省,可其实我想是导演们解释不了痛苦的根源,所以波兰导演的电影都是可以打上问号的,他们借助于神性和“魔幻”(大都说是超现实主义)的力量来给电影找到一个合适的出口。如波依采克哈斯有萨拉戈萨的手稿,赞努西想征服喜马拉雅山,瓦依达可以躲在臭气熏天的下水道和暗夜里骑上一匹神秘的白马,还有众所周知的波兰斯基凌迟生活的水中刀,在基耶那里就是滤色镜里的五光十色了,三色加上双生花的金色于是都成为了诗意的喻体。</span><span lang="EN-US"><p></p></span></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span lang="EN-US"><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nbsp;</font></p></span></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nbsp;&nbsp; 不过既然锁真真身在波兰,可以大致聊聊波兰本土电影的现状嘛。波兰人民平时都在看什么电影?</span></p>
作者: 锁真真    时间: 2007-8-4 13:59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安厌小</i>在2007-6-21 2:44:21的发言:</b><br/><p></p><p>已经很长时间没观影了,按说是不太适宜说什么的,不过问一下,你所谓的迂回到底指的什么呢?是表述的方式?还是画面的基调?或者是自我心态所造就的主观情绪呢?</p><p>那新浪潮电影该怎么看?台湾电影呢?或者小津的片子?都是“大闷片”啊 呵呵</p><p>只要作者不是在强加给观众意志,而且态度是真正的关怀与怜悯,我觉得观者的心态就应该更加平稳一些,这样或许能从迂回中发现直白和力量。而不得以的迂回该是心怀鬼胎的模糊陈述吧。</p><p></p></div><p>我怀着一种抱歉的心情回贴。也许我真的不应该回这个帖子。最初因为看到是部波兰电影,所以想来凑凑热闹,可要是认真起来,讲到新浪潮和小津,还有那么多问题,我反而没什么话可说了。你说的其实一点错也没有。但我并不是以一个“观影者”的身份去看电影,我只是一个普通观众。我可能更关注接受电影传达出的信息,而你可能更加愿意去欣赏传达出这种信息的方式。这个身份错位导致我们之间没有什么沟通基础。<br/>我只能说,绝大多数情况下我都是一个很随和的观众,非常容易被感动。但不知道为什么,波兰电影就是做不到这一点,对此我很无奈。被迫在这么一个沉闷的夏天讨论这么一个超越我知识范围的话题,对此我也感到很无奈。大家继续畅所欲言,还是不要管我了……[em04]</p>
作者: 锁真真    时间: 2007-8-4 13:59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尚方翊剑</i>在2007-6-21 12:14:19的发言:</b><br/><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nbsp;&nbsp; 道德焦虑和宿命论我总觉得是波兰电影里不可缺少的主题,再加上无法弥补的政治裂痕及其伤害下的宗教隐性回归,波兰导演的镜头里总是有一股伤痛和反讽的调子。我们可以称之为内省,可其实我想是导演们解释不了痛苦的根源,所以波兰导演的电影都是可以打上问号的,他们借助于神性和“魔幻”(大都说是超现实主义)的力量来给电影找到一个合适的出口。如波依采克哈斯有萨拉戈萨的手稿,赞努西想征服喜马拉雅山,瓦依达可以躲在臭气熏天的下水道和暗夜里骑上一匹神秘的白马,还有众所周知的波兰斯基凌迟生活的水中刀,在基耶那里就是滤色镜里的五光十色了,三色加上双生花的金色于是都成为了诗意的喻体。</span><span lang="EN-US"><p></p></span></p><p></p><p></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span lang="EN-US"><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nbsp;</font></p></span></p><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nbsp;</font></p><p></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nbsp;&nbsp; 不过既然锁真真身在波兰,可以大致聊聊波兰本土电影的现状嘛。波兰人民平时都在看什么电影?</span></p></div><p>那匹白马据说源自波兰一位画家的画~一样的构图~<br/>呵呵,我已经回来啦。你是说波兰的年轻人吗?他们和我一样啊,都喜欢看美国大片儿,一提到瓦伊达和吉耶斯洛夫斯基就皱眉头。他们的本土电影以浪漫喜剧、悬疑片居多,伦理片也有,不过票房似乎总不太好。宗教题材的电影他们一度很热衷,不过现在的大人们都觉得他们的小孩儿应该去忙些宗教之外的事情,所以也很少了。</p>
作者: 安厌小    时间: 2007-8-4 13:59
哈哈 都是大闷片惹得祸
作者: shep    时间: 2007-8-4 13:59
以为是phil mulloy的十诫呢
作者: 胫骨    时间: 2007-8-4 13:59
机遇之歌就不错嘛~我觉得《红》和《机遇之歌》是他最好的电影。
作者: 边河    时间: 2007-8-4 13:59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胫骨</i>在2007-6-19 16:12:31的发言:</b><br/><p>十诫里有好几个我都想做成作品,特煽,特二,但是特别NB。我还喜欢《红》</p><p>《机遇之歌》也粉不错的。</p></div><p>胫骨,你又抒情了一遍..............</p>[em43]
作者: 尚方翊剑    时间: 2007-8-4 13:59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胫骨</i>在2007-6-25 1:41:19的发言:</b><br/>机遇之歌就不错嘛~我觉得《红》和《机遇之歌》是他最好的电影。</div><p>你是我认识人中看三色里唯一喜欢《红》的,有些好奇,它那些地方吸引你了?</p>
作者: luang    时间: 2007-8-4 13:59
红反正比白好,他的电影一点也不闷得
作者: 胫骨    时间: 2007-8-4 13:59
今天太晚了,我先搁在这儿,明天细细的告诉你我为什么喜欢《红》




欢迎光临 黑蓝论坛 (http://www.heilan.com/FORU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