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蓝论坛
标题:
【56期网刊专栏】陈卫|歌德Ⅱ
[打印本页]
作者:
张一一
时间:
2007-8-20 22:02
标题:
【56期网刊专栏】陈卫|歌德Ⅱ
<p align="center"><img src="http://www.heilan.com/periodical/heilan_56/image/t_chen_logo.gif" border="0" alt="" /></p><p align="center"><img src="http://www.heilan.com/periodical/heilan_56/image/zl_chen.jpg" border="0" alt="" /><br /><br /></p><p class="unnamed1"> 《亲和力》密集而凝练地注视“关系”、把“关系”作为一个问题并加以研究,并且把它“研究”到艺术的高度,使我们发现此前从没人如此专项地关注过“关系”,后来至今的人们广泛地把“关系”作为小说创作的一个主要话题却都没有超过它的高度。<br /> 他在严格意义上被称为小说的作品,如果把《威廉·麦斯特》两部分开来算,也只有四部:他的伟大常常让很多读者不能相信这个微小的数字。《维特》是针对过去的作品,它也很容易“过去”;《威廉·麦斯特》是针对未来,实质是《浮士德》的小说版,其本质是面向理想和自我教育;惟有《亲和力》关注“当下”,尽管作品中有些时代烙印的称谓,但由于笔笔着力、鞭过留痕,关注研究的话题触目惊心,至今仍让人感到它是一部“当代”作品。<br /> 它的“当代性”,除了专门涉足“关系”这一具有现代意味的永恒话题,还因为它对小说文体的严谨结构。《亲和力》是歌德最专注于小说自身的一部小说,从头到尾它都是那么的小说化——它不说教,不理想,有虚构但不浪漫,有情节但不历险,每个动态的捕捉都处于两个动作的承上启下过程之中——罗丹认为这是艺术的核心,它没有小说自身之外的目的,它抛出问题,顽强地面对问题但解决不了或并不关注问题的解决,它的每个元素都对小说自身具有建设意义。<br /> 似乎刚从痛苦的爱情中摆脱出来的清醒和疼痛使他的雄健在《亲和力》的语言中显得更为清新而及物。最初对自然科学刻意的热爱在艺术中得以随意整合并产生化学反应。“雄健地表现哀伤”,达到了一种“放弃上帝”的奇妙效果。清晰的力量纤毫毕现,不易陈旧,在每个“当代”都铮铮作响。<br /> 《维特》针对过去,却写于青春期,《威廉·麦斯特》针对未来,却起笔于繁杂现实缠身的中年(<font face="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1877</font>年),《亲和力》针对当下,却写于一般意义上开始晚年的六十岁,——我随便列举,并不特别想追究其中是否有何蕴涵。</p><p class="unnamed1"> 2007年8月16日—20日<br /></p>
作者:
陶北
时间:
2007-8-21 12:33
歌德作品哪个译本最佳?
作者:
陈卫
时间:
2007-8-21 15:02
<p>没见过他全集译本。也就没见过某个单个的译者译过他接近全集的作品。只有不同的译者翻译过歌德一些不同的作品。</p><p>我读过《浮士德》三个译本,董问樵的,绿原的,和樊修章的。其他作品都只读过一个译本。《亲和力》也是董问樵领衔翻译的,最重要的,《威廉·麦斯特》两部也都是董问樵翻译的,这三本书特别是《威廉·麦斯特》两部其他译本很少,总之,董的翻译还可以,文风略显粗砺,气度雄健,这也符合歌德散文作品的风格。另外,歌德属于那种无须挑剔译本的作家,大凡有些质素的翻译家才会碰他,他的语言也不恍惚以至经常容易产生歧义(某些诗歌、诗剧除外),翻译的要求主要应该不在文字本身,只是思想的准确和精神气度的吻合,所以一般来说,都不会翻译得太差,看同一作品的多个译本,一般不为比较译本好坏,只是互相参照、多些对歌德作品理解的途径而已。</p><p>歌德诗歌主要是钱春绮、冯至、绿原译得比较多。还有一个人译得很多,但比较差,杨武能。</p><p>《歌德谈话录》好象也买过两三个译本,主要是朱光潜译的,应该还是非常不错(当然主要还是书好),只是朱老先生受建国后的政治影响过甚,经常在注释里说些蠢话。</p><p>《浮士德》董问樵译本是复旦出版社出的,最初不知他与复旦的关系,1993年里的某一天和几个人正在复旦校园里走,在门口突然看见一个新的“讣告”上印着“董问樵”,我还低声惊呼了一声,旁边人问怎么了,我说:没什么,他就是翻译《浮士德》的。</p>
作者:
陈卫
时间:
2007-8-21 15:10
也有可能是94年,不记得了。
作者:
陶北
时间:
2007-8-22 11:34
<p>歌德作品买过不少,只看过《少年维特的烦恼》。回去查一查译者。</p><p>记得格非谈过类似的观点,像托尔思泰,歌德这样作家,任何译者都难掩他们雄健的风格。</p>
作者:
硬硬的还在
时间:
2007-8-26 19:42
好象张荣昌译过《威廉·麦斯特》?
作者:
1883
时间:
2007-9-6 17:47
《浮士德》郭沫若翻译的很好。
欢迎光临 黑蓝论坛 (http://www.heilan.com/FORU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