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蓝论坛
标题:
【安息日拾柴】TOP TEN
[打印本页]
作者:
艾哲雪
时间:
2007-9-20 16:36
标题:
【安息日拾柴】TOP TEN
<p>TOP TEN</p><p>在座的诸位中,对题目中这六个字母最为熟悉的一定是生铁——它们来自我接触到的第一本电脑杂志,其内容大概是“你心目中最棒的十个电脑游戏”。那时我还在上小学,站在家乡唯一的一家书店门口,当看到杂志上那张写满我接触过或没接触过的游戏的名字的榜单的时候,我感到心跳加速并且呼吸急促。</p><p>家长会上的成绩单是我接触到的第一张排行榜,TOP TEN则是第二张。</p><p>我曾为这两张排行榜写过一些东西,针对成绩单所写的无非是反对成绩排名和公布成绩之类的回想起来无异于牢骚抱怨的句子们——尽管从数据上看我在大多数时候都算是个“好学生”;初二时为TOP TEN所写的则是一封至今也没塞进邮筒寄向杂志社的信。后来随着鼻炎的逐渐恶化,尽管还道听途说或亲眼目睹了很多排行榜,但那种对排名次列数据的敏感已经和本来很灵敏的嗅觉一起离我远去了。</p><p>就在昨天,将我从昏昏欲睡的迟钝中唤醒的是这张“中国作家实力榜”,这个排行榜的策划人曾经是在《财经时报》上策划了“中国作家富豪榜”的记者。好吧,我得承认我无论看什么报纸都会直接跳过财经版块,而那份报纸更是从未接触过,尽管如此,我还是隐约记得自己见过那张“富豪榜”,不过当时我还没有被发好人卡,沉浸在不成熟的恋爱关系之中精神上始终笼罩着一层恍惚,除了对名列榜首的余大爷(爷字发二声)那1400万骂了个脏字以外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触,如今单身了半年多,所有该想通的事情都想通了,该冷静下来的器官都冷静了,较之前狭窄闭塞的交际圈,又广泛地接触了很多人和很多人的故事,尽管对自己在各方面的能力仍不满意,但已经开始重新喜欢上现在的自己了,虽然尚不能做到“重估一切价值”,但还是觉得一些东西有重新审视一遍的必要,比如那张富豪榜。</p><p>关于“中国作家富豪榜”</p><p><a href="http://book.sina.com.cn/nz/2006zuojiafuhaobang/index.shtml">http://book.sina.com.cn/nz/2006zuojiafuhaobang/index.shtml</a></p><p>“制作这一富豪榜的初衷是揭示中国作家生存状态方面的两极分化。”制榜者如是说。就这一点来看,也许它并没有我最初认为的那么无聊:他说的是“作家”而不是“作者”或文学青年”。作家是一个职业,职业是什么?谋生的方式;谋生靠什么?赚取用来交换生活必需品的一般等价物;一般等价物从哪里来到哪里去?</p><p>交易。</p><p>“金钱是庸俗的,所以要把它们花出去换成煎饼、方便面、矿泉水、游戏盘、动画DVD或者女孩子的欢心”;“金钱并不庸俗,因为需要它们来换成煎饼、方便面、矿泉水、游戏盘、动画DVD或者女孩子的欢心”,两种表达方式毫无区别,这充分说明了庸俗和金钱和完全不靠谱的两码事,当亢蒙说出“我的焦虑症需要钱来抚慰”时,这并不能说明他的人格经历了堕落还是升华,那不过是句实话,所有面临同样焦虑的人迟早都要明白的。</p><p>叶匡政在对“富豪榜”所做的评论中提到了这样一点“客观地说,近十多年作家的真实生存状态是,如果作家没有其他职业的收入,80%的作家至多勉强维持温饱;而诗人没有第二职业的话,99%都会饿死。”我相信这也是句实话,要注意的是,“作家”这个词已经在广泛且毫无顾忌不加筛选的使用中变得含义模糊,这个词不再是一种标准,不再隐含着对作品质量的检验,所有用自己的文学作品换取一般等价物或者有意要用自己的文学作品换取一般等价物的人都可以自称或被称为作家。叶匡政自己并未提到这一点,但他的这一论述确实建立在对“作家”一词的这种解读之上。有趣的是,他在文末还说了这么一句“这份榜单对真正的作家是有警示作用的。”这个习惯于对自己使用的暧昧词汇加上更为暧昧的限制词的人尽管话说得在理,却难免让人头疼,读懂这句话的关键在于调整句子的结构:每个人心中都有着对“真正”和“作家”的衡量标准,这份榜单所警示的是那些有成为“真正的作家”的志向的文学青年们。</p><p>该如何权衡梦想与现实的关系?这个问题就和该为自己找一份怎样的兼职工作一样严肃。毕竟,作者通常只能在死掉以后才能活在自己的作品和读者的心里,谋生的时候,人不过是在钢筋混凝土丛林中为寻找食物而奔走的动物而已。</p><p><br />关于“中国作家实力榜”</p><p><a href="http://book.sina.com.cn/z/xhtml/shilibang.shtml">http://book.sina.com.cn/z/xhtml/shilibang.shtml</a></p><p>“谁人有资格对作家的文学价值进行判断?我想到了文学评论家。”<br />“通过收集国内各大出版社编辑的提名,最终,我选取了十位文学评论家作为《中国作家实力榜》的评委团。作为文学评论家的他们,既然能得到超过五十位知名文学编辑的认同和推崇,那么换言之,被他们提名的作家,理当能代表汉语文学的尊严。”制榜者如是说。</p><p>说实在的,我对“评论家”这一身份的态度一向是以冷淡为主,友善为辅,很难做到尊敬这一程度。我不喜欢看到陌生的名字摆出高高在上的姿态对熟悉的名字指手画脚。冷,但不酷,是我对这个群体的总体印象。</p><p>较之拿数据说话的富豪榜,这个所谓实力榜最终大概会变成一场闹剧,制榜者含糊地说“专家的意见很重要,却无法代表读者的意志,毕竟每个人内心都一个不尽相同排行榜,因此,我们将决定上榜作家最终名次的打分权交到读者手上,以尊重每个人的发言权。”,再加上新浪读书频道的氛围,很难保证被“专家组”排除在外的菊花逆流成河或余大爷之流最终不会盘踞在榜首,在这种气氛之下,就算莫言暂时位居榜首,就算诗人多多暂时榜上有名,也没有什么值得欢喜或期盼的。</p><p>在“实力榜”的相关信息中,这一条算是比较有趣的:由白烨等专家团提名的58位候选作家名单中,没有韩寒、张悦然等80后作家。对此,韩寒表示:“现在这种奖项太多了,阿猫阿狗都可以搞,根本就无所谓,拿奖对我而言是种侮辱,还没拿那些奖是一种幸运,何况这个奖根本不入流。”唔,我得说,一般人说话是要“过脑子”,但韩寒不一样,他靠的不是“过脑子”而是“走肾”——我是指,肾上腺素对他频繁发射一打一大片的地图炮这一行为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相比之下,脑细胞除了从记忆中挖出几个贬义词之外显得很是多余。至于他本人,一个可以玩车锻炼肾上腺还能吃香喝辣衣食无忧的男青年,对自己说过什么根本就不在意,至少不会比采访他或阅读相关采访的人更在意。</p><p>顺便谈一下韩寒:《三重门》和《像少年啦飞驰》都是父母为了素质教育我而买回来的,而其中能让我津津乐道的不过是几个新鲜的荤段子——我要感谢我的父母。顺便,现在由于接触到了更新鲜的荤段子,那些老的已经被忘光了。且不说别的,能在与我相近的年龄里把一本书长度的文字写得流畅应该说是有一定本事的,但是几年下来没见他在过脑子方面有一点长进,倒是走肾的本事越来越强了——要评价一本书的价值,我经常用的比较直接的方法是和我在我老爹的书架上发现的书籍们相对比,我老爹身为老一辈低调的知识分子,有不少有意思的藏书,随着我个子逐渐长高——尽管最终似乎也没突破一米七几……从书架上取下的书也越来越厚,每本都让我受益良多——如果我做了父亲,一定不会把这个年代这个作者的这些作品摆在自己的书架上——收藏一本自己由衷赞美的书是件值得骄傲的事,相比之下,我更情愿把这种书转手五折卖给任何一个愿意五折购入的孩子……</p><p>这一“实力榜”给我的感觉更像是大软最初的TOP TEN,其评选标准是“你心目中最棒的”,曾在长达数年的时间内导致《仙剑奇侠传》盘踞在榜首迟迟不肯退位。有那么一段时间,我曾为自己喜欢的游戏榜上无名而愤慨——好在那段时间并未持续多久。好吧,中国的文学界和游戏界在这一方面明显的不同之处在于:读者们并不像玩家们那么一致地认可同一款游戏,但这同样会导致粉丝们带着参加仪式般的严肃心情投给自己认可的作者——哪怕他已经衰退,属于他的时代已经过去……这个排行榜也会因此毫无看头,导致写榜评者只能把位居榜首及附近的几把交椅多时已经长出蘑菇的几位一笔带过或一笑而过。</p><p>TOP TEN后来经历了一次改革,把评选标准由“你心目中最棒的”改成了“你正在玩的”,于是局面立刻有所改观,但对我而言,上榜的游戏中仍然没有我所衷情的,因此在观望了两期后还是失去了热情——那时我是渴望自己的爱好得到一个群体——或者,一本杂志的一个页码的认可,至于现在,我觉得这完全无所谓。</p><p>这个实力榜如果要长期坚持下去,必然要经历相同的变革把标准从“作者的影响力”变成“你正在读的书”——但是,这样搞起来,最终这难免变成中关村图书大厦的图书销售榜的姐妹版——而那销售榜,除了说明“国人的阅读水准还很不能行”以及告诉我们要把视线从哪些书名上挪开以外,一无是处。</p><p>唔,对如此尴尬的排行榜,我只能说“我不看好你呦”。 <br /></p>
作者:
顾耀峰
时间:
2007-9-20 16:48
我日,写得非常好!艾哲雪藏得很深哟~~~~~
作者:
亢蒙
时间:
2007-9-20 17:01
<p>这些类似的排行榜就好像是乡下的文艺演出,让那些不阅读纯文学作品的办公室白领们好好的了解一下这些作者哪个长得更帅,然后,那个制作榜单的人,会带着自己赚钱的那套班子,迅速到下一个村子去走穴演出。</p>
作者:
林思南
时间:
2007-9-20 17:08
一开始以为要讲游戏了,往下一拉才觉得有看头,似乎一遇到这类的东西,我最关注的倒榜单上的人的模样.
作者:
tutulong
时间:
2007-9-20 17:09
<p>其实我很讨厌排行榜。。。。。。</p><p>晕头转向啊!九月的我太不顺利了!![em16][em16][em16]</p>
作者:
凌丁
时间:
2007-9-20 18:45
写得很认真!![em17]
作者:
冯与蓝
时间:
2007-9-20 20:40
<p>很好看~</p><p>扯一句,我觉得余大爷(第二声)的市盈率绝对被低估了~~</p>
作者:
袁群
时间:
2007-9-21 20:57
吴怀尧~~
作者:
骑老虎上天
时间:
2007-9-21 21:47
写得好。。。
作者:
言某
时间:
2007-9-22 02:01
这个年头,什么样的排行榜都有了
作者:
介事
时间:
2007-9-22 17:07
<p>这几年作家和贩卖文字为生的单帮客已经彻底没界限了~</p><p>还有,我以前还以为爱哲学有些迂腐的,我错鸟!那个结尾再十三一点你就是黑马了,我看好你噢!</p>
作者:
艾哲雪
时间:
2007-10-13 11:49
<p>刚才扭头回去看了一下新浪的实力榜专题,意外地发现了这么个玩意,独乐乐不如众乐乐...</p><p><a h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d90f1c01000b58.html">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d90f1c01000b58.html</a></p><p> 公元2007年9月的北京,与以往年份的北京并无区别。秋天来临,热度减弱,商业主导的世界,到处是夹着皮包、野心激荡的创业者,“午间新闻”里的主角们表情照旧,学术超男们还在唾沫横飞地勾沉着历史,不上班的人民蹲在家里看《家有儿女》和《武林外传》……这也没有什么不好,我们时代的精神状况就是这样,改变历史的瞬间并非每个人都能遇上。11日的京广新世界酒店三楼会议室里,刚送走一拨播放ppt的公司主管,就钻进了几个激情洋溢的年轻人,其中有一个是出生于上个世纪80年代的记者吴怀尧,另一个是成名于上个世纪80年代的评论家朱大可,还有一些文化圈子里的名人,如北村、叶匡政和张万新……他们代表由朱大可、唐晓渡、张闳、何三坡、谢有顺、解玺章、葛洪兵、白烨、陈晓明、李建军提名评选的“中国作家实力排行榜”全国发榜活动。这是一个要砸进去不少银子的活动,为这群不因年龄而老的年轻人,也为了把这个“排行榜”搬到网络上去,让全体网民进行投票,表达自己对于“实力作家”的意见。<br /> 这些年轻人们也许不知道,<font color="#ff00cc"><font color="#ff0000">他们在干着一件或许可以改变历史的事情。</font><br /></font> 根据制榜人吴怀尧制定的游戏规则,在中国写作的作家中,<font color="#ff0000">只要被评审团团员提名一次,就可以获得1000分,根据此累积之分排榜,交由全体网民进行自由投票,网民每投一票得5分……这是一个还算公平的游戏。</font>制榜有术,排名扶摇。评审团目前评出来的首位“实力作家”莫言,有可能被积极参与的万千网民们否决,也有可能被认可——这是一种充分相信公众判断力的,<font color="#ff0000">体现自由和民主的作家评选机制,是对那种目前流行于全世界的几个自以为是的人开几个会就定下来的“文学大奖”的反拨与修正,它的成功甚至是对中国作家趋之若骛的诺贝尔文学奖的嘲讽,对法国某某奖的嘲讽,对美国某某奖的嘲讽,对中国某某奖的嘲讽……<br /></font> <font color="#ff0000">在文学领域,把民主集中和全民公选结合得如此之好的评选活动,此榜有开风气之功。</font>哪怕事实证明这是一次失败的投票,“实力作家”并不能代表中国文学创作的最高水平,我也认为它是成功的。<br /> <font color="#ff0000">全民公选“实力作家”意义重大</font>。这一活动告诉我,我也有权利投票决定自己心目中的“实力作家”是谁(<font color="#ff0000">要知道,此前我以为这么重要的事情,只有作家协会之类的人才有资格啊</font>)。<font style="font-size:16px">在这个活动中,作为独立个体,作为一个人,<font color="#ff0000">我受到了连自己都不敢相信的待遇。</font></font></p><p><font color="#ff0000"></font></p><p>......</p>
欢迎光临 黑蓝论坛 (http://www.heilan.com/FORU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