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蓝论坛

标题: 强迫症 [打印本页]

作者: 梅特路斯    时间: 2007-9-22 14:46
标题: 强迫症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强迫症 <p>  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的区别在哪里?</p><p>  每每讲到这些纯然脱离文章的纯理论时,课堂上之前一瞬的喧闹气场就会转入一中众人或垂首或凝视的入定状态。观察者如此记述:</p><p>  “‘体验与观察’,教室一角的敲木鱼般的声响,‘无趣点讲,就是凡人的内省与上帝的鸟瞰吧。’</p><p>  王子师在近旁嘀咕:‘你除了睡觉之外还会做其它的啊。’</p><p>  ‘我在家是睡吊床的。’木锤一落一下,‘本以为大学睡上铺没事的……看过希区柯克的《眩晕》么?’</p><p>  ‘看过是看过……’</p><p>  ‘上铺对我来说大概就类似于教堂的旋转楼梯吧。’</p><p>  ‘你是指恐高症?’</p><p>  ‘准确地说,是恐低症。’”</p><p>&nbsp;</p><p>  我幡然意识到这是一种强迫症。</p><p>  这个是家族病么?我出于礼貌地问。</p><p>  我也很希望这是遗传学的范畴,但可惜它属于躺椅、药物、劝解和装神弄鬼。木鱼瞥了我一眼。</p><p>  除了弗洛伊德和卡尔·荣格之外我一无所知。</p><p>&nbsp;</p><p>  “大学生活意味着私人空间的存在被挤压到无以复加的最低谷。对于王子师来说,这代表了一切他曾赖以获取优越感的事物——蓝山咖啡、罗西尼以及赫尔佐格——都像沙子般从他的指尖天鹅绒一样地滑落、消散。</p><p>  木鱼的被剥夺则既是生理的也是心理的,无止境的失眠与梦魇。她的恐低症是一种仅对睡眠生效的怪物,只要不离地或类地物(床)一米就会从倒悬的五芒星中一跃而出。生活的意义在于:当你缺少你在黑暗中的半身时,内在的割裂和矛盾就会湮灭根源。”</p><p>&nbsp;</p><p>  我留意着木鱼的一举一动,试图找出作为一个同类她应有的像分类学图签上那样精准的相貌。</p><p>  你对这一切束手无策?</p><p>  木鱼无声无息,身上的T-Shirt印着阿甘横越过的美国的小幅地图。有些时候我觉得她苍白得像吸血鬼,奇怪的倒是为何她会主动打开棺盖让我从容地钉入一根又一根桃木桩。</p><p>  只能外宿了,毕竟宿舍里容不下吊床。</p><p>  是呢是呢,我点头附和。坦白地讲我对她的不幸遭遇并不感兴趣,同情则更是谈不上。林荫道上的光影混杂在一起,劈头盖脸地浇在略显干热的柏油地上。一只渡鸟在林间穿行,起初是光亮的一团,其后又隐为模糊的剪影。我的视线随之游移不定。</p><p>&nbsp;</p><p>  “无根木的出路是苦闷的歇斯底里。Damien Rice在《Rootless Tree》里一味的‘Let me out’明显比其嘶吼的‘Fuck you’具有更深入灵魂的钢锥,然而逃逸注定是从立方体进入立方体的徒劳。</p><p>  王子师尽量做到开朗,但这除了使他比想象中更接近红鼻子小丑外毫无其它用处。假如自己的灵魂是他人的奢侈品,除了压抑之外你就一无所有。</p><p>  学校附近的出租房多如牛毛,价钱倒也公道。</p><p>  可王子师毫无兴趣。</p><p>  木鱼倒是在清醒的白天对此颇显上心,遗憾的是这种时候少得让人不禁掬泪。”</p><p>&nbsp;</p><p>  当然,不包括我。</p><p>&nbsp;</p><p>  关键的问题在于强迫症的根源,我喜欢将之归咎为木鱼对吊床的本能式狂热。</p><p>  知道前段时间墨西哥恰帕斯州一小镇制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吊床么?</p><p>  细绳吊床又称“玛雅吊床”,它啊</p><p>  Kingcamp产的吊床</p><p>    .</p><p>    .</p><p>    .</p><p>    .</p><p>    .</p><p>    .</p><p>  诸如此类。</p><p>  你对《眩晕》的看法是什么?坦白地说我不喜欢希区柯克,这是个测试。</p><p>  那是部好片子。但我更不喜欢这种说法。</p><p>  最初仅仅是灵光一现么?知道但不理解,看过但又说不出所以然。</p><p>  我隐隐感到一丝不安。</p><p>&nbsp;</p><p>  “木鱼的生活中似乎一切都与她的‘病’有关。她的生活黑白颠倒,她几乎也因精疲力竭而显得缺乏兴趣,至少是对王子师的爱好而言。你可以称之为冷漠,但她其实仅仅是精力不足。她的唯一兴趣似乎就是读书,但又不外张小娴,张爱玲等人的作品。有一次她向王子师推荐了《在路上》,这难免让人诧异,因为这似乎与她一直的口味格格不入。</p><p>  有些时日后,当由于夏日的骚动而漫步在街上,目见金星低垂在天边时,王子师才又重确认了一段历史:</p><p>  凯鲁亚克,‘垮掉一代的代表’,横越了美国。”</p><p>&nbsp;</p><p>  假如你这么想要那种凌晨2:30边把音响开到最大释放马斯卡尼的《乡村骑士》,边啜饮着咖啡或呼吸一团烟雾,外宿岂不是唯一的解决办法?有一次木鱼突发奇想。</p><p>  问题是我没兴趣。我反唇相讥。</p><p>  为什么呢?</p><p>  可你不是也拖了这么长时间还没解决?我突然光火起来。你的问题总比我严重吧?</p><p>  我在网上邮寄了Kingcamp的那款蓝白纹帆布吊床。</p><p>  所以呢?</p><p>  房子我已找好,吊床一到我就搬。</p><p>  我审视着眼前的这个女子。</p><p>&nbsp;</p><p>  “木鱼找的是一间平房。房租200元,房主是个面相和善的大婶,房子虽然旧了些,至少水电不缺。王子师觉得有些吃惊,但又不知道该说什么。”</p><p>&nbsp;</p><p>  我是说,找了半学期的房子终于有了收获,也是件幸事。</p><p>&nbsp;</p><p>  “木鱼收到吊床的当天果然搬了出去。第二天王子师听舍友说,附近有一间房子塌了,听说压死了里面的住户。</p><p>  ‘好像还是咱们年级的。’另一个舍友若有所思。</p><p>  ‘整天在课堂上睡觉那个吧。’第一个舍友说。</p><p>  ‘怎么塌的呢?’王子师问。</p><p>  ‘听说是人在墙上挂吊床,睡上去的时候把墙拉倒了。那一带本来危房就多。’</p><p>  王子师沁然泪下。”</p><p>&nbsp;</p><p>  不值得为每个认识的人都流眼泪吧。我很平静,若无其事地从手机里删除了木鱼的手机号码。我一直不怎么喜欢她,但我并不想让她死。</p><p>  不过也没什么触动就是了。</p><p>  木鱼搬出去第三天,木鱼死后第二天,我一个人在文化巷里闲逛,试图打发一下时间。文化巷两侧的小店倒是生意兴隆,但却了无文心。一股股柳巷之气夺门而出弥漫于空中。街上或成对或孤行,鲜少行动着的团体。我在那家曾经颇觉品位的书店前驻足半晌,最终循乐而去。</p><p>  我在音像店里买了一张“Lamp of God”乐队的专辑《Sacrament》。走到收银台前,旁边的男子喋喋不休,所争的不过5元优惠。我将手中的碟片放在台上,偏头望向门外的阳光。</p><p>  一个女子背着一张蓝白纹帆布吊床从门口经过。</p><p>  我走出去,对她说:4,8,15,16,23,42。</p><p>  她略微一笑。</p><p>  我像在看一出荒诞剧。Deus Ex Machina,我需要一个希腊时代的你。</p><p>  木鱼,你不是死了吗?</p><p>  木鱼淡如止水。</p><p>  这个呢……</p><p>  我焦急。</p><p>  鲁索?</p><p>  鲁索。</p><p>  所以呢?</p><p>  不好说。</p><p>&nbsp;</p><p>  “不好说。”鸟瞰者YNVH总结道。</p><div class="invisible" id="reference">&nbsp;</div><div class="invisible">第一次发文还请各位大大多多指教……</div>
作者: 老残    时间: 2007-9-22 15:18
只能说很凌乱,缺乏对整体的把握。另外标点符号用得不标准。
作者: 袁群    时间: 2007-9-22 21:44
<p>感觉你可以写得好。</p>
作者: 冯与蓝    时间: 2007-9-23 21:58
没有恐低症这个说法…………好吧好吧我没有情趣了。可是,恐高(恐低)症是场所恐惧症的一种,是恐惧症不是强迫症。这两种病在你小说里满重要的,混淆了挺难受的。也许在小说里塞几个神经症患者或是表现一些心理疾患的症状已经成为时尚了,我就在这儿不止一次两次三次地看见,也难怪心理学被人攻击为“显学”……能写好一种病,写活一个病人,是很棒的事;但不能装病,那和无病呻吟、东施效颦一样糟。其实你的文笔还是满伶俐的,有种自然的活泼气息,可惜了我不明白小说在讲什么,或许是你根本没打算把它讲清楚。
作者: 亢蒙    时间: 2007-9-23 23:48
强迫症患者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总是会不断的在心里反复的核对一件事情。我在你的小说里没有读到强迫症的气息。另一个方面,这篇小说很软,瘫在一起,作者有些急。
作者: 凌丁    时间: 2007-9-25 01:43
课堂上还是有意思的,但是造成干扰的是一串串的人名儿,莫非也是强迫症的症状之一?




欢迎光临 黑蓝论坛 (http://www.heilan.com/FORU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