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蓝论坛
标题: 一个在路灯下叫卖的诗人 [打印本页]
作者: 江冬 时间: 2007-10-28 14:03
标题: 一个在路灯下叫卖的诗人
<div _extended="true">十月二十六日下午六点左右,我在中山大学北门旁边的一盏路灯下碰到了他。他苍老、不修边幅,但身材挺拔,尽管当有人从他身边走过时,他的腰杆会微微向前弯屈。在黄昏微弱的天光里,他举起一本白色封皮的书,很遥远就刺到了我的眼睛,但直到走到他的身边,才听到了他那比光线还要微弱的叫卖声:“亲笔签名售书!” ,同时身子朝我屈过来。他旁边靠着一辆老掉牙的自行车,两摞书就骑在后坐上,朝它们看去,我看到了最不希望看到的一幕:一本书上赫然是“北海诗选”四个字。我的脸立马开始发烧,我想到当这个自称诗人的家伙,以诗人的名义向一个个无知粗鲁的行人一次次弯下脊梁的时候,那些高贵的诗歌,那些真正的虔诚的诗人,会如何愤怒得发抖!我的第一个行动是想立刻确定他并非作者本人,而只是一个卖诗集的小摊贩而已。《北海诗选》的封面上就有作者的照片,我把它与眼前的人一对,丝毫不差,连衣服都是一样。这时候我才认真地打量起他:架一副大框眼镜,须发斑白,很艺术地留着长发,扎了个马尾,胡子茂盛得像一座小森林,皮肤又老又黑,上身蓝衬衣,粗糙得可以看出哪些地方针线太紧,估计是那种十块钱都没人光顾的货色,下身是米色裤,和上衣差不多的质地,脚上一双杂牌白色胶鞋。“我自己写的,二十块一本。”他朝我露出紧张而期待的笑,我什么也没说,翻开了另一本<font face="宋体" _extended="true">《把身体寄放在哪里》,封面背后有作者介绍,我看到了他生于1943年,云南人,多年来在中国“千里走单骑”,写诗,写游记,被一些媒体称为“当代徐霞客”,现在寓居广州。看时路边又过去了一拨人,每个人都朝我们看来,令我浑身不自在,他却一个个朝人小声咕哝:“亲笔签名售书”。没人理他,我心想你又不是大名人,给人亲笔签名又有什么了不起?出于对他年龄的尊敬,我决定再多呆一会,并翻看他的诗,看之前,我还有所期待,不幸的是,我看到了一串呼喊口号的句子,从心底发出几声冷笑后,我便毫不留情地走开了。</font></div><div _extended="true">走了大概三四十米,已经看不到他了,我停了下来。我开始犹豫起来,心想是不是应该再回去,和他聊一聊,他虽然令我不快,但说不定他身上还有我没发现的东西,毕竟我对他的了解是如此肤浅。再回去恐怕就得买他的书了,这个月已经入不敷出,但再怎么说,我的境况比寒酸的他总要好得多,同时我也想到,他可能是真的遇到了什么困难,否则一个诗人不会抛弃自己的尊严,在大庭广众之下叫卖。于是我又走了回去。再出现在他面前时,他没有立刻认出我,而是机械般地又朝我屈过来:“亲笔签名售书。”说完后他大概认出了我,朝我笑了起来。“你不是作协的吗?”我看着他问。“没有,我没有加入任何的组织。”他说话的声音有点哆嗦,不知是不善言谈还是身体不好。“那你给媒体投稿了吗?”我想既然没人给他开工资,稿费总该有点吧。“我没有投稿,恩,我没有给任何主流刊物投过稿。”我并不想知道他是投不中还是自己不愿意投,我心里一直想着另一个问题,犹豫了阵还是说了:“你怎么在这里卖诗,那个,恩,你不觉得诗歌和别的商品不一样吗?”他没听清,我又表达了一遍自己的意思。他像是刚刚才见到我一般,大镜框朝我靠过来,后边的眼睛眯成一条缝,仿佛我是一首他正准备修改的诗:“这个社会……还有什么人买诗?”他的头朝后仰去,躯干挺得笔直:“没办法……要生活……只会写诗……”我已经无法把他的话记全,只记得他的话多了起来,还是哆嗦,几乎能肯定他真的是不善言谈,他不再看我,眼睛似是而非地注视着旁边的路面,当有人从身边走过时他也没有再动。我想自己跟他聊得越久就越防碍他卖书,所以就低头去翻他那本《北海诗选》,先看后边封面,映入眼中的第一句话就是“我已把诗歌视之为我的第二生命”。这句话毫无疑问地震撼了我,并由之想到了海子和方向,毫无疑问,不是真正的诗人不会说这样的话,而这样的诗人,又往往是没有多少生活能力的人。而真正打动我,让我心甘情愿买下这本书的,是第一页上的诗句:</div><div align="center" _extended="true"></div><div align="center" _extended="true">我在季节的死寂的喉咙中 吹响</div><div align="center" _extended="true">一片无花果的叶子 这不是音乐</div><div align="center" _extended="true">这是逃避的尖叫 </div><div align="center" _extended="true">我命名青蛙的皇后和一个时代的蚊虫的王国</div><div align="center" _extended="true">是如何在破败生命中残留</div><div align="center" _extended="true">朱鹭——苍岛小小的龙女</div><div align="center" _extended="true">……</div><div align="left" _extended="true"></div><div align="left" _extended="true">我低着头看时,他又开始向路过的人咕哝起来。我已不再觉得他是在丢诗人们的脸,相反,我心怀敬意。当我说要买下手中的书时,诗人的精神立刻旺盛起来,高兴地找出钢笔和一个皱巴巴的笔记本。我不知道他的高兴是因为多了一个读者还是因为二十块钱,二十块,对他来说可能就是好几天的口粮,所以即使是因为后者,他也没必要为此感到羞愧。他要我把名字写在笔记本上,还指着上边的几个名字说这个是韩国的,这个是加拿大的。写完后,他对照着我的名字在封面下的一张空白页上题字。接过书我看了一下他写的字,用一双外行的眼睛来判断,我只能说非常漂亮,很有书法味。临走前,我问到他住在西郊,要了他的联系方式,我说想去拜访他。他说:“行,得提前约好,我很忙,要卖书……”和他握手告别时,我说“祝你成功!”,之后我就在路上想,对他来说,成功是什么?</div><div align="left" _extended="true"></div><div align="left" _extended="true">附:北海诗录: <br /> 《没有终结的狂想曲》 <br /> 诗意的天空没有留下诗意的景物 <br /> 他们围着贫瘠的空气散漫的飘走 <br /> 光芒没有颜色界定的标准 <br /> 水和火在窘迫中追逐伤感的云 <br /> <br /> 荒凉守护着迟疑不决的栅栏 <br /> 羊儿成了一种象征 <br /> 呆在一颗桑树下 <br /> 沉思的风带走它们的幻想 <br /> <br /> 时光的手指被呆板的鸟啄啜饮 <br /> 被定价了的琴声遗漏在狂想的湖面上 <br /> 使那些没有意义的事物找不到归宿的路 <br /> 没有多少完善的灵魂奉献给世界 <br /> 那么轻易的被醉倒的信仰 <br /> 。。。。。。。。。 <br /> <br /> 《冰河在天空恣意的流淌》 <br /> <br /> 今夜就是一杯苦酒 <br /> 饮下就会看到月光 <br /> <br /> 《谒杜工祠》 <br /> 长安十载体魂摧,炼狱金丹造大才。 <br /> 杜曲桑田饥未饱,吟诗卖药圣贤材。 <br /> <br /> <br /> 《<font face="宋体">把身体寄放在哪里〈</font>后记〉》摘抄 <br /> <br /> 。。。。。。1994年,我离开了故乡,踏上了孤游的道路。1994年10月,在北京不幸出了车祸,被出租车撞断了小腿。一年之后,拖着一条残腿又出发了。十年,我在路途上奔波。起一部天津飞鸽牌28时的自行车,游历了大江南北的二十多个省市区,五百八十多个县。博览了无数的名山胜水。。。。。 <br /> <br /> 。。。。。。2003年6月28我在广东连州市被人搞走了两个沉重的背包。。。。。那两个背包里面有我的十余年的心血和汗水:十二部游记稿,三部古体诗词手稿,三十原本记录本和日记本,五十多个拍摄胶卷。。。。。。 <br /> <br /> 。。。。。。在广州街头露宿,白天夜晚写诗,写游记;一天吃一盒一元的炒粉,到中山图书馆查资料,在僻静处写游记。。。。。。在罗冲围夜市摆卖书又被三个中年歹徒暴打了一顿。。。。。</div><div align="left" _extended="true"></div><div align="left" _extended="true"></div><div align="left" _extended="true">注:〈附〉来源于网上另一位记录过北海诗人的作者。 <br /> </div><div align="left" _extended="true"></div>
作者: 目目连 时间: 2007-10-28 21:21
这个,好像似随笔多些
作者: 黑天才 时间: 2007-10-28 22:44
<p>不喜欢这个人</p>
作者: 冯兵 时间: 2007-10-29 10:16
<p>我给他拍过一张照片!!但换公司了,照片也没带出来。</p>
作者: 嘿嘿布林 时间: 2007-10-29 12:51
<p>苦难秀。告诉世人快乐,并从我积极做起。。这是诗人。</p>
作者: 江冬 时间: 2007-10-29 16:06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嘿嘿布林</i>在2007-10-29 12:51:24的发言:</b><br /><p>苦难秀。告诉世人快乐,并从我积极做起。。这是诗人。</p></div><p>我的亲身体会是,北海向人展示的并不是苦难,而是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追求。他写了一辈子诗,把它视为第二生命,他年轻的时候没有想着升官发财,做社会的蛀虫,老来贫贱,也没有甘心沦为乞讨者,做寄生虫。他靠卖自己的精神产品赚钱,有什么不对?只不过他不能依赖书店(因为他写的不是那种处心积虑如何污染小孩的垃圾),那样他只可能在等待中饿死。他活了下来,继续写诗,他写的诗或许没人期待,没人喜欢,甚至遭人鄙薄,但谁也没有权利逼他放弃,对于他来说,那就是他的一切。他在诗歌中才可以逃离这个“金钱与权利的游戏场”(这是他的一句诗)、甚至是侮辱与损害他的世界(至于误解与诽谤显然是不值一提的)。诗歌给他带来精神上的富有,也给他带来了生命的激情,五十多岁还能“千里走单骑”,风餐露宿,忍饥挨饿,六十多岁还能葆有旺盛的创造力,新作不断。现在有多少“著名”诗人能够做到这一点?北海和他们相比,他最大的悲哀就是他不“著名”,所以他没有被津贴养着,没有高额的版税稿费,没有谁赞助他去参加各种笔会,所以他穿不起体面衣服,吃不到几顿饱饭,所以他要一身风尘地站在路边叫卖,所以他的行为被理解为“苦难秀”也是很正常的了。</p><p>出于对老诗人的尊敬,写了《在路灯下叫卖的诗人》。黑蓝不愧是一个有思想有身份的论坛,我在别处看到的对于诗人的评论,少有这样的高论,尽管那些记录者与留言者有很多根本就不喜欢文学。嘿嘿,文学。</p>
作者: 嘿嘿布林 时间: 2007-10-29 16:40
<p>我认为诗人不等于苦行僧,他们的毅力他们的坚持和探索不一定是这么表面化的。一个苦行僧式的诗人的“苦行”和他的诗歌品质和诗歌的真伪也没有什么关系。</p><p>我对“诗人”的评论——“告诉世人快乐,并从我积极做起。。”这是我对一个有思想的人的话的原意改编。你说我这话是“高论”,但你这话的味道又不对,似乎你根本不认可,其实这句话很好,很有用,值得想一下的。。</p>[此帖子已经被作者于[lastedittime]1193647747[/lastedittime]编辑过]
作者: 江冬 时间: 2007-10-29 17:25
<p>我似乎并未对“告诉世人快乐,并从我积极做起。。”这句话做过任何评判。我不认可的是那句“苦难秀”。我觉得你还是有点误会,北海的行为不是什么表面化,他的艰难并非出于做作——“所以他没有被津贴养着,没有高额的版税稿费,没有谁赞助他去参加各种笔会,所以他穿不起体面衣服,吃不到几顿饱饭,所以他要一身风尘地站在路边叫卖”。他也是希望过上充裕点的生活的,这才出来卖书,并希望多卖出几本。</p>
作者: 江冬 时间: 2007-10-29 18:02
<p>我在别处看到的对于诗人的评论,少有这样的高论,尽管那些记录者与留言者有很多根本就不喜欢文学。</p><p>这里说的诗人仅指北海,你可能没看出来。</p>
作者: 顾耀峰 时间: 2007-10-29 18:47
<p>我是觉得,因为加上了“诗人”这个头衔,他的所作所为才显得似乎跟常人不一般了。而事实的本相是怎样呢?剥离掉“诗人”的头衔,这也就是一个穷困潦倒的贫困公民的形象,如此而已。那么,我们得问一问,“诗人”——再扩大一点说是“热爱文学”——到底在事物和我们的眼睛之间架设了怎样的一面多棱镜。</p><p>说得残酷一点,诗人的品格,只有诗歌(作品)过关后,他的所作所为才有资格被返照、被打亮。而在那时,无论精神、还是追求、还是其他什么什么,都应该是诗歌(作品)的附属品、修饰品。我以为,这是有主次之分的。</p>
作者: 江冬 时间: 2007-10-29 21:4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顾耀峰</i>在2007-10-29 18:47:13的发言:</b><br /><p>我是觉得,因为加上了“诗人”这个头衔,他的所作所为才显得似乎跟常人不一般了。而事实的本相是怎样呢?剥离掉“诗人”的头衔,这也就是一个穷困潦倒的贫困公民的形象,如此而已。那么,我们得问一问,“诗人”——再扩大一点说是“热爱文学”——到底在事物和我们的眼睛之间架设了怎样的一面多棱镜。</p><p>说得残酷一点,诗人的品格,只有诗歌(作品)过关后,他的所作所为才有资格被返照、被打亮。而在那时,无论精神、还是追求、还是其他什么什么,都应该是诗歌(作品)的附属品、修饰品。我以为,这是有主次之分的。</p></div>面对这种理智的仿佛出自教科书般的理论,我是胆战心惊的。因为知识的匮乏与逻辑思维欠佳,所以不敢班门弄斧,只是摆述一下自己的观点:如果一个人用自己的一生来写诗,以诗为生(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这样的一个人我们还吝惜冠之以“诗人”的名号,是否太不近人情?如果非要理智地,读了他的作品之后再来下结论,那么,评判的标准是什么?要达到何种程度才能算是“过关”?这个标准又由谁来拿捏?所以,对于诗人的评判我更倾向于另一个标准:先看人,再看诗。这样的标准当然不适合用在文学史上排序,这是由后人来做的事情,我们面对的,不是一个死去多年的人,他活生生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要做的,也不是要评判他文学成就的高低,为什么我们不可以抛开那种冷静的学术眼光,而换成感性一点的生活的眼光?难道他一辈子对诗歌的执著,对精神家园的不懈追求还换不来我们的一丝尊敬?我想不管我们剥不剥掉他的诗人头衔,他终究是一个诗人,因为他在做着只有诗人才做的事情。
作者: 袁群 时间: 2007-10-29 23:27
<p>也许他完全能以另一种生活方式来写诗,并且写得更好。这是他自己的选择,并没有人强迫他这样做。</p><p>每个人,不管他是不是“诗人”,都得承担自己的选择。</p><p>而至于旁观者,不管什么态度,于他来讲,都是无效的。就像街上的乞丐,不管你是同情,是冷漠,还是厌恶,对他来讲都无所谓,他需要的是谁能施与他几块钱。</p>
作者: 目目连 时间: 2007-10-30 17:32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男男</i>在2007-10-29 21:40:04的发言:</b><br />面对这种理智的仿佛出自教科书般的理论,我是胆战心惊的。因为知识的匮乏与逻辑思维欠佳,所以不敢班门弄斧,只是摆述一下自己的观点:如果一个人用自己的一生来写诗,以诗为生(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这样的一个人我们还吝惜冠之以“诗人”的名号,是否太不近人情?如果非要理智地,读了他的作品之后再来下结论,那么,评判的标准是什么?要达到何种程度才能算是“过关”?这个标准又由谁来拿捏?所以,对于诗人的评判我更倾向于另一个标准:先看人,再看诗。这样的标准当然不适合用在文学史上排序,这是由后人来做的事情,我们面对的,不是一个死去多年的人,他活生生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要做的,也不是要评判他文学成就的高低,为什么我们不可以抛开那种冷静的学术眼光,而换成感性一点的生活的眼光?难道他一辈子对诗歌的执著,对精神家园的不懈追求还换不来我们的一丝尊敬?我想不管我们剥不剥掉他的诗人头衔,他终究是一个诗人,因为他在做着只有诗人才做的事情。</div><p>个人感觉,这里面有种有点病态的意识。。 </p><p>“因为他在做着只有诗人才做的事情。”这个,总感觉怪怪的。。</p>
作者: 金特 时间: 2007-10-31 01:53
我买了他的书,天啊...
作者: ghts3 时间: 2007-11-14 23:46
<p>看了男男的这篇,俺突然想到了棋王里的话,棋能养性,生会坏性,棋道和生道是不同的</p><p>也许我对这诗人的卑微不以为然,只是因为我正坐在一个安全的地方</p>
作者: lbl8502 时间: 2007-11-21 19:01
<p><strong><font face="Verdana" color="#000000">男男:</font></strong></p><p><strong><font face="Verdana" color="#000000">我刚才也遇见你所提到的诗人,当时在康王北路站,因为在上下班时间人都太匆忙了,我也只稍摸了下书皮没多加注意就走开了(当时只是以为他是书贩,没想到书贩是他,作者也是他),或者他干脆写'作者卖书'就好嘛,回来后将北海这个名字在网上搜索,真是这样.想着想着弄到后来我又返往原地跑了一躺,就没见着他了.</font></strong></p><p><strong><font face="Verdana" color="#000000">男男你有他联系方式,可以给我一个吗,LBL8502@163.COM </font></strong></p><p><strong><font face="Verdana" color="#000000">有空的话我也想找他聊聊天,聊聊他的骑行经历...谢啊</font></strong></p><p><strong><font face="Verdana" color="#000000"></font></strong></p><p><strong><font face="Verdana" color="#000000">阿立</font></strong></p><p><strong><font face="Verdana" color="#61b713"></font></strong></p><p><strong><font face="Verdana" color="#61b713"></font></strong></p><p><strong><font face="Verdana" color="#61b713"></font></strong></p>[此帖子已经被作者于[lastedittime]1195643006[/lastedittime]编辑过]
作者: 太上老军 时间: 2007-11-22 14:06
我见过这人,翻了一下他的书,没买,我也没有什么特别感觉。
作者: shep 时间: 2007-11-22 20:50
<p>呀……所以说诗人是不好混的。</p><p>然而一想到艺术品市场上的金银满仓和所谓对“艺术品”天真甚至愚蠢的那股热情。何谓艺术,这四个字就显得太严肃了。</p>
作者: 太上老军 时间: 2007-11-23 14:00
<p>诗人确实是比较难混一点</p><p>相比之下,画家、音乐家的东西都还好变现一点</p>
作者: lbl8502 时间: 2007-11-24 16:27
<p>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写几首诗歌卖掉,又挣了旅费,这样的'混'多来劲啊...</p><p></p><p></p><p></p>
欢迎光临 黑蓝论坛 (http://www.heilan.com/FORUM/)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