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蓝论坛

标题: 抓飞机 [打印本页]

作者: 韦乃文    时间: 2007-11-29 18:58
标题: 抓飞机


    操场上许多人静静地在踢球,有的时候,一群人歪歪扭扭地和叫喊声一起逼近,然后就有人倒下,足球一颠一颠地滚过来。远处的拉拉队在吵。她们手里拿着塑料花,身体在跳跃。
    他突然看到身边有一个女孩子。她想靠近又不敢。他把视线从莱辛的《拉奥孔》中抬起来。人们还在踢球。草都黄了,懒懒地躺在阳光下。她的双手抓在低矮的双杆上,沿着他坐的地方移动。
    “你叫什么名字?”
    “王宣。”她回答。
    她不再来来回回摸那冰冷的双杆。她走到他跟前,仿佛一直等着这一刻。
    “你一个人吗?”
    “我奶奶在那边。”她愣了一下,指出一个背影。
    “奶奶,”她叫起来,双手挥舞着。
       “快过来,叔叔在看书呢。“奶奶召唤她回去。
    她不理睬,转过来,双手又抓在双杆上,来来回回地移动。远处,踢球的人仿佛消失了一般。冬天的太阳总是很暖和。她喜欢小孩子,要是她在的话——她能说很多恰当的话,不像他,孩子一看到他就躲的远远的。她用半个小时就把孩子骗得不想离开她,她一走,那些孩子就会哭。可,如今她也走了。
    “王宣,你几岁了。”他突然问。
    “三岁。”她念得不是很清楚,哨子般的唇齿音有些疙瘩。
    三岁?三岁是什么概念呢?他想像不出来。
    “你上幼儿园了吗?”他好歹这么问。他有点后悔,三岁连方便都不会,怎么上幼儿园呢?
    王宣却点点头。她站在阳光下,发稍亮晶晶。
    “你上大班还是小班呢?”——他感觉又问错了。这么小当然是小班了。
    “小班”。王宣说。她左手用力抓着右手,在胸前摆弄着,然后突然松开,身体轻轻地颠了一下。
    “你们老师叫什么名字呢?”
    王宣没有回答。
    “老师有没有教你画画,唱歌?”
    王宣楞了一下,然后嘴里哼哼唧唧了几句。
    “唱歌、跳舞、画画……”一个三岁孩子的生活里还有什么呢?她穿着一双步老虎的鞋子,一身大红色棉衣棉裤,短短的头发。
    “你妈妈……”他想跟她谈谈妈妈。
    “妈妈有教你唱歌吗?”他问。
    “咿呀呀……”王宣又开始唱歌。她的大牙只长了一颗。
    “你的衣服真漂亮。谁买给你的呢?”他拉拉王宣胸口的衣服。他想起电影《我的父亲母亲》,那个穿得臃肿,跑起来歪歪扭扭的女孩子。她想起姐姐。她小的时候和班里一起春游,也穿了一身臃肿笨拙的衣服。
    “妈妈买的。”王宣不摆弄她的手了。她把手伸过来,去摸他的日记本。
    那是树孩子送的日记本。黑色封皮。那天他们从书店里出来,他说要去买点东西,牙刷、日记本、香皂什么的。树孩子叫他不要去买了,说他那里有,拿去用就好了。他刚辞去工作,坐火车来到这里找人。他想用这个日记本做点笔记。但半个多月过去了,却没有写多少。
    他翻开那个日记本。把笔给王宣。
    “你会画画吗?”
    王宣没有回答她。抓着笔就在纸上乱涂。
    “哟,叔叔在看书,快过来。”她的奶奶突然在远处冒出一句,使他感到很奇怪。
    王宣回头看了一下,又画起来。她的线条断断续续,有的时候却又很重。王宣的笔握的很好。“三岁的小孩会握笔吗?”他想不起来了。可是她为什么不会写字呢?像最简单的“一、二、三”都不会吗?
    “王宣,老师有没有教你写字呢?”
    王宣没有回答他。
    “这是啥?”王宣把笔抓在手心里,用小小的食指指着他刚刚写出来的一段话。
    “这是太阳。”他突然这么说,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
    “太阳、太阳……”王宣叫着,把手伸向他。“叔叔,太阳。”
    她的手很脏。她把手握起来,只有李子般大小,搁在她膝盖上。他本想在她的手掌心画一个太阳,但他感觉王宣的手太小了,装不下。他就在她的手背上画了一个。
    刚画完,王宣就跑开了。她举着手奔向她的奶奶,一路上喊着“太阳”。踢球的人又扭成一团向他逼近。原处一群女孩子,手里挥舞着塑料花,轻轻地在阳光下跳跃。他看不到她们的身体,但看到那些亮晶晶的花片。太阳快要落山了。他一夜没有睡觉,一觉醒来已近天黑,夕阳把城市的每一个物体照亮,也把他的身体照亮。他眼前出现一个雕塑,像这些踢球的人、偶尔挽着走过眼前的情侣,他看到他们的过去,也看到他们的未来。幸福是短暂的,未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一间终日不见阳光的寒冷小屋,是拥挤得失去空间的世界,也是自己辛辛苦苦从别人手里赚来的每一分钱。阳光、花朵、笑脸、女孩,这些儿童节一样遥远的词汇都会离开,那些天真的对文学的热爱到头来也会变成一间默默无声的屋子。
    “叔叔、叔叔,”王宣又跑回来了。“太阳,太阳。”
    “我给你画一朵花吧。”他说。笔在她的小手背上滑动,陷了进去。
    他的花瓣画太多了,最后一瓣只能扁扁地夹着。然后,他又画了一个花蕊、一根花杆,两片叶子。
    王宣又跑过去向她的奶奶展示。她的奶奶说叔叔要看书之类的话。他转过头,叫王宣过来。王宣过来后,他又不知道要说什么。他只是为了向奶奶表示王宣没有打扰他。
    王宣还要让他画。可是,画什么呢?他除了太阳和花朵之外,好象再也不会画什么了。“王宣,这是什么?”他指着自己的眼睛问。
    “眼睛。”她回答。
    “这个呢?”
    “耳朵。”她回答。
    “这个呢?”
    “牙牙。”
    “不对,”
    “嘴巴。”她回答。
    “对了, 那这个呢?”
    “鞋鞋。”
    “不对,”他补充说,“鞋鞋里面。”他说话的同时,看了看她脚上穿的那双布老虎的鞋子,那一定是她的奶奶做的。这么冷的清晨,妈妈在温暖的太阳下给她套鞋,母女嘴里呵出来的都是热气。
    “鞋鞋里面是袜袜。”王宣回答。
    “那袜袜里面呢?”


    王宣又不回答了。接下来他也不知道要和她说些什么。王宣又去抓双杆,走来走去。他点了一根烟抽起来。烟雾在阳光下静静地扩散。夕阳照在远处的树叶上,亮光反射回来。“冬天又到了。”他心想,他还能在这里熬多久呢?那个他寻找的人是不会回来了,他终日冰冻的双手注定要冰冻下去,罪恶的是他那颗火热的心。
    “叔叔,”王宣跑了回来,她跑的不稳,小身体一颠一颠的,布老虎的鞋轻轻地踩在枯黄的草上。她站在他面前,看着。他也不知道要怎么办,看了看她的奶奶。
    “抓住了。”王宣说。她伸出短短的小手去抓空气中的烟。
    “在哪里?让我看看。”他说。
    “在这里。”王宣李子般大小的拳头伸到他面前,然后展开。
    “没有啊,我怎么没有看到呢?”
    她把手伸到他嘴边,肥肥的手指关节一屈,小手就握起来了。
    “抓住了,抓住了。”她又把拳头伸到他面前,昂着头看他。
    “让我看看你抓住了没有。”他伸出手,摸她的手。
    他突然惊了一下。她的小手软软的,很温暖。他很久没有触摸到这么柔软温暖的东西了。和王宣相比,他突然觉得自己不配生活在阳光下,充斥在他生活里的都是寒冷而僵硬的东西。
    “叔叔飞机。”王宣突然指着天空说。
    他抬头看了看天,夜晚快要降临了,那确实是一架飞机,飞得不高,甚至还发出低低的轰鸣。
    “抓飞机,叔叔。”她说着,手在天空里伸屈着。
    “我抓不到。”他说。
    “叔叔,抓飞机,抓飞机。”她说。
    她跑来跑去,要抓飞机,好象再不抓,飞机就要飞走了。“奶奶,抓飞机,抓飞机。”她的手挥舞着,踩着不大稳的步子,身体在草地上一颠一颠地跑着。她的手伸向天空,手背上画着花朵。
    “奶奶带你看姐姐跳舞去。”奶奶把她抱住,往前走。王宣把头搁在她的肩膀上。他想象她向小孩子挥手告别时的情景。她会睁大眼睛,咧开嘴巴,歪着头,挥舞着手掌。看不见的离别,就这样在她整个肢体语言中体现出来。离别在她,是那么容易掌控的东西。
    他想向王宣挥手告别,但她一直趴在肩膀上看着天上的飞机,小脑袋一颤一颤的。夜晚真的到了。他站起来,最后一次翻出日记本,看了看王宣的画,然后走入夜幕中。他突然想起姐姐,想起婚纱。她们都要结婚了。路边有卖冰糖葫芦的,他就买了一串。红红的、亮亮的、圆圆的,真好。

[ 本帖最后由 韦乃文 于 2008-10-30 15:41 编辑 ]
作者: 吴海燕    时间: 2007-11-30 23:32
<p>连着看了楼主的两个小说,(嗯,但愿这么联想你不要生气),让我想起很久前看过的一个小说叫《小林在台北》。我是说将20年前看的,而我记性还不好,但从此以后看到关于社会挤压,生存艰辛,城市失落,个体渺小,包含底层、穷苦(这些主要不显现在楼主的小说里),等等的内容,都会让我想到这个叫小林的年轻人。我忘记了作者,忘记在哪看的,但记住了小林,和笼罩在小林这个人物身上的东西。当论坛上的小说中出现穷苦,或者生存困境,每次都令我头疼。逐渐让我想起《小林在台北》,为什么我一直记得。因为作者是置身事外的,他甚至不参与感慨,不参与抵抗和控诉。我还能想起来它的语言生动,情节细致,好象还很幽默,不过分在一些情结处停留。</p><p>当然楼主写的是一个多愁善感的青年(没有贬义),写的是一个在生存领域很虚弱的生命体,这里的很多人也有很多这样的情绪、故事情节可写。但是如果随着一声叹息写出来,叹掉了,就很轻轻地掉下去了,散场了。</p><p>就单个小说来说,我觉得问题还是过于缠绵的情绪,消减了力量和分量感。如果你有一天想把这些穿起来,节奏上就太平而泛了。</p>
作者: 韦乃文    时间: 2007-12-1 16:22
<p>你的评论很委婉,同时也把问题引入一串假设.这个假设对于这个小故事来说是不成立的.它不需要通过技巧构建起一种"力量"和"分量感";同时它也没有必要写长.你给我树立起很多假想的敌人,而这些敌人暂时都是我无法面对的.我也不可能审时度势,看看所有人是怎么写这类感情的,然后再寻求怎么突破,怎么寻找"力量"和"分量感".
[此帖子已经被作者于[lastedittime]1196498320[/lastedittime]编辑过]


[ 本帖最后由 韦乃文 于 2008-10-30 15:42 编辑 ]
作者: 欲望的旋涡    时间: 2007-12-2 13:13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韦乃文</i>在2007-11-29 18:58:26的发言:</b><br /><div>这本莱辛的《拉奥孔》也来迟了,他后悔自己过早地接触那些太过深奥的文学,过早地用麻木的崇拜糟蹋了它们。</div><div>&nbsp;</div></div><p>这是什么 </p><p>总提这些干什么</p>
作者: 欲望的旋涡    时间: 2007-12-2 13:16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欢迎光临 黑蓝论坛 (http://www.heilan.com/FORU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