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蓝论坛
标题: 旅行与艳遇 [打印本页]
作者: 司屠 时间: 2008-4-15 09:39
本主题需向作者支付 15 点金钱 才能浏览
作者: 林通 时间: 2008-4-15 11:56
“张固留意到——说留意并不确切,应该是陆萍萍说话的声音进入他的耳朵——陆萍萍也参与了讨论。”<br />“张固冲方圆挥手在表示他晓得了之外,也有不耐烦的意思在。”<br />喜欢这样力求准确的描写。<br />真是惊心动魄啊!<br />看到后面,我期待的高潮如期而至。<br />这样的男女关系(故事)我不喜欢。缺乏美感和诗意。[此帖子已经被作者于[lastedittime]1208265687[/lastedittime]编辑过]
作者: 唐德春 时间: 2008-4-17 07:51
<p>坐到一个第三排的位置,小说里做到的描写的直观是我学习的榜样。</p><p>另:心理描写是否过多。</p>
作者: 孙智正 时间: 2008-4-18 22:04
<p>旅行和艳遇都是很好的母题。</p>
作者: 酒童 时间: 2008-4-20 13:13
这个有空再读:)
作者: 萧萧 时间: 2008-4-26 17:29
<p>抓人,好看,再看一遍.</p>
作者: 邱雷 时间: 2008-5-5 23:27
第一感觉是开阔,而且这个开阔绝不空泛,更不是那些为了造气势而刻意用大词的做法;这个开阔是全由关照细节得来,贴切自然,来自细节而又着实在心境上有更宽广的视野,我印象比较深的有:<br /> “车子出了城区,上了高速,路边风景为之一变。充塞着房屋的城市成为远景,之间隔着树木和田野。行道树林立,迎着视线接连而来,到达车旁时倏忽退开、远去。同样——只是一个向后,一个向前——车道中间的白线由粗而细伸展,指引着车子向前,车子不断向前,白线伸展如故,直达视线不及之处,令人油然而生一种“在路上”的感觉。这天天气晴朗的迹象已经显现,太阳初升,空气滋润、明澈——即使身处封闭的车子,也可感受到这正在大自然中扩散开来的丝丝如缕的空气,景物清新,视线良好(目标的清新增进了视线的良好),一望无垠。”<br /> 这一段描写把当时当地的感觉(不仅仅是风景)再现得非常好,准确而不生硬;另有一段:“窗外景色流泻而过。小河中破旧的木船,田野上小树一围,前方高速公路拐弯处被分开的山丘(剖面的颜色便截然不同),远山模糊的轮廓”也有相当不错的效果。<br /> 这几个看似与主题距离稍远的、偏于“背景”的片断让我感觉你其实是很明确地意识到了它的重要性,同时也恰如其分地呈现出来了。<br /> 孙智正说“旅行和艳遇都是很好的母题。”这话我非常同意。但这两个题材也都有不小的难度。好,是好在它们既属于日常生活,又都不是处在日常生活的核心,多少都有些“意外”之处,有意外就好下手,一些平时不大能用得上的招数此时尽可以派上用场,而且用起来似乎都颇能得心应手。难,也正是难在这一点,要写意外而不至于离奇,不偏执,不矫饰,必然要有更大的控制。这个控制在这篇小说里无疑是做到了,而且做得很用力,甚至偶尔有些地方会有过量的感觉,有些情节过于细密,且容易让人产生不分主次的误解,唐德春所说的心理描写,我觉得应当也可以从这方面考虑。<br /> 最后提一个小小的问题:结尾时,陆萍萍的“拒绝”和张固的“萎”、“厌倦”感觉其中多少都有些设计的成分。倒不是说设计本身一定不好,而是,在情绪进行到这样的地步后,读者仍有闲暇去揣测“设计”与否,就必须重视。
作者: jololo 时间: 2008-5-10 17:59
最好坐轮船
作者: 阿呆 时间: 2008-5-10 22:50
<p>很生活化、口语化、准确化,其结果是小说的庸俗化(但生活又确实如此)。尤其是用这么个题材(包括里面的人物)。</p><p>总之写得不错,但看得没劲。之所以能看完,一是楼主大名,二是在阅读的过程中没有升华自己的趣味,而是逆转而下,和张固的心理逐渐暗合,所有的期望最后集中为能搞一把(很委琐),其实搞了也就搞了,也无聊;没搞成更无聊,甚至有点生气。</p>
作者: 亢蒙 时间: 2008-5-15 22:53
整体效果很不错,稳重而且细致的描绘让人阅读时觉得字词深入得很扎实。下半部分的直泻而下显得有些唐突,显露的意图很明显。
作者: dustages 时间: 2008-5-18 11:35
baidu 拜读了
作者: 马耳 时间: 2008-5-22 10:51
<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0cm 0cm 0pt"><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mso-asci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mso-hans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我不认为这篇小说达到了邱雷所说的“开阔”,当然,从邱雷举的几个例子来看,作者是表现出了写一篇“开阔”的小说的愿望,这种“开阔”主要是体现在对“旅行”的描写中的,但是越写到后面,作者的注意力就越集中于“艳遇”,到最后干脆把“旅行”忘了个一干二净,与此同时作者也从开阔的地形步入了狭窄的通道,最终结束于一个无法通达的死胡同。我认为这篇小说的亮点在于“旅行”,败笔在于“艳遇”,“艳遇”写得不好并非由于题材的选择,而是在于写作的处理,作者对“艳遇”细节的过度关注使得这篇小说沦为一份个人经验的记录本,而不是人的经验的探索文本,个人经验再鲜活,再有趣,也只是个人经验而已。</span></p>[此帖子已经被作者于[lastedittime]1211507565[/lastedittime]编辑过]
作者: 天涯蝴蝶浪子 时间: 2008-6-14 16:39
<p>题目把我吸引了进来,内容却没有吸引我读下去。</p>
作者: 黄浩 时间: 2008-6-26 02:18
到哪去找人的经验,进化论?
作者: 陶北 时间: 2011-5-24 10:35
标题: 转贴“旅行与艳遇”的人物揣摩(雨后的黄叶)
先说陆萍萍。这个女人很自负,当然她的内心是渴望的。她是那种特注重浪漫而又很实际的人。也是敢做敢当的人,张固这个白痴,没上手真是无能。这个从她刻意去引起张固注意又故意让事件暧昧起来就可以看出。虽然她两次都反抗张固,却无不渴望张固得逞。你既然是为防止张固使坏穿了裤子睡觉,为什么那么近的情况下还要回短信?直接问一句:你发短信干什么?比铁裤头都安全。还有后来为什么多次接触,而且二人单独的场景不少,谁在给谁造机会呀?什么借书呀,什么书非到他家里去呀,张固对你做过什么你还不清楚?自投怀抱呀。她最后的哭,是后悔,不是后悔为什么来了,是后悔“反抗”得有点过了,坏了好事。一个想你的男人,你不是能过多地或者推诿的,否则他就没耐性了。女人嘛,又不能丢面子,后面离开时的“娉婷”,只是女人脸上唯一的遮羞布而已。
张固是那种自信心特强而又善于幻想的人,凭人家对他有印象发展到对他有好感,既而认为结婚有了孩子的女人,只要不烦感他,上床是容易的事。所以他一次一次发起上床的攻击。并把陆萍萍的不出声,反抗不坚决看成砝码。一个女人自己到你家意味着什么还不清楚么?内裤都被脱下来了,人家都没去护,反而用有限的手去掏手机,张固你真是个白痴。就算她说要打电话给她老公,人家手都用那上面了,你去干你的正事呀,又去拔拉手机干什么,误了战机。人家是说要“报警”么。当张固终于摸到她的阴部,湿湿地,知道她也兴奋了,张固整个人就崩溃了,心想她都这样了还不肯,说明我在人家心中什么也不是,所以软了呗。其实人家是不肯么。直到最后,人家也只是一个劲去拿手机。看来一个男人,当知道女人对他没特殊认可时,**也是困难的吧。最后还拿出一副她不让上,有的是女人让上的架势,既悲又惜。
方园。方园这种人是非有不可的,有时她让你讨厌,你时没她你还真不成事?没她,故事不透,有她,故事就透了。方园和张固上过床应该是板上钉钉的事,可是后来由于是她对不起张固的原因,没继续,或是允许张固有好几个情人。从张固在同一个房间里,当着她的面,(当然也可以解释成睡着了),就能对一个女人第一次敢下手,一眼就能看出。关键是她对于陆的衬托,说明陆也是和男人上床不在话下的主。从方园对她和张固的搓合她不反对就定论。为什么不是一般的交际手段,而是断定不只一个男人呢?在旅馆陆萍萍洗衣完澡先问的张固睡着了么,很明显吧?而且她还回了张固的短信。方园和陆萍萍各自是什么样的人,双方都清楚。所以陆萍萍反抗不明显,知道大家背着都瞒不了人。陆萍萍所以当时没让张固上手,是在内心和方园较量:大家都是一路人,可是我不和你一样,上过你的男人,可不是那么轻易就能上我。所以在方园面前既要弄出点动静,又要不让张固成事。女人嘛,总是小家子气。
这下倒好,想拉人下水和自己一路货色的没得逞,一对鸳鸯也没成,你说裤子都被人脱了,手也摸到了,怎么最后就是没成?本来陆萍萍是想让方园落下风的,后来她突然发现,自己反而不如她,那个上了方园不知多少次的张固,把自己脱光了后,连硬起来的兴趣都没有。
唉,一个女人,你要是让一个男人多等你一会儿,男人会让你等一辈子。
作者: 帕轮船 时间: 2011-5-31 19:04
这种气息很喜欢
欢迎光临 黑蓝论坛 (http://www.heilan.com/FORUM/)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