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蓝论坛

标题: 在他里面静静地锯 [打印本页]

作者: 艾溅果    时间: 2008-9-22 14:54
标题: 在他里面静静地锯
  在他里面静静地锯 <br />   <br />  艾溅果 <br />   <br />  听说今晚会有本新书来到这个书店。现在才下午4点多,书店已经挤满了人。书店面积为200多平方米,其实说它是书店是不大准确的。毕竟这个书店只有不到200本书,更像是一个咖啡馆,但所有来过这里的人都清楚,这是一个书店。 <br />   <br />  我们都知道这个城市有很多秘密的组织,就像豆瓣网上的私密小组,你也许知道它的存在,但如果没有一定的资本以及人脉,你是进不去的。 <br />   <br />  犀牛书店就是这样的小组,在繁华的城市的边缘,隐居2楼。隐居2楼是很多人的感觉,犀牛书店并没有刻意去“隐”。它就挂在街道的2楼,很多路过的人都会发现。有些人对书店感兴趣,也会顺着楼道上去,不过至今还没人进得了书店的门,尽管门上一直挂着“营业中”的牌子。 <br />   <br />  我是犀牛书店的店小二,我已经忘记了我是怎么找到这份工作的。我想这和我的梦想有关吧,我一直都说要开家书店开家书店。很高兴我现在就在书店上班。 <br />   <br />  我昨晚就听说今天会有新书到,知道这个消息后,我拍了拍头就去睡了。和每次到新书一样,书店里挤满了人。他们坐在那里,进行一个沙龙,有人喝茶有人喝咖啡,这可把我累得够呛,要知道书店每天就一人当班啊。咖啡机嗡嗡响,书店里的味道也越来越怪。咖啡的醇香一会儿漫过香烟的臭味,一会儿又被它覆盖。 <br />   <br />  我简单介绍下这些客人吧,他们中有写《春梦琐言》的沈草子,也有写《挪威森林》的村上春树,偶尔村上龙也会光临,不过他更多时候是在美国。我第一次见到杨黎的时候非常兴奋,之前看新闻知道他自己掏钱出了本黑书《向毛主席保证》,每本定价300元,并且限量出版300本。我本想弄一本过来读读,但是听说已经售罄,就没去追究。而在犀牛书店见到杨黎就说明,他的《向毛主席保证》我以后有可能在书店看到了! <br />   <br />  也许你已经猜到犀牛书店的所有客人就是书店书架上那些书的作者。我第一天过来上班,那天没有新书到,书店人没今天多,只有3位客人坐在沙发上闲聊。在给他们的龙井续水时,我看到了我最喜欢的小说《码头》里的作者照。哦,当然不是作者照,是一张和那幅照片里的人长得没有丝毫差异的脸。原谅我的词不达意,我当时的状态就是这样,恐、欢。然后跑到吧台拿了相机以及笔和纸,签名、合影,事后还向好多朋友炫耀,现在想想那时还真是傻啊。 <br />   <br />  今天到的书会是什么呢?除了书店老板,谁也不知道,包括书的作者。就是这个不知道吸引了很多人过来。我们知道一位作者的几本书,很少会是同时写成的。大多是2年出一本或者10年5年出一本。他们写作时候的心境,以及生活,无疑是不一样的。这个时间差,就是岁月,也是犀牛书店的迷人之处。 <br />   <br />  《哈扎尔辞典》是米洛拉德•帕维奇1984年出版的,1988年他又出了《用茶水画成的风景画》,1991年出的则是《风的内圈,又名海洛和勒安德耳的小说》。如果犀牛书店今天的新书是《哈扎尔辞典》,那么今天的新书沙龙的嘉宾就会是1984年的米洛拉德•帕维奇。再如果几个月前,犀牛书店的某次新书是《用茶水画成的风景画》,那么那次的嘉宾自然是1988年的米洛拉德•帕维奇。而我们知道只要一位作者来过书店一次,以后他就可以随时过来。让我们再假设下,今天1988年的米洛拉德•帕维奇也来参加新书沙龙,那么他就能够看到4年前的自己了。碰到4年前的自己,你想对他说点什么呢? <br />   <br />  因为这点,犀牛书店让很多人上瘾。也因为这点,很多人对书店的新书沙龙有过反对意见,他们总是聚在一起讨论,绞尽脑汁,可是没能想出像样的办法。后来他们只好抵制新书沙龙,而当没去参加新书沙龙的时候,他们的心就是一个大伤口,疼、痒,受不了。被这么折磨两三次,他们大多会重返犀牛。另外一些人则会开始又一轮反对。而那些一生只写一本书的作家,对沙龙的态度是无所谓的。他们是犀牛书店最孤独的一群人。 <br />   <br />  大部分人会与另一个或两个自己对谈,在犀牛书店的咖啡座上经常能看到他们,有时候是几个人呆坐着,皱着眉,狠狠地抽烟;有时候则是凶狠狠地吵架,我甚至有过几次看到他们在打架!不过大多数人是很和气地谈话,临走之前还不忘拥抱。其中魔头和贝贝,是我见过最纠结的一对。 <br />   <br />  27岁以前的贝贝叫魔头,贝贝是27岁以后的魔头。23岁的时候魔头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诗集《恶化》,那时候他刚摆脱劳教犯的身份,没有工作,酗酒并且打架,身体里的血液都是残暴的,27岁生日那天他写了首诗《是》,里面有两句“魔头贝贝是我是全部的人/在他里面静静地锯。”35岁的时候贝贝又出了本诗集《相见欢》。那时的他已经是温和的,悲伤但不强烈。可以说27岁这个分水岭,让我们看到了判若两人的魔头或者贝贝。矛盾就出在这里,魔头完全理解不了贝贝,贝贝虽然是从魔头过来的,可是很多时候还是对他的行为感到头疼。他们俩不像同一个人,也不像兄弟或者知己,他们说话的时候更像是一对父子,那种经常开火的父子。 <br />   <br />  我们都知道有很多作家会是其他作家的偶像或者写作上的长者。在沙龙上碰见自己仰慕的作家,很多人会走过去与其握手问候,约个时间在来书店长聊。这是我最喜欢看到的情景。因为这里有很多我喜欢的作家,比如写《码头》、《车站》、《灯塔》的科比。诗人保罗尔也很喜欢他。有几次他约三位科比来书店聊天,聊很多关于那3本书的事情,5个人坐在一起——我们书店有2本保罗尔的诗集——因为年龄的变化,思维方式也都改变了,对于某位保罗尔的一个疑问,三位科比的作答各不相同,而另一位保罗尔也会说出有别于某位保罗尔的看法。这时候,我经常做些收拾桌椅之类的假动作,在一旁偷听他们的谈话。这可比去读他们的随笔更有趣和生动啊。 <br />   <br />  最好玩的情况是新书是一本文学评论集。在新书沙龙上,肯定有在座的作家的作品有被嘉宾写到,他们就会由此发起很长很激烈的讨论,其他的作家看到热闹处还会起哄,也有人加入到其中,引起混战。就我所见最有趣的一次是那位嘉宾的书批了三分之二的在座作家的作品。可想而知,会上嘉宾势单力薄寡不敌众,急到后来该嘉宾还耍起赖,嘴里就一句话:我不管我不管……当然这只是个玩笑,真正的讨论才刚要开始呢。 <br />   <br />  今天到的新书会是什么呢?我想很快大家就会知道了。快6点一刻了,邮差马上就到。 <br />   <br />  2008-08-26 <br />
作者: 生铁    时间: 2008-9-23 10:11
<p><font color="#5233cc">他们坐在那里,进行一个沙龙,</font></p><p><font color="#5233cc">在给他们的龙井续水时,</font></p><p>“进行一个沙龙”“给龙井续水”……这样的句子似乎有点别扭。</p><p></p><p>非常棒的短篇!!如果硬要挑个刺的话,从倒数第三自然段开始,缺少一点“高潮”。显得小说不够立体。但这也不需要改动。</p>
作者: 生铁    时间: 2008-9-23 10:24
<p>小说名字什么意思?</p><p>挂一下。</p>
作者: 林思南    时间: 2008-9-23 15:27
正是小说名吸引的我。。。
作者: lexiaozhu    时间: 2008-9-23 19:30
<p></p><p>挺有意思的,但是感觉没有形成一个相对成熟的东西,稍微有些散 </p>
作者: 马耳    时间: 2008-9-24 17:40
<p>觉得只写了一半</p>
作者: zqdll    时间: 2008-9-24 19:04
<p>小说名大概表现的是一种分裂,或者说进化。</p>
作者: 穆楚    时间: 2008-9-24 20:09
<p>不是很有意思,结尾也不好,总是画这种圆,实在让人审美疲劳。这个更多的恐怕只是种自娱自乐的消遣。</p>
作者: 艾溅果    时间: 2008-9-25 10:49
<p>回生铁:小说名字,我不知道该取什么好,就直接挪了魔头贝贝的诗。</p><p>回马耳:这是我尝试写的第2个小说,也许还不是小说。写的时候因为不知道该怎么让小说有情节,就干脆写了一些“可能性”。 后来就匆匆结尾叻。</p><p>回穆楚:老实说“自娱自乐”在我看来是个褒义词,这东西本来就是为自己写的。当然,这个小说肯定称不上好。刚写完的时候,自己挺满意的,隔半个月去看,就有点晕了。</p><p></p><p>谢谢各位提点:)</p>
作者: 亢蒙    时间: 2008-9-26 16:54
创意很有趣,但是描写上还是有大块的余地。更多的你是在讲述一个东西,而不是描绘它。大段的陈述句有时需要变化和高潮,不然会让人觉得整体很好,但是抓不起来局部的亮点。好想看到几个作家真实的谈话实录……
作者: 童末    时间: 2008-9-26 17:19
<p>我想知道为什么生铁觉得棒?!我觉得很一般,结构扁平,更像一篇随笔,提供的只是浅表的“创意”。其实仅仅抓住“作者吵架”深究下去,也会比现在的这篇有趣。</p>
作者: 可度    时间: 2008-9-26 17:37
我也觉得这一篇很一般
作者: 金特    时间: 2008-9-26 21:26
语言松散,但也不是毫无力道,有待全面加强,首先是严谨而端正的观念,否则即便再认真的态度也是无用的。
作者: shep    时间: 2008-9-26 21:54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lexiaozhu</i>在2008-09-23 19:30:12的发言:</b><br /><p></p><p>挺有意思的,但是感觉没有形成一个相对成熟的东西,稍微有些散 </p></div><p>好像一个没有太阳的太阳系。 </p><p>更多的是一种叙事的排列,我认为“意思”并没有真正展开。</p>
作者: 酒童    时间: 2008-9-27 01:56
<p>还没"掘"到该深的位置,就把铁锨给撂在一边了。或者说挖偏了,把劲用到往宽里整洞了,却没朝下再掏——魔头和贝贝可有可无。有他俩,就得再挖挖再掏掏,没他俩弄弄别的也行。总之,没弄好也:)</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
[此帖子已经被作者于[lastedittime]1222452103[/lastedittime]编辑过]

作者: 酒童    时间: 2008-9-27 02:05
<p>此外,这篇安个这样的小说名,不见得是件好事。就是说,他或者“我”,没让人感到在里面怎样“锯”啊。</p><p></p><p></p><p></p><p></p><p></p><p></p>
[此帖子已经被作者于[lastedittime]1222452465[/lastedittime]编辑过]

作者: 石坚    时间: 2008-9-27 09:25
有些做作!
作者: 黄浩    时间: 2008-9-27 15:05
淡,散,但挺好。像诗。
作者: 艾溅果    时间: 2008-9-28 11:12
<p>&nbsp;</p><p>感谢酒童、童末、亢蒙等人的评论,让我看得更开了。也许可以把这个当提纲再往深处挖挖。</p><p>&nbsp;</p><p>&nbsp;</p>[em02]
作者: 陶北    时间: 2008-9-28 22:20
写这类小说是马牛的强项
作者: lostboy    时间: 2008-10-4 21:55
<p>有机会我再重温一遍《等待戈多》</p>
作者: 太有才了    时间: 2008-10-5 16:24
魔头贝贝是亮点。看了这个小说我去找他的诗看,还不错啊。到是小说我忘记了。
作者: 蛮荒野人    时间: 2008-10-5 16:35
<p>&nbsp;我喜欢这样的书店创意.</p>
作者: 锦年-    时间: 2008-10-29 20:15
标题:
看到你,感觉找到组织了。。。

“在南方”,真是无孔不钻。
作者: 马牛    时间: 2008-10-30 11:02
名字好好哦,可以当一首歌来哼
作者: 我是纪小齐    时间: 2008-11-14 23:17
这是我今天读的第四个贴子。

很抱歉,基于我一向对黑蓝里挂起来的东西都不是特别感兴趣(谁料今天连读了三个普通贴子,质量都差到让我失望),所以才抱着瞧瞧的心态让你排了老四。

没想到惊喜顿临了!!!

生铁哥哥这次看得真准,挂了个好贴。感谢您在我即将失眠的时候赐我一枚安定还我一个好觉。你看,桌子上我的那盆小小仙人球都在为你的慧眼和我的意外收获高兴地鼓掌。

这个小短篇写得好!故事精彩奇丽。情节的推进缓而有序且环环相扣,引人入胜且不失高贵。语言朴素安静却闪闪发光。结尾看似收得突兀实则利落漂亮。这么多的闪亮点随便指一个都能让我止不住要惊叹要赞扬。另又听你说这只不过是你尝试写的第二个小说,这让我忍不住要羡慕要嫉妒。我的亲娘,敢情你第三个会更绝!你不知道,我发表的第二个小说都没你的这个一半好!

但若非要挑根鸡蛋里的骨头,那就是小说的开头缺了一个绝句,若第一个句子就惊艳绝伦,那可更了不得。但这一点也不妨碍这是一个漂亮的好看的小说。

恳请你好好写,我批准你的造诣不可限量。

拜求你的第三个。




欢迎光临 黑蓝论坛 (http://www.heilan.com/FORU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