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蓝论坛

标题: 小小说×2 [打印本页]

作者: 生铁    时间: 2008-10-21 14:29
标题: 小小说×2
<p><strong>《温暖的黑夜》</strong><br />在黑夜里,我从博物馆出来,门口的书报亭在卖玩具。有一整套衣服和枪。店主长得既像SHEP,又像尚方,总之是我喜欢的样子。他在向我推销。<br />我余兴未尽,打车要去动物园。司机很老,嗓门却很大。头顶秃秃的。<br />他开车拐上了三环路,我就说,回家吧,不去动物园了。家里一定亮着灯,很温暖,父母也还不老。我真想他们。<br /><br />装鸡精的口袋里并没有封皮上画的那只幽默的鸡。<br />猪肉罐头里也没藏着封面上那只竖起大拇指的猪。<br />鱼肉罐头里也没有一条画在封面上的欢笑着的鱼。<br />没有没有没有。<br /><br />彩色的出租车开得真快啊,拐弯时我和司机的身子都歪过来了。</p><p></p><p></p><p><br /><strong>《小白狗》<br /></strong>居里:“你在农场里看到了什么?” <br />慈禧:“白色的羊,白色的孔雀,还有兔子。” <br />居里:“兔子也是白的?” <br />慈禧:“我先看到两只兔子,觉得伊们好小。可后来我又看到一些更小的兔子,再回来看那两只兔子,才发现伊们已经好老了,老得像我的父母。” <br />居里:“如果把那些动物按你喜欢的顺序排列起来,你会怎么排?” <br />慈禧:“这样做意味着什么?” <br />居里:“别告诉我答案,记在心里。它们代表你的亲人。” <br />慈禧:“我好象还看到一只兔子,伊在哭。”</p><p></p>

作者: lostboy    时间: 2008-10-21 15:01
<p>是居里还是居里夫人?</p><p>小说太小,不会猜。为什么猜?头一次看见我看不懂的小说》》》郁闷</p>[em35][em35][em35][em03][em03][em03]
作者: 陶北    时间: 2008-10-21 15:33
短而意味无穷。喜欢。
作者: 生铁    时间: 2008-10-21 15:48
<p>是居里夫人。</p><p>随笔写的。一定要说中心思想,就是看父母老去,怀念童年。家以外的世界都很虚伪,而只有家、乡间、隐居这些具有象征性的词汇,才能使人发现乐趣,找回安宁。</p><p></p>
作者: 李耕夫    时间: 2008-10-21 17:07
<p>第2个写得好!它的逻辑是不正常的。它的美妙来自神经病思维,给我们以短小一击,极有快意,称心如意,好像卡夫卡。</p><p>很显然,人物的身份在这里担当了重大使命,如果我去处理,不会出现具体人物,使其波及普遍人事。后来一想,慈禧还是用的非常妙,多么昭著的人,权利!那么,我觉得,把居里夫人虚化,搞不清楚是慈禧和哪位神明说话更宜,居里夫人对于慈禧发号施令是可以的,如果换了宦官就不行了。很明显这里不可一世的人衰老了,倘若换成哪个太监对她这样说话,也许亦是可以的,更能突出末世绝望,到头来悲凉生死平等。</p><p>还有一句话说得太清楚,“再回来看那两只兔子,才发现伊们已经好老了,老得像我的父母。”,说成“再回来看那两只兔子,才发现伊们已经<strong>老得飞毛</strong>了。”或其他,总之,衰老必须要强化,越老得可怜越好。至于,像我的父母,后面有“亲人”一语,可不说为妙。在这里,我把自己升份为作者,好像完成了一次练习,万勿介意。</p><p></p>
作者: 李耕夫    时间: 2008-10-21 17:16
在这妙胚之上修改,真是让人欲罢不能。再一看题目,很难理解。我觉得,该换一个,譬如,“神明的末日”“玄环上的排列”,搞得云里雾里一些,比适合一般小说题目的题目更弥合,延宕,有力
作者: 李耕夫    时间: 2008-10-21 17:19
谁看不下去,请原谅一次吧
作者: 马耳    时间: 2008-10-23 06:54
<p>返老还童</p>
作者: 袁群    时间: 2008-10-23 12:06
很美很老爷!
作者: 生铁    时间: 2008-10-23 12:34
<p>回耕夫:好象过誉了。</p><p>慈僖和居里夫人,我把她们设想成还原为最普通的普通人,比如,她们可能和江清一样被关在监狱里,失去一切社会位置。然后对话的效果,会是怎样的。</p><p>假设居里是个沉迷于网络心理小测试的女人,而慈僖则成为…………</p><p></p><p>总之是很即兴的发挥,不必认真。参与一下而已。</p><p>我觉得大家都写的很长,很辛苦,也可贴点短的。</p>
作者: 生铁    时间: 2008-10-23 12:36
<p>好象有句话叫……宁可短粗硬直,不要细长耷地。</p><p>长的、短的,都写点,都发发。</p>
作者: 亢蒙    时间: 2008-10-23 14:43
喜欢第一个的最后一句话,第2个最后一句的效果也很好。这样的小小说结尾部分处理好了,就基本上成功了呢。两篇的气氛都显得有点梦幻,人物和场景都在飘忽不定的移动。
作者: 鳜膛弃    时间: 2008-10-23 14:56
很不错,令人想到巴塞尔姆
作者: shep    时间: 2008-10-26 21:57
是……不怕xx细长耷拉地,就怕xx短粗有力。

这是梦,带有暗示的梦,真实的含义已经隐退到虚像之后了。在这种情况下完全是可以做多重解读的。

[ 本帖最后由 shep 于 2008-10-26 22:02 编辑 ]
作者: 酒童    时间: 2008-10-29 08:55
标题: .
生铁在他的专版里谈到了这篇。好,证明他是清醒的。
这两个不能说不好。但它太小了,什么也“装”不进去,什么也说明不了。
作者: 汉陈    时间: 2008-10-29 13:04
基本上看懂了一些,但是我觉得还是第一个好一点,第二个就感觉像是一个心理测试那类书的东西类似了,没那种感觉了,特别是最后两句,居里夫人的话有点说不出的感觉。第一个读了几遍,很喜欢这种风格




欢迎光临 黑蓝论坛 (http://www.heilan.com/FORU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