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蓝论坛

标题: 文学刊物再困难也不该卖版面 [打印本页]

作者: 动态小组    时间: 2008-11-26 15:49
标题: 文学刊物再困难也不该卖版面
  新闻出版总署:文学刊物再困难也不该卖版面

  
   “感谢中青报的舆论监督,对出版界的一些不正之风给予大胆揭露,这对我们的工作帮助很大。”今天,新闻出版总署新闻报刊司副司长张泽青就《报告文学》收费发稿一事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
  
   张泽青称,此事“非常恶劣”,严重违反了《期刊出版管理规定》,应给予严惩。“我们已通知湖北省新闻出版局进行查处,估计很快就会有结果”。
  
   至于《报告文学》执行主编所称他们是“文学类刊物,不能算有偿新闻”,张泽青表示,“这种辩解是很苍白无力的,报告文学是一种纪实报道,只不过加了些文学修辞,只要说的是真人真事,就是新闻,是新闻就绝对不能有偿,否则就无法客观公正地报道”。
  
   张泽青认为,出现这种现象也有一些客观的社会背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人们积压了很多情绪,文学成为一个宣泄的途径,那是文学刊物辉煌的时代。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文艺需求有了多种满足的渠道,再加上网络博客的发达,文学刊物的市场越来越小,在生存的压力下,有些刊物就沦为收费发稿了。而另一方面,一些企业主也想在报刊上宣传,为自己歌功颂德,二者的结合就形成“期刊卖版面”这种丑恶的局面。
  
   本报对《报告文学》收费发稿的报道引起社会强烈反响。在舆论普遍叫好声中,也有对其抱以同情的声音。
  
   有评论称:“‘版面费’的恶劣影响无需赘言。不过,仅限于这种讨论并不足以反思此次风波,《报告文学》此无奈之举,不由使人平添几分凄凉,其过程也真实地记录了文化期刊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的式微。当我们因《报告文学》出卖版面而扼腕长叹之际,是否还记得同样是这本刊物所带给我们的理想与激情?《报告文学》这面旗帜的颓然倒下,不仅仅使我们看到金钱诱惑的威力,更使我们亲眼目睹了文学期刊的挣扎与困顿。”
  
   对此,张泽青的观点是,“文学刊物面临生存困境是不假,但也不能自甘堕落。只有把最好的文学作品呈现给读者,刊物才有生存的可能。有些不符合市场需要的刊物就要及时转变办刊方向,或者由主办单位接管,提供必要的办刊条件,而不能降低质量做有偿新闻,这样只会形成恶性循环。”
  
   还有一些人认为,当前这类现象很普遍,“刊物卖版面既不是从《报告文学》始,也不只有其一家,这早就成‘行业秘密’了,有几家能拍着胸脯说从没卖过?”
  
   对此张泽青回应说:“一滴水可以反射太阳,不能因为社会上的一些丑恶现象普遍存在就认为其合理。对那些办刊态度不端正、严重损害出版界声誉的媒体就应该毫不留情地揭露,有一起抓一起。有些媒体装哑巴,或者随波逐流卷入其中,敢于发出声音抨击这种不正之风的,是真正令人尊敬的媒体。”
  
  国家级刊物卖稿 版面费与辛苦费到底何罪之有?   

  “国家级刊物”公开卖稿 千字千元明码标价  

  公开卖稿的“国家级刊物” 含金量能是多少?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 黑衣人    时间: 2008-11-26 20:44
标题: 公正公





欢迎光临 黑蓝论坛 (http://www.heilan.com/FORU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