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蓝论坛
标题: 请教斑竹和长老们:谈谈对此文的看法 [打印本页]
作者: 灵素 时间: 2008-12-19 22:24
标题: 请教斑竹和长老们:谈谈对此文的看法
有一年春天,我南游垦丁,在一棵苍劲的大树下,俯仰观赏。忽然发现如龙爪般伸展著的树根夹缝中,一朵似拇指般的小菌,努力地昂头生长著。它的形状像一把西方古典的女用伞。顶端尖尖的,周围垂下来像一片缕空的网,浑身是象牙色的。看去是那麼的精巧,玲珑而可爱,却不知它是什麼菌类,我就称它为象牙菌吧。
这样一朵稚嫩的小菌,寄生在一株不知有多少年轮的老树根边。它们在同一段时间与同一片空间裏,一齐欣欣向荣,给人一份“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景与人同”的清新愉悦。
我呆呆地站著,一直注视著小菌。生怕眨一下眼睛就会错过什麼奇迹似的。它是那麼的稳定,娴静。和老树一样地,显得“风雨不动安如山”的样子。徘徊良久,我才散步到别处,半天后回来,连忙再看小菌,它竟然已经萎谢了,象牙色已转为枯黄,网状的伞盖也脱落了。我好吃惊,也好惋惜,怎麼小菌的生命是如此的短促呢?
我把萎靡的小菌拔起来,放在手心端详著,觉得它是如此的衰弱而微不足道。它不可能像大树那样,“秋时自零落,春月复芬芳”,它萎谢了就永不再复活。抚摸著它,我不免感到一阵惆怅.可是转念一想,无论如何,它已经生长过,茂盛过。和大树一样,接受过大自然雨露阳光的恩施,它也已奉献出自己多姿多采的一生。即使是几小时的生命,和老树的几十年几百年,又有什麼两样。
再想想自己,站在这株苍老的古木之下,以自己短促的生命与它相比,不也和不知晦朔的小菌,一样的渺小吗?到有一天我也萎谢了,而老树依旧万古长青。在这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茫茫天地间,我连沧海一栗都不如,我又何必叹息小菌的短暂呢?
可是我究竟已来到这个世界,遭逢过苦难,也享受过幸福。快乐过,也悲伤过。生命无论多麼短暂,都要珍惜而无须怨尤。就像小菌似的,在老树下发放异采,然后安心地萎谢。因为大自然的恩施,与赋予万物的能力,都是公平的。
“空山无人,水流花放。”小菌的欣欣然,不就是它心安理得的表现吗?
作者: 冯与蓝 时间: 2008-12-19 22:41
标题: 我觉得,有很多道理,你知道,其他人也都知道,根本没必要再大写特写一遍
更何况还用上非常矫情的语气,好象在说:“哇,我悟到了耶!佛缘啊!人性啊!美好啊!人生啊!……你们看,我是多么的明白,多么的感动啊!”
情感这种东西是非常私人化的,这里的人一个比一个酷并不代表大家都没感情,只是我们并不认为使用令人毛骨悚然的顾影自怜能使情感的抒发达到极至,恰恰相反,我个人认为内蓄的情感才是充满张力的。当然,您的问题不止这点。视角、思维方式,乃至人生观……都差太多了。这些无关对错,您也不必试探我们的口味,在世界的另一端您必然拥有一大票歌迷,您的语言方式在那里完全成立。去吧!
真不好意思我不想这么直接地点评一位女性的作品。实在是忍不住。
作者: 灵素 时间: 2008-12-19 22:59
谢谢。是我不好意思,因此文虽确是女性所写,不过不是我,而是上世纪一著名女作家。
这几天渐渐了解黑蓝的风格。我只是想求证两点:一,黑蓝是否因为坚持自己犀利尖锐的风格而拒斥异己。二,作为随笔,或者说所有文学创作,都遵循“文无定法”一则。
像顾斑竹和阿呆、天才诸位的批判让我看到生活感受的小调调和真正文学创作之间的差距,也让我换个视角重新审视自己的文字。至于说我“试探您的口味”,这实在是……
您多心了。
作者: 冯与蓝 时间: 2008-12-19 23:15
标题: 求证和试探,您认为二者有多大区别?
您不如贴一篇南北朝的骈俪文来考我们的古文功底,然后拿着古汉语辞典来批改嘛。
我的跟帖是针对您近日发在此地的所有文章。您的问题是根子上,是骨子里的。很冒昧地告诉您,斑竹们的跟帖您几乎都没有看懂。这就罢了。还偏生要自作聪明。您以为在台湾刚刚开放旅游的现状下,我们会相信一个连去苏州都要感动得恨不得涕泪交零的女士已然于某年春天“南游垦丁”么?还真好意思在这里自揭谜底……看来我劝你不要试探我们的口味,这话真是客气了。
作者: 阿呆 时间: 2008-12-19 23:16
你这个就象琼瑶什么的罗兰等。为什么引得稀饭辈如此反感呢?关键在人生观上。一个小菌就让你嘘嘘嘘的,和唐伯虎的小蝶有什么区别呢?周氏无里头把80年代那种多愁善感彻底粉碎掉了,以至于你现在还这模样就显得非常矫情。我也不是说你的路子有什么错。恩,刚在生活版看了个贴,冰心林徽因什么的,没关系,走下去你就是冰心。。。。。。
作者: 阿呆 时间: 2008-12-19 23:28
原帖由 灵素 于 2008-12-19 22:59 发表 
谢谢。是我不好意思,因此文虽确是女性所写,不过不是我,而是上世纪一著名女作家。
上个世纪的东西不一定好。它可能在当时产生影响,但放到今天往往显得不和适宜。就我估计这篇的价值在于一是白话终于可以畅快地书面表达情感(尤其对于女性),二是认字的人忽然多了忽然写书发信成了一项时髦娱乐。
作者: 一粒 时间: 2008-12-19 23:37
空花瓶,真的很不好,“美”已经被概念化了,真可怕!仿佛有个声音在告诉你:它很美!但事实上真正美的东西它本身就具有说服力,看完之后心中除了震撼还是震撼,那才是艺术
作者: 灵素 时间: 2008-12-19 23:39
此文确实如冰心、罗兰一路。我就是有个困惑:是不是那时候的东西已经成了明日黄花,一无可取?我学生时代受三毛、席慕容、罗兰、冰心、杨绛等这拨女性更多些。再者个人又不是很喜欢当下一些80后的文字。楼上的意思是人生阅历过于浅薄以至于文章显得小题大做过于矫情吧?
“真正美的东西它本身就具有说服力,看完之后心中除了震撼还是震撼,那才是艺术。”
嗯。这说的我绝对赞成。
不过有时候看当下有些作家写的文字,感觉……也许可以这样说“很黄很暴力”,说真的就文字本身已经乏美可陈。“恶之花”实在令人提不起一点兴趣来,宁可就掉转头去看些朴素或美好溢于外的东西。
[ 本帖最后由 灵素 于 2008-12-19 23:52 编辑 ]
作者: 目目连 时间: 2008-12-20 00:08
不过有时候看当下有些作家写的文字,感觉……也许可以这样说“很黄很暴力”,说真的就文字本身已经乏美可陈。“恶之花”实在令人提不起一点兴趣来,宁可就掉转头去看些朴素或美好溢于外的东西。
感觉是把“怎么表现某些美”和“什么是自己觉得美好的”混起来了。
作者: 金特 时间: 2008-12-20 00:13
文字?文字究竟算什么?文章就是文章,小说就是小说,散文就是散文,什么是文字呢?再不如叫作品,甚至叫“东西”都好,干嘛非要文字文字的?让人觉得装矜持却一无是处。
作者: 金特 时间: 2008-12-20 00:17
“此文确实如冰心、罗兰一路。”
这一路指什么?说具体点可以吗?让我们看看你是不是真的理解了冰心和罗兰。
另外,请不要把杨绛和三毛放在一起。
作者: 野情人 时间: 2008-12-20 00:23
看了楼主发的这几个帖子,我有点佩服黑天才了。他那个七八十岁看得好准啊!
作者: 孙浩然 时间: 2008-12-20 03:00
浙江旅游集团刚搞网站的时候接过一个活 有几个同学仿写这种宣传游记 每天要出万把字 说这个例子意思是 这种拿捏字句的东西只要搞顺手了 完全是纯体力劳动
并非说这些抒情小品他就不算汉语文学 只是早已不具有一百年前它刚被搞出来时那种生命 现在哪个高中生来兴致时 不能写几句半文不白的骚句子 引些诗词 套些句法 散散心 冶冶性 但是如果这时有人叫她去KTV 她马上就可以换种嗨法
作者: 黑天才 时间: 2008-12-20 16:08
原帖由 灵素 于 2008-12-19 22:59 发表 
谢谢。是我不好意思,因此文虽确是女性所写,不过不是我,而是上世纪一著名女作家。
这几天渐渐了解黑蓝的风格。我只是想求证两点:一,黑蓝是否因为坚持自己犀利尖锐的风格而拒斥异己。二,作为随笔,或者说所有文 ...
用这一招来试探的人不止你一个,用自己的文章假装是名家发的也是有的。这篇文章看下来甚至可能还不如你自己写的好。由于一些词汇的过时,一些感悟的流俗。现在这个社会对于流俗的认知态度,若是真正的嬉戏批评者来的话,你这篇连站出来说反话讽刺你的都没有。并非除了八十后九十后写手以及您学生时代看的那些作家这个世界之外就再没有写作的好手了,只能说你眼界很窄。你这类写手在黑蓝很多,闹得比你凶的也比比皆是。有甚者到后来曾经是我的朋友。但这改变不了对方的写作。因为居住的环境和根本上进入的写作“团体”,更不要说你现在的生活已经决定了你的成败了。可以和你说的是,即使是上世纪这著名的女作家把文章发到这里来,她一样和你对待。假如说她受欢迎的话,这儿早就转过她的文章了。也并非你喜欢的作家里没有写的好的,这个好你未必认识得很清楚。就从你丢的这[篇文章来看,你所喜欢的东西,包括这位作家出产的这类东西,一样不是好东西。
作者: 黑天才 时间: 2008-12-20 16:16
原帖由 灵素 于 2008-12-19 23:39 发表 
“真正美的东西它本身就具有说服力,看完之后心中除了震撼还是震撼,那才是艺术。”
嗯。这说的我绝对赞成。
不过有时候看当下有些作家写的文字,感觉……也许可以这样说“很黄很暴力”,说真的就文字本身已经乏美可陈。“恶之花”实在令人提不起一点兴趣来,宁可就掉转头去看些朴素或美好溢于外的东西。
您太有点非此即彼的味道了,总的来说读得太少,知道该读什么的也太少。小冯说的很有意思,对啊,你为什么不丢些古文上来呢?要知道中国是很近代才出现了白话散文这种东西啊,它的鼻祖应该是培根、罗素、蒙田吧(我乱猜的没有根据),即使你喜欢这类东西,为什么不去找找下她的源头在哪呢?这种东西属于正品的心灵鸡汤。是的,它是可以给你震撼,遗憾的是它们从未给更多的人以震撼,以思考。看个小花儿在石头缝里生长您就感悟了,这种感悟在语文课本了是不是出现过。我记得是有的,草在石头了生长的故事。有一个就震撼够了,还需要更多的么?
我也相信这种浅薄的道理是可以震撼住人的,因为假如把一切简单化的话,一切也确实从简单出发就能得到效果。
你以当下作家的文章来对比您写的这类文章这不是很奇怪吗?你不是应该向上看而不是向下看吗?你何时又曾经看过比您钟情的这些作家好的作品呢?你甚至都不知道它们在哪。
让我还觉得好笑的是,你是不是觉得当你告诉大家这是名家作品的时候,任何所得到的反应都应该是尴尬的呀?真是他妈的搞笑。这,是垃圾。在当年或许不是,现在这篇已经是了。
作者: 陶北 时间: 2008-12-20 17:43
标题: 菜鸟常见作法

作者: 夏初澈 时间: 2008-12-24 02:49
这里的人一个比一个尖酸刻薄,并不代表他们没有感情。
作者: 匿名 时间: 2008-12-27 21:14
有机会的话,可以多听听农民讲话,或者看看网易上网友们留言板。
现在的社会很复杂了,语言也变得很复杂,我们写东西其实就是在写语言。
而语言往往是很粗暴很粗俗的,甚至是很龌龊的。
作者: 转身一箭 时间: 2008-12-28 13:58
原帖由 冯与蓝 于 2008-12-19 23:15 发表 
您不如贴一篇南北朝的骈俪文来考我们的古文功底,然后拿着古汉语辞典来批改嘛。
我的跟帖是针对您近日发在此地的所有文章。您的问题是根子上,是骨子里的。很冒昧地告诉您,斑竹们的跟帖您几乎都没有看懂。这就罢了 ...
荡气回肠~
楼主真龌龊
作者: 匿名 时间: 2008-12-28 15:26
冯与蓝先生也太那个了……
有些个人口味的东西也是很难改变
强扭的瓜不甜
欢迎光临 黑蓝论坛 (http://www.heilan.com/FORUM/)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