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蓝论坛

标题: 【黑蓝非常道】第二期:黑蓝与黑蓝体 [打印本页]

作者: 马耳    时间: 2008-12-26 10:48
标题: 【黑蓝非常道】第二期:黑蓝与黑蓝体
道可道,非常道。

黑蓝体到底存在不存在?黑蓝有没有可能成为一种新的文学风格的发源地?2008年12月29日,小说版将举办黑蓝非常道第二期,在本期活动中,主持人马耳将与凌丁、生铁、六点亡羊、shep四位嘉宾一起讨论黑蓝体的可能及其与黑蓝的关系,希望各位版友踊跃参加。

时间:2008年12月29日下午3点至5点
地点:黑蓝论坛小说版

活动方式及规则:主持人和嘉宾进行访谈交流,嘉宾和主持人的发言由版主染成彩色,以区别与一般版友的发言,如果有空余时间,我们会邀请版友就自己关心的问题向嘉宾提问,嘉宾可从所提问题中选择作答。

因为参与黑蓝非常道的嘉宾一般都是黑蓝的老会员,因此从本期起,不再对嘉宾作简介。

[ 本帖最后由 马耳 于 2008-12-30 03:11 编辑 ]
作者: 亢蒙    时间: 2008-12-26 11:12
期待,第二期看来题目已经扩大化了。
作者: 老残    时间: 2008-12-26 11:31
这个问题值得讨论。
作者: 阿呆    时间: 2008-12-26 16:10
吓得马耳不敢找新会员做嘉宾啦。
作者: 鲟苗    时间: 2008-12-26 18:44
星期天或者星期一对我说都一样!!人家最喜欢凑热闹!!!!!
作者: 张弓长    时间: 2008-12-26 20:56
黑蓝体不存在。黑蓝只是一种落后的意识形态齐聚罢了。
很可笑的意识形态。
作者: 匿名    时间: 2008-12-26 21:04
类似楼上的言论常见于在黑蓝发小说未获肯定的群体.
实际上斑竹们可以做个实验,以后类似的烂人烂文一概说好,看他们作何反应.
作者: 陈皮    时间: 2008-12-28 11:49
这个有看头..
作者: 陶北    时间: 2008-12-28 18:43
标题: 这个论题选得好
一直有人在攻击黑蓝时,提到所谓“黑蓝体”,其实黑蓝是欢迎一切好小说的,不论你是什么风格。厘清这些很有必要。
作者: 李小欲    时间: 2008-12-28 20:38
限定是否也是一种抑制呢?

[ 本帖最后由 李小欲 于 2008-12-28 20:42 编辑 ]
作者: 冯与蓝    时间: 2008-12-28 23:11
标题: 哦,那要这么说的话,从广义角度来看
我们每个人甫一出生,就受到了这个社会的抑制。
作者: 金特    时间: 2008-12-28 23:32
原帖由 张弓长 于 2008-12-26 20:56 发表
黑蓝体不存在。黑蓝只是一种落后的意识形态齐聚罢了。
很可笑的意识形态。



“落后”何解?
作者: 子木    时间: 2008-12-29 00:06
原帖由 冯与蓝 于 2008-12-28 23:11 发表
我们每个人甫一出生,就受到了这个社会的抑制。

亦或扶持。
作者: 阿呆    时间: 2008-12-29 14:17
时间快到了,找几个辣妹扭扭屁股热热场啊!还悄悄的对不起观众啊 !
作者: 马耳    时间: 2008-12-29 14:34
不急,辣妹来了容易流鼻血,到时候就不好讨论了
作者: 马耳    时间: 2008-12-29 14:57
访谈时间快到了,请各位嘉宾发言报到一下吧。
作者: 生铁    时间: 2008-12-29 15:00
我在。
作者: 马耳    时间: 2008-12-29 15:02
生铁到了,我看到凌丁也在线,六点亡羊和shep来了吗?
作者: 凌丁    时间: 2008-12-29 15:04
我到了,不是自己电脑,网速有点问题
作者: 马耳    时间: 2008-12-29 15:04
好的,我们开始进行吧
作者: 马耳    时间: 2008-12-29 15:05
原帖由 凌丁 于 2008-12-29 15:04 发表
我到了,不是自己电脑,网速有点问题

这个没关系
作者: 六点亡羊    时间: 2008-12-29 15:05
来了。
作者: 马耳    时间: 2008-12-29 15:06
大家好,欢迎光临黑蓝非常道讨论会现场。在七十号网刊卷首语中,顾耀峰说:“‘黑蓝体’在事实上是不存在的。”这无疑是一个正确的判断,然而同样确凿无疑的是:“黑蓝体”这个名称早已存在了。如果我说得没错的话,“黑蓝体”这个词是由黑蓝的批评者首创,用来指称“小说的穷途末路和人生的穷极无聊”,以此来否定活跃在黑蓝的诸多写作者进行的种种探索。今天,我们选择这个名称作为第二期黑蓝非常道的讨论主题,其目的不是为自己进行辩护,而只想作一次探讨,看看一个曾经是批判利器的贬义词汇有没有可能得到实现,并超越批判者的本意,成为一种新的有影响力的文学风格。

[ 本帖最后由 马耳 于 2008-12-29 15:07 编辑 ]
作者: 马耳    时间: 2008-12-29 15:08
原帖由 六点亡羊 于 2008-12-29 15:05 发表
来了。

六点亡羊也到了,好像shep还没来
作者: shep    时间: 2008-12-29 15:09
来也
作者: 马耳    时间: 2008-12-29 15:10
原帖由 shep 于 2008-12-29 15:09 发表
来也

这下全齐了
作者: 马耳    时间: 2008-12-29 15:12
下面我们转入正文,众所周知,是否存在一个黑蓝体,本身就是一个疑问,但是今天我想绕过这个疑问,先来进行一个假定式的探讨。我想请问各位嘉宾,假定黑蓝体已经存在了,那么你认为这是一件坏事呢?还是一件好事呢?为什么?

[ 本帖最后由 马耳 于 2008-12-29 15:13 编辑 ]
作者: 凌丁    时间: 2008-12-29 15:13
老顾说得不错,“黑蓝体”在事实上还是不存在的,作为一种文体风格,数量、质量、影响、特征都强烈到一定程度才能确切形成。
作者: 生铁    时间: 2008-12-29 15:14
好与坏是根据对象而转变的。

是好是坏,看对谁了。

假设有“黑蓝体”,对作者不一定是好事。对传播也许是个好事——前提还必须是有人认可这个观念。

作者: 鱼片人    时间: 2008-12-29 15:14
肯定是好事啊,在个人自闭而世风日下的社会给人以一点坚定的信心!!
作者: shep    时间: 2008-12-29 15:14
怎么没人说话?

我先说好了。我看,黑蓝体=被误解的形式优先论。

作者: 六点亡羊    时间: 2008-12-29 15:18
原帖由 马耳 于 2008-12-29 15:08 发表
众所周知,是否存在一个黑蓝体,本身就是一个疑问,但是今天我想绕过这个疑问,先来进行一个假定式的探讨。我想先请问各位嘉宾,假定黑蓝体已经存在了,那么你认为这是一件坏事呢?还是一件好事呢?为什么?


没来得及看提纲,我想哪说哪了。这边有工作,可能会经常被打断。
这事儿,个人意见,对文学本身来说,没什么好不好;对黑蓝来说,是好事。
略通文学史的人都知道,尤其是中文系的,上课所学基本是按照流派来讲的。什么竹林七贤、桐城派、鸳鸯蝴蝶派……这些名字听起来特想江南七怪、阴山六老什么的。文学从来是孤独的,同时也从来都是抱团儿的,你可以说,这叫文学抱抱团儿。
有了这些团儿的存在,才有了后来批评家的口实。
黑蓝,能作为一个共同体的名词在批评上出现,对以后这个实体的发展,利大于弊。


[ 本帖最后由 马耳 于 2008-12-29 15:22 编辑 ]
作者: 凌丁    时间: 2008-12-29 15:18
如果是假定已经存在的话,我认为短期是个好事,长期是个不好的事。短期内某种文体风格的兴起,可以有效地:增强作者本人的信心和兴趣;增强作者间的联系和认同;增强该文体的对受众的影响力;也许更重要的,便于评论者的言说,因为言说的方便,相关的讨论也会增加。但长期来看,会形成新的写作桎梏,毕竟小说的写作要求“划定新的疆界”,无论什么体都不是让小说长治久安的理由,不符合小说的本性。
作者: 六点亡羊    时间: 2008-12-29 15:19
原帖由 生铁 于 2008-12-29 15:14 发表
好与坏是根据对象而转变的。

是好是坏,看对谁了。

假设有“黑蓝体”,对作者不一定是好事。对传播也许是个好事——前提还必须是有人认可这个观念。

嗯,生铁我跟你认识差不多。
作者: 老残    时间: 2008-12-29 15:20
与其说“黑蓝体”,我倒更原意用“黑蓝新小说”这个词,这个概念在我看来,是有下面这么几个特点:一、拒绝作者在小说里的过多介入;二、强调对精巧结构的追求;三、提倡小说语言释放更多组合的可能性;四、鼓励对非传统的小说种类的探索。本来还想把“对细节的迷恋”也列入其中,但现在来看,这个受当初新小说流派影响而形成的特点已经越来越微弱了。新小说的小说,我也看过一些,对细节的东西,到底该持什么态度,我个人觉得应该是在写作中,以小说自身的具体需要而设置,而不是为了细节而细节。 
作者: 凌丁    时间: 2008-12-29 15:23
原帖由 shep 于 2008-12-29 15:14 发表
怎么没人说话?

我先说好了。我看,黑蓝体=被误解的形式优先论。


shep所说的是“黑蓝体”被批评者使用的原义,这里要说的“黑蓝体”,大概是一种尚未形成的可能形成的文体风格(因为尚未形成,也无法准确描述其特征)
作者: 六点亡羊    时间: 2008-12-29 15:26
原帖由 凌丁 于 2008-12-29 15:18 发表
也许更重要的,便于评论 ...


文学团体之间从来都存在着理解和不睦。写字的人和树旗帜的人面前的疆域是不同的。两者得兼,像陈卫这样、韩东这样,北岛这样,或许不对话,对话就掐架。谁也不能否认文人的相倾和相携只是一线之隔的事情。接受了先入为主的理论,再转变,需要一个过程。很多有优秀资质的作者,可能来到黑蓝,能够完成这个过程,留下来;更多的,选择离开——因为他们感觉到了一道屏障。
理论从来都是用来理顺自己的东西。你要规避“黑蓝体”,就要从态度上把自己放下来。
作者: 凌丁    时间: 2008-12-29 15:28
原帖由 老残 于 2008-12-29 15:20 发表
与其说“黑蓝体”,我倒更原意用“黑蓝新小说”这个词,这个概念在我看来,是有下面这么几个特点:一、拒绝作者在小说里的过多介入;二、强调对精巧结构的追求;三、提倡小说语言释放更多组合的可能性;四、鼓励对非 ...


小说奖作品集的前言就用了“黑蓝新小说”这个词,不过我对“新”的界定比你的更笼统:1、创新的;2、独立的;3、个人的;4、艺术的;5……

像这里说的一和二,我都觉得未必如此,作者介入和结构松散,也未必不能成为“黑蓝新小说”
作者: 马耳    时间: 2008-12-29 15:29
原帖由 凌丁 于 2008-12-29 15:23 发表


shep所说的是“黑蓝体”被批评者使用的原义,这里要说的“黑蓝体”,大概是一种尚未形成的可能形成的文体风格(因为尚未形成,也无法准确描述其特征)


凌丁说的不错,我这里想讨论的,正是一种“尚未形成的可能形成的文体风格”,本来我还想请各位嘉宾描绘一下它可能的特征,但是现在考虑到这种未确定性,所以暂且作罢。
作者: shep    时间: 2008-12-29 15:30
那么就审美倾向来说,也还是有被误解的可能。

大概是认为黑蓝具有一种条理化的“理论方针”。这当然是误解。因为,事实上,每个人都有自身的独特性,这是不能被抹杀的前提。所以,我觉得首页上总摆着类似宣言式的东西,真的很容易让人误解。它至多只是一个大的方向、态度或者说是“战略目标”,而不是被奉为金科玉律一般的教条。

至于说“这种尚未形成的可能形成的文体风格”的话,我也认为其弊大于利。或许就商业操作层面来说,是好事。但对作者,却很危险。
作者: 六点亡羊    时间: 2008-12-29 15:32
反过来,我觉得文学患者的命题可能是无限大,书写方式是无穷尽,任何一个角落里都可能给写作者带来礼物和危险。我们创造着一个栖息之地,在这里过着“黑蓝生活”,必然在人事上创造出一个自我保护和欣赏、批评的壁垒。这个壁垒保护主动融入的人,也消弭了整个外物世界所能够带给这个融入者更多的积极意义。
写作者必须明白索要,就像你知道走进超市是想买黄瓜还是鸡蛋一样。
作者: 生铁    时间: 2008-12-29 15:33
另外,任何一种“体”,它还是应时而生吧。如果一个群体的创作力还不够强、风格还不够明显的话,过分强调“体”是不好的。
作者: 凌丁    时间: 2008-12-29 15:35
原帖由 六点亡羊 于 2008-12-29 15:26 发表


文学团体之间从来都存在着理解和不睦。写字的人和树旗帜的人面前的疆域是不同的。两者得兼,像陈卫这样、韩东这样,北岛这样,或许不对话,对话就掐架。谁也不能否认文人的相倾和相携只是一线之隔的事情。接受了 ...


是的,因而“黑蓝体”的概念,对评论比对写作来说作用可能更明显。好的作家的名字就能成为文体,像鲁迅风,胡适体,卡夫卡式的,等等。对一些好的作家来说,甚至自己的名字成文体名都是不够的,他们反对自己形成固定的文体风格。
作者: 六点亡羊    时间: 2008-12-29 15:35
原帖由 生铁 于 2008-12-29 15:33 发表
另外,任何一种“体”,它还是应时而生吧。如果一个群体的创作力还不够强、风格还不够明显的话,过分强调“体”是不好的。

咳,是。华山论剑的人不知道之前有多少人在此论过剑。
我不赞成冒进,搞“黑蓝新小说”,太可怕了。
作者: shep    时间: 2008-12-29 15:38
小说的基础是现实,但不能把小说等同于现实本身。具体到每一个人的不同情况来说,千差万别。因为,个人理解不同,也应当允许这种不同的存在,所以,景物、人物、事件、语言、结构这种西,在具体处理上也各有不同——那么,具体到每个人的“黑蓝体”岂不是也各不相同么?
作者: 马耳    时间: 2008-12-29 15:39
shep说的“现实”,正是我在准备这次讨论时考虑的重点。我发现,不论褒还是贬,人们对“黑蓝体”的争论的焦点集中在它是否“现实”或“真实”这个问题上。贬者大多认为“黑蓝体”脱离实际,不过是一群缺乏生活阅历的文艺青年的闭门造车;褒者则认为“黑蓝体”只有如此才能成为一种“作为本体存在的小说”,相比于“脱离实际”的指责,“黑蓝体”其实更加接近于一种本体论意义上的真实。请问,在你们的眼中,什么样的小说才是真实的?写作者应该怎样做才能达到“本体论意义上的真实”?
作者: shep    时间: 2008-12-29 15:39
因此,我认为,不能靠拢,只得各自为战
作者: 六点亡羊    时间: 2008-12-29 15:40
原帖由 马耳 于 2008-12-29 15:35 发表
下面让我们从假设的状况转到现实的情形——虽然黑蓝体到现在还没有得到正式的承认和权威的认证,但是在私下里,这个名称已经已经存在并有不小的市场。而一种比较流行的看法认为:目前的这种“黑蓝体”指的是一种类似 ...

我觉得这就把自己搞进死胡同了。什么是黑蓝体,我相信如果在市面上看到一本这样宣传的书我不会分享到任何荣誉感。“体”的发展不是意志来规划的。“体”是顺其自然。如果不是这样,我想长出六个胳膊来。
作者: 六点亡羊    时间: 2008-12-29 15:42
原帖由 shep 于 2008-12-29 15:39 发表
因此,我认为,不能靠拢,只得各自为战

嗯,写东西还要“打小抄”,不如去吃海底捞。
作者: 凌丁    时间: 2008-12-29 15:42
原帖由 六点亡羊 于 2008-12-29 15:35 发表

咳,是。华山论剑的人不知道之前有多少人在此论过剑。
我不赞成冒进,搞“黑蓝新小说”,太可怕了。


可怕倒也谈不上,如果它指的是:创新的、独立的、个人的……话。
这些其实对小说写作来说是再传统、保守不过的。
作者: 马耳    时间: 2008-12-29 15:44
原帖由 shep 于 2008-12-29 15:39 发表
因此,我认为,不能靠拢,只得各自为战


这只是从个人角度而言的吧,但是外界的影响总是不可避免的存在的,黑蓝就在那儿,你想完全独立是不可能的
作者: lostboy    时间: 2008-12-29 15:45
我看了黑蓝获奖作品集和一些加精的帖子。试着说两句。
我觉得黑蓝体主要是指一种小说的文体。这种文体除了老残上面说的几点,还有一点也许就是让人们觉得黑蓝小说对于自我有些过度关注了。
在形式,结构,语言上的探索越是深入,越是进入个人人的内心,而这种内心并不是每个人都感兴趣。作者并不缺乏想象力,可是这种想象力只能限于内部世界。即使在描写外部世界时,还是摆脱不了作者浓重的j影子。
触角不能描绘一个全新的世界。
作者: shep    时间: 2008-12-29 15:46
整体性。必须考虑到整体的完整。

不能因为模仿了海明威的风格和外在形式,就自认为是海明威再生。因此,在很多情况下,我还是觉得黑蓝体的一个缺陷,就是把形式给孤立了出来。所以,在语言、叙述乃至对话的细节上不能有效地与形式相结合。因此,这然会有损小说的现实性。
作者: 马耳    时间: 2008-12-29 15:48
原帖由 六点亡羊 于 2008-12-29 15:40 发表

我觉得这就把自己搞进死胡同了。什么是黑蓝体,我相信如果在市面上看到一本这样宣传的书我不会分享到任何荣誉感。“体”的发展不是意志来规划的。“体”是顺其自然。如果不是这样,我想长出六个胳膊来。


但是你如何看待现代小说史上那么多的流派呢?其中许多是有特意制定的理论的,而且这些流派也的确产生了不少好作品
作者: shep    时间: 2008-12-29 15:49
这是指技术,或许因为我是总体论者。但只有整体地把握,才可以做到对现实的处理,而不是肢解和破坏。
作者: 凌丁    时间: 2008-12-29 15:50
对于写作者来说。你可以模仿、学习、借鉴,但最终你会发现,你只能并且只应该写你自己的东西,不管它属于或者不属于什么体。
作者: 生铁    时间: 2008-12-29 15:50
而一种比较流行的看法认为:目前的这种“黑蓝体”指的是一种类似于法国新小说的,以极度客观化的景物、人物、事件描写为主要内容的,注重语言、结构,以及由此构筑起来的“气场”的一种小说写作风格。

————我有时也会想一想这种情况的出现。我认为和我们生活的环境的迅速改变有关。“社会浩劫后的”、“科技带来的生活方式的改变”、“多媒体的出现”,以及对“真实”的不同看法。

中国的发展,比欧洲要晚几十年,所以,新一代年轻作者的作品,看起来更类似新小说,我认为是正常的。
作者: 六点亡羊    时间: 2008-12-29 15:51
原帖由 马耳 于 2008-12-29 15:39 发表
shep说的“现实”,正是我在准备这次讨论时考虑的重点。我发现,不论褒还是贬,人们对“黑蓝体”的争论的焦点集中在它是否“现实”或“真实”这个问题上。贬者大多认为“黑蓝体”脱离实际,不过是一群缺乏生活阅历的 ...


复眼看世界
闭眼说感觉
作者: 六点亡羊    时间: 2008-12-29 15:53
原帖由 马耳 于 2008-12-29 15:48 发表


但是你如何看待现代小说史上那么多的流派呢?其中许多是有特意制定的理论的,而且这些流派也的确产生了不少好作品


流派是批评概念。没有自己在家说自己是什么流派的,内是武侠小说。
我意思是说,百年之后,有人提黑蓝派或者黑蓝体(反正那时候这帮人也不在了),那ok,说明我们创造了一个精神实体。如果现在自己说我们是黑蓝派,那就像达力蛋黄派那样变成一句玩笑。

[ 本帖最后由 六点亡羊 于 2008-12-29 15:58 编辑 ]
作者: lostboy    时间: 2008-12-29 15:54
引用:中国的发展,比欧洲要晚几十年,所以,新一代年轻作者的作品,看起来更类似新小说,我认为是正常的。
可不可以做到跨越式发展呢?
作者: 凌丁    时间: 2008-12-29 15:55
原帖由 马耳 于 2008-12-29 15:48 发表


但是你如何看待现代小说史上那么多的流派呢?其中许多是有特意制定的理论的,而且这些流派也的确产生了不少好作品


多数流派是后来追认的,像追认烈士似的。也有流派是当时有理论主张的,但时事、政治的影响更大,比如“为人生派”“创造派”,法国的“新小说派”倒是个特例,后来出了不少不错的作品,但很多被评论界认为是新小说派的作家自己后来不是这么认为的,多数作家到后来还都是想确立自己的文体吧,纳博科夫就很看重文体,好的作家总是好的文体家。
作者: 鱼片人    时间: 2008-12-29 15:58
反正没大喊自己是什么主义有什么宣言就够庆幸的了,替自己贴商标的就是让人不舒服,特别是一群人争相来贴,扑面而来的利欲熏心
作者: shep    时间: 2008-12-29 15:59
原帖由 凌丁 于 2008-12-29 15:50 发表
对于写作者来说。你可以模仿、学习、借鉴,但最终你会发现,你只能并且只应该写你自己的东西,不管它属于或者不属于什么体。



……这像我说的话
作者: 六点亡羊    时间: 2008-12-29 15:59
生铁不见了……
作者: 马耳    时间: 2008-12-29 16:00
原帖由 凌丁 于 2008-12-29 15:55 发表


多数流派是后来追认的,像追认烈士似的。也有流派是当时有理论主张的,但时事、政治的影响更大,比如“为人生派”“创造派”,法国的“新小说派”倒是个特例,后来出了不少不错的作品,但很多被评论界认为是新小 ...


这个比较接近我的观点,我认为,黑蓝论坛作为一个具有独特个性和氛围的文学论坛,是完全可能在这种个性和氛围的支撑下形成一种有影响力的文学风格的。其实到底是有意形成的还是无意中形成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那么一群观点相似、口味相似的写作者聚在一处,在这些写作者之间,必定会产生一种互相影响的效应,其最终结果,就可能是一种新的写作风格。
作者: 凌丁    时间: 2008-12-29 16:01
原帖由 lostboy 于 2008-12-29 15:54 发表
引用:中国的发展,比欧洲要晚几十年,所以,新一代年轻作者的作品,看起来更类似新小说,我认为是正常的。
可不可以做到跨越式发展呢?


当然可以。事实上,文学史没有进化论也无所谓发展观,无所谓前进或者落后。中国最近这二十年一下子面对那么多的外国作品,它们是历时出现的,但在中国统统是共时出现的,大家就随便拿来主义吧。电影其实也是这样。
作者: 生铁    时间: 2008-12-29 16:02
就大家说的所产生的两点旁的想法:

1、本来我觉得本期的话题有点扯,但是站高点再一想,中国文学已经草蛋到这种地步,黑蓝它就标榜“真实”,它又是理直气壮的。大家都说皇帝穿着华丽的衣服,那么一个小孩子大声说他没穿衣服,他有没有说出这句真话的勇气??他有没有这个权力?

2、对于那些认为“黑蓝作品幼稚空洞,闭门造车”的观点,我有完全的自信。我对这种观点嗤之以鼻,我甚至认为不该引用这种观点。我相信自己的判断。

作者: 顾耀峰    时间: 2008-12-29 16:03
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有“黑蓝体”的话,那么它的代表者是谁?代表作品又有哪些?
作者: shep    时间: 2008-12-29 16:03
事实上,文学史没有进化论也无所谓发展观,无所谓前进或者落后

同意。

但生铁的说法,似乎忽略文学传统的存在。
作者: 鱼片人    时间: 2008-12-29 16:05
原帖由 马耳 于 2008-12-29 16:00 发表
其最终结果,就可能是一种新的写作风格


这样说太危险了
作者: lostboy    时间: 2008-12-29 16:05
8439吧
作者: 马耳    时间: 2008-12-29 16:05
跨越式发展这个词不大确切,给人感觉好像文学的发展是有一个序列,先发展什么,后发展什么的,我认为更确切地说是多种因素的掺杂,各种各样的文风互相影响,就像酿酒一样,各种各样的配料掺在一起,最后酿出一种什么酒,是不能用“跨越式发展”这个词来概括的。
作者: 凌丁    时间: 2008-12-29 16:06
原帖由 shep 于 2008-12-29 15:59 发表



……这像我说的话


其实是安徒生说的啦,他面对指责辩解说:你们说得都对,这么写更好,那么写更妙,但是我要是那样写的话,就不再是安徒生的写作啦。


作者: 生铁    时间: 2008-12-29 16:07
原帖由 lostboy 于 2008-12-29 15:54 发表
引用:中国的发展,比欧洲要晚几十年,所以,新一代年轻作者的作品,看起来更类似新小说,我认为是正常的。
可不可以做到跨越式发展呢?


我怀疑咱们的认知有一些偏差。
我坚信大环境论。我相信地理学家所说的,凡是地球进入寒冷时期,人类社会就会进入黑暗动荡年代的理论。

所以文学也一样。为什么中国期刊上出现那么多伪现实主义、伪农村题材的小说,是和中国的经济发展现状、生活环境有直接关系的。
作者: 六点亡羊    时间: 2008-12-29 16:07
原帖由 凌丁 于 2008-12-29 15:55 发表


多数流派是后来追认的,像追认烈士似的。也有流派是当时有理论主张的,但时事、政治的影响更大,比如“为人生派”“创造派”,法国的“新小说派”倒是个特例,后来出了不少不错的作品,但很多被评论界认为是新小 ...


其实你看黑蓝出过的几本小说集。个人化特征是明显的,洪洋的那种,伤感,关键部位的感觉吃得很准。顾湘,灵气。柴柴,就跟她的画似的,她眼睛跟别人不一样,权且称为一种天赋。以前的门兴、8439,都有自己独特的路子。这些人笼罩在一个黑蓝体之下,是什么状况?说明兼容并包才是黑蓝所具备的最好的品格。
作者: 六点亡羊    时间: 2008-12-29 16:09
原帖由 顾耀峰 于 2008-12-29 16:03 发表
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有“黑蓝体”的话,那么它的代表者是谁?代表作品又有哪些?

所以没有。
作者: lostboy    时间: 2008-12-29 16:10
原帖由 马耳 于 2008-12-29 16:05 发表
跨越式发展这个词不大确切,给人感觉好像文学的发展是有一个序列,先发展什么,后发展什么的,我认为更确切地说是多种因素的掺杂,各种各样的文风互相影响,就像酿酒一样,各种各样的配料掺在一起,最后酿出一种什么 ...

政治引用。我的意思是摆脱这些别人这些过时的风格,手法。别开天地,另创一家。打造自己的黑蓝之气,黑蓝之体自然就出来了。
作者: 生铁    时间: 2008-12-29 16:11
不存在黑蓝体。

但其实从今天,我已经能看到未来,如果未来有后人提到黑蓝的存在的话,一定会把它里面涌现的大量不同作品归为一类。

作者: 凌丁    时间: 2008-12-29 16:11
原帖由 顾耀峰 于 2008-12-29 16:03 发表
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有“黑蓝体”的话,那么它的代表者是谁?代表作品又有哪些?


这个问题难于回答,不如说有“陈卫体”“8439体”“黑天才体”“顾湘体”……
作者: 鱼片人    时间: 2008-12-29 16:12
是不是更像一种个体的聚集,而不是一个什么体咧..
作者: shep    时间: 2008-12-29 16:14
原帖由 生铁 于 2008-12-29 16:07 发表


我怀疑咱们的认知有一些偏差。
我坚信大环境论。我相信地理学家所说的,凡是地球进入寒冷时期,人类社会就会进入黑暗动荡年代的理论。

所以文学也一样。为什么中国期刊上出现那么多伪现实主义、伪农村题材的 ...


但很可能是作家回避现实。至少解放以前,鱼龙混杂,小说也没有上升到什么高度。这以后就不行了,小说被赋予了某种政治含义(官场小说等等)。但古今中外,小说的一个跨国式传统,就是现实说话,哪怕是政治现实,也应当畅所欲言——然而,这当然又不符合今天的现实。
作者: lostboy    时间: 2008-12-29 16:14
原帖由 生铁 于 2008-12-29 16:07 发表


我怀疑咱们的认知有一些偏差。
我坚信大环境论。我相信地理学家所说的,凡是地球进入寒冷时期,人类社会就会进入黑暗动荡年代的理论。

所以文学也一样。为什么中国期刊上出现那么多伪现实主义、伪农村题材的 ...

我觉得是体制问题。作者没能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
作者: 顾耀峰    时间: 2008-12-29 16:14
再问个问题:假如没有黑蓝体,那么,这么多作者聚集在黑蓝,是不是他们身上、或者作品里,会有某种共性?我个人认为是一定有共性的,否则不会自由地呆在这个平台这么久。那么,这个“共性”是什么呢?
作者: lostboy    时间: 2008-12-29 16:17
我总觉得小说重要的是能够想象生活,特别是能够想象别人的生活。黑蓝的作品在这方面的欠缺,部分导致了黑蓝体说法的出现
作者: 凌丁    时间: 2008-12-29 16:18
在目前的情况下,我不赞同去做“黑蓝体”作为一种具体文体的总体特征的概括、归纳和分析。
但我赞同“黑蓝新小说”这个概念,如果它强调的不是某一种可能狭隘的文体,而是小说本身所具备的“创新的”、“个人的”、“独立的”和“艺术的”话。
作为黑蓝文学论坛,当然是兼容并蓄的好。
作者: shep    时间: 2008-12-29 16:20
说共性可以,但如果说“体”,是不是有点儿别扭?

至于这种共性,我理解为:对上世纪早期以来的传统现实主义的发展,对当代“伪现实主义”的突破(或者说是践踏)。这么说,并不是要强调“现实主义”;而只是说这种历史的继承和传递。
作者: 凌丁    时间: 2008-12-29 16:21
原帖由 顾耀峰 于 2008-12-29 16:14 发表
再问个问题:假如没有黑蓝体,那么,这么多作者聚集在黑蓝,是不是他们身上、或者作品里,会有某种共性?我个人认为是一定有共性的,否则不会自由地呆在这个平台这么久。那么,这个“共性”是什么呢?


也许是“独立性”和“艺术性”吧,是个体对小说写作的态度。
作者: lostboy    时间: 2008-12-29 16:23
黑蓝的共性可能来自于共同的迷恋,对结构,语言甚至是自我的迷恋。也来自于共同的阅读储备。
作者: 凌丁    时间: 2008-12-29 16:23
原帖由 shep 于 2008-12-29 16:20 发表
说共性可以,但如果说“体”,是不是有点儿别扭?

至于这种共性,我理解为:对上世纪早期以来的传统现实主义的发展,对当代“伪现实主义”的突破(或者说是践踏)。这么说,并不是要强调“现实主义”;而只是说这 ...


还可以在shep的基础上补充下:对时髦的一些小说类型的拒绝,比如:校园小说、青春小说……
作者: 生铁    时间: 2008-12-29 16:25
原帖由 lostboy 于 2008-12-29 16:17 发表
我总觉得小说重要的是能够想象生活,特别是能够想象别人的生活。黑蓝的作品在这方面的欠缺,部分导致了黑蓝体说法的出现


你看!问题又来了。你说的是“生活”。但我总觉得你和我对“生活”的定义不同。

参与一个讨论的最大难题在于话题的“定义”。

你这么一说,我立刻找出一大堆反例作证据。

而且,我觉得,不是说凡是贴到黑蓝论坛的小说都是黑蓝作品
作者: shep    时间: 2008-12-29 16:25
想象是有基础,有限制的。任何东西也是有限制的。我们只能写自己能写的东西,就是这个意思。
作者: 马耳    时间: 2008-12-29 16:25
原帖由 顾耀峰 于 2008-12-29 16:14 发表
再问个问题:假如没有黑蓝体,那么,这么多作者聚集在黑蓝,是不是他们身上、或者作品里,会有某种共性?我个人认为是一定有共性的,否则不会自由地呆在这个平台这么久。那么,这个“共性”是什么呢?


我觉得还是对真实、现实的追求吧,当然,是一种本体论意义上的真实。
作者: lostboy    时间: 2008-12-29 16:28
原帖由 shep 于 2008-12-29 16:25 发表
想象是有基础,有限制的。任何东西也是有限制的。我们只能写自己能写的东西,就是这个意思。

我觉得不能只是围着自己想象。
作者: 凌丁    时间: 2008-12-29 16:28
原帖由 lostboy 于 2008-12-29 16:17 发表
我总觉得小说重要的是能够想象生活,特别是能够想象别人的生活。黑蓝的作品在这方面的欠缺,部分导致了黑蓝体说法的出现


现实应该是包含了想象了的,也就是说,想象也是现实的一部分。
你觉得是“想象”的,很可能他人觉得是“现实”的,你觉得是“自己”的,也很可能其实是“别人”的。
比如《柏林静物》,再比如《旧社会颂》等。对了,还有陈卫那篇写帕斯卡的小说。
所以想象自己的或者别人的生活,这个应该不是主要的问题。
作者: 生铁    时间: 2008-12-29 16:29
原帖由 lostboy 于 2008-12-29 16:23 发表
黑蓝的共性可能来自于共同的迷恋,对结构,语言甚至是自我的迷恋。也来自于共同的阅读储备。


黑蓝使我迷恋的,是它在细节中体现的超乎寻常的理智、清醒、认真和坚持不懈。尤其是理智和清醒。
我相信如果全世界有一天都陷入黑暗和混乱,全世界的人都疯了,那么黑蓝的版主以及小说奖的诸评委,应是最后一批疯掉的。

其次留住我的,是这里欣赏、包容甚至抬高了我作品的价值。但这一点,永远要排在“理智和清醒”的后面。
作者: shep    时间: 2008-12-29 16:29
“黑蓝的共性可能来自于共同的迷恋,对结构,语言甚至是自我的迷恋。也来自于共同的阅读储备。”

其来源更复杂,但不一定就是对某一事物的迷恋。共同的阅读储备至少在我这儿就不成立。
作者: lostboy    时间: 2008-12-29 16:30
生铁兄,把生活换成现实行不行呢?
作者: 六点亡羊    时间: 2008-12-29 16:32
原帖由 顾耀峰 于 2008-12-29 16:14 发表
再问个问题:假如没有黑蓝体,那么,这么多作者聚集在黑蓝,是不是他们身上、或者作品里,会有某种共性?我个人认为是一定有共性的,否则不会自由地呆在这个平台这么久。那么,这个“共性”是什么呢?

共性是一种无路可去又似乎有路可循的感觉吧。
作者: lostboy    时间: 2008-12-29 16:33
不知几位看过动画片攻壳机动队没有。我所说的作品应该类似。
作者: 马耳    时间: 2008-12-29 16:39
原帖由 lostboy 于 2008-12-29 16:28 发表

我觉得不能只是围着自己想象。


想象没有自己和他人的区别,其实严谨而恰到好处的想像是比混乱夸张的现实描写更为客观,更为现实的,从本质上来说,现实就是想像的创造物,想像和现实都只是影像的一种,我认为作为一个创作者来说,最重要的事情,是在各种影像之间作出一个选择,去除虚假,保留真实。




欢迎光临 黑蓝论坛 (http://www.heilan.com/FORU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