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蓝论坛
标题:
【包豪斯学院】古怪的圣人混合体:伊顿
[打印本页]
作者:
xiaowu
时间:
2008-12-27 01:16
标题:
【包豪斯学院】古怪的圣人混合体:伊顿
瑞士艺术家
伊顿(Johannes Itten)
是包豪斯最重要的教师,早年毕业于师范学校,在来到包豪斯之前就已有多年的教育经验。他的主要成就是,设计并推出了包豪斯的初步课程。他课程的主干在于:通过带有表现主义、抽象主义绘画特点的形式训练、以及对传统绘画艺术的分析,来帮助学生获得再现、构成、意象等多方位的形态知识与创作能力。此外,他对现代色彩学的研究与教学实践也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在教学方法上包豪斯认为指导如何着手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教师必须避免把自己的手法强加给学生,而要让学生自己去寻求解决办法,同时强调设计中的集体协作。
其实根据资料记载,当时预科班的设立是个巧合,因为当时正值战争,很多报名的学生来包豪斯的时候已经距离报名有一段时间,有的已结婚生子有的则还是愣头青,针对包豪斯生源的多样性,在包豪斯开幕式上,伊顿创造性的提出了组织预科班的建议,随既获得当时任校长的格罗皮乌斯的认同。
预科教学(六个月)。在实习工厂中了解和掌握不同材料的物理性能和形式特征;同时还上一些设计原理和表现方法的基础课。
当时传统美术学院对于新生是先画石膏像、人像。伊顿则开始了另一种崭新的基础课教学,采用一种感性的方式来设计,让学生去调查、探究和实验,强调亲身体验获得知识。
并把学生分为倾向精神表现者、倾向理性结构者、倾向真实再现者三种类型,分别加以不同的指导。
1:强调色彩、材料、肌理研究,特别是平面或者立体形式的研究,通过拼贴、组织不同的材料激发个人潜力。
2:名画分析课程,通过带有表现主义、抽象主义绘画的视觉规律、韵律与结构的分析,培养学生再现、构成、意象等多方位的形态知识与自然事物观察的敏感性。
名画分析:将带有表现主义、抽象主义绘画特点的形式进行训练、以及对传统绘画艺术的分析,来帮助学生获得再现、构成、意象等多方位的形态知识与创作能力。
[attach]880[/attach]
感官实验:把一系列色彩材料排成长列,让学生闭上眼睛通过手指的触摸尝试感知不同材料的特性,再通过对比、联合、重复、平衡来增加形式行政的基本参数以尝试这些特性的无限可能。在短时间内,学生们触觉提高到惊人的地步,创作热情空前高涨,而通过这样的练习后,用相反的材质混合效果在当时是独树一帜的。
在课堂上让学生表达他们对风和暴雨乃至战争的感触,他认为即使是最细微感觉都是通过运动来传播的,因此他认为
:“没有运动就没有感觉,没有感觉就没有形式,没有形式就没有物质”“因为物质=形式,形式=时间和空间中的运动,所以物质=时间和空间中的运动。”
人体绘画课时,伊顿不要求解剖学意义上的准确无误,而要求学生独出心裁地发掘与诠释模特摆出来的各种姿势。这种发现韵律与不同韵律的和谐构成是他教学中反复出现的主题,让学生深刻理解掌握绘画的节奏和韵律感。教学中甚至有对手指的训练,连续画圆圈,通过手腕、肘和肩膀传递的感觉,记住节奏:
“绘画并不是再现眼睛所看到的,而是使你所感觉到外部刺激(包括内部刺激)贯穿整个身体,获得完全个人化的创作。”
以较为固定的形态知识为框架,但其训练手段却是多样化的,并不拘泥于特定的表现手法,通过了解材料的自然属性和肌理只是基础,更进一步的是发现自己并发展完善个人人格,也就是说决定个人以后发展的方向,这才是伊顿的预科班教学目的。
“不是个人的自由表现,而是作为设计的基础”
伊顿这句话让我想起在2002年古伊 邦西彭的话
“艺术与设计所谈论的是根本不同的世界。前者直指个人价值的自我实现,后者则指向解决社会问题。”
我们所熟知的某种已经演变成绘画常识的“红色是暖色”那就是伊顿的发明。他归纳了7中不同色彩的对比类型,他以自觉和经验来分析色彩美学,他感兴趣的是“色彩效果”而非化学和物理学领域中的“色彩实体”,他让学生通过自身体验再现色彩和谐关系,并确信色彩的本质仍然隐藏在我们的理性分析之外,只有依靠自觉才能捕捉到。
他从色彩与图形的特性中揭示出一些"富于亲和力的组合":正方形与红色、三角形与黄色、圆形与蓝色",在他看来,图形亦即色彩,没有色彩,就没有图形可言,图形与色彩是一体的,每种图形都有着本家色彩。
上图:现在以伊顿的色彩理论为基础的色彩研究
毫无疑问,伊顿的感官实验是非常原创性和震撼的,更是为现代设计教育打下非常好的基础。他以一种深入心灵的方式掌握形式的精神本质,而形式只有一个可能的内容,这一内容可以被不同时空的个体近视相似的感知。
现在年轻人还有学他穿着的。。。。伊顿信拜火教,宗教的狂热是他离开包豪斯的其中一个原因,另外还有和包豪斯后来调整的工业批量生产的理念产生巨大分歧的原因。
他的形式主义导致了一种新的学院主义,源自伊顿的基础艺术训练方法至今还是盛行,虽然更是流于表面的形式。只要比较一下我们的构成教学,就可以知道什么叫云泥之别了,难以想象一个本身就刻板教条的训练体系怎么来开启学生的创造力。
看看国内设计学院的基础通用课程:
·素描和结构素描
·基础色彩和设计色彩
·平面构成与分析
·立体构成与分析
·材料分析(很多学校已经归到立体构成里一起学习)
·摄影
·设计表现
·设计制图
·电脑辅助设计
基础的学习还是都很传统的,可这对已经有过基础学习的学生来说又不太适合,应该提升到伊顿那种对绘画的韵律分析课程。
[
本帖最后由 xiaowu 于 2008-12-27 01:29 编辑
]
欢迎光临 黑蓝论坛 (http://www.heilan.com/FORU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