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蓝论坛
标题:
上海日记一则
[打印本页]
作者:
冯兵
时间:
2009-6-24 09:45
标题:
上海日记一则
??2008.1.31 晚,也就是凌晨5:20
??空调依旧嗡嗡作响,是3:00起来,无梦,看了2小时电视,又睡,刚躺下,想起该写点什么,遂又起了床,开灯,伏在床上划起来。
??过年在即,雪还很大,不知什么时候停,回去的打算一直在飘荡,钟声还是一如既往的滴答,手里出不了具体的作。若要数点这一天,路上的雪该是首先提及的,路面干净许多,有的雪,是污的,黄灰夹杂,在路边,大树下,一堆雪,塑成两个球状体,大的在下,小的在上,点上两核桃,暗的物什,当眼,在嘴的位置画一弯,弧弓在下,弦在上,它是如此笑面迎人。晨早赶路,驻足时总得一笑,就是弄里羊肠的,弯多路曲,一拐,豁然发现,尖的头,笑的脸,胖墩墩的肢体,总忍不住多看几眼。南方是没雪,有少数的忆,会触到雪,但都不大,年岁久,样子甚是模糊,总之不能没脚(*),米粒的,要白很多,是耀眼的,涂在斜顶屋瓦上,鳞落的样子。还有被芥菜夹在中心的,那是可捡的雪,芥菜的绿异常鲜艳,恩,上海倒没这种绿,菜我也看过,即便刚买回来,光泽都要暗。
??拣雪是因为雪少,积在芥菜芯上,叶上,都压不断,这里的雪则会沉很多,下得大,把公司的楼顶都压塌了,还有它飘起来的轻盈,碎屑的样子,家里的更结实,都粒粒分开,犹同绿豆大小,下起来是敲在地上或屋瓦上,声音清脆,啪啦啦的,很多雪粒会跳动,从声音节律的变化能判断。雪太少,又垒不了雪人,打雪仗更尽不了兴,薄薄的一层,一刮就连泥带起。
??冰得益于池塘,天一寒,池塘就有冰,不会太厚,薄到恰好发现得了,也有更薄的冰层,荡漾在水面上,比较难看到。称得上冰封的冰块,是不会跟水混杂的,完全盖在上面,打水漂要远很多,擦着冰面,嘶嘶地冲过池塘,打在对岸。打不准则会有夸啦一声冰裂,再咚的一声。
*总之不能没脚,没,读mò,打字时注
[
本帖最后由 冯兵 于 2009-6-24 21:24 编辑
]
作者:
亢蒙
时间:
2009-6-24 11:11
上海的冬天真淡雅啊。
作者:
孙智正
时间:
2009-6-24 11:19
写得不错
作者:
林思南
时间:
2009-6-24 11:22
如果我的日记要这么写,会累死...
作者:
阿呆
时间:
2009-6-24 21:19
"黄灰夹杂,在边路边,大树下,一堆雪,塑成两个球状体,"
在边路边?
雪景写得不错。学习你的小短句了。
作者:
冯兵
时间:
2009-6-24 21:25
在路边。打多了一个字。呵呵。
作者:
黑天才
时间:
2009-6-26 12:26
感觉不错,尤其是第二段,看的时候我也在想着写,想着缺一点点东西,但不能具体表达出来。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断肠处,
明月夜,短松冈。
一尊酒,黄河侧。无限事,从头说。
相看恍如昨,许多年月。
衣上旧痕馀苦泪,眉间喜气添黄色。
便与君、池上觅残春,花如雪。
大概是缺少一点爆发后的东西。可能会更好的击中。大概就象宋词中最经典的要命的一句一样,有个重一点的东西,但也不是说必须要个很经典的句子来进行完结,但要有个比别的东西要站在更明显的位置上。大概就是这个意思。看这个东西的时候想起王敖,他的一些诗有着很好的这方面的小作用。不应该说只有词和诗歌能造成这样的局面,其他的也应该能。
欢迎光临 黑蓝论坛 (http://www.heilan.com/FORU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