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蓝论坛

标题: 万有书库 [打印本页]

作者: 孙浩然    时间: 2009-7-3 21:19
标题: 万有书库
  小时候家里有人在工会,常钻到工人俱乐部之类的地方去翻书。见过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的一套“新世纪万有书库”,黄皮的苏俄及东欧名著,白皮的自然人文科技,崭新崭新的就直接堆在库里。小傻逼不知道这个万有的来历,稀里糊涂一本也没留下。感觉彼时的辽教好像现在的广西师大,是作为一个地方社而能与三联商务同开专柜的,但辽教看上去更朴实些,书趣文丛,国学丛书,开本不大,也未见有精装的,最厚不过三四百页一本,最好处是当时的丛书本本都能单卖。后来高中时出的芥川全集,王小波全集之类,很多书店都不单卖,再往后甚至见过很多全集一起包了玻璃纸。像小学时候买机器猫、郑渊洁那样,如果都整套卖,肯定不会不知不觉中攒下那么多来。
  朱自清、梁实秋这些人的散文里,多少都说过万有书库的好话,朱自清给学生写过的几篇荐书短文里,与战前的“一折八扣书”做比较,也觉得万有书库这类小册子,是爱买单部书的人喜欢。 说起“一折八扣书”让我想起前几年为方正人不齿的远方出版社之类,远方甚至正经有批号的出过一些劲爆H漫,刚跨世纪那几年,在北方几乎每个中学门口都有一半店面被远方垄断的租书店。这种书通常印刷很差,但求字迹刚刚看得见就好。版本也是千奇百怪,常常同出的几套书看下来,发现内容互有重叠。所谓“一折八扣书”也是这样,从二十年代末迄,图书市场走上了带有中华民国特色的搞活路线,书店胡乱搞本古书标上新式标点,就权当新书卖,十年间积压的烂尾货全喂了老鼠。从三十年代开始,书店批书的时候竞价七八折,三五折,一直降到一折起价,那倘若做对门的两家都降到一折了怎么办呢,新招是:如果预定还可以再打八扣。很多西南联大出的文人都提到过这种零食书,不是说书像零食,是说随便省顿包子米线钱就能成套买来。这样一想,民国初年的书价应该是很贵的,像阿累这样怀揣着一块银元想买本《毁灭》而被鲁迅又送了一本《铁流》的,大概也是迅哥儿不得已帮内山书店搞搞促销。现在看到这批万有书库的实物,编辑卷叠之浩繁编纂之严谨,从第一期出就是奔着传世去的。
  前几年看曹寇上传过几张在自己家拍的照片,站在一个面门上刻着“万有书库”字样的书柜前面,我才知道原来这套书牛逼到发行时配套附送书柜。模糊记得这些书是当时只出过几套,跟永乐大典似的,弄出来后全本就再也没有凑齐过。从二战到文革到开放,世纪过了大半,书多不知去向,很多柜子倒是留下来了,被各个收藏学校的教职工搬回去做碗橱。看曹寇那照片,不记得是否摆了书进去,但四面留空,绝对是搁在镇宅子的位置。为一个柜子就这般得瑟,太不淡定。但我近来才发现自己也具有传说中的不炫耀会死星人血统,于是拍几张照片以飨看客。

[ 本帖最后由 孙浩然 于 2009-7-4 02:01 编辑 ]
作者: 阿呆    时间: 2009-7-5 21:05
“我炫耀着,炫耀就不会死”
                    ---敖哥
作者: 亢蒙    时间: 2009-7-13 18:23
说到书打折的问题,今天刚看的新闻,“第三极”书店最终还是败走中关村啊!
作者: 1883    时间: 2009-7-14 14:23
标题: 回复 1# 孙浩然 的帖子
太毛糙。
辽教出“新世纪万有文库”,气度宏阔,与王云五的“万有文库”不稍逊色,都有传承继起、开世纪文化之先的意思。俞晓群有篇文章专门谈“新世纪万有文库”的编辑缘起,可以看看。至于前期的商务印书馆,除了教科书,数“万有文库”和“国学基本丛书”对学界影响最深。这两个出版社的“万有”系列,选题上都动用了不少孤本秘本善本,虽然标点校定方面遭受了一些批评,但工程庞杂,用心缜密,大体口碑极好。——单一个“新世纪万有文库”书系,辽教就可以把广西师干翻在地(据说辽教也兼当地古籍社),广西师大是什么?略高于“敦煌文艺”、“时代文艺”,而跟“北京燕山”可称表亲。一般罢了。
至于民国、乃至晚清书业,西南联大那些学生辈们的回忆是不可靠的,要再往上追一追,所得的印象才更严谨一点。
作者: 孙浩然    时间: 2009-7-20 01:26
受教。俞晓群是干这个的,自然知道的多。我收了点书,兴头上凭印象瞎写。
民国的出版,除了提到的回忆录小品文,没别的地方看过,
广西师大现在只是时髦,没什么可多说的。辽教牛逼,但二十五六岁以下的人,已经没机会听说了。




欢迎光临 黑蓝论坛 (http://www.heilan.com/FORU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