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错的小说。我觉得还可以继续修改一下,在一些很不经意的细节处再弄出一些声响来,一两个有生命的句子或者词。
“我突然觉得那个背影的陌生,但这种陌生又让我生出了新的亲切”这样的句子是可以不要的。
黑天才 发表于 2009-10-28 19:05
黑天才对细节的点评我一般都比较同意。说到心里的感觉。
“平淡”本身不一定是问题。它是余余自己的文学体格。就好象说练武的人,瘦小是不如健壮好,但它不是练武的障碍。能找到适合这种“平淡”的路子,不断发展 ...
生铁 发表于 2009-11-20 18:19
有时觉得写作反而限制自由,我是说精神上的大自由。但一想到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和世界产生交集的生活方式,也许再没有比写作更好的。又忍不住要写。感觉陷进去了,一定要完成份作业似的。这里面肯定有对自由不利 ...
Ey. 发表于 2009-11-23 14:26
写小女生的短篇没什么问题,问题是到底是“写小女生的短篇”,还是“以小女生的口吻写短篇”。我记得若干年前自己在这坛子上贴过一个写个小女孩的小说,陈卫同鞋跟我讲,女性写小孩,很容易把自己当作小孩来写。那种 ...
冯与蓝 发表于 2009-11-23 22:28
评论看了一半回的贴,看完评论觉得又有些话要说,因为似乎没说透。我过来不久,所以这是看的余余的第一篇文字,与你的其它文字并没有对比。单就这篇而言,它可能在小说的构架啊,技术啊,谋篇啊,并没有做过多的考虑,但这些文字看得出来的确是发自内心的,我相信她也希望用这些文字去贴近自己的内心,不知道听哪位作家说过,他说写作对写作者来说其实就像一种心理治疗,当你写这样的文字,觉得它们在贴近自己的内心,在自己倾听自己的时候,你自己是暂时挣脱了生活的虚无的(可能是我自己的写作体验),这是一种诚实的写作。我总觉得,把写作拔得太高的人,有装13的嫌疑;当然,也可能是我自己高度不够了。说完写作, 再说这篇小说,因为小说不是短诗,也不是即兴的散文,它在表达内心的基础之上,又要讲究怎样表达的,就是技术问题,如何虚构?如何把我们的日常经验融入其中?哪些该写,哪些又不该写?(海明威和卡佛的小说,典型的特征就是“省略”,相信大家都知道海的“冰山理论”),所以从这个角度看,余余的这篇作品算不上一个成功的“小说”。我建议余余可以多看看卡佛的小说,他的小说也很淡,很舒缓,但读完之后,有很多值得回味的地方,推荐他的短篇小说集《大教堂》。观潮生 发表于 2009-11-27 19:25
第一:我说到卡佛,是因为我觉得如果余余看看他的小说,或许会喜欢,因为她写东西的这种文字风格跟卡佛挺像。
第二:我第二个帖子说到卡佛有什么问题吗?这里有规定不能对一个作家提到两次吗?如果有,请告诉我。另 ...
观潮生 发表于 2009-12-2 22:26
除了语言处理上的轻简,余余小说的语言逻辑和营造的氛围相对卡佛而言几乎没有挂钩的地方,这种语言“省略”的背后本身也没有相互的参照性,只能说,不管是对余余的小说还是对你的偶像卡佛,观潮生都走眼了
wqawqa 发表于 2009-12-3 15:54
欢迎光临 黑蓝论坛 (http://www.heilan.com/FORUM/)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