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蓝论坛

标题: 删除,转移…… [打印本页]

作者: lostsong    时间: 2010-5-20 09:26
标题: 删除,转移……
本帖最后由 lostsong 于 2012-7-24 15:03 编辑

删除,转移……
作者: 生铁    时间: 2010-5-20 11:00
篇幅短,而承载了几个很大很沉重的话题。这个篇幅似乎有些支撑不起。

支撑不起来的结果,就是会在读者心中留不下足够深的印象。

但写得非常认真用心。
作者: lostsong    时间: 2010-5-20 15:20
我容易犯这个错误,就是想表达的太多,但对这个篇幅的短篇其实又最感兴趣,结果便成了这样,一定注意!
再请问,如果这篇改的话,应该把哪些话题去掉呢?
作者: 失眠的W    时间: 2010-5-20 17:03
帕慕克在《红》的开头,也写一具尸体的独白,那具尸体哀叹时间与死亡,最后是对杀人者的怨恨与诅咒。由此,一步步地引出整个故事。形成一个长篇。这个长篇中有艺术,宗教,因而它衬合了这个开头所营造的那种“诗境”。
  而您呢。您是短篇,并且说的是一个普通人的艰难生活,常态生活的琐碎与艰难。我个人觉得,述说现今中国,这种“琐碎的艰难”是不太适合于用此种笔调的。
   并且,这篇小说,对您可能不是“非写不可”的,我的意思是,您是在编一个东西,这个东西并不是太让你激动,或者痛苦。这种感觉是你给自己营造的,而不是它迫使你的。但您的细腻让我敬佩。
作者: 生铁    时间: 2010-5-20 17:05
短寿的改法:把一些高潮的事件抹掉。因留虚,果留实。
长远的改法:把此篇放下。再就此题材,换不同的类型或曰不同风格的手法,再写几遍。

权作这些是我给自己的建议。
作者: 失眠的W    时间: 2010-5-20 17:12
如果评得不对,请别介意。我并不自信,对自己所写的所表达的,包括评论与小说。我只讲感觉。以上只是一点个人的感觉。
作者: lostsong    时间: 2010-5-20 17:35
感谢两位的评价,我怎会介意你们的评价呢!
我解释一下,我是在尝试用各种方法、结构来写的,的确可能在某些故事上,用某些方法(或曰手法)并不合适,有时在写的时候,真的是随感觉而来。
另外,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我不是编的,女人自己在外打工,后来和不同的男人合伙抢劫,她在老家是全家人的骄傲,是全家人的堡垒,全家人除了公公,要么瘫痪,要么是小孩子,是她一人撑起了全家,后来,她合伙的一个男人把她杀了,扔到了河里……
我是在构思一个“灵”和“风”的对话,自白,女人的灵想让风把自己死去的消息带回家里……
另外,回“生铁”,难道,我们真的能就一个题材,去用各种类型,或曰风格去创作吗,真的很难吧……
另外,那个,我还有发了一篇“如烟往事”,也能看下吗?
作者: 匿名    时间: 2010-5-20 18:44
我不是不相信这个故事,而是不相信这个女人会用那样的语调独白
作者: 陈鱼    时间: 2010-5-20 22:12
写苦难 却不穿透苦难 是写不好的
充满感叹的独白写法非常容易流失力量
相同的社会新闻反应的东西会比这篇小说少么?你无非加了细节 但是细节——并不独特和有力 依然是烂熟的细节 也就不产生连缀的冲力 完全被你的主观情绪风吹落叶四散走
头尾的照应也和中段无关
生铁的意思我理解为 对一个主题 换几种方式写 因为每一个主题(权当有吧)或许都有一个比较好的承载形式 当你在几次不同的练习中捕获了它 其实不仅仅是技术 你对主题的理解也更进了一步
就不再是一次主题的附着式炒冷饭
作者: lostsong    时间: 2010-5-21 08:26
我也了解生铁的意思,其实故事是需要好的承载方式的,嗯,我对于社会新闻的选取,会去斟酌是否具有某些隐喻。
而选择承载方式,有时候会觉得是随心的,有时候觉得是自然而然就这么走下来的,并不是完全有意选择,我很是希望能有自己的风格。
就像“隧道”那篇,其实是平淡的情节,但作者个人的风格和表达让它变得精彩!
作者: lostsong    时间: 2010-5-21 08:40
再言,的确如版主所言,有时候,一篇社会新闻本身,没有任何主观因素,看不到作者的存在,其力量却足够惊人,但也会想,这样作者应该在哪里呢?
或言,现实主义,在现代的表达上,应该有作者存在吗?“小说的现实性实际上只针对现实在意识中的投影”,黑蓝的宣言,其实很注重主观的意识和表达,但我理解版主是否意思是,尽量隐藏自己,然后在形式上,在材料的处理上不着痕迹地烙印下作者呢?
想说的还有很多,例如形式的本体,风格……
用创作来说话吧
……




欢迎光临 黑蓝论坛 (http://www.heilan.com/FORU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