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蓝论坛
标题: 马克·渥林格“以MARK之名” [打印本页]
作者: 李牧 时间: 2010-6-10 12:16
标题: 马克·渥林格“以MARK之名”
马克·渥林格“以MARK之名”
Mark Wallinger作品
英国07年特纳奖得主马克·渥林格(Mark Wallinger)在柏林著名Carlier Gebauer画廊举办的第四次个展"以MARK之名"(According to Mark)。6月5日结束。
偌大的展览空间里凌乱的摆放着1000块标有数字的大小不一的石头。吸引我们的是,这么多是石头是按照什么样的次序排列的? 如果我们给每一件事物都标上数字,后果将会是什么样子?事实上,这1000块石头没有经过任何预先的排列,即使被贴上标签,也是毫无意义的。这些石头经过地质演变与人类的创造物形成截然不同的对比,它们无关乎死亡,消失,匿名这些人类所促化成的思想。
这里唯一能引起担忧是当参观者对挂在墙上的这些照片,来自互联网用手机快速拍摄到的在公共交通工具上酣睡的陌生行人。
马克·渥林格1959年出生于英格兰艾塞克斯郡的切格威尔。1977-78年,在艾塞克斯劳顿学院学习,1978-81年,在伦敦切尔西艺术学校学习,之后于1983-85年,就读于伦敦的哥德史密斯学院。1995年获特纳奖提名,1998年获得罗马英国学校的亨利·摩尔奖学金,2001年参与了柏林德国学术交流中心国际艺术家项目,并于2001年代表英国参加了第49届威尼斯双年展。如今渥林格在伦敦居住和创作。
马克·渥林格早期的作品反映出他深受英国左翼思想传统的影响,他希望自己的作品应该具有广泛的吸引力。1995年,特纳奖的展览上,他的作品结合了绘画和录象,内容是基于他一贯感兴趣的赛马,隐喻英国对阶级等级和育马的狂热,作品使用一匹真正的赛马,延展了冠军的概念,被艺术家命名为一件“真正的艺术品” [Real Work of Art,1994]。就算是从更为普遍的意义来说,他的作品也是对英国在20世纪晚期的身份:其历史神话,传统,礼节,和社会体系,作出的一次幽默讽刺。
渥林格后期的作品更加关注道德和哲学问题,尤其是宗教和死亡。通过发展自己的概念词汇和视觉词汇---那些他认为对西方哲学最为重要的主题,他延伸了对哲学的兴趣和关注。他常常使用镜子,并对它的双重效果和幻象功能很着迷。艺术家运用这样的主题,超越讽刺的范畴,为他的作品创造了更为深远的含义。
精选个展有:工艺美术博物馆, 布鲁塞尔,1999年;泰特美术馆,利物浦,2000年;Whitechapel画廊,伦敦,2002年;列恩巴赫市立博物馆,慕尼黑,2003年;国立美术馆,柏林,2004年;卡里诺吉尔当代艺术博物馆,墨西哥城,2005年;布拉格国家美术馆,2006年。此外,渥林格的作品也参加过很多重要的群展,如:“感觉:萨奇收藏的英国青年艺术家作品”,伦敦,柏林和纽约,1997-99年;第五届伊斯坦布尔双年展,伊斯坦布尔,1997年;以及2005 年的威尼斯双年展
[url=]来源:artspy艺术眼[/url]
欢迎光临 黑蓝论坛 (http://www.heilan.com/FORUM/)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