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蓝论坛

标题: “80后”办刊:重新走近文学 [打印本页]

作者: 陶北    时间: 2011-2-27 21:33
标题: “80后”办刊:重新走近文学
2011年2月25日 10:14


    年前,郭敬明手下的两员“大将”落落和笛安各自推出文学杂志《文艺风象》与《文艺风赏》的创刊号,据出版方称,上市三天销量就达到18万册。其中,笛安所主编的《文艺风赏》中刊发她与阿来的对话和史铁生的作品《我之舞》,在严肃文学的基调上强调人文关怀,并尝试承担话题性以及边缘题材。在阐述《文艺风赏》的办刊理念时,笛安表示:相信在功利、急躁的时代,能够延续“文学”那缕柔软、抒情,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魂魄。
  同为“80后”作家的张悦然主编的文学杂志《鲤》如今也已出版了10期。最新一期中,朱天心、阎连科、青山七惠等中外知名作家的名字赫然在目。与数年前给人们留下的“消费文学”印象相比,如今的“80后”作家在办刊中开始更深入地关注文学的本质。当年人们的种种质疑,也随着刊物的成长慢慢消解。
  不久前,《鲤》分别在京、沪两地举办了读书会,席间,青年作家与编辑们对于文学刊物的办刊理念成为讨论焦点。在重归纯文学的同时,“80后”作家所处的时代环境、拥有的阅读体验和阅读习惯,与传统文学期刊的全盛时期全然不同,办刊方式也必然无法完全遵循传统方式。一份文学刊物究竟要具备哪些要素?当办刊理想和市场需求不吻合时,如何自我调整?作家周嘉宁对此深有感受:一本杂志,其实就是将编辑部的趣味与读者分享,“只有你真正懂得了识别和挑选,才能够给读者呈现出真正优秀、有滋养的东西,文学杂志尤其如此。这个‘懂得’的过程,也是漫长和充满挑战的。”
  在关注文学内涵的同时,年轻主编们的目光不约而同地投向社会性的大视野。之前在身兼写作和编辑职责时,作家小饭就明确表示要借作品重回叙事传统,“在故事和情怀里接近社会”。与此类似的是郭敬明在《文艺风赏》还未出刊时就提出的宗旨:“展示传统文学、严肃文学、先锋文学、试验文学中的魅力,”“让读者在对于文学的品析中更好理解我们所处的时代。”而张悦然则为《鲤》想得更远:“从整体来看,我们还要增加对社会以及年轻人思想及生活状态的关注。因为只有当文学与更多年轻人的生活是接壤的,才能够将文学带入他们的生活。在文学的影响力式微的今天,我渐渐意识到,《鲤》必须肩负起这样的责任。”
  在市场、读者与理想的权衡中,“80后”的作家和主编正在走向一个新的平衡。他们中有人依旧被指责“迎合市场”,但“迎合”并不意味着被牵着走,他们正以自己的实践,踏实地一步步重新走近文学。





选稿:芦村  来源:文学报  作者:张滢莹

作者: 陶北    时间: 2011-2-27 21:34
安妮宝贝主编《大方》登场
2011年2月25日


    继韩寒、郭敬明之后,畅销书作家安妮宝贝首次担纲主编的杂志书 《大方》即将于近期上市。

    安妮宝贝主编的杂志定名为 《大方》,英文名O-pen,以季刊形式与读者见面,将独家首发当今最具影响力作家的重量级作品。此外,杂志组建了豪华编委“梦之队”,横跨两岸三地,包括内地学者止庵、香港作家马家辉、台湾出版人叶美瑶、外国文学专家胡朗等人。安妮宝贝表示,《大方》是一本“暂时离开资讯、应景、热闹、时效话题”的杂志书。新经典文化表示:目前市场上的MOOK多以纯文学、青春小说为主,内容比较单一且鱼龙混杂。《大方》立足于全球视野,精心遴选世界最具影响力的作家及其作品;所选文章凸显深度、精彩、文学底蕴、文化品位。




选稿:芦村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姜小玲

作者: 陶北    时间: 2011-2-27 21:36
转以上两篇,我是觉得这也许可以是黑蓝文学未来发展的一个选项。
如果选择这条路,黑蓝现在缺少什么?
作者: 和底    时间: 2011-2-27 22:30
精子运动速度对生育的影响
http://cq.QQ.com  2009年10月26日09:22   39健康    评论0条

在男子不育症的实验室检查中,首当其冲的当然是**检查了。常规的**检查指标包括:**量、色泽、酸碱度、凝集、液化、精子计数、精子活力等。其中精子活力是十分重要的一项指标,但过去全凭检验师在显微镜下根据肉眼观察的结果进行主观判断,它不仅受检验师技术水平的影响,而且带有相当的主观性。有的实验室按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方法,根据精子运动的好坏进行分级记录,有的只笼统地作一粗略评估,记录为良、中、弱。因此,**检查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70~80年代,国外先后研制出激光光散射测量技术和计算机图象处理自动分析系统,使**检查的水平达到了十分精确和完善的程度。可喜的是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已自行设计和研制了上述两个系统,填补了国内空白,使我国的精子功能分析技术达到了国际水平。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所马晓年等利用与清华大学联合研制的这两套仪器设备进行了上千例正常人和不育症患者的**检测,同时还对大熊猫、大鼠、小鼠、牛、等不同种属动物的**进行了检测,取得大量第一手资料。
·        要生娃 找爱德华
                ·        学习充电一站到底

·        大渝网健身美容俱乐部
                ·        协和助你快速怀孕

·        最具价值出国门户
                ·        院庆 0利感恩回馈





根据检测,正常人精子运动速度的分布峰值为36微米/秒,其平均运动速度为35微米/秒,而不育症患者的精子运动速度分布峰值为32微米/秒,平均运动速度为31微米/秒,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

根据临床统计,男性不育症患者中有20%左右为无精症,30%左右为少精症,40%左右的人精子运动速度低于31微米/秒(其中半数低于28微米/秒)。由于男性不育症患者有相当一部分人**检查貌似正常,实际上精子的运动能力低下,所以我们初步认为,如果一个人的精子平均运动速度低于28微米/秒时应视为弱精症(即精子活力差,或曰精子运动能力差)。根据动物实验结果发现,精子运动速度的高低有显著的种属差异,速度低的生育率也低。比如牛的精子运动速度可达50~70微米/秒,小鼠和大鼠可达45~55微米/秒,而大熊猫的精子运动速度仅为20微米/秒左右。大熊猫的繁殖能力低是保护这一珍稀动物的一大难题。由于目前观察例数还太少,尚不能肯定大熊猫的生育率低就是因为其精子运动速度过低。临床检测结果还表明,精子运动速度与精子计数的高低无关;与**是否液化无关。

那么,能否提高男性不育患者的精子运动速度,解决他们的生育问题呢?很有这种可能。一是通过中西药物治疗来改善其精子活力;二是通过体外处理方法使精子运动速度提高,然后进行人工授精。实验表明,将特殊的精子营养孵育液小心加于试管中**的上方,这时营养液与**像鸡尾酒一样分层相处,然后把试管放在37°C温箱中孵育3小时,活动精子就会陆续游到上层的营养液中,它们的活力将因周围环境富含营养物质而得到增强。孵育前精子运动速度为32微米/秒,孵育后可提高到42微米/秒。可见,通过这种特殊的培养方法能使原先运动能力低下的精子一举变成“运动健将“。据报道,采用这种方法已使许多男性不育患者有了自己的孩子。

国内研制的这两套系统在测定精子运动速度方面是十分可靠的。它们能迅速得出测定结果,为临床检验和基础研究提供了可靠手段。有了这些先进的检测手段,医生便可准确了解精子的部分功能,查明不育的原因,并可利用它们检测病人在服用治疗少精症或弱精症药物前后精子运动速度的改变,从而为治疗效果及药物的作用机理研究提供宝贵资料。

当然,这些仪器也还存在不足之处。比如精子功能自动分析系统所测得的精子计数往往偏高,而精子活率偏低。这是因为**标本中尚有很多非精子颗粒,计算机对与精子大小相近的颗粒缺乏足够的辨别能力,会把这些颗粒误认为是不活动的精子,以致出现偏差。这是国内外均尚未解决的难题。为了解除不育症病人的身心痛苦,我们正在继续努力,力争把精子功能检测水平再提高一步。
作者: 陶北    时间: 2011-2-27 23:08
和底,谈正事呢,捣乱!
作者: 匿名    时间: 2011-2-28 09:07
《文艺风赏》第一期我了解了一下,就只有一篇韩松的《再生砖》有点意思,到豆瓣去读了,感觉还是更接近通俗文学而不是严肃文学,总的感觉质量比黑蓝网刊要差。现在的这几本杂志,都有点挂着严肃文学的羊头,卖通俗文学的狗肉的味道,广告里列出来的那一大帮名人也只是挂挂名字,当不得真的。不过这几本杂志发展好了,倒也可以为黑蓝培养一些后备力量。
作者: 西城四月    时间: 2011-2-28 11:17
笛安讲这话真没说服力,我觉得我她该回去再翻翻自己写的那几本。年纪这么大了一点儿都不严肃,还严肃文学。
作者: 李头    时间: 2011-2-28 18:40
哦!我给第安那个投稿le!对方不要
作者: 孙浩然    时间: 2011-2-28 18:51
你投的,还在哪能看啊
作者: 酒童    时间: 2011-2-28 19:05
不怕严肃,就怕假严肃,不怕假装,就怕装正经。
提到文学,我根本看不起这几个人和他么那几本书。再过十来年他们仍然没戏。
作者: 陈树泳    时间: 2011-2-28 20:24
不怕严肃,就怕假严肃,不怕假装,就怕装正经。
提到文学,我根本看不起这几个人和他么那几本书。再过十来年他们仍然没戏。
酒童 发表于 2011-2-28 19:05

+1
作者: 生铁    时间: 2011-3-1 00:29
我是觉得他们名义上说文学,但和我们理解的文学没什么关系。

郭的两大将,也是有读者号召力的。18万册的销量有水分,我做杂志我知道。但即使是8万,对传统的“知名作家”也足够有吸引力了。要知道作家们从来都对时尚的东西没有太多恶感。

但这中间有个错位。我举个例子。我是有18万个观众,但他们是来听周杰伦来的,但李谷一、郁钧剑也可能上台凑个热闹。中间还穿插着COSPLAY表演。

出名不是不好。而是我看,黑蓝做不到一些什么,也是应该的。
作者: 陶北    时间: 2011-3-2 22:47
我的意思是这种出版模式黑蓝可否借鉴?
期刊管理是很严的,申请新刊号很难,但可以每季出一本(像《老照片》),也就和杂志差不多。当年李敖的《文星》就是钻这样的空子。
这样的出版模式需要哪些条件?有无可能实现?如何实现?
保证品质和保证票房如何平衡?能不能站着把钱挣了?
作者: asui1003    时间: 2011-3-3 09:24
张悦然的《鲤》应该就是用书号出的,虽然出版周期不固定,但大概还是以季刊为参照。我虽然没读过,但这本书既然办了这么久,料想定有可取之处。如果黑蓝以此方式办刊,就要组立专职的编辑团队,同时也得考虑发行情况。我觉得国内的文学爱好者,一般都更愿意读国外的译作,因为普遍而言国外的作品水平高。而只有自己也写作或在与文学相关的组织从事工作的人,以及部分学生,才愿意读国内的文学刊,也是出于交流和互相了解的目的。或者,做成地下出版物,不拿书号也不拿刊号,自费印,然后通过网络宣传和口碑带动销售,现在的人都习惯网购了。
作者: 陶北    时间: 2011-3-3 09:56
内容可以丰富多彩。在郭敬明、韩寒、张悦然们之外,还有许多受众和读者。黑蓝可以做这块市场。
像《鲤》一样,除了原创,也可以有翻译作品和名家专栏。黑蓝累积了近100期了,可以择选作品很多,够五六年用的,新作品不断产生。各种体裁也可以收纳。
如果出成季刊,并不需要太多的精力。如果有好的出版公司可以合作,营销由他们来做。
网购当然不在话下。千万不要搞成什么地下,黑蓝是进行文学革命,没必要自己压缩生存空间。
作者: 顾耀峰    时间: 2011-3-3 10:57
唉……黑蓝(季刊)最大的问题就是,这么一本纯文学的刊物,没有哪个出版公司会愿意合作做营销的啊。。。而且它的收入模式很难成立。这类性质的事,它注定只能成为“寄生虫”,靠别的钱去养它、发展它……
作者: 陶北    时间: 2011-3-3 11:23
可以不要那么“纯”么,加些应景应时有趣的东西吸引更多读者,只要保持站着的姿态,有些东西可以妥协和兼容。完全可以办成小资白领们附庸风雅的必需品。
媒体企业化,出版商业化,越来越开放是必然。黑蓝我认为不应该固守,而应该出击,寻求可能的合作和发展。
作者: 陶北    时间: 2011-3-3 11:27
西方现代派就是靠有钱有闲的中产们拥戴培育长大的。
作者: 酒童    时间: 2011-3-3 11:35
不是啊陶北,比他们办的更大也是有可能的,就是常规做法嘛,黑蓝不乏这样的人.
可,那就成红蓝黄蓝绿蓝而不是黑蓝了.
作者: 顾耀峰    时间: 2011-3-3 11:43
可以不要那么“纯”么,加些应景应时有趣的东西吸引更多读者,只要保持站着的姿态,有些东西可以妥协和兼容。完全可以办成小资白领们附庸风雅的必需品。
媒体企业化,出版商业化,越来越开放是必然。黑蓝我认为不应 ...
陶北 发表于 2011-3-3 11:23

是这个理!完全在点上……
只要这本东西不叫《黑蓝》,叫别的随便什么都行。。。
这就是刚才我说的“靠别的钱去养黑蓝”。

于是又一个新问题出现了:假如做这样一本东西目的是为了挣钱,那么,是不是可以做利润更高的别的事呢?
因为,靠卖杂志赚钱,毕竟是既琐碎又利薄的……我测算过,一本新生刊物,不算其他软开销,每期的硬开销起码10万才能打得下来。。。这还只算了印刷费书号(刊号)费以及最最基本的人员工资和水电(房租还没算)。。。
作者: 顾耀峰    时间: 2011-3-3 11:49
但是反过来说,硬开销毕竟不是最要紧的,最要紧的是它的利润前景和口碑。
作者: 匿名    时间: 2011-3-3 11:57
现在上面管得很紧啊,韩寒的《独唱团》都做不下去了,办刊物难啊。
作者: shep    时间: 2011-3-3 12:11
通俗能做好,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某某说要迎合市场,其实他根本就找不到市场,无非是出版商的炒作——问题是,这些炒作甚至都那么幼稚。归根结底就是不专业的表现。
作者: 陶北    时间: 2011-3-3 12:15
本帖最后由 陶北 于 2011-3-3 12:20 编辑

保持100%纯正的黑蓝可能会日渐萧条,兼容一些世俗也不一定非要变色。夹带一些其它,只是为了扩大读者群,从而可行而盈利。主要目的还是黑蓝的发展。
从事其它盈利项目,可能风险小,但是否离黑蓝太远?在我的视野里,很少看到黑蓝在中国文学的存在。除非我登录论坛。

我开始这个贴子,只是想讨论一下,黑蓝的未来可否走办刊这条路。如果走这条路,有哪些困难?有多大可能?顾说的经费问题有没有解决办法?
作者: 水鬼    时间: 2011-3-3 12:20
本帖最后由 水鬼 于 2011-3-3 12:39 编辑

《黑蓝》杂志只能是黑蓝,如果把黑蓝做得黑不黑,蓝不蓝的话,试问还有做这本杂志的必要吗?我也觉得在目前的环境里,它只能被养着,或者以地下刊物的形式存在。假如向每位黑蓝会员征集一笔出刊资金,能在我们接受的范围,而且还真能把《黑蓝》出出来,说实话,我是很乐意掏这个腰包的。虽然鄙人目前经济尤为不堪。
        还有,我觉得黑蓝的几位 主创在这个问题上肯定比我们要考虑得 多,也考虑得早得多,但到目前还只是网刊,可见这条路是行不通的,太艰难了,在这个问题上他们也必定早以身心疲惫。
         《黑蓝》能诞生的话,一定得有新鲜血液的注入。啊,一切还得靠机遇。
作者: 马耳    时间: 2011-3-3 12:33
本帖最后由 马耳 于 2011-3-3 12:36 编辑

我觉得很难,知道黑蓝的人本身就少,但十个知道黑蓝的读者中,最多有四五个会掏钱买黑蓝的实体刊物,因为热爱纯文学的读者大都比较穷,也比较理性,不会听了吆喝就去掏钱。青春文学那批读者是冲着偶像去的,也大都有钱,十个人大概就有七八个会去掏钱买(现在的青春文学本身也在越来越迎合那批有钱的读者),所以黑蓝要想保持自身品格,又规避开各种各样的风险,还要赚钱赢利,那是很困难的。

顺便说一句,笛安千字一百五的稿酬,那也太低了,人家韩寒千字两千元呢,你好歹也应该来个千字五百吧。
作者: 酒童    时间: 2011-3-3 12:40
本帖最后由 酒童 于 2011-3-3 12:44 编辑

黑蓝“兼容”_这是个中性词,甚至是褒_但在我看来她就是投身了。这一投身,黑蓝就没了,主体不存在,何谈谁养谁。即便把她彻底做俗,如顾老师、shep 言,国内没几本能赚钱的刊。
那就做实体,做产业,什么来钱做什么,那怕开间灰色的练歌房来养黑蓝。我问你们,你们真心回答,做实体就容易吗?不。更难了,想也别想。
就用目前的办法,拉赞助把网站保住就行了。
作者: 匿名    时间: 2011-3-3 15:50
哎,有钱了,弄个黑蓝基金,给大笔的奖金,比诺贝尔奖金还多……
作者: 凌丁    时间: 2011-3-8 00:16
如shep所说,通俗文学做好是很难的。国内的通俗文学大多还真不好看,他们杂志的预期受众仍然不是文学爱好者,顶多是文学时尚爱好者。
但这几人一起搞这个,看起来很气势汹汹啊,要挥膀子上阵切纯文学这块蛋糕了——其实纯文学这块,还真没啥可切的。老老实实把通俗文学办得上档次一点多好啊。
作者: 凌丁    时间: 2011-3-8 00:27
陶北兄,迎合读者是很难的,不是想迎合就迎合得了的。获得读者两条捷径,一是走官路,比如杨红樱的马小跳,教育部推荐,全国小学生人手几本,年版税两千多万很正常,一是走商路,比如郭敬明,无论大中小学生,你仔细问为啥喜欢读、到底喜欢其中什么,很少有人能答出来。也就是说,赢得读者的因素,其实大都在文学/文章(包括通俗文学或者非文学)之外,而这些因素是相比之下,黑蓝具备不多的。
作者: 凌丁    时间: 2011-3-8 00:35
“相信在功利、急躁的时代,能够延续“文学”那缕柔软、抒情,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魂魄”
“在文学的影响力式微的今天……”

这些话他们一说变得很有趣啊
作者: V    时间: 2011-3-8 01:04
黑蓝改变了,就不是黑蓝了。想营收的话,可以搞点别的,纯为盈利目的的,比如搞个黑蓝广告,黑蓝公关,黑蓝互动,黑蓝传播啥的,相信以大家写作的才华,搞点这些还是小毛毛雨的。




欢迎光临 黑蓝论坛 (http://www.heilan.com/FORU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