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蓝论坛

标题: 已删 [打印本页]

作者: 刘备    时间: 2011-2-27 23:43
标题: 已删
本帖最后由 刘备 于 2012-7-22 11:33 编辑



作者: 死因里    时间: 2011-2-28 18:46
本帖最后由 死因里 于 2011-2-28 18:49 编辑

终于看完了,舒了口气,好长啊,有三万三千多。复制到word上,每段的字数都很多,看得很辛苦。
作者的叙述已经很娴熟了,这个作品也很平稳,但是并没有太多亮点,像是做了一次扎实的练习。感觉作者隐约中是在为出一个大(并不是指字数上)的东西在做心里和体能上的准备。
“好比我们双方达成了某种约定”,“好比”这个词用得好像不太合适。
还有你有仔细思考过龙这个意向没?
我想听听作者自己对于这个作品的一些想法。
作者: 刘备    时间: 2011-3-1 12:46
非常感谢死因里,谢谢。你看得挺准,这个中篇是我准备写长篇之前的一次练习,主要是想调整自己往故事和稍长点的字数上靠一靠,找找感觉,构思是早前就想好的,现在只不过把它丰富之后写出来罢了,动机是我想写一个关于自己的少年成长的小说,当然这类作品有很多啦,表现的方式也各不相同,刚开始我犹豫过一阵,要不要写一个凌厉直接夹杂着粗暴的故事,像是徐则臣老师的《苍声》那样的,他那个中篇也确实影响到了我,但还是决定按自己的方式写,一段由合唱队排练贯穿始终的、平稳生活下面是复杂的混沌、逼迫着人去成长的经历,在我的印象里,“成长”就是那种模模糊糊说不上好也不算坏的生活一下子改变了,少年们从一个世界跳向了另一个世界,并且这种改变并不是独立的按起承转合顺序发展的某个事件带来的,我觉得那不真实,它应该是更为复杂很难说清楚的东西。

这个小说你可以看到还是往传统的乡村少年类小说套路上靠了一些,我很想写完全与众不同的东西但那可能吗?我只想让它看起来不那么土而已,不是说土就不好但未必所有这类小说都要土,把自己要写的写出来,尽量不使它们脱离我的控制,这样对现在的我来说就很好了,结构和故事都是我的弱项,还需要更努力才行。

关于龙说实话写的时候并没把它当“意向”来用,就想到了,然后写出来而已。因为那个年龄段的沈飞对事物的认知是极其有限不具化的,它可能代表着乱伦中的一方——那个女人和道德上的一些东西,也可能象征沈飞面对的暴力因素,总之是促使成长产生的邪恶力量的象征,这个肯定考虑过的,有不妥之处还请指出。

刚开始写到四千的时候笔记本硬盘崩了,搁置一段时间又重新写,欣慰的是这四千字我基本可以原话复述下来,因为每一个句子都是仔细斟酌过的;但同时也给我提了醒:过于重视字句和细节同样很危险,视野应放在
更宽的地方,希望下一个会更好,每次都这样想,可能永远都是这样吧。
作者: 死因里    时间: 2011-3-1 13:13
本帖最后由 死因里 于 2011-3-1 14:57 编辑

嗯,这么问也是想确定一下自己的想法,确实有点“就想到了,然后写出来而已”的感觉。可能因为在为下一个做准备,下意识中就会让你有一种去要求平稳扎实的想法,龙可以试着去深化一下,还是显得随意了些,倒也不是一定拿来当意象用。认真地对待自己的每一个小说,这是我现在提醒自己的。
你提到了一个我也该好好反思一下的问题,现在正在写的中篇写了一万多,虽还没遇到硬盘崩了这么崩溃的事情,但是那一万多字我也能基本用原话复述出来,有些章节甚至能做到一字不差。把视野放在更宽的地方,共勉。
作者: 江冬    时间: 2011-3-2 10:33
看了开头,读不下去。我想了一下原因:一,内容有点老套;二,写法没什么特别;三,细节上的亮点很少。

你说“过于重视字句和细节同样很危险”——我想这些是一定得重视的,重视这些,不等于不重视别的。相反,不重视字句和细节是相当危险的。以你作品中的两点为例:
“夜空散落的繁星,像是幕布上镶嵌的闪亮钻石……身后有流星划过天空,带着冰冷的弧线跌落向远处,迅疾无声,不可挽回,仿佛焰火”
这样的比喻多么陈旧,多么刺眼,后边部分还多么笼统、空洞。
如果你连这样的句子都不避免,怎么让人对你的作品抱有期望呢?
另一个例子:
就这样,我们竟然有了条船,“出发喽,”陈悦站上来,我和双喜从两边朝前划动。“看见鱼了吗?”“还没有,不过它刚才好像碰到我脚底了,”我们四处晃悠着找了半天,除了若隐若现的水草什么都没看到,不禁埋怨起双喜,沮丧地回到岸上。
这段里边,写坐船的情状、体验该会多么丰富,可你一笔带过了。如果非得要像你之前把细节写得那么繁复的话,那么写坐船应该更有必要一些吧?
浅见,请商。
作者: 刘备    时间: 2011-3-2 13:45
男男,我不会这样跟你理论的,小说永远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东西,不能一棍子打死陷入一分法,我说的是“过于”重视好不好!你体会不到我这种因为这些好像进了死胡同深受其害的感觉的,我那么说是因为我体验过而且正在体验,我以前非常排斥那些通俗的修辞和成语这类的东西,但逐渐觉得那也不是不可取的,我们多么想与众不同让自己像个异类,但不通过传统影响那能实现吗?我刚开始学习写小说就在黑蓝,现在过了好几年,学到很多东西确实,但同时警告我自己不要陷入任何一种误区,并不是说提意见有什么不对,我因为写作资历浅薄对任何意见都非常看重,问题是方式,方式是最重要的,奥登说过一句牢骚:“我羡慕数学家,因为只有同行才能批评他们。”你知道方式是什么吗,就是——我们为什么不能理解和随心所欲地处在这个世界呢,为什么要永远都是排斥周围的异己,永远都要不同的圈子去争斗去互相瞧不上去文人相轻呢?这在黑蓝是绝对的老生常谈了,我可能不应该说这些的显得很傻,我是那种没什么文学天分的人,只是喜欢写作而已,如果让你不舒服了我真不是有意的你多耽待。我不知道我为什么要跟你说这些,这话看起来真的太傻了。
作者: 李唐    时间: 2011-3-2 14:33
为什么要永远都是排斥周围的异己,永远都要不同的圈子去争斗去互相瞧不上去文人相轻呢?

这句话未免有些上纲上线,而且也很莫名其妙。男男完全是在小说艺术上与你探讨,没有丝毫攻击的意思。你扯出上面一大段话,以后就没人敢给你提意见了。难道你来黑蓝就是为了听赞扬才来的?
作者: 江冬    时间: 2011-3-2 14:35
你误会了,也严重了。
我没有把你视为异己,更没有排斥的意思,一切都是针对作品而言,你的这个作品确实是有点老套缺少亮点,不能因为你觉得你现在就只能写出这么个样子或者你正处于喜欢这种样子的阶段,这些问题就不存在。
我所说的陈旧的比喻句被你理解为“通俗”,难道这是两个可以对等的概念吗?巴尔扎克有句老话,第一个把女人比作鲜花的是天才,第二个把女人比作鲜花的是庸才,第三个把女人比作鲜花的是蠢才。韩愈也有句老话:惟陈言之务去。
你文中的陈言不是一句两句,难道不应该警惕吗?
作者: 段林    时间: 2011-3-2 14:41
本帖最后由 段林 于 2011-3-2 14:42 编辑

“夜空散落的繁星,像是幕布上镶嵌的闪亮钻石……身后有流星划过天空,带着冰冷的弧线跌落向远处,迅疾无声,不可挽回,仿佛焰火”
这样的比喻多么陈旧,多么刺眼,后边部分还多么笼统、空洞。
如果你连这样的句子都不避免,怎么让人对你的作品抱有期望呢?
………………
附议。
这样的描写太容易太讨巧了,没有压榨自己的脑力
作者: 死因里    时间: 2011-3-2 17:02
我在之前的帖子里有提到过,不敢分段可以说是一种内心的怯懦恐惧。这个小说复制到word上后,每一段的字数都特别多,所以读得很吃力,这也可能是男男读不下去的原因之一,经常眼睛盯着盯着,生怕一不留神就跑了。这点上马耳就做得很好,刘备可以借鉴一下他最近发的《更南的南方》。
我是那种没什么文学天分的人,只是喜欢写作而已。这样的话大可不必说,没有什么意义,也是轻自己。
作者: floydbird    时间: 2011-3-2 18:08
“不敢分段可以说是一种内心的怯懦恐惧”

这算哪门子道理? 下面有篇文章一句话一段的,不知道算不算勇敢。
作者: 陈树泳    时间: 2011-3-2 19:04
我在之前的帖子里有提到过,不敢分段可以说是一种内心的怯懦恐惧。死因里 发表于 2011-3-2 17:02

我也不太同意这句话。。不过死因里说这句话应该是在具体作品里说的吧。

刘备同学勿激动,我也同意男男的看法,这篇确实没有你之前那篇雍和宫好。你也意识到“这个小说还是往传统的乡村少年类小说套路上靠了一些”,跟我读到的不多的这类小说相比,这篇也没有让人觉得比其他的好得多,还是充满事件的陈述和发现事件背后的“意义”,读下来觉得普通。若你期望在套路中写出好作品,使小说不“土”,那么是不是应该会想到一个“套路”本身就是一件很土的事呢?而且是比写什么都要土的。在传统作品中接受影响获得营养再正常不过了,但不管是传统还是前卫,最有营养的肯定不是提供一个让人能轻易操作的系统,不然弄得再巧也只是“工艺”而不是“艺术”。警惕自己不要陷入误区的同时,也要警惕判断什么是误区。喜欢写作写就是了,读者对作品要求高绝对因为对自己的写作要求高,说相轻未免太重了,交流的时候说的是自己的写作经验和阅读经验,看的可能是写作方向也可能是误区,这就考作者自己判断了。
作者: 死因里    时间: 2011-3-2 19:26
本帖最后由 死因里 于 2011-3-2 20:33 编辑

11# floydbird
那个是苍白无力。
作者: 匿名    时间: 2011-3-2 21:44
在早晨,一些人正睡下,另一些人就要醒来

读了一下,其实里面有不少的句子都蛮好的。其实个人觉得大可去掉一些欲望脱口而出的描写,让语言更加的有力,如以上那句。
作者: 刘备    时间: 2011-3-3 11:01
唉沟通这个东西对我来说真的很难,我其实是由此联想到一些其他的事情才脱口而出说那些的,结果呢,自然是和预想的一样出现别的歧义,然后又要不断去努力解释修正,请不要见怪。不说也不行,说了吧得到的大多是误解,这个小说我自己真的也觉得它不好,就是想贴出来看看读者的反应,谢了死因里,弗洛伊德,男男,X及诸位。
作者: 刘备    时间: 2011-3-3 11:12
我觉得我很需要反省和检讨一下自己,针对这篇小说,我有点开始出现了写作的“功利心”,可能跟自己即将写两本书有关,你们给我提了醒:我在试图博得那大部分读者的好感,但又做不到那么赤裸裸,这才是真正危险的东西,遵循自己内心写才是最重要的。




欢迎光临 黑蓝论坛 (http://www.heilan.com/FORU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