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蓝论坛

标题: 淮南子 [打印本页]

作者: huhs123456    时间: 2011-4-2 10:3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陈树泳    时间: 2011-4-2 13:59
帮你粗略地排了一下版。没有更多意见,期待作者写出更新的作品。
作者: huhs123456    时间: 2011-4-2 16:1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陈树泳    时间: 2011-4-2 16:26
错字是顺路捡到的,最好是没有错字被看到,细心的作者和读者都很难容忍看到错字。至于你说“我们”的小说太接近我表示遗憾,当然我现在说什么你可能都不会觉得有理。
作者: huhs123456    时间: 2011-4-2 16:4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陈树泳    时间: 2011-4-2 17:02
我是说小说理念接近,起码你们不是风格各异。我理解你的意思,你们认为一个理念是正确的,想指出别人显而易见的错误,为别人好。但你想过吗,大家都一样了,还有劲吗
huhs123456 发表于 2011-4-2 16:49

本质性的东西肯定是相似的,本质之上的形态是各不相同的,我只觉得作者是怎样的人,他的小说就会是怎样的形态,不同的写作者肯定是写出不同的小说。一些不写小说但喜欢在黑蓝玩的人,应该也能感受到这一点。很多人觉得这里的小说相似,可能是在大的感觉上讲出来的。大的方向肯定是相似的,比如追求自然、不虚伪的叙述等等,但最终都是写作者本身人格的直接呈现,人各不同,写作则会千差万别。看到相似性而没有看到区别,可能只是看到人的形状,男人或女人的轮廓而已。
作者: 段林    时间: 2011-4-2 17:08
说一千道一万,评一个小说最简单就是两个词——“好看”或者“不好看”
我觉这篇很不好看,流于表面,沉溺于一些小情小趣的东西,毫无技术含量
作者: huhs123456    时间: 2011-4-2 17:2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huhs123456    时间: 2011-4-2 17:2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huhs123456    时间: 2011-4-2 17:3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陈树泳    时间: 2011-4-2 17:37
作品和作者,能统一的很少,周作人,福克纳,布鲁斯特,
huhs123456 发表于 2011-4-2 17:21

作品和作者,一向都是统一的。比如,你的这两篇小说,跟你回帖时显示的姿态就很统一,都很怪很酸。我今天才看到你的作品,之前也没跟你接触过,跟你没有什么人际关系。如果话不投机,就算了,我只是尽一个版主的职责。
作者: huhs123456    时间: 2011-4-2 19:0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陈鱼    时间: 2011-4-2 20:09
关于此类小说的一点个人意见:
读过一些此类小说,最早应该是博尔赫斯的,一般由两部分组成:
一部分是“伪正统”——由真假参杂的权威资料(为了逼真一般有XX出版社、XX版、甚至XX页被虫蛀了被茶缸底弄脏了等)、宏大叙述的考证口吻(模拟普遍性的历史发展模式和认知历史视角)、多层次的浩繁(这一部分永远是浩繁的、庞大的、严肃的,这是普罗大众的传统世界观的指涉)以及由此产生的紊乱——必然是有语焉不详的,有自相矛盾,有漏洞的,有一个极其细微的空白的,于是,上述所有的看似正统都有一个隐藏的破绽,这片被树林遮蔽的树叶,才是神奇所在,这也是此类作者的历史观甚至世界观,世界是被一粒沙子改变的,而不是一次沙尘暴。
另一部分是“伪细节”——此刻叙述语调将从宏观转换为微观(这种语调的变化和辉映形成的叙述效果也是此类小说的魅力之一),那片树叶终于显露出轮廓,甚至脉络和阳光流泻的肌理,一个人,一个细微的激情——爱欲、嫉妒、复仇,甚至一个眼神、一泡尿,却偶然地改变了事件的方向,这次改变就像蝴蝶效应,最终改变了历史的进程,为了“伪细节”的真实,当然还会配合有诸如马鞍的温度、雨水的浑浊、屋檐的斜角、颅腔的阵痛、露水的光泽等等,这个小说里“架车的母牛意外怀孕下犊,而另一些公牛则被惨酷腌割。”就是一例。
“伪正统”和“伪细节”的处理上,有一点很重要,就是必须隐藏叙述者,让这两部分都成为是一个客观镜头的讲述,无非角度不同,从这一点来说,《淮南子》的“一”——“时光流失”、“耶稣他妈”、“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等细节都显得不讲究策略,“二”这一整个部分显得混乱和多余,更像是一种为了丰富文本和炫技的做法,“三”的叙述有闹剧化的倾向。整个小说,作者的不统一体现在虚构的努力和诙谐的努力的不调和,互相冲突,其实这是用的不好会相互消解叙述效果的腔调,慎之。
另,此类文本表达的世界的不可知性、偶然性已经是一个陈旧的观点,已经有许多作家艺术家用各类方式进行讲述(加缪的《局外人》其实也是啊,科恩兄弟的电影也是啊)所以,如果还是满足于这样的观点这样的腔调(效果还不是十分好)就应该警醒,小说应该越来越写得和自身接近,就像从自己的身体长出来,而不是在外部绕。
作者: huhs123456    时间: 2011-4-3 00:1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陈鱼    时间: 2011-4-3 10:06
没有人在和你过不去 只是各自提出意见和建议的方式不同
有效的沟通是最重要的 你有什么想法就提出来 只对文字不对人 直接说就行 拐弯抹角冷嘲热讽是很没意义也很没趣的




欢迎光临 黑蓝论坛 (http://www.heilan.com/FORU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