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蓝论坛

标题: 《天南》文学双月刊发刊会上海季风场 [打印本页]

作者: 王水    时间: 2011-6-6 16:30
标题: 《天南》文学双月刊发刊会上海季风场
本帖最后由 王水 于 2011-6-6 16:32 编辑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jYyNjc0Njc2/v.swf
作者: 王水    时间: 2011-6-6 16:36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jYyNzIzNzYw/v.swf
作者: 一层    时间: 2011-6-8 07:55
去武汉的时候买了一本,不错…
作者: zhouyan    时间: 2011-6-8 09:34
这书的火让人匪夷所思。。全民知识分子全民人文关怀还是全民装x?
作者: 孙浩然    时间: 2011-6-8 09:36
有目录吗
作者: 西城四月    时间: 2011-6-8 09:54
《天南》杂志创刊号目录



Entrance|入口


柏桦《忆重庆》(组诗)



Special Room|特别策划
Agrarian Asia|亚细亚故乡



Interventions|介入
阿兰达蒂•洛伊《印度的死亡在乡村》
欧宁《乡村乌托邦:清迈的艺术实验》
熊琦《吃米的人:小川绅介与日本乡村》



Documentary|纪事
野夫《怎么办:200元水费引起的蝴蝶效应》
梁鸿 《行动在大地》



Memoir |记忆
李锐《底家河春秋》
吴音宁《台湾时间》



Hyperreality |超现实
阿乙《杨村的一则咒语》
唐棣《芬芳》
郑小驴《弥天》
徐则臣《夜归》



Imagery |影像
赖武《西昌》
欧阳星凯《洪江》

Regular Room|自由组稿



Fiction|虚构
顾前《梦境》
苗炜《幸福大酒店》
曹寇《鞭炮齐鸣》
贺彬《口琴》



Biography|个人史
蒋蓝《伤口的纯光迫使黑暗显形:晚年陈子庄》
岱峻《卜凯和农经学派》



Reading |深读
刘铮《深处的中国:评何伟<寻路中国>》
小浪《镜厅里,碎片状的性与死: 评纳博科夫的<劳拉的原型>》



Parasite|刊中刊
Peregrine, An English Companion to Chutzpah Magazine

Ou Ning Agrarian Utopia translated by Shumei Roan
Li Rui The Annals of Dijiahe translated by Dinah Gardner
A Yi The Curse translated by Julia Lovell
Gu Qian Dream Worlds translated by Anna Holmwood
Cao Kou The Roar of Fireworks translated by Maya Kovskaya
Liu Zheng Driving Deep in China translated by Lucy Johnston



Billboard |广告牌
国际灵航协会(INS)上海宣言





Exit |出口
廖伟棠《北京地图》(组诗)

这是创刊号的目录。
————————————————————————————
Guide|导览



Entrance|入口

翟永明 诗二首《哀书生》《上书房,下书房》



Special Space|特别策划

Universal Narratives|星际叙事



Report|报道

困困《仍有人仰望星空》



Chinese Works|中文作品

韩松《最后一响》

飞氘《沧浪之水》

马伯庸《大冲运》

杨平《山民纪事》



English Works|英文作品

威廉·吉布森《斯金纳的房间》(黄秀铭译)

尼尔·斯蒂芬森《吉珮和偏执狂芯片》(毕建国译)

保罗·巴茨加洛皮《六号泵》(姚向辉译)

杰夫·努恩《马赛克脸》(朱绩崧译)



Chronicle|简史

李家沂《午夜,在儒勒凡尔纳大街上》



Archive|档案

欧宁《构筑未来:“建筑电讯”的空间想像》

朗·赫伦《步行城市》



Regular Space|自由组稿



Astrology|星文学

邓小桦《幽深无际,花气袭人:双鱼座的胡兰成》



Fiction|虚构

董启章《涤净我灵魂》

北村《嗜睡者》

张楚《骆驼》



Reading |深读

刘铮《在更高的维度上:侯世达<集异璧之大成>》及附录

俞冰夏《死亡空洞里的绵长人生:波拉尼奥<2666>》



Parasite|刊中刊


Peregrine

An English Companion to Chutzpah Magazine



Kun Kun But Some of Us are Looking at the Stars translated by Lucy Johnston

Liu Cixin The Thinkers translated Joel Martinsen

Han Song All the Water in the World translated by Anna Holmwood

Fei Dao The Butterfly Effect translated by Nicky Harman



Exit |出口

王小妮 组诗 《致六月的威尔士》

————————————————————
这是双月刊目录。
作者: asui1003    时间: 2011-6-8 10:36
有人关注就好,祝福
作者: 井井回    时间: 2011-6-8 10:43
4# zhouyan

反正和文学没什么关系。
作者: 孙浩然    时间: 2011-6-8 10:47
看样子是有虚构类有纪实文学还有诗歌
作者: X    时间: 2011-6-8 12:26
Hyperreality |超现实
阿乙《杨村的一则咒语》
唐棣《芬芳》
郑小驴《弥天》
徐则臣《夜归》

其他内容不敢判断,但目录里这个,实在草包。
作者: 一层    时间: 2011-6-8 14:13
冲着曹寇去看的,其他人的小说之前没有读过。
那个英文的刊中刊对我来说是个新事物,虽然也是请老外来翻译,但这样主动地去尝试应该是一件好事情…
作者: 陶北    时间: 2011-6-8 15:13
我感觉现在文学期刊展开了新的“圈地运动”,难免鱼龙混杂,难免不伦不类,但任人收割自己培育的果实对黑蓝总之是个威胁。高管层是否应该考虑一下?
作者: asui1003    时间: 2011-6-8 16:59
Hyperreality |超现实
阿乙《杨村的一则咒语》
唐棣《芬芳》
郑小驴《弥天》
徐则臣《夜归》

其他内容不敢判断,但目录里这个,实在草包。
X 发表于 2011-6-8 12:26


我挺喜欢阿乙的,他还只是个新作者,但特别有语言天赋,可能受余华影响较多,他很注重小说的叙事效果,还有情境、氛围的营造。我也是去年才读他的作品,但他总共也没写过多少东西。
作者: 卡萨尼诺    时间: 2011-6-8 17:08
嗯 我也喜欢阿乙 徐则臣也还可以 其他人不大清楚
作者: 水鬼    时间: 2011-6-8 20:24
阿乙的小说相对于我个人来说,是值得一读的。
作者: 余余    时间: 2011-6-9 11:52
几篇小说翻下来,给我印象深的就是阿乙的那一篇。这两天买了他的一本小说集《鸟,看见了》
作者: 匿名    时间: 2011-6-14 07:29
阿乙的小说够脏的,不是内容上的脏,是语言和气质上的脏,不纯净,喜欢阿乙的人文学口味可真不怎么样
作者: asui1003    时间: 2011-6-14 09:32
阿乙的小说够脏的,不是内容上的脏,是语言和气质上的脏,不纯净,喜欢阿乙的人文学口味可真不怎么样
Guest from 117.x.x.x 发表于 2011-6-14 07:29


你的口气,你的思路,急于给别人的“口味”定高下的样子,那么褊隘,你能纯净到哪去呢?
作者: 匿名    时间: 2011-6-14 13:30
就拿《天南》这期上的《杨村的一则咒语》跟你说说阿乙的语言问题吧,括号里为我的评注

http://www.jintian.net/today/html/42/n-29842.html
进入腊月(什么时候,腊月初一?初二?初三?腊月的前三天?前五天?这么不准确!),整个杨村为吴海英儿子国华从东莞归来而激动(国华是吴海英的儿子,杨树人激动个什么,轰动才差不多)。他开着白色别克车,轮胎碾过冬草、石块,没有发出任何声音。(“冬草”是个确指词,“石块”是个泛指词,这两个词摆在一起,怎么看怎么别扭)国华像国家领导人那样稳重地拉动手刹,嘭地关上车门,按响遥控器,静止的车便像受惊一样啾啾直叫(“静止的车”,感觉有点怪)。一个二十二三岁的外地女子站在旁边(“二十二三岁”,那些普通村民有这么好的观察力,能精确到这个程度?他们又怎么知道她是个外地女子?后面说她是个四川人,四川人和中国大部分地区人的相貌相差不是很大吧?),含情脉脉地看他(下车的时候也“含情脉脉”,是不是吃了催情药啊?)。她皮肤细嫩白滑,脸盘小到单手可握住(“小到单手可以握住”,乍一看很有表现力,仔细琢磨后,又觉得有点怪),眼睛散射着外国女郎那样的光(“外国女郎那样的光”是怎么样的光?我怎么也想像不出来,如果说“吉普赛女郎那样样的光”倒还会好一点),头发短促浓密,染着晚霞一样的红色(晚霞有好几种红色,“晚霞一样的红色是怎么样的红色?)。她大冬天穿一身扎住腰部的灰色长T恤以及一条黑皮裤,显现出玲珑的曲线和瘦长双腿。她不拒人,总是露着石榴细牙,天真地笑(怎样是“天真地笑”?幼儿园小朋友也经常天真地笑,是不是像幼儿园小朋友样地笑呢?)。
        “西西,进去。”国华召唤着。她迈着羚羊步子,乖乖消失于吴海英家(“羚羊步子”是怎样的步子?是指跑动时的羚羊还指是慢走时的羚羊?这里不如用“像一只受惊的羚羊”。“消失于”是什么意思?,用“走进”更好一点吧!)。再没有比她更美的人了。杨村的男女一整天心间空荡,总是刮让人痛苦又心醉的风(“男女”?男的倒还情有可原,女的也“心间空荡”吗?难道这个村子里的女人都是同性恋?)。而她从此不再出门,直到吴海英催促出来多转转,国华才带着她潦草地走了几家亲戚(“潦草地走亲戚”是怎么个走法?)。吴海英倒是每天红光满面,控制不住地到处走(“控制不住地”,看上去有点怪)。大家知她想要什么,便赞,她说:“哪里,哪里,女孩子的父母还没同意呢。”要是别人不说“迟早的事”四个字,她便接下去说:“交换了戒指的。”这时,大大咧咧的她根本顾不上嘲讽钟永连,后者却觉得没有比这更大的羞辱。
作者: 一层    时间: 2011-6-14 13:39
好吧,我建议ls去读说明书,小说不是你想要的文体,不用谢…
作者: 匿名    时间: 2011-6-14 13:43
这么小的篇幅内就能发现这么多语言上的不准确之处,我不知道这种“语言天赋”是怎么样的一种天赋。而且需说明的是,在我读过的几篇阿乙的小说中,我感觉这篇语言还算是比较干净的,其他的有些篇目的语言还要更差,这个人的小说只是初看上去有一些魅惑之处,实际上充满了不准确和离奇的语言,如果你把这种“离奇”也看作是一种“语言天赋”的话,我就不能不相信我所作的判断是一个正确的判断了。
而从整篇文章来看,这也不过是一个俗之又俗的故事罢了,仅有值得称道的地方就是作者设置悬念,编织情节的能力了,而这些在文学发展到如今这种程度的语境,不过是一种雕虫小技罢了。主流文学能抬出这样的人物来作为他们的救命稻草,倒也正与他们江河日下的境况相当。
作者: X    时间: 2011-6-14 14:20
游客对《杨村的一则咒语》的分析虽然有些地方显得有些带讽刺,但总体判断不无道理,此篇的语言和气质确实很差。
作者: asui1003    时间: 2011-6-14 14:27
就拿《天南》这期上的《杨村的一则咒语》跟你说说阿乙的语言问题吧,括号里为我的评注

http://www.jintian.net/today/html/42/n-29842.html
进入腊月(什么时候,腊月初一?初二?初三?腊月的前三天?前五天?这 ...
Guest from 117.x.x.x 发表于 2011-6-14 13:30


我没读过《天南》,没法和你讨论这篇作品。你就事论事地评论小说,这挺好的。但请别再借此折射你个人在小说以外的其它观点。你评价别人的逻辑站不稳脚跟,只让人看到你的傲慢和显摆而已。此外你的节选点评,我觉得过度和生硬了。用你这种方法,世上所有作品都可被评得一文不值。你所要求的那种准确,只是僵硬的准确,不可能生动。我甚至觉得你迂腐,我猜你不是做文字编辑就是做老师的,因为我跟这两类人打交道时常能察觉你现在流露出的这种气息。不过你有几处点评我还是赞同的。比如“消失于”那句,这种语言的底子表演性质太重。但你凭此说阿乙的语言质地脏,我觉得是你拎不清什么是脏。如果你说他的语言不朴实,我倒认同。
作者: asui1003    时间: 2011-6-14 14:31
这么小的篇幅内就能发现这么多语言上的不准确之处,我不知道这种“语言天赋”是怎么样的一种天赋。而且需说明的是,在我读过的几篇阿乙的小说中,我感觉这篇语言还算是比较干净的,其他的有些篇目的语言还要更差,这 ...
Guest from 117.x.x.x 发表于 2011-6-14 13:43



你最后的一句话,不觉得借题发挥了吗?你讨论的问题和主流文学有什么关系?而且,《天南》和阿乙什么时候代表主流文学了?
作者: 顾耀峰    时间: 2011-6-14 14:46
撇开阿乙这个人和这个人的小说不谈,个人觉得,游客对待小说表达方式的认知方法,是健康的。
对于小说的“准确性”的表达,以我的阅读经验看,有两种可能,一是用字用词的精准,二是语境确立的精准。后者的表现形式有可能是每个字词都不准确,但在某种确立的语境中,谁都知道它表达的是什么意思。——而要做到这一点,通常在作者的脑子里都有个准确的概念使那些“不准确的字词”能贯穿起来。但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是很危险的。
作者: 死因里    时间: 2011-6-14 15:45
本帖最后由 死因里 于 2011-6-14 15:59 编辑

游客哥所言不无道理,可以看得出来,阿乙的写作更多的是建立在他的阅读体验上,而不太从属于生活经验,所以他的句子没有落在刚好的地方,更多地是沉浸在所谓的他制造出来的氛围之中,而显然这种氛围是娇作而不真实的。确实,他受余华的影响是比较重的。
作者: asui1003    时间: 2011-6-14 16:33
21# Guest from 117.136.14.x

不谈大感觉,针对游客摘录点评的几条,我有不同意见:

(什么时候,腊月初一?初二?初三?腊月的前三天?前五天?这么不准确!)=>这不是叙述准确不准确的问题,而是交待故事背景具体不具体的问题,我觉得这里没必要具体到某一天,作者只是表达故事发生在农历十二月的某天。

(“冬草”是个确指词,“石块”是个泛指词,这两个词摆在一起,怎么看怎么别扭)=>“冬草”是冬天的草,可以是很多种草,为什么不是泛指词?

(“二十二三岁”,那些普通村民有这么好的观察力,能精确到这个程度?他们又怎么知道她是个外地女子?后面说她是个四川人,四川人和中国大部分地区人的相貌相差不是很大吧?)=>这是第三人称的小说叙述者的话,不是村民说的,跟村民的观察力有什么关系?

(下车的时候也“含情脉脉”,是不是吃了催情药啊?)=>我觉得这条评点很无稽。

(晚霞有好几种红色,“晚霞一样的红色是怎么样的红色?)=>作者确实描述得不具体,但无不妥。

(怎样是“天真地笑”?幼儿园小朋友也经常天真地笑,是不是像幼儿园小朋友样地笑呢?)=>我觉得没不妥。

(“潦草地走亲戚”是怎么个走法?)=>我觉得这是对词汇的创造性活用,生动、形象,而且简短。就用了六个字,情景已勾勒得栩栩如生。除非读者是没有生活体验的人,否则很难不能领会。

(“控制不住地”,看上去有点怪)=>我不觉得怪。



除上面这几条,其余的点评是我比较认同的,但觉得游客没说到关键点。

作者: 井井回    时间: 2011-6-14 16:47
本帖最后由 井井回 于 2011-6-14 16:49 编辑

《天南》上选《杨村的一则咒语》这篇小说,应该就是看中了这篇小说里的一个字“村”。
作者: asui1003    时间: 2011-6-14 16:55
我上面的回帖都是针对游客的观点和有限的节选,以及从前对阿乙小说的阅读体验。我还没读《杨村的一则咒语》。游客给了个链接,我一会再读。
作者: asui1003    时间: 2011-6-14 20:49
我读了。《杨村的一则咒语》确实不是一篇佳作,我挺不喜欢的。我觉得死因里的回复如果是针对《杨村的一则咒语》的话,说得挺贴切的,我也有同感。除了余华的影响,阿乙在处理小说情节和叙事悬念方面还从美剧里汲取过养分。在他没那么严肃的作品里,有一种机灵和洞透,以及智性的幽默,给我的阅读感觉很好,我挺喜欢。但他的题材较严肃的作品(他自己应该不会作此区分),我今天看来,语言、叙述都存在过多浮夸、虚饰不实的泡沫。

题外闲聊,其实我知道黑蓝的存在,也是间接通过阿乙。我去年初读了他的小说后,在豆瓣关注了他,然后在他建的豆瓣小组(文学青年)里,读到井回发的一张关于黑蓝文学奖的帖子,才摸上黑蓝来的。我和阿乙没交流过,但我记得他写到过他很喜欢加缪的《局外人》。不过,《局外人》影响他的大概不是小说的叙述语感,而是小说人物在难测的造物意志的摆弄下荒诞无助的处境和滑稽凄凉的命运这一点。
作者: 死因里    时间: 2011-6-15 22:53
刚好看到第二期也出来了。

Chutzpah Magazine, Issue 2

《天南》文学双月刊第二期

2011年6月5日出版



Guide|导览



Entrance|入口

翟永明 诗二首《哀书生》《上书房,下书房》



Special Space|特别策划

Universal Narratives|星际叙事



Report|报道

困困《仍有人仰望星空》



Chinese Works|中文作品

韩松《最后一响》

飞氘《沧浪之水》

马伯庸《大冲运》

杨平《山民纪事》



English Works|英文作品

威廉·吉布森《斯金纳的房间》(黄秀铭译)

尼尔·斯蒂芬森《吉珮和偏执狂芯片》(毕建国译)

保罗·巴茨加洛皮《六号泵》(姚向辉译)

杰夫·努恩《马赛克脸》(朱绩崧译)



Chronicle|简史

李家沂《午夜,在儒勒凡尔纳大街上》



Archive|档案

欧宁《构筑未来:“建筑电讯”的空间想像》

朗·赫伦《步行城市》



Regular Space|自由组稿



Astrology|星文学

邓小桦《幽深无际,花气袭人:双鱼座的胡兰成》



Fiction|虚构

董启章《涤净我灵魂》

北村《嗜睡者》

张楚《骆驼》



Reading |深读

刘铮《在更高的维度上:侯世达<集异璧之大成>》及附录

俞冰夏《死亡空洞里的绵长人生:波拉尼奥<2666>》



Parasite|刊中刊


Peregrine

An English Companion to Chutzpah Magazine



Kun Kun But Some of Us are Looking at the Stars translated by Lucy Johnston

Liu Cixin The Thinkers translated Joel Martinsen

Han Song All the Water in the World translated by Anna Holmwood

Fei Dao The Butterfly Effect translated by Nicky Harman



Exit |出口

王小妮 组诗 《致六月的威尔士》
作者: 死因里    时间: 2011-6-15 22:57
阿乙的其他小说没看过,asui推荐几个好玩的吧。
作者: asui1003    时间: 2011-6-15 23:47
本帖最后由 asui1003 于 2011-6-15 23:48 编辑

32# 死因里

因为我的书都不在身边,推荐具体的篇目很费事,虽然他的文章在他博客上都能找到,但看标题我都忘得差不多了。这两篇你抱着娱乐的心态去读,还是挺好玩的:

http://www.bullock.cn/blogs/ayi/archives/60528.aspx

http://www.bullock.cn/blogs/ayi/archives/47983.aspx

他还模仿过博尔赫斯,但没死磕那些形而上的哲理、概念,而只满足于讲好一个故事。

在他的短篇集《灰故事》里,还有几篇佳作是有别于上面这两篇的,但我找不出来了。

他的小说给我的印象和曹寇的是一类的,阅读起来都很带劲,很有趣味,人也都是洞察人情世故的聪明人。只要别带着严肃刻板的目光,别把个人对文学的愿景寄托在他们身上,还是很可以一读的啊。个人之见了。
作者: 卡萨尼诺    时间: 2011-6-15 23:52
看来我的品味是不咋地。。。。哎。。。asui觉得翡翠椅子如何?
作者: asui1003    时间: 2011-6-16 00:00
《翡翠椅子》不是很喜欢,但印象也不是很深了,记忆中是受余华的影响特别深的一篇
作者: 卡萨尼诺    时间: 2011-6-16 00:08
果然
作者: X    时间: 2011-6-16 15:01
asui,他的小说绝对没你写得好。
作者: 匿名    时间: 2011-6-16 19:18
10# X


X的眼光可以信赖。一个作者如果对这样的滥小说真的有认同感(排除人情的原因,不好意思说真话),只能说你在小说的审美上有着根本的问题。
作者: 威廉爱德华    时间: 2011-6-16 22:02
我挺喜欢阿乙和曹寇的小说。
作者: 目目连    时间: 2011-6-17 11:03
我感觉现在文学期刊展开了新的“圈地运动”,难免鱼龙混杂,难免不伦不类,但任人收割自己培育的果实对黑蓝总之是个威胁。高管层是否应该考虑一下?
陶北 发表于 2011-6-8 15:13






好……领导的口气。。。宽容一点嘛。。





目录里面的一些诗歌可能还不错啊,柏桦也很喜欢。。
作者: 小智    时间: 2011-6-17 17:22
10# X


X的眼光可以信赖。一个作者如果对这样的滥小说真的有认同感(排除人情的原因,不好意思说真话),只能说你在小说的审美上有着根本的问题。
Guest from 115.x.x.x 发表于 2011-6-16 19:18

阿勒……不要说得这么偏激嘛……
作者: 匿名    时间: 2011-6-17 20:54
道不同,不相与谋,阿乙能获得2011年华语传媒文学奖提名、2011年《人民文学》中短篇小说奖,并得到李敬泽点名表扬,说明他已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边缘作者,而是一个日益受到关注的作家,其气息与主流文学是相符的。这样一个与黑蓝气息大相径庭,本身写作又确实很滥的作家,在黑蓝得到这么多作者的赞赏,本身就是一个不正常的事件,如果任由这种现象蔓延下去,黑蓝的独立性恐怕要大加削弱,这对黑蓝是极其有害的。而这些表示赞赏的作者中,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虽然他们在外表的姿态上表现出了极为谦虚的面貌,但其实并未对自己的写作作过深刻的思考,也没有努力去杀死自己写作中的旧的自我,因此仍然时不时地被这种带着主流气息的东西吸引,因此假使条件合适的话,他们在将来返回主流文学的怀抱不是不可能的事。
作者: 匿名    时间: 2011-6-17 21:01
当然,我并不是反对作者们离开黑蓝。但是不同的离开有不同的意义,比如说赵松、鳜膛弃、8439,这些人离开了黑蓝,我认为并不是黑蓝的损失,因为他们走到哪里都属于独立文学,他们的离开反而为独立文学的传播发挥了作用。但假如一个阿乙式的作家今后从黑蓝走出去,或者在黑蓝留下来,我认为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失败,因为阿乙式的写作跟黑蓝的写作根本就是相对立的,这也是我为什么要对这种赞赏保持警惕的原因。
作者: 一层    时间: 2011-6-17 23:44
私以为,讨论文学的主流和独立,本身就是在背离文学。
作者: 水鬼    时间: 2011-6-17 23:59
向伟大的白话文学旗手鲁迅学习!
作者: 一层    时间: 2011-6-18 00:00
文学应该拿作品来说话,而不是作者。
主流和独立的问题,是由一个人的品质和观念决定的。
可以拒绝接受一个人,以及他的作品。但文学本无主流和独立,它只是一部作品的价值属性。
作者: asui1003    时间: 2011-6-18 00:20
43# Guest from 117.136.14.x

我觉得42、43楼的游客的观点滑稽而武断,并且以己推人。可能你确实没“对自己的写作作过深刻的思考”,但不代表别人也没;可能你确实“将来会返回主流文学的怀抱”,但别人根本就从没投入过“主流文学”的怀抱,又何来“返回”呢?你标榜的“独立”其实姿态多于实际,不过这是题外话。以我为例,我09年底开始写小说,刚好也是在那时读了阿乙的作品,如果会受其影响应该早就体现在自己的写作中了吧?——假设两个作者,人生感受、态度、经历、性格气质、知识结构等都大相径庭,在忠于自我的写作中,如何能互相影响呢?你把对自己的忧虑套在别人头上,还一副忧国忧民的口吻,你不觉得滑稽?就像我既爱民谣又爱金属,你就不许人家兴趣广泛了?
作者: asui1003    时间: 2011-6-18 00:29
道不同,不相与谋,阿乙能获得2011年华语传媒文学奖提名、2011年《人民文学》中短篇小说奖,并得到李敬泽点名表扬,说明他已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边缘作者,而是一个日益受到关注的作家,其气息与主流文学是相符的。这 ...
Guest from 117.x.x.x 发表于 2011-6-17 20:54


你对阿乙作品以外的情况,了解得比别人都多,你说的这些,我几乎都不知道,也不关心。你那么在意“主流文学”的情况,又那么警惕“主流气息”,我现在相信你真的应该讨厌阿乙的作品,以免把持不住自己而坠入“主流的漩涡”里。
作者: 匿名    时间: 2011-6-18 18:56
主流文学和独立文学的分法,起码在现在还是有意义的。这两者之前的区别,客观存在,这个也不是可有可无的,否认这种区别对黑蓝也只能产生伤害。
我上面两个帖子所说的,只是一种可能性,并非一定就这样。其实我相信,随着阅读范围的扩大,绝大多数作者的阅读口味都会发生变化,质量也会越来越好,所以,讨论某个作者现在的文学口味怎么样,并没有多大的意义。
不过,我也认为,一个作者如果要想在今后的写作(阅读)中有所发展的话,就必须认清自己的写作(阅读)目前所处的状态,这样才能有目的地加以改进。我从上面几位稍带怒气的回答中感觉出来,你们对自己的写作(阅读)所处的蒙昧状态,不但没有察觉,反而有点不以为然。所以从这一点来说,你们还是需要改进的。
我回这个帖子的目的,其实就是想揭示出你们目前所处的这种蒙昧状态,并希望你们以后能有所变化,现在我的目的已经达到,我就将不再在这个帖子里回帖了,同时也祝愿你们的写作和阅读会越来越好。
作者: 西城四月    时间: 2011-6-18 19:42
这样的帖子不论从观赏性还是学术性来讲都是很有意义的,这样的游客哥我觉得也是很可爱的,当然这样的asui也很可爱,希望生活版能多出现这样的帖子。
作者: asui1003    时间: 2011-6-19 11:24
49# Guest from 117.136.14.x

游客哥我服了你。我建议你别再担忧别人,别再担忧黑蓝了,你不如担忧一下自己。你回头读读自己42楼的回帖,你扯那么多阿乙被主流文学认可的事例做什么?是不是假如阿乙从未得到主流文学的认可,一直被冷落,你就认为无须警惕他的作品了?如果不是的话,你就提都不需提这些,甚至都不该去关心。我就不知道阿乙被提了名又拿了奖还被点名表扬。你那么讨厌他为什么又那么关注他?你反省一下,你是否把自己长久以来忧虑着的一些现象和趋势折射到他身上了,然后找他做替罪羊?我希望你不是一个作者,否则,你对写作这件事思考的范畴太多太杂了。我觉得一个一流的作者,他视野里只能有自己,举目所及全是自己,哪怕他技艺尚粗疏,但他从别人身上所取必只为发掘自己。这是一个作者的直觉,不需要像你这样扯一大通道理分析。(你看我现身说法拿自己做例讲解什么叫一流作者不脸红不害臊要的就是这种自我的境界。)但阅读是一件多重意义的事,我想没哪个作者每读一本书都是为了从中获得写作的教益,甚至用以指导自己写作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趣味、偏好。我没把《天南》和阿乙放到“文学圈”之类的价值平台上秤量,然后说阿乙的作品有价值。我只是表达自己的喜好。而你回帖的观点和视角从最初就和我错位。如果我说《海盗路飞》是一部佳作——我确实这样认为——你大概就不会担忧了。为什么?因为你知道我不会拿《海盗路飞》指导自己写作。而且《海盗路飞》不是文学作品,不会被你拿来映射自己对国内文学现状的一些忧虑。所以我说你太褊隘了。我从最初针对的就是你,你的观点,你的思路——而不是为阿乙是否一个一流作者辩护——我觉得你的回帖无知且傲慢,尽管你的傲慢并无恶意。通过你的回帖,我脑里勾勒出的你的形象是一个单调、乏味、迂腐的人,兴趣面狭窄,性格有点一根筋,对文学及文学圈抱有过于偏执甚至愤懑的态度。你评点阿乙作品的方法、你为主流文学和黑蓝的定性、你从阿乙的得奖经历处获取自己的观点依据和支持等,都绝不是一个作者的视角和思维方式。你太依赖外部参照物,你对作者的担忧也属多余,因为作者往往是眼里只有自我的怪物,你所担忧的那些来自“主流”的侵蚀不会对他们的写作造成影响,甚至你说的“黑蓝的独立性”也不能动摇他们的写作;而会随便受外界影响的人根本就不具备成为一流作者的资质(指意识层面,无关乎写作技艺),你再怎么担忧也没用。我甚至觉得“黑蓝的独立性”并不应体现在对作者写作的影响上,否则和你说的“主流气息”的侵蚀同样有害。在我看来,黑蓝的独立性的独特价值在于它能包容每个作者的独立性,并因此获得自己意义的丰富。你憨厚不是错,但被你这么视野浅窄的人评价为蒙昧,让人哭笑不得。我能理解你的观点和视角,而你看来是不能理解我的观点和视角了。我宁愿承认自己喜欢读《故事会》都不愿在你面前表现得谦逊。在我看来你要不就是个二流作者——很可能永远都是——要不就是个郁郁不得志的编辑。你最好赶快意识到自己的无知和偏执,然后扔掉那些过于陈旧的观念及一本正经的态度,在这里注册个ID踏实点做个新手上路,或许有朝一日也能像我一样渐入佳境,哈哈哈。
作者: 一层    时间: 2011-6-19 15:34
我甚至觉得“黑蓝的独立性”并不应体现在对作者写作的影响上,否则和你说的“主流气息”的侵蚀同样有害。在我看来,黑蓝的独立性的独特价值在于它能包容每个作者的独立性,并因此获得自己意义的丰富。

asui,这正是我想说的。
作者: 死因里    时间: 2011-6-20 01:54
32# 死因里

因为我的书都不在身边,推荐具体的篇目很费事,虽然他的文章在他博客上都能找到,但看标题我都忘得差不多了。这两篇你抱着娱乐的心态去读,还是挺好玩的:

http://www.bullock.cn/blogs/ayi/archi ...
asui1003 发表于 2011-6-15 23:47

第一个小说形式上就是模仿博尔赫斯的呀。
——坐上地铁后我拆开信,起先只想打发点时间,后来却被这几十页的陈述给带进去了,及至读完,人流中的我已是唏嘘慨叹。我想我何德何能,竟被赋予这么大的使命。也正因为如此,现在我将这封信一字一句敲到电脑上,传告诸君。
但不管是博氏还是已式,重点是只要能写出好小说,当然这只是第一层了,接下来就要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了。
作者: 西城四月    时间: 2011-6-20 02:18
53# 死因里
怎么还不睡




欢迎光临 黑蓝论坛 (http://www.heilan.com/FORU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