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蓝论坛

标题: 【网刊102】你希望黑蓝现在怎么做 [打印本页]

作者: 管理员    时间: 2011-6-20 15:36
标题: 【网刊102】你希望黑蓝现在怎么做



本期焦点:你希望黑蓝现在怎么做?
嘉宾:生铁、asui1003reims、段林、亢蒙、我是美工、司屠、shep、不电、威廉爱德华、陈皮、黑天才。

                       
生铁
  我从来也没什么战略眼光,就连家庭理财也没一次是有远见的。所以我希望的黑蓝,还是要先保着这个论坛。因为感觉这个论坛也蛮好的。其次要多做出版。不仅出版,要把出版做成某种公共话题。并使之能让后来的人知道。知道才有可能去了解,了解才有可能发现。发现什么呢?当然是发现黑蓝过去曾做了什么,以及这些做是否是一种美好的贡献。

asui1003:
  我觉得黑蓝是国内最纯粹、独立和专注的文学网站,但大概正是为了维持这里纯粹、独立和专注的氛围吧,人气始终不高。虽然黑蓝网站本身是很开放和很包容的,但这种开放和包容由于建立在对原则的坚持和直率之上,常被新来者误认为是傲慢和敌意。这似乎无法避免。最后他们可能选择了更容易获得认可的充斥着人情和客套的交流环境。这往往还是天性使然。我觉得,一个作者必须忍受、习惯甚至热爱孤独,永远与所有人和事保持距离,才能在写作意识方面具有更清晰和开敞的视野。而意识是先于也重要于能力的,起码我这样认为。我不看好黑蓝能得到公众接受,或在出版发行方面有所作为,因为就连体制内的文学期刊,有着诸多带着文学以外的目的读者支持,也都无可避免地逐渐式微。文学发展到今天,只能是以小众化的面貌存活了,或许我已变得更悲观,我觉得去年我刚来黑蓝时,这里冷清的氛围有种受罚的西西弗斯式的徒劳和悲壮的意味——坚持和深知坚持的徒劳——颇贴近我对人生的感悟。对于黑蓝的实际建议我没有,毕竟我只是一个女装个体户,任何人都不能指望一个女装个体户对一个文学网站的发展做出深刻和睿智的建议。我只能说,假如我的生意能做成,导致我手上有了闲钱(不需要很多),我愿意量力而为地资助黑蓝网站——这在我看来是比较庸俗但实在的方式。

reims:
  我对黑蓝了解不多;今天匆匆上网了解了黑蓝的历史。
  我觉得应该继续两条腿走路:
  1)网络论坛还是继续走纯文学艺术路线,这是一面旗帜
  2)线下的发展需要兼顾商业/利润;
  另外,中国的设计,包括工业产品设计,其实也是起步阶段。是不是也可以适当发展一下这些版面? 总之,希望黑蓝论坛这里,成为中国先锋文学艺术的主阵地。

段林
  我希望黑蓝“老家伙”们贴小说的周期缩短一些,我好想看他们的新作!!!!!

亢蒙
  嗯,目前来说,最希望的事情还是黑蓝的各个板块能有丰富多彩的活动!

我是美工
  我当然是希望黑蓝可以出纸刊,我一直幻想黑蓝有一天会与市面上出现的其他新兴纸刊搏杀,把它们杀个精光。我还希望黑蓝出纸刊后会赚很多钱。

司屠
  我本来想写一篇题为《黑蓝,必要而强劲的清风》,针对有时听到有人和我说起黑蓝,大都怀有的是不屑、鄙薄(我猜测,他们这样想是因为他们觉得如果把他们的写小说贴到黑蓝上来,是要受到无情批评的,确实,他们的小说不行),因为各种原因没写,以后想写了再写,毫无疑问,黑蓝应确保纯粹,发展做大,多搞些钱来,多出书,多搞活动吧。
shep:
  我觉得黑蓝现在还是应该在论坛上搞些长期性的活动或栏目,至于内容我现在也没想好,群策群力扩展思路吧。有时候觉得论坛状态要么就是突然高潮,要么就是突然平静了下来。

不电
  这个好难讲,总体感觉就是黑蓝没有以前有活力了,具体为什么我也不知道。我觉得应该打造属于黑蓝的明星作者。

威廉爱德华
  从我的理解看,保持优秀的品质是黑蓝一贯的优秀品质,继续下去。至于进一步发展,是扩大的网刊的知名度,而且逐渐过渡到实体刊,寻找有利于自己的发行渠道,这需要依托背后强大的资金(对这一块也不大了解,只是私自的构想)。而且,相应的黑蓝出版也会跟着有很多益处。当然这一切的前提都是网站品质的保证。暂时只想到这些啊,甚至有些笼统。

陈皮
  我肯定不懂艺术,我想我也不是太懂小说,如果我可以要求黑蓝做些什么,我希望黑蓝能做一个关于小说技术的系列专题,比如小说中的语言、节奏、结构、想象力等,一期一个话题,或者组织对一些经典文本进行技术分析……这也许只是很基础的工作,而且也很累人,但对于初涉小说的人来说可能不是没有价值的。

黑天才
  谈不上说黑蓝怎么做,以及它的发展。过去想了非常非常多这方面的事情,也尝试了一些路。但看到的和做到的都只是局部,这里面有个身份的问题。说点想过的东西好了,或许里面也有希望黑蓝如何发展的小东西。有些东西过去已经谈过了的,也谈一下。

  我在黑蓝的时间算是非常长了,无论是网络还是现实,这些年也不停的思考过有关黑蓝的发展的思路、脉络。但毕竟不是专业人士,所谈的和判断的也很有限。绝大多数写作者很难兼备一个网站、企业、单位或团体的发展愿景。所以需要专业人士来在这方面多谈谈,哪怕谈得过于商业乃至和黑蓝的文学理念背道而驰。专业人士多谈,如果发现了可行性的操作,还必须请专业团队去做,至少是需要专业的领导人。

  分清黑蓝的文学理想和黑蓝的社会地位,这两者越往后越可能是不同的。包括黑蓝该如何发展,它与黑蓝的文学理想应该也是有区别的,在当代社会,至少它不可能一步登天。

  网站的模式是时候做大的调整了,这个最好也请朋友来想一想,自己人想总是考虑自己的东西多点,别人去想,考虑的是当代社会的发展。倒不是说一定要随着社会发展,把脑袋低下来做人,而是你必须跟上时代,再想着如何调整凸显新颖。如果说过去黑蓝文学网的视觉效果在众多网站中不落下风成为奇葩,现在这奇葩肯定是不见了。网站改造的话,先与技术接轨,到达一个技术层面的高度,然后在调整界面、内容和视觉效果。也不是一步到位的事情。

  合法出版和非法出版之间其实界线越来越不明显,而确实又有着非常明显的区别。出版作品(数量的积累上)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成书”的意义仍然存在,需要合理的运用两种印刷方式,交替呈现黑蓝作品。毕竟好的作者有这么多,出版速度太慢。在设计和内容方面多思考,把“成书”这件事由大事变成小事,会有一定的影响积累。当代社会,没有人会去关注一个沉默了很久的声音,很多很多突然的响亮继而的沉默绝对会被看作昙花一现。厚积薄发这种好事在当代是渣。
  
  暂时写到这儿吧,虽然想的东西还很多。
作者: 西城四月    时间: 2011-6-20 16:04
论坛这几个月人气旺了不少。
作者: 海洛因    时间: 2011-6-20 16:25
是啊,连诗歌版也杀气腾腾啊,经常比小说版还热乎,太棒了
作者: 孙浩然    时间: 2011-6-20 16:27
本帖最后由 孙浩然 于 2011-6-20 17:15 编辑

哦,我收到站内信了,但是居然忘了写。
我其实想了一些,当然不一定实用。
为什么要更多的人知道黑蓝?让哪些人知道?
黑蓝需要变成出版机构吗?需要具备更多出版功能吗?
如果在大陆,一个愿意写“小说”的人,他会不知道黑蓝吗?他会怎么知道黑蓝?
是否可以参考美术和电影的东西,小众的画册及DVD被翻印或被盗版之后,小众的东西是否就普及了?
我不了解所谓的“出版业”,但是可以参考任何策划团队可能出现的做法:如果真的出现一个包装团队,改变了黑蓝现在的某些状态,它会呈现出的是什么呢?打破“沉默”的力量是什么呢?期待达到的目标是什么呢?
作者: 一层    时间: 2011-6-20 17:06
本帖最后由 一层 于 2011-6-20 17:10 编辑

我那天在电脑前坐了一下午,想出四个字:“办好网刊”。没好意思发。
作者: 蓝风    时间: 2011-6-20 18:03
作为一个喜欢黑蓝的一份子,我只想说,支持黑蓝坚持下去,并越来越好。
作者: 王水    时间: 2011-6-21 17:19
如果真的要运营纸刊,下面的可能会是个参考http://site.douban.com/zhoubao 可以考虑做一个综合性的文艺周刊,开发个ipad应用/
作者: 路滨逊    时间: 2011-6-21 17:32
为什么要更多的人知道黑蓝?让哪些人知道?
黑蓝需要变成出版机构吗?需要具备更多出版功能吗?
如果在大陆,一个愿意写“小说”的人,他会不知道黑蓝吗?他会怎么知道黑蓝?
是否可以参考美术和电影的东西,小众的画册及DVD被翻印或被盗版之后,小众的东西是否就普及了?
孙浩然 发表于 2011-6-20 16:27

在我进入画廊这个行业工作后,也曾考虑过艺术和商业的关系。最终得到的答案是,商业和艺术本身并没有关系,但是商业可以帮助艺术发展、活下去。即便是商业行为会影响一些艺术家对于作品的态度,但是对于艺术的长久发展来看,对于艺术本身来说,是没有真的影响的。
在艺术机构里,有商业性的画廊,也有非营利的美术馆。但是二者都是要有资金来源的。前者依赖市场,后者依赖基金会。黑蓝想要成为前者还是后者,与艺术本身都没有关系,关键是黑蓝想要活下去吗?要怎么活下去?我不知道黑蓝有没有基金的可能渠道,如果有这样的稳定来源,那大可不必放低身段去做商业的事。但是如果没有基金会支持,又想发展下去,就必须“让更多的人知道”(商业推广)。以“让更多的人知道”来发展黑蓝,有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实验文学的发展。
如果想清楚了走哪一条,哪怕是要走商业路线,内心不纠结、懂得取舍、分得清商业与文学,依然是很好的。
作者: 陶北    时间: 2011-6-21 20:52
在我进入画廊这个行业工作后,也曾考虑过艺术和商业的关系。最终得到的答案是,商业和艺术本身并没有关系,但是商业可以帮助艺术发展、活下去。即便是商业行为会影响一些艺术家对于作品的态度,但是对于艺术的长久 ...
路滨逊 发表于 2011-6-21 17:32

+1
作者: oo柒    时间: 2011-6-21 21:31
我也收到站内信。没认真留意,先跟X说声不好意思。
黑蓝现在抛出这个问题,肯定是考虑了很久,应该是跟陈卫老师、顾老师、小黑等他们谈论过的。网站、网刊已经很成熟了,黑蓝空间活动、外联活动也开始频繁。说保持现状慢慢发展下去,有点不负责任的感觉。
黑蓝,有自己独特的名片,不需要再大力去宣传。而现在黑蓝应该对作者投入更多才是,不同类型的作者,不仅是小说的,还有诗歌其他的。目前是,作者们赋予了黑蓝生命力,黑蓝更应当赋予他们什么而变得自己有实在感,彰显黑蓝的优秀性。
也许,黑蓝在考虑一点,是否要商业化,其实这个不重要,重要的自己本质不变。
作者: 林思南    时间: 2011-6-22 21:26
也期待纸刊,我对实物比较有感觉,就像看任何一部好作品一样,书未到手而网上有的,我必定能忍得到捧着书读的那一刻,也因此,我看黑蓝网刊其实是一种长期忍的过程,当然,这其中的期待要更多一些。没订过什么刊物,但如果黑蓝出纸刊的话,我会订阅。
作者: 路滨逊    时间: 2011-6-23 08:30
也期待纸刊,我对实物比较有感觉,就像看任何一部好作品一样,书未到手而网上有的,我必定能忍得到捧着书读的那一刻,也因此,我看黑蓝网刊其实是一种长期忍的过程,当然,这其中的期待要更多一些。没订过什么刊物, ...
林思南 发表于 2011-6-22 21:26

推广做的到位的话,纸刊可以看作是筹款的一种方式。可以做成地下刊物,避免审查这些麻烦。但是如果推广不到位,成本将成为黑蓝的负担。得先做调查,目标人群是多少?怎么让这些人购买?
作者: 段林    时间: 2011-6-23 14:37
纸刊很烧钱吧,如果出纸刊的话只能走网刊缩水精华版,双月刊或者季刊,但是这么搞又烧钱又累人,也就是我们这代人还看重把东西印在纸上,等生铁的儿子长大了,说不定还会笑话我们老土呢
作者: 段林    时间: 2011-6-23 15:05
本帖最后由 段林 于 2011-6-23 15:06 编辑

而且我觉得出纸刊不如继续出黑蓝文丛,“刊”这种形式有一定的时间框架,如果这个“刊”期里好小说很少呢,则会出现纸刊良莠不齐的状态,而且好小说也是需要时间沉淀的,真正的好小说在一段时间之后再读,会更有味道,而一些不那么好的小说在某个时间内又会具有一定“欺骗性”的阅读趣味,所以建议黑蓝文丛在出作者个人集的同时,也可以尝试出精选集,像《不过是OPEN》那样的论坛精选
作者: 学投河    时间: 2011-6-23 15:08
我也倾向于段林的看法。觉得刊很容易就变成过刊了,精选集则永远是精选。文丛更加也很重要。特别是作者的第一本书,意义重大。
作者: 路滨逊    时间: 2011-6-23 15:09
《不过是OPEN》可是获奖集啊!
点子很好,可以一年出一本精选吧?我觉得季刊都太快了,哪有那么多经得起读者考研的好作品。
作者: 威廉爱德华    时间: 2011-6-23 15:11
这样不错啊。
作者: 西城四月    时间: 2011-6-23 21:42
本帖最后由 西城四月 于 2011-6-23 21:45 编辑

我们先来厘清两个问题,作为网站的黑蓝论坛,是否需要主动推广?假如需要推广,又该以怎样的形式?
作者: 余余    时间: 2011-6-24 10:01
我也收到过站内短信,但我提不出什么好的建议。看了黑天才跟路滨逊的话有感触。
无论黑蓝做什么,我都会支持的。
作者: 死因里    时间: 2011-6-24 10:48
本帖最后由 死因里 于 2011-6-24 10:50 编辑
在我进入画廊这个行业工作后,也曾考虑过艺术和商业的关系。最终得到的答案是,商业和艺术本身并没有关系,但是商业可以帮助艺术发展、活下去。即便是商业行为会影响一些艺术家对于作品的态度,但是对于艺术的长久 ...
路滨逊 发表于 2011-6-21 17:32

+1  不管是出精选集还是出文丛,都是资金的问题啊。
作者: 阿步    时间: 2011-6-24 11:02
希望黑蓝越来越好。当然想线下发展肯定要先解决资金问题。加油吧。
作者: shep    时间: 2011-7-1 16:18
黑天才说的对,黑蓝需要一些外部的辅助性的东西。就要比拍电影(我不懂啊,只看了些写导演的纪录短片),除了拍摄,还得有市场营销,打广告等等。如果能做到把又能“经营”又能保持自身独立性,就好了。黑蓝是不是需要一个经营体质和怎样规划这种经营,应该认真思考思考。
作者: shep    时间: 2011-7-1 16:24
哦,那个ipad的点子门槛低,如果考虑手机推广的话
作者: 段林    时间: 2011-7-22 10:46
哦,那个ipad的点子门槛低,如果考虑手机推广的话
shep 发表于 2011-7-1 16:24


作为一个小年轻,我现在的总体阅读效果是手机>电脑>纸媒,虽然在时间充裕、环境安静、拿着一本好书的时候阅读效果最佳,但是生活挤压了这种最佳阅读条件,我常常出现连续一两个星期也没有纸媒阅读的情况,反倒是天天在上下班地铁上用手机看电子书看网页,我这个年龄往后(未来阅读趋势)的小年轻这个倾向会越来越明显,所以,把网刊或者电子文集用软件做成手机或者平板电脑应用,挂在91手机助手之类的下载里面,是个很好的想法,甚至是符合当下社会潮流的,技术要求不高,而且基本用不了什么资金投入




欢迎光临 黑蓝论坛 (http://www.heilan.com/FORU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