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蓝论坛

标题: 十字路口 [打印本页]

作者: 胡安焉    时间: 2011-7-6 21:14
本主题需向作者支付 15 点金钱 才能浏览
作者: 段林    时间: 2011-7-6 22:00
阿穗哥贴新作了耶,先占个沙发,待我细细读来
作者: 段林    时间: 2011-7-6 23:48
“比我们小两届的都出来啦?”男孩好像吃了一惊,耸起眉毛看着女孩。女孩嗤地笑了,“你以为?”她说,“所以我们不能再耽搁时间了,要有计划地安排人生。我们已经不年轻了。”
这两句话简直像是我自己也说过的一样。
全文对话都很好,尤其是女生的,不长的篇幅却好像让我也认识了她一番,熟悉而亲切。
整篇文章显示出久疏战阵的工匠在重拾手艺时的谨慎和各种试探,端端正正地去打通曾经熟悉和试图熟悉的经脉,因为对小说和人物的重新认识,作者与人物的情感交融使得小说散发出自怜、自尊的诗意气质。我觉得这是一个新的开始,一个不错的开始,让我更期待阿穗哥的下一篇。
作者: 胡安焉    时间: 2011-7-7 01:07
谢谢阿段,每次你都鼓励我,且每次都那么迅速有力,我很感谢也感动。写这篇是临时起意,源自某天早上冒雨骑车拿货时的一时感怀,动笔前没有整篇的构思,只有一个场景就是过天桥。我也是第一次这样在脑里几乎什么都没的情形下动笔写。我就是想试着写细一点,以往我写得太粗,这次想要——用即时战略游戏打个比方:把重心从战略布局转移到微操作上。现在看效果好像很匠气、平庸、老土。不过我勇敢地把它贴出来了。勇气还是可嘉的^_^ 阿段你也加油,同样期待你的下一篇啊!
作者: 不有    时间: 2011-7-9 14:39
看完了,有个算不上是问题,但我稍稍有点儿疑惑的地方,就是这句:“不做哪有得吃?不吃哪有得活?”女孩回答道。
它出现得似乎有点儿提早?也就是稍显突兀?但从后边看这个女孩确乎爱抱怨,所以也是符合对女孩性格的描画的。但总觉得它还是太像一个事先准备好的“人生总结”了,有叙述者抢白之嫌?

这篇真是细到好处,很佩服…作者真用不着自谦
作者: 胡安焉    时间: 2011-7-9 23:13
5# 不有

谢谢不有!女孩那句话出现在小说的那个位置突不突兀,我没有从这个角度考虑过,现在也吃不准。但我信任你的阅读经验和直觉,如果你觉得这里别扭,我想必定存在问题,我会在过一段时间后对此做修改。如果这是一幕现实情景,女孩在此时此境说出此话,应该是不突兀的。我对自己笔下的人物非常熟悉,他们会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措辞及语气,我都仿如亲见。我写小说里的对话的时候标准肯定是“他/她会说什么”,而不是“我需要他/她说什么”。但我的理性意识过强,我确实很容易也曾经犯过“抢白问题”,主要集中在小说里的叙述部分,现在已有所警惕。我明白小说里的真实不等于毫无取舍和策略地照搬现实情境。

至于回复阿段时说到的这篇匠气、平庸、老土,是因为描写男孩时用了很多概括性叙述直接总结其性格特征,这些粗糙不协调的瑕疵可能是由于我在构思阶段没能建立一个整体和深刻的作品印象(情与境),然后展开叙述时力有不逮,力量(写作冲动)贯通不到所有赖之支撑起作品语感和结构的枝节。也考虑过放弃,后来降低标准务求完成是因为觉得完成一篇对现在的我有重要的鼓舞作用。

对于现在的我仅是把完成的小说贴上来论坛也需要鼓很久的勇气。因为我已不好意思再装出一副无知的姿态,却又确实仍无知。
作者: 西城四月    时间: 2011-7-9 23:25
你总是把自己看这么明白,太狠了,有时候也需要打打马虎眼。
作者: 陈树泳    时间: 2011-7-11 16:26
asui的小说总满腔真情,男主角总有女孩跟随而不跟女孩拍拖。
越写越细致了。再来点《南瓜布丁》的疏朗,会更好。
借你豆瓣《后记》一用。
作者: 管理员    时间: 2011-7-20 01:17
【创作后记】
胡安焉小说《十字路口》创作后记

  我很想试试,纯粹站在读者角度说说这故事(或片段)里的两个人物。小说完成后,里面的世界就自成一体,虽然我是作者也只能和读者平等地去理解和阐述。如果我的理解和其他读者有偏差,也不能说我是对的而其他读者是错的——阅读和理解是个人对文本和人生的审美行为,无关乎对错——或只有我说的才是写作时的预设或故事中的真相——小说不是猜谜游戏,既没谜底也没真相。
  这是一个描写生活中泥泞景致的悲凉故事。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女孩是个刚在现实生活中有所觉醒的人,而她的朋友赵婷和小毛等甚至都没对生活产生深刻的意识便沉沦到混沌中。但不能据此便判断女孩(将)比她的朋友更幸福或幸运。女孩希望把生活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愿望很可能是徒劳的——我甚至想说她的一切努力几乎是注定要失败的。故事里没提到男孩和女孩的家乡,但可猜测是个小地方。他们在学校安排下到广州实习,过了整整两年,女孩仍在从事餐馆服务员这样的工作,而她的同学都陆续回家乡了。没有道理认为她能挣脱同样的命运,即最终的刹羽回乡——无论作者创造这个人物时有没使用具体的原型,但类似的人生故事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在像广州这样的城市里上演——假如章鱼保罗连续猜对了九场赛果,你还认为它会猜错第十场吗?不会。因为你已经知道它不是在撞运气。同样道理,如果成千上万的男孩女孩在这种情形下都踏上了同一条道路,你认为故事里的女孩能幸免吗?更使人心酸的恰恰是女孩对生活的醒悟,如果她像她的朋友一样过得浑浑噩噩,人生毫无追求,那么回乡也未必是件悲酸的事。但她已经深刻地意识到回乡的生活是自己无法接受的,进而想改变自己的命运。然而她的性格越是认真和执着,她的自我意识越是清晰和深刻,她的行为越是主动和努力,她的命运也就越悲凉。因为她的命运无从改变,最起码从故事里看不出她有何计可施。都来广州两年了,还在做低收入的餐馆服务员,她自己也认识到哪怕另找工作也无法改变处境。男朋友也离开了她。她把希望寄托在男孩彭涛身上,也注定是无果的(后文细述)——尤其是考虑到像她这个年龄的女孩无论在谈论什么时往往都是在谈情,这一徒劳的憧憬就更使人感觉心酸。从她和男孩的言谈中可以察觉她还是个颇有主见甚至刚性的人,但她的这一性格特质无疑只会增加她在与现实的剧烈摩擦中的痛感。很多年后,当她过着自己曾认为“死也不要过”的无奈的庸碌生活时,她回过头思索自己年轻的时候到底哪里搞砸了,但她永远不会有答案——岁月侵蚀了她的容颜,消磨了她的意志,钝化了她的感受——她可能是我们的母亲,可能是我们的姐妹,可能是我们的朋友,也可能是我们朋友的母亲或姐妹——她无所不在,悲剧也无所不在。鲁迅曾经打过这样的比方:假如我们被困在一间房子里,只有你独自醒来,你发现房子外面着了火,马上要危及所有人的性命了,而你又发现困在屋里的人无论如何是逃不出去的,这时你会喊醒其他人吗?——而我进一步假设,假如这间房子就是我们的生活呢?
  再说男孩。他的心理活动显得比他的实际年龄要幼稚得多,每当女孩和他谈论到现实问题时,他就表现得拘谨、结巴,甚至词不达意。大概为了掩饰这一交谈中的尴尬,他尝试把话题引向不切实际的桥和十字路的比喻中,却又被女孩打断。他绝不是处理现实事务时有能耐的人,这从他的性格可窥知。甚至,他的现实处境可能很不妙。有两处细节:当女孩问到他的生意情况时,他不自然地支吾其词;当女孩最后说到要和他合作时,他脸上一闪而过的惶恐神色。这或许有受到他的逃避型性格影响,但从根本而言还是决定于他的现实处境——他正面对的艰难局势和不自信。当然这些都是超出文本叙述的猜测。还有一点,男孩最后说的一句话,心里并不认同女孩的观点却又口头认同,表明他仍未克服自己的老毛病,即轻易在人前放弃自己的观点或意愿,不懂坚持也不懂拒绝——归根结柢是不懂表达。这预示了他和女孩接下来的相处不会有好的结局,就像他从一个好学生变成一个辍学生的轨迹一样。而更可能的情况是,他俩在车站分别后,他就再不会与女孩联系或见面。(这只是根据故事中男孩性格的描写做出的猜测,而不是以作者身份揭示预先设计好的人物命运——并没这样的东西。)
作者: wqawqa    时间: 2011-7-27 10:36
这是阿穗?越写越好了,
作者: 威廉爱德华    时间: 2011-7-27 17:09
刚有点空,打出来再看阿穗的小说。
作者: 威廉爱德华    时间: 2011-7-28 10:40
全篇的对话很好,叙述也很细致,真实。但全篇读下来,个人感觉这篇小说的意识要强于语言。语言如果再精确一些,会更好。也不是说这篇的语言不好,语言全篇很扎实,平稳,没有泄力的地方,从另一方面说这也是这篇的缺陷,也就是没有亮点。另外一点就是像“他只是长期透支心力在学校里扮演一个不是自己的角色,”这样的表述提到两次,我觉着一次就够,表达的时候要克制,不但是语言,还有叙述。
这些都是根据我最近写作然后看过阿穗这篇的感受,有说的不到的地方,阿穗见谅哈。
作者: 花黄夏天香故    时间: 2011-8-1 19:07
想起电影 天桥不见了
作者: 胡安焉    时间: 2011-8-1 20:24
12# 威廉爱德华



谢谢威廉,你这段回复我现在才读到啊,我一直以为你只回了11楼那句,所以始终没点进来看看。真惭愧。你批评得很客气,你说的我明白,这篇小说我没构思情节,甚至连作品里的人物处境都是边写边编的(当然,这些人物都是我在现实中常接触和熟悉的),确实有你说的问题。我本打算更克制一点,别让人读时察觉到我后记里写的那些类似“人文关怀”的内容。但大概还是过分刻意,并被你察觉吧。一方面我可能确实在写作时意识太强,另一方面在小说场景细节、环境气氛、人物心理的丰富呈现上我始终乏力。没有情节的小说我基本上没能力写好,我觉得或许因我偏于理性,而且自小接受实用主义教育吧,所以在生活中我缺乏对不含有现实意义的事物的丰富感受力。这一问题我应如何对待我还在斟酌。但写这篇对我还是有帮助的。谢谢你。也谢谢花黄、WQAWQA、西城等几位肯花时间读这篇小说的朋友,向你们致敬。




欢迎光临 黑蓝论坛 (http://www.heilan.com/FORU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