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蓝论坛

标题: 写给外甥女的信 [打印本页]

作者: 路滨逊    时间: 2011-9-4 02:00
标题: 写给外甥女的信
晚上,我正忙于自己的事情,听到她的叫声,赶忙回头帮忙把窗户打开。这位小姐开窗户夹到了手。我说句连窗户都不会开……,小姐和我吵架,跑出去了。过了会儿自己回来睡下了。我放下手头的事,给她写了这封信。

FLN:

这次你来了,我对你说的最多的话是“……你是个成年人了……”。这也是这一年来我对你说过的最多的话。即便你还远没有像个成年人那样思考问题,但我这封信尽量把你当作个成年人来看待。

首先,我想请你思考一下,为什么你在我这里,没有像你在家一样舒服自在?是的,我没有给你提供像你妈一样无微不至的照顾,因为我不是你妈,我是一个独立的人。你的母亲可以为了你,承担你自己应该做的很多事,那本事一个有自理能力的人应该自己完成的事。她做了这么多,只会让你丧失更多的生存空间。而我不是你妈,不可能放下自己独立的生活去照顾你,我有我的生活。
你自己考虑一下,你有哪些独立生活的能力?19岁了,不会煎鸡蛋、早上起床了也不知道烧点儿开水喝,一切等着别人端到面前才可以。我照顾你并不比照顾一个5、6岁的孩子省心(或许5、6岁时的我也比你强)。我得操心你经手的一切事物:灯关了没?门关了没?东西是不是放在冰箱里对的位置?到底能不能煎鸡蛋?在我最忙的时候,不得不回头照顾被窗户夹到手的你,给你演示怎样开窗户才对。我觉得这样很累啊!

我知道你成为今天的你,责任并不全在你自己,有你母亲教育适当的问题。但是你已经是个成年人了,并且走出了家门,不再受母亲的照料,你必须自己对自己负起责了!

以前并没有人告诉过你,一个独立的人应该具备怎样的生存能力。这本是你母亲该教你的。今天我就越俎代庖,和你谈谈这个问题。

可以说,你很幸运,在今年这个时候,我的生活已经较为稳定的时候来到我这里。在今年之前,或者说2010年之前,我的生活远没有这么好。
我独自来到北京时,举目无亲。我不了解北京的交通、不会坐公交车、不知道去哪里购物、遇到困难不晓得找谁帮忙。现在,你看到了,没有大学文凭的我能有个安身的窝,开始像样地过日子。在这个过程里,我去面试坐错车、我遇到的种种困难,不会有人说你人生地不熟就怎样放我一马。在我父亲去世时,也没有任何人过来和我吃顿饭,安慰我一句。一切都要自己经过来的,没有人可以代劳。也不会有人来问我,在遭遇挫折时,我的自尊是否被伤到。因为自尊从来不是别人赏赐的,而是自己给的。

如果你懂得自己做早饭,或者即便自己做的不好,也努力学习并尝试,哪怕暂时失败,也算是有了学习的机会。如果你尝试努力照顾好自己,让别人少操心,那你就是个独立的人,别人自然而然尊重你。即便你夹到了手,那也仅是个小失误而已,别人没必要放下自己手头忙的事,转过头来照料你,因为你是个独立的人,会做好该做的事。

我跟你说我六岁报名学前班、七岁报名一年级、十三岁报名初中、十六岁报名高中,完全是我自己做到的。我和你说这个并无炫耀之意,而是给你个警醒。你总说自己会学会做那些的,可是你连一个独立的人最起码的去尝试照顾自己的精神都不具备,那些能力会从天而降吗?即便5年后你是哈工大的高材生,毕业了又能如何?一个不独立的人在社会上是无立足的可能的!别人断不可能放下自己手中的事物来分心在你身上。

如果我是你,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就努力试验,自己走出去。我们都是这么来的。坐错了车,不要紧,反方向再坐回来。有什么路不是人走出来的呢?!你难道就不想自己试试?

如果你很气愤,从我这里就这样离开了,那你断然无法获得我的尊重。要么你就像个成年人,解决问题给我看看。

你的小姨
2011年9月3日晚

作者: 小王汪汪    时间: 2011-9-4 02:11
用写信的方式教育外甥女,会不会过于严肃?
作者: 路滨逊    时间: 2011-9-4 02:34
我把她当作平等的人才要这样。信件传递的信息量足够多、足够准确。我希望她不要上了几年大学后还会怨窗户不够好,夹她的手。
作者: 路滨逊    时间: 2011-9-4 02:35
小王汪汪 发表于 2011-9-4 02:11 用写信的方式教育外甥女,会不会过于严肃?

当年我和我父亲经常通信,这是个好方式。
作者: 陈树泳    时间: 2011-9-4 02:44
貌似信中出现太多“我”字,可能不利于沟通,反而让对方有压迫感,教导别人应尽量出现对比,特别是拿“你”跟“我”对比,会让人很累。
作者: 蓝风    时间: 2011-9-4 07:50
挺中肯的,应该这样,这比面对面会好些。
作者: 路滨逊    时间: 2011-9-4 10:57
如果不出现我的话,更有问题。因为这封信就是我写的,我在这封信里是什么位置?如果我连出现都不出现,就是以一个旁若无人的样子出现,那更给她居高临下的感觉了。
作者: 昔。    时间: 2011-9-4 13:42
路滨逊 发表于 2011-9-4 10:57
如果不出现我的话,更有问题。因为这封信就是我写的,我在这封信里是什么位置?如果我连出现都不出现,就是 ...

倘若是“沟通”,而不是“教育”,用书信的方式的确挺好的,只是这封信。。。却让我感觉到一个自我的阿姨,阿姨拿自己年少时的“懂事”,去跟“不懂事”的小女孩比,倘若是我,反而会激起我的叛逆。

原谅我的直率。
作者: tutulong    时间: 2011-9-4 15:21
吓到我了
作者: 陈树泳    时间: 2011-9-4 23:04
tutulong 发表于 2011-9-4 15:21
吓到我了

tutulong,你的眼睛肿么了(今天关注了jiong单词用户吗??)
作者: 生铁    时间: 2011-9-4 23:19
挺好的。直说比不直说好。小路也不容易。
而且你不仅教育了你的外甥女,还连带着指出了她妈妈的错,她让她“丧失了更多的生存空间”,并且她对她的孩子“教育失当”。

信里该说的内容都说到了,我觉得唯一缺的是一点点感情。
从这封信里,感觉你对外甥女似乎没有什么太多感情。以前大概也没怎么一起生活过吧?
“如果你很气愤,从我这里就这样离开了,那你断然无法获得我的尊重。”意思就是说,尽管你妈就这么把你推给了我,使“我这样很累啊”,但这可不是我要赶你走的。如果你走了,是你自己选择的,是你的错。

你外甥女读信后有啥反应么?回头给我们说一下。写信作为开头,下一次就可以直接面对面再交流一次,但不知她是否会这么做。
作者: 路滨逊    时间: 2011-9-5 01:39
我是看着她从一个婴儿长大的。从小特粘我,上厕所都要跟着。她也是我最疼爱的下一辈儿的孩子。我和她说话,向来比较直接。我比较尊重小孩子,不管多小,她和我也比较亲近,无话不谈,甚至包括她男朋友想和她上床的事。
她看完信,没有任何表示,她还完全不懂的应该做什么反应。说起来伤心。她高考完,我让她去看看我母亲(我母亲一个人独居在家),她没去。我很生气,但是一直隐忍不发,等着她来北京才谈这件事。而且最近我母亲也很生她母亲的气,就因为她母亲不去探望我母亲(她母亲为了让我接待好她,电话里骗我说去看了我母亲)。我母亲知道我收留她,很生气。我是瞒着我母亲接待了她。
我只是想,无论她的母亲怎么做不对,她是个孩子,而且是我一直那么疼爱的孩子。我也曾一个人出过远门,知道第一次有多不容易。所以不忍心。这一次我好好地送她走。然后打电话给她妈妈,让她妈妈去看我妈妈。
她在这里,我吃什么她吃什么,我用什么,她用什么。昨晚吵架的时候居然说寄人篱下,要从我这里走掉的话。我今早和她说了,你自己去搜搜,股骨头坏死是什么病。我把你那么重的行李从火车站拖过来,我容易吗?做人要公道点。
作者: 路滨逊    时间: 2011-9-5 01:40
昔。 发表于 2011-9-4 13:42
倘若是“沟通”,而不是“教育”,用书信的方式的确挺好的,只是这封信。。。却让我感觉到一个自我的阿姨 ...

她愿意叛逆就叛逆去。对一个最尊重她的人,她这么不在乎,那我也无话可说。
如果不是她尚且没有独立生存的能力,我昨晚就赶她出门了。
作者: 小王汪汪    时间: 2011-9-5 03:11
如果你连大家的建议都听不进去,还要一一反驳的话,那么可想而知,你外甥女和你之间的沟通,对她来讲也是件挺头疼的事啊。。。
作者: 路滨逊    时间: 2011-9-5 03:14
小王汪汪 发表于 2011-9-5 03:11
如果你连大家的建议都听不进去,还要一一反驳的话,那么可想而知,你外甥女和你之间的沟通,对她来讲也是件 ...

不了解情况,请不要随意下论断。
作者: 路滨逊    时间: 2011-9-5 03:21
小王汪汪 发表于 2011-9-5 03:11
如果你连大家的建议都听不进去,还要一一反驳的话,那么可想而知,你外甥女和你之间的沟通,对她来讲也是件 ...

很多事情并非可想而能知的。
作者: 路滨逊    时间: 2011-9-5 03:22
本帖最后由 路滨逊 于 2011-9-5 03:24 编辑

我今天出门在忙自己的事情。留她在家里好好想想。
明天听她怎么说。如果她毫无反省,以后也不用认我这个小姨了。
作者: 路滨逊    时间: 2011-9-5 04:05
我想你们不用从这篇文字的只言片语揣度什么。
从我的经验看,内地人和新疆人的文化差异很大,习惯和交流方式迥然不同,少数民族就更不同了。
对内地人来说,新疆人的交流方式是太直接了。而我的家庭又更直接。在家里,我和我妈谈问题会直接问她爱不爱我这样。我估计内地很多人一辈子都不会问父母这个问题。
内地人很少有拥抱的,新疆人拥抱亲吻很平常。在你们看来,我的说话可能很直接,但是我们在所有的交流上都一样的直接。如果学习内地人,委婉委婉地去谈,对方反而很难明白你的心意。尤其是我外甥女刚刚来到内地,本性又直爽不会拐弯,如果我和她太委婉,恐怕她4、5年后也未必能明白我要表达什么。

最后一句话,我为什么要那么说?那一句话是我特意加上去的,就是想给她指一条明白的路——自己努力地成长,才会赢得真正的尊重。
作者: 路滨逊    时间: 2011-9-5 04:07
这封信我虽然措辞很严肃,但这也是绝无仅有的。如果我平时就装出长辈尊严来,她根本不敢和我顶嘴的。就是平常我对她太平等,她才敢对我吼。她和我一起出门,别人都以为我们是姐妹,她的老师以为我们是同学。平时我可以和她嘻嘻哈哈,没有架子,但是认真谈道理的时候,必须严肃。
作者: 路滨逊    时间: 2011-9-5 04:09
小王汪汪 发表于 2011-9-5 03:11
如果你连大家的建议都听不进去,还要一一反驳的话,那么可想而知,你外甥女和你之间的沟通,对她来讲也是件 ...

我们新疆人也一向如此。有什么不满不会积压,不会内心不满,表面假装虚心接受。我只能说这是文化差异。
你们说的,我不同意就是不同意。
作者: 陶北    时间: 2011-9-5 07:39
这就是中国教育的问题所在。学生时期主要学习,家长什么也不让干,甚至应该自理的事,也代疱。最后培养出来的是学习健将,生活白痴。有人玩笑说,高中毕业应该重进幼儿园,从吃饭穿衣学起。
我儿子就是这种情况,他妈妈、姥姥都是超级勤快人,这样更糟。但,90后们能否听进去你的这些道理,就很难说了。我的感觉是用处不大。也许这些得吃一堑才能长一智。代价是必须付出的。
作者: 蒜頭    时间: 2011-9-5 11:27
獨自一人去外地上學是佷重要的,生活費上維持既不拮据也不会过于宽松的状态,需要忍耐自己的欲望去消费,如果还不能满足就得想办法兼职
作者: 陈卫    时间: 2011-9-5 21:52
信本身我赞成生铁,觉得写得不错的,部分地方我甚至感动了。
信的效果我赞成陶北,觉得作用不大,他们确实更需要现实的代价。
他们还是有些共性:父母的教育使教育功能失效,最后只能整个社会帮他们教育了。
作者: 陈卫    时间: 2011-9-5 21:55
这个信即便增添“感情”部分,也是没用的。总之理性的、柔性的教育对他们基本上没有实质性作用。最后现实的捶打能让他们认识自我、修正自我,算是好的了。
作者: 路滨逊    时间: 2011-9-5 22:14
谢谢陈卫的回复!

今天我没有和她谈什么,只是陪她看了泰坦尼克。在主人公逃生的时候,顺便科普(找斧头锤子什么的),调侃主人公臂力不错,得以逃生,等等。气氛是欢愉的。
她告诉我,今早尝试了煎鸡蛋,糊了,又煎了一次,还是糊了。她说,同学们在QQ上告诉她,油放少了。看起来她还会再尝试的。
我挺开心的,我觉得她还不是那么差,只是她母亲一向太惯着了。走出家庭,遇到挫折,总是会慢慢进步的。我会陪伴她这个过程,去思考困境中的自我,去思考怎么度过困难。
她还是很坚强乐观的孩子。十岁父亲去世,虽然很想念父亲,但一直都很坚强。
明天带她去故宫、去前门逛一逛。顺便随意地聊一聊她这两天的想法。




欢迎光临 黑蓝论坛 (http://www.heilan.com/FORU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