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蓝论坛

标题: 有人想等雨停了再走(微小说两篇) [打印本页]

作者: 八和九生    时间: 2012-4-22 17:00
标题: 有人想等雨停了再走(微小说两篇)
本帖最后由 八和九生 于 2012-4-22 17:02 编辑

《有人想等雨停了再走》

    有人想等雨停了再走。但就在原地等候的时候,他突然感到寒冷。这雨也没有要停下来的意思,所以他突然陷入了尴尬的境地。要是有谁能帮他一下,或许他会表示感谢。但如果这人来晚了,他反而会觉得,其实一个人也很好。
    雨却一直在淅沥淅沥的下着,有时候在夜风的帮助下它会显得来势凶猛,有时候却变得很微弱。不过倒是从未间断过。这声音也颇为嘈杂,明明来自地面,听上去却仿佛来自天空。
    有人想等雨停了再走。这并不是说,他急着赶路。着急回家喝口温暖的茶水,或者躺进被窝里睡个好觉。家里是否有人等他也未可知。他从不感到急迫,只不过偶尔路人纷纷从他眼前走过时他会感到有一点孤单。有时候,他觉得这样困在原地看一看行色匆匆的路人也是一件有乐趣的事。
    有那么一刻,寒冷的感觉也消失了。他甚至感到温暖,随后温暖变成了烦躁,这让他不安,他极力想摆脱这种不安,就如同一个沉睡的人奋力想从梦中醒来。突然,他惊醒了,这寒冷重又袭来。还是那雨,也还是那深邃的夜晚。
    有人想等雨停了再走,但是这雨足足下了一个世纪。





《我不在意她说的话》



    我没有太在意她说的一些话,我也不是很确定她是不是真的喜欢我。今天我们逛街的时候,如同往常一样,她对我说了好多未来的期许,她说等到我们结婚,要给我生两个孩子,让其中一个学科学,另外一个学艺术。但是他们必须相亲相爱,不能互相争吵和嫉妒。还要给他们安排在两个房间,至于为什么我不记得了,我不太在意她说的一些话。她说的东西都差不多,而且我们要去看一场电影了,我肚子饿了,估计开场前来不及吃一顿饭。我想,只能饿着等这场电影放完。电影院漆黑一团,她挽着我的胳膊进去的时候小心翼翼的。我们坐在后排。荧幕亮了起来,这让我想起了自己的小时候。我小时候住在地下室,我父亲晚上给公司看大门,每天早上我都会早早的起床给他做好饭,等着他回来填饱肚子然后躺床睡觉。我们住的地下室只有一个窗户,那是一个封死的窗户,窗户外面就是地面,我可以从那里看到街上行人的脚,自行车的轱辘,还可以听到熙熙攘攘的声音,就像那个电影院的荧幕。那个时候,我一直觉得生活总是在我的脑袋上过着。




作者: 水鬼    时间: 2012-4-23 00:09
这样的小东西自己也写过一些,我倒不觉得它们是小说,哪怕是微型的,其实更类散文诗一些,但又没韵律。写着舒畅,却没什么意思。
作者: 八和九生    时间: 2012-4-23 12:18
本帖最后由 八和九生 于 2012-4-23 12:43 编辑
水鬼 发表于 2012-4-23 00:09
这样的小东西自己也写过一些,我倒不觉得它们是小说,哪怕是微型的,其实更类散文诗一些,但又没韵律。写着 ...


尊称一声水鬼老师。
原谅我有所冒昧。但是我以为,我写的算是现代主义的东西。
佩索阿有一首诗,叫《在下雨》,写的是窗外的雨让他不安。乍一看,也只是小小的抒情,但佩索阿的伟大,正是抛弃了任何抒情,直击当代人的生存状态。
拙作《有人想等雨停了再走》,其实也是写当今人的生存状态,末一句“但是雨下了一个世纪”其实正是说出了这个文本的非真实性。(不过如果改成“但是这雨一直没有停”可能更好一些。)

PS. 我非常喜欢井井回老师的诗,我觉得他的诗在当今中国应该是数一数二的。我从他的诗作中读到了当今人在日常生活中所感到的紧张。我想,井井回的诗也是这个意思。

老师您的文学造诣当然让我敬仰。当然,我不是质疑您的审美。只是如果我被误读了,会非常难过。

我的小说《东方野蛮人》一直没人理睬,可能也是这个原因。小说通篇的没有情节的构造,实在非常“幼稚”。只是我本人深受伯恩哈德、耶利内克以及法国新小说派的影响。
昆德拉曾说,小说应该只写小说能写的东西。故事应该交给电影艺术。我想,我一直也是努力让语言自己说话,语言如果不能超越故事,在我,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如有得罪,还请见谅。问好。

作者: 水鬼    时间: 2012-4-23 13:31
本帖最后由 水鬼 于 2012-4-23 13:32 编辑
八和九生 发表于 2012-4-23 12:18
尊称一声水鬼老师。
原谅我有所冒昧。但是我以为,我写的算是现代主义的东西。
佩索阿有一首诗,叫《 ...

别叫我老师,其实叫我同学更亲切一些。
被误读总是时有的事,因为我自己的阅读习惯和对小说的理念,我在阅读时基本上是按我自己对小说的理解和经验来评论的,这种经验和理解本身就带有偏激性,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在解读你小说时体现的是“我”,那么另一个作者在解读你小说时必然体现的是另一个“我”,也许正由于众多读者的“误读”,作品的丰富性才得以彰显。相反,如果每个读者读你的小说都持一种认识,而且跟你的创作理念一致,那么这个作品只能说太浅薄。
你的另一个小说没时间看,这两天在忙毕业设计,焦头烂额,等所有事项结束后再好好看看。
作者: 蓝风    时间: 2012-4-24 18:28
你说你喜欢伯恩哈德,那么想必看过他的《事件》,《声音模仿者》这两个虚构散文集。都是很短小的篇章。你这两篇也有这样的意思,第一篇比第二篇要好些,就我自己觉得,可能写得比较单纯比较笔力集中,也就更有力。结尾很不错。第二篇,有点杂,碎,指向不是模糊,而是不足够模糊。
你说到井回的诗歌,我也很喜欢,他的诗骨子里是极古典的,这是他在现代诗坛独特的地方,他敢于摒开现代,以此来表现现代生活。
作者: 八和九生    时间: 2012-4-24 18:35
蓝风 发表于 2012-4-24 18:28
你说你喜欢伯恩哈德,那么想必看过他的《事件》,《声音模仿者》这两个虚构散文集。都是很短小的篇章。你这 ...

呵呵,点评的非常到位。受教。

我的确是模仿了伯恩哈德的“短文”。不够成熟。




欢迎光临 黑蓝论坛 (http://www.heilan.com/FORU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