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蓝论坛
标题:
十年前的两封来信
[打印本页]
作者:
生铁
时间:
2012-10-24 14:09
标题:
十年前的两封来信
本帖最后由 生铁 于 2012-10-24 14:10 编辑
第一封:
汪铁好,认真读了你的小说《在铺上》,想和你聊几句。
小说中那种被克制的情感、那种淡淡的味道很不错,写小说收起来是一种做法,放出去也是一种做法,只要把握好尺度分寸,都是不错的。
但坦率地说,我觉得这仍是你的习作。文字上倒没什么大的问题,但感觉比较绵软,最关键的是小说的“思想”。说“思想”这个词似乎很可笑,我指的思想不是指小说引申的语义,而是指作者关注的题材和叙述上的老到。你的这篇小说写一段火车上的谈话,感觉比较“纯情”,我们不是说纯情不好,但你的叙述给人的感觉是两个少男少女的味道,我不知道你想说什么,生活的琐碎无奈?还是无可言说的情感?
我想,除了文字本身的训练外,其实你迫切需要解决的是小说关注的层面问题。
这篇小说我个人觉得还没到在文学刊物发表的水准,如果你有更好的,可再邮来给我。
说得直率,请勿见怪,也仅供参考。
第二封:
汪铁好,你说你想表现的是人内心深处的孤独和恐惧,但我却看不出来,
恐惧何在,那孤独终究也是青春期的孤独,我想这未必是我理解上的问题,
而是你的笔触未能探究到那更深的地方去.所谓关注的层面,人的心灵当然是永恒的终极的目标,但你不妨先试着写故事.老老实实地把故事写好了,其他东西就都在里面了.小说家终究是要讲故事的,任何文体的实验都建立在这个基础上,这是基本功,就像画抽象画也必有扎实的素描功底一样.
不要急着去表达什么宏大的主题,先试着讲一个故事,把故事圆满而人物凸现地叙述出来,可能会是进入写作的最好方式.
--------------------------------------------------------------
这是十年前一个作家给我的复信。当时我寄了两个小说给他。这个人年纪比我大不多。但当时已经写得相当成熟、相当好。
我贴这个不是想说他的观点是否全对,只是想想,这十年来,我又进步了多少?我觉得太少。
仍要继续努力,继续努力,哪怕只是作为一个爱好。
不敢奢望千里,积跬步,能进几十里,几百里,就好。
作者:
猪皮
时间:
2012-10-24 14:46
从现在开始
作者:
蓝风
时间:
2012-10-24 14:55
回复的很贴心。
作者:
5月8月
时间:
2012-10-24 16:20
本帖最后由 5月8月 于 2012-10-24 16:21 编辑
信和投稿都是邮寄出的吗? 你和那个作家如果是同一个人就太完美了。才华横溢的作家曾经是你,后来因为某个意外,你失去了他。医生给你开的唯一的药,就是让你给他写信。你是个非常坚强的老人,你一封一封地给他写,他也一封一封地给你回。就在你们最后将要再次合二为一的时候,医生告诉你,你们俩注定要死去一个。你把最后一封信捏在手上,不知道该不该寄出。
作者:
5月8月
时间:
2012-10-24 17:39
本帖最后由 5月8月 于 2012-10-24 17:39 编辑
也许在结尾,是他(青年作家)捏着那封信,不知道该不该寄回。
可能更好一些。
此时,内心的矛盾来自老人,但外表已经开始合一了。 你说这样是不是更为准确呢? 蓝凤?
作者:
镇州大萝卜
时间:
2012-10-24 20:20
说得挺好的,都是实在话。
作者:
shep
时间:
2012-10-25 23:49
故事说的说法有意思。我最早有写作冲动的时候没有想过,现在更不想。有人自然有故事
作者:
X
时间:
2012-10-26 13:24
一幅名画总会有它背后的说法,我常在想,我们看一幅画看到的远不止画本身的形象和细节,小说应该也有这个“作品性”吧,它不仅是表面所呈现的故事、细节、关注的情感和主题,它是整个作者所站的高度和持有的视角所决定的作品的宽广度和层次,故事情感主题等是基本功,做得好会引人入胜,所处的高度和视角,把握得好,就会超凡入圣了。
作者:
生铁
时间:
2012-10-26 15:19
你们一说,我又迷惑了。不知道到底谁说得对。虽然自己一把年纪,但仍然没个主心骨。
反正我觉得都对就是了。
作者:
柏仙妮
时间:
2012-10-26 16:19
本帖最后由 柏仙妮 于 2012-10-26 16:23 编辑
生铁 发表于 2012-10-26 15:19
你们一说,我又迷惑了。不知道到底谁说得对。虽然自己一把年纪,但仍然没个主心骨。
反正我觉得都对就是了 ...
呵呵,其实这也是我一直不敢回这文的原因。
我记得以前跟故事会的编辑联系过,他看了我的文以后却说:写得太文雅了,故事会里的文就应该用词通俗。
后来写网文时,那编辑却说我的构句还不够通畅,一定要更通畅。
有时有人觉得我的句子太平淡,不够有力,有时又有人说,太华丽,不够朴素……
经常会觉得茫然,不知下一篇写什么,要怎么去写才好。
在博客上结识了一个编辑,他说,写小说就是要写出微妙的地方,就是许多只可意会而不能言传的微妙人性。觉得他说的颇有道理,他说我‘即将抵达的红衣主教’就写出那种微妙的人性。叫我往这方面努力。
不过,我之后一直在找这种‘微妙的人性’,试了几回,却没有那种感觉了。
因此,要写成什么样的好小说,故事是否要完整鲜明,估摸着要看作者需不需这个媒介来表达吧。许多作者之前写过许多篇,大伙也许都觉得这里有问题,那个不怎么样,等出了一篇成功得了,又将原来的都拿来诠释了。
但如果说评文章没有一定的标准的话,这话又等于在说,这世上的文章没有好坏之分,似乎也不成立。
所以,我经常跟我自己说,要努力尝试不同的写法,要努力学习,没别的了。
(其实吧,我觉得这里的所有的楼都是歪的,我忖度着大伙都没看过你十年之前的作品,所以个个都不敢正面回答,呵呵,我努力看过你二篇文,不过,好像都是近五年的,所以也不敢回答,不过,我觉得吧,你写文确实偏印象派的,当时看到你的名字叫生铁,一看你的文那么像一缕香烟似的朦胧细致带着点淡淡的忧伤,还真觉得不可思议。我这不是说不好,呵呵,我说是我的感觉。当然这里写文的人都比较细致,但每个人都细致的不一样,好像shep比较注重心理描写,X的恶童的力量来自积聚的情绪。呃,这些也都是我的印象,可能也不准。呵呵,加这个注只是想把楼扶正一下。呵呵,问好!)
作者:
柏仙妮
时间:
2012-10-26 16:55
本帖最后由 柏仙妮 于 2012-10-26 16:59 编辑
还有一点,我有时也会困惑,很想找人聊聊。
许多朋友说我写文最大的缺点是因为我不敢坚持自已,其实我是很惶恐。我经常看到许多写文写得很不错的人,当别人给他拍砖时,他总是会为自己辩解几句,比如伏笔藏那里?我这样写有我什么用意什么的等等,总之,就是不接受别人的拍砖,但作为一个旁观者,我的确觉得那个拍砖的拍的很有道理,我不明白,在我眼中这么显而易见的事实,作者怎么自己就看不到呢?而且不是一个,几乎有些底子的写手都会这样。
然后我想,是不是我们的盲区自己看不到,就像我们的后脑勺,别人看得明白自己却无法看到。因为总是看到这种情况,所以对于别人的拍砖,我总想努力改正,我总是提醒自己,一定要认真考虑。
在这种心情下,确实是很容易没有主心骨的。但这种没有吧是有一定的界限,跟那种写文抄袭别人风格的人不一样,我想它应该有更好的名字,叫“尝试”吧。
对了,我跟着上面的话题讲,我有时将心比心,也会试着跟一些人讨论,想指出他文中显而易见,他却百般抵赖的缺点。开始我觉得那只是他的盲点,他看不到,可等我解释的非常明白时,他居然还有话解释,那时我明白了:看到自己的缺点是容易的,承认自己的缺点是痛苦的,最关健的都还不是那些,是改正自己的缺点是需要能力和努力的。
关健在于:当一个写手养成自己较为稳定的风格时,想改正自己的习惯是很难的,更难的是要为此做出的努力。不,我不是在说,他们不努力,他们努力写文,努力写文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就像许多技巧活一样,熟练后就算再忙也只是一种习惯使然,但要一个人努力现去尝试新的方式,修正自己的错误,这一点更难。就像一个人学会一种技术后,就想靠这种技术活活到老,再去学习新的技术活,就觉得懒了。
对,我的意思是:学写作其实也不能吃老本,一篇是这样,二篇是这样,三篇是这样,看似很努力,其实是在抄袭自己,复制自己。(这句话我还是从莫言那里学来的,他说作家最可怕得还不是抄袭别人,是抄袭自己)。我认真想一下,有许多时候,我也是这样,前篇文中的对比句跟这篇文中的对比方式没什么区别,只是描写的心情不同看上去好像不同,上一篇文中描写环境的,跟这篇文中描写环境的句子的主谓宾排列的方式都一样,只是因为环境不一样所以别人不觉得。这个就算是自己抄袭自己了吧,我想。
呵呵,我好像离题了,呵呵,我只想找人说说,希望他(们)能理解,这样我就明白自己想的是没错的。
其实也还是没自信的缘故!
呵呵!
作者:
夕夕夂
时间:
2012-10-28 16:27
伏首拜读
欢迎光临 黑蓝论坛 (http://www.heilan.com/FORU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