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蓝论坛
标题:
破冰
[打印本页]
作者:
比多
时间:
2013-4-15 17:13
标题:
破冰
本帖最后由 比多 于 2013-4-15 17:21 编辑
对于杜粉来说,《毒战》只是一部差强人意的杜琪峰电影。没有浪漫情怀,戏剧悬念不够。但是对饥渴的大陆观众来说,《毒战》绝对是久旱之后的一次痛饮。我倒不怀疑海润的公关能力,可就审查来说,我不认为是能靠公关打破壁垒的。我觉得是从审查内部出现融化、松动,然后才有人敢瞅准时机做“破冰”。
“人心比毒更毒。”古天乐完美诠释了制毒师蔡天明。为了活着,他出卖徒弟、兄弟、干爹,也出卖自己的底线、自己的尊严。你会说,这烂人还有什么底线、尊严?不是的,在杜琪峰的电影里,劫匪有劫匪的情怀,小偷有小偷的尊严。而在这大陆的第一次,他全不要了,可能杜sir觉得,大陆的匪,谈不上情怀。人物如此绝望,蔡天明临死之前还在不停地出卖,想要换取一线生机。——我觉着仅观看这种人生都算一种吸毒。
我对东北人有很深的偏见。我不太喜欢他们说话办事的腔调与方式。推及人,我不喜欢张学良、赵本山、孙红雷。尤其是孙红雷,他的片子,传说中牛逼的片子,《征服》《落地请开手机》一直到《人间正道是沧桑》我都不愿意看。但是有一天我偶然看到了《边境风云》。我的态度变了,我觉得孙红雷是一个好演员。《毒战》里他装得“哈哈哥”比哈哈哥本人还像哈哈哥,虽然郝平挺令人惊艳(毕竟是梅花奖得主),但是比孙红雷还是略逊色。——这不是名气问题。现在把大陆演员和港台演员绑一块,一点不生分。长此以往,渐渐的港台演员会显得有点别扭,等林家栋这一批过去。
我去的影院这一天只放映两场《毒战》,这还是周末。进到影厅,黑压压坐的满满的。我不知道为什么会这么少的排片量,难道已经定了票房?为什么挤压成这样?看到第一个镜头,我先忘了龌龊。立刻感动了。这一个镜头,就足以看出杜琪峰已经与大陆结合的非常到位了。这时我想起了当初《大搜索》什么的,港范儿陆范儿生往一起捏,看得齿冷。杜sir则成功的把香港街头的生动拉入大陆,又不丢失大陆的味道。街头、城乡结合部、收费站、大巴车、大卡车、街头店铺,粗粝的质感,现实的镜头。以后有了比香港大N倍的舞台,也为他提供了更充足的素材,不知道接下来会怎样,杜sir《黑社会》之后还没拍出什么像样的东西,有人说《毒战》是杜琪峰拍了一部林岭东电影,点评很到位。从今往后,没有情义的主人公是好人还是坏人,杜琪峰拍好电影还是坏电影,你猜?
作者:
柏仙妮
时间:
2013-4-15 17:28
本帖最后由 柏仙妮 于 2013-4-15 17:32 编辑
香港电影的好看之处在于许多时候都在滥用情怀这种东西。香港人心目中的上海滩就是个兄弟情深,戏子有情,义薄云天,甚至还是个爱国爱民的大英雄的天下。他们喜欢把地痞,流氓,江湖大盗拍得够狠够辣,有情有义。
这些与金庸笔下的经典人物其实不会有太大的区别。看多了,也有些腻。估计在大陆拍这种片子还往这路子上走,可能审不过去。(我们一腔正气,有情有义的是警察)
毒站我在网络上看了三分之一,情节挺顺畅的,但的确看得很难受。看电影对我来说就是放松放松,所以就没接下去看了。
也许恰是缺少了歪腻的情节,所以不爱看?
欢迎光临 黑蓝论坛 (http://www.heilan.com/FORU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