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蓝论坛

标题: 【疗程札记】拼接和师承 [打印本页]

作者: 顾耀峰    时间: 2013-5-23 00:20
标题: 【疗程札记】拼接和师承

有个艺术家朋友——不写小说,在看了我(以前的)和陈卫的小说后,讲了很多。其中有关我的我记住了一句:你是在做文体方面的试验,这能很宽广。这话让我大吃一惊,因为此前此人并没看过我很多小说,而以前和陈卫聊天时,他也说过类似的意思。因此,我开始有意识地考虑“文体”这玩意儿。
拼接是一种手段,借用的是视觉艺术上的方式。对小说我认为同样有效。拼接,在某种程度上属于“块面写作”,有点像视觉艺术上使用现成品。但前提一定要是,对某块的属性,有准确的把握和体现,然后必须对拼接法有自己的手段。并非“无缝拼接”就一定好,重要的是效果,和呈现。这种方法,有助于自己对“经历”和“感受”的最大程度的应用,使得素材的使用率提高。经历,包括自己的,和感受到别人的。
这个感受来源于《小城畸人》。这本小册子我个人一直很推崇,虽然说在现在看来,它的文字和表达已经过时。而类似的手法后人比它做得更好,然而,它的纯净性却无可比拟,甚至接近于“零毒素”。奈保尔的《米格儿大街》、乔伊斯的《都柏林人》都是这个路数。顺便说句,《米格尔大街》和以色列有个作家的《托玛珍娜大街》如出一辙,我怀疑这两本书有模仿的成分,但不知道是谁模仿谁,只是前者名气更响。
在疗程进行的时候我总以为,我师承加缪意识上的“困境中的积极”,学习《都柏林人》的诚实,使用新小说的变异。在疗程札记写到第五篇的时候,夏树跟我表达了个意思,她说,再写一篇就是中国式的六个道德故事了。这个意思让我非常高兴。与此同时,我惊讶于疗程的这几篇怎么会有侯麦的特点,她说她也说不上来,只是一种感觉。
跟一个自己喜欢的导演大师相比较,当然令我高兴。只是,写的时候自己根本没有想到侯麦,写完后也从来没有往那个方向想过。师承和学习,在效果上异化得是相当厉害。当然,我也并没有要写得像《都柏林人》和新小说。
我比较满意的是,这几篇东西,找不到一个对应的物来比喻它们,也就是说,我希望的效果是有“凌乱”感,有“难以言说”但有整体效果感。不满意的是,细节的瑕疵、毛疤很多,对语句、词语的修正也很重要。
疗程六出来后,夏树跟了个帖,旋即又删了,我问她为什么删,她说“回头一看写的什么!!怒火中烧地删了”。于是联想到我们共同谈到的对自己作品的“嫌弃”。我经常会嫌弃自己的作品、嫌弃自己的表达,她也是。但我追问她跟帖表达的大意,其中的一,又让我高兴无比,她说:就好像墙体彩绘,恋爱和旅行都是彩绘,哀乐中年是永恒的墙体。的确,正是如此,故事不是要表达的,故事只是支点。若非时间和精力以及对自己词句的嫌弃,疗程六应该写到2万字。现在的1万字,是及格。
对拼接的理解和使用,还在不断思考和深化中。但愿能有一个好的结果。
作者: 柏仙妮    时间: 2013-5-23 08:26
我看过那张贴子,觉得夏树写得挺好的,我还特地百度了侯麦以及他的电影风格,是有些相似。呵呵。
作者: 顾耀峰    时间: 2013-5-23 17:38
柏仙妮 发表于 2013-5-23 08:26
我看过那张贴子,觉得夏树写得挺好的,我还特地百度了侯麦以及他的电影风格,是有些相似。呵呵。

所以我问你谁给你推荐的侯麦,你还不老实~~~~
作者: shep    时间: 2013-5-23 19:25
遗憾的是,我3月份写完的也是一个XXX街……但我还没有看过米格尔和那个托马街

这到底是有幸还是不幸?

不过,我的阅读量真太小确是无法回避的事实
作者: 顾耀峰    时间: 2013-5-23 20:10
shep 发表于 2013-5-23 19:25
遗憾的是,我3月份写完的也是一个XXX街……但我还没有看过米格尔和那个托马街

这到底是有幸还是不幸?

无所谓啊。不过我觉得你写的和他们写的,感受、风格肯定不一样。
在线性历史中,古代史中留下的往往是当时产生影响成为事件的。当代史则是块面的,也就是他干他的,你干你的。
作者: 陶北    时间: 2013-5-24 02:12
以色列那个没听说过,得找来看看。




欢迎光临 黑蓝论坛 (http://www.heilan.com/FORU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