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蓝论坛

标题: 一些轻松的话题 [打印本页]

作者: 卫康    时间: 2013-9-26 16:02
标题: 一些轻松的话题
本帖最后由 卫康 于 2013-9-26 16:06 编辑

1、你写小说前会编写大纲吗?
2、你觉得经验和想象哪一个对你的写作更重要?你会主动去获取经验吗,或者你是一个宿命论者?
3、你怎么理解虚构?在意虚构吗?敏感吗?
4、你把读者放在什么位置?
5、你完成一篇短篇小说大概要多久?

作者: 卫康    时间: 2013-9-26 16:05
本帖最后由 卫康 于 2013-9-26 16:13 编辑

我自己先试答一下

1、有时会,有时不会。我没有形成自己固定的写作方法。两者区别还是很明显的,编写大纲时,机械感比较重,有点凝滞,但完成度,完整度更高,灵光之处也许更少;不编写时,更漂浮,更轻松,但往往半途而废,完成品也会有较为明显的脱节感。

2、我完全凭借经验写作。但即便它对我如此重要我目前为止也没有试着主动获取过经验,因为我是一个宿命论者,我只想描述,不想创造。

3、虚构不重要,因为它就是复述本身。葡萄藤的触须在风中歪斜了一点儿,虚构就已经达成。真实最重要。我对虚构的东西很敏感,尤其是粗制滥造的虚构,我害怕那种被劣质的虚构感动的场景,这让我觉得廉价。

4、读者开始隐藏在丛林里,当我的小说将要完成的时候它们开始涂着油彩大喊大叫,向我的耳朵吹气,让我形成一种我一直难以克服的“即将完成”的焦虑,它极大地影响了我写作的完成,让我偏执地思考文本存在的意义。我要学会在风中睁开眼睛。

5、样本太小,无法得出结论。目前,没有少于15天的


作者: 孔方    时间: 2013-9-26 16:06
1、不(如果长篇,大体上有个章节的考量)
2、经验与想象同等重要。有时依靠阅读获取间接经验。不是宿命论者。
3、虚构很重要。虚构的合理性尤为在意。
4、读者始终是眼前。
作者: 柏仙妮    时间: 2013-9-26 16:14
本帖最后由 柏仙妮 于 2013-9-26 16:58 编辑

1、以前写长篇时,会写大纲,但是短篇小说,就没有了。但是第一遍写完了,修改时会补充大量的细节。
2、经验和想像一样重要吧,会主动获取经验。看书,写小说都是在累积经验。我是这样的缩命论者“尽人力,听天命”,“谋事在人,成势在天”,也就是,不管命运如何,也许有命定的事,但我先得自己努力过才知道。

3,“虚构”,怎么说呢,其实小说都是虚构的,但必须给人以“真实”的体验。这问题说不清,拿我自己的小说来说吧,虽然许多人都觉得我的小说是我的自传体,其实大部份情节是虚构的,但大多数感觉是真实的。(我其实不好意思谈虚构,因为觉得自己在这方面很差)。

4,我记得黑天才说过一句话:至少心里要有一个读者。(他在谁的小说后面讲的)。我觉得这个有道理。好像心中只有读者的写作会变成媚俗,心中一个读者都没有的写作,我总觉得自己肯定是做不到的。很难理解说为什么,但心里肯定会想着某一位读者的。

5,现在一万左右的差不多一个月吧,但胚胎其实只要十天左右,修修改改还需要更多天。

作者: 柏仙妮    时间: 2013-9-26 16:59
我觉得聊这个挺有意思,我顶起来吧。
作者: 5月8月    时间: 2013-9-26 19:17
喜欢前4个问题!
第5个不好   太伤感

作者: 黄涛    时间: 2013-10-5 23:20
1、没写过大纲,所以没法对比写和不写的区别。通常是被一个场景刺激到了大致想一下就开始写,顺利的话在写的过程中大纲才慢慢形成,不顺利就废掉了。

2、经验很重要,但是没有想象似乎处理不了经验。目前来说对经验的依赖要多一些。不会去主动获取(现实生活的)经验,目力所及没什么值得主动去获取的……所以算是个宿命论者吧。

3、我觉得我开始写就开始虚构了,经过处理了的就都是虚构。不过问题里的虚构大概不是这种虚构……那么只要虚构得合情合理就行。对这点我不太在意,也不算敏感。

4、想象读者是一个比我有经验的作者。

5、除了日课外,最快两天写完一篇,而且感觉还成,不算废品。最慢……慢得都不记得写了多久。没有平均统计过。
作者: 凌丁    时间: 2013-10-6 22:04
这些话题很好,不过一点都不轻松
作者: X    时间: 2013-10-6 23:56
1、你写小说前会编写大纲吗?
大概的走向清楚,感觉这样就差不多了,大纲更像是一种推测,带着“我该如何去写或者我该如何去感受”然后记录下思考的轨迹。如果能按照大纲写下来,十有八九会是次品。但这很难辨认。从写作欲求来说,保持神秘和未知很重要,许多事情提前透支了写作也就被消解掉了。再说,“我感受到什么”远比“我改如何去感受”重要得多,前者避免出现后者的虚情假意。

2、你觉得经验和想象哪一个对你的写作更重要?你会主动去获取经验吗,或者你是一个宿命论者?
经验是重要的,这种来自对自身直接的刺激更为鲜活。但经验的局限性也很明显,想象的重要性就是突破经验走向更广阔的写作领域。经验可能是写作的直接原因,但很少成为根本原因。

3、你怎么理解虚构?在意虚构吗?敏感吗?
任何文体,都包涵虚构和主观这两种成分,必须虚构,按照日常或者现实的原貌记录下来的写作让人难以忍受。虚构是创造力的基本元素。

4、你把读者放在什么位置?
第一位读者是作者,过得了这一关,就不怕其他读者的检阅。商人为读者创造作品,艺术家为自己的感受创造作品,前者“我该如何去感受”,或者是“我感受到什么”。

作者: 镇州大萝卜    时间: 2013-10-8 15:37
本帖最后由 镇州大萝卜 于 2013-10-8 15:49 编辑

1.不写大纲。通常找到一个点就开始。之后一边往下写一边会有大致的布局。

2.经验和想象,年轻的时候肯定是想象比经验多。年纪大了,有时候想要失去经验束缚的想象都比较难,很多时候我会尽力摆脱经验。在写实性虚构中,个人体验比想象重要。个人体验几乎说不上主动去获取与否,似乎不专门去屏蔽的话,日常生活中就会有大量信息自动涌入。我经常主动屏蔽。

3.虚构很重要,因为我是从一个点开始。从某句话开始,想象我要写的整个。虚构和真实的关系,在于我是否自欺,是否尽力体会真实世界——真实世界跟现实世界未必一致。但是在他人,当然可以认为我所感受的真实是主观的。

4.以前心里有读者,通常是那些其实不来读的我小说的,相当了解我的人。一想到我的任何小花招都会被识破,我就一点点小花招都不敢耍。后来心里的读者是那些,我想向他们说话的人,但是也妨碍我,我得小心翼翼地想着哪里会不会过于阴暗,哪里会不会暴力了一点……有原型小说我就极其为难,一想到原型可能是读者……我不能要读者的原因不是防止商业化,是防止自己哑掉。写完以后,现实读者,我都很感谢。

在“该怎么感受”和“是什么感受”上,很赞成X。
作者: X    时间: 2013-10-8 21:48
镇州大萝卜  在避免类型化时,会很担心所谓分析和把握正好使自己适得其反。此时唯一的办法就是内心感受,虽然它仍然可能含有不准确成份,但是是受干扰最小的。  发表于 4 分钟前

镇州大萝卜  哈,这个观点是我一到急了的时候用于实践的唯一办法。我次次纠结不出结果,就如实写。次次担心自己搞出“类型化”的时候,也就只能问自己的感受。  发表于 6 分钟前


对啊,在小说中保留不完善的自己哪怕是丑陋的,但同时又力图改进,是非常好的。不好的是干脆彰显不完善和丑陋而没有改进之心。上期黑十字会的朱文的小说,就是这类。我偏激地认为这两种这是写作在坦诚中修行和在暴露中堕落的区别。
作者: mn0mn0mn0    时间: 2016-5-2 15:55
随便写




欢迎光临 黑蓝论坛 (http://www.heilan.com/FORU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