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蓝论坛
标题:
除了好奇心之外又
[打印本页]
作者:
X
时间:
2013-11-7 17:03
标题:
除了好奇心之外又
之前在想一个作者的写作退化的问题,提到了写作的好奇心的作用。刚刚想到这应该只是很模糊的一种影响,而使一个作者在写作上越来越力不从心的原因,更有可能是自己的系统尚未建立而感觉和热情已消耗殆尽,或者某种写作系统本身就是脆弱的,无法将营养反馈给自身。
写作之初依靠感觉和热情进行创作并不困难,至少较为容易写得很像样,而那些写作上未被意识到的问题还不至于形成写作障碍,这样的作品虽不完美但在年轻的才华辉映下瑕不掩瑜。但写作一旦持续,就会有许多疑问浮出水面,就像之前在空旷的黑暗中前行没有留意到路况而随着眼睛适应了黑暗他看到看清了更多东西。这些疑问的产生便是对作者作答的呼唤和要求,这种反身自问越来越消耗人的耐心并形成写作障碍,你似乎无法再随心所欲地写,在精神上也变得收敛谨慎,或者自暴自弃粗鄙处理。这时候才能退居而经验显出了重要性。
但这仅仅是一种保全写作的权宜之计,不管是文本本身对感受鲜活的要求,还是决定性的写作思想意识的建立和稳固,都是一个长期的重拾又淘汰以求从杂乱庞大的想法中梳理出自身赖以发展的独立系统的艰难过程。
这种系统必须能形成营养反馈自身,包括带来更为新鲜的自我怀疑。就像那些依靠最初才华而光彩夺目的人容易夭折一样,过于迅速形成的系统也容易导致机械僵化。
作者:
柏仙妮
时间:
2013-11-7 17:25
本帖最后由 柏仙妮 于 2013-11-7 17:27 编辑
就在看见这贴子之前的一分钟,带着很烦燥的心情在想:除了以自身为原料反复写作以求得突破外(这个可以长期的写,我自己可以感觉得到,我就想写出像《老人与海》《妇人与猫》这样的作品,反复写对自己(我这个人,而不是写作技巧)有帮助,其实我对“写小说具有自我救赎,自我教化的功能”这个观点持认同态度。但,对于其他类型的写作,好像都是模枋,一般就是看到某个能触动的作品,被其写法或事件所含的信息所冲击,然后很想写出一篇类似的,就搜罗一下身边的事件,开写了。
但是,我刚刚就想写的时候,突然觉得自己没有原创性,因为一个是以自身为原型,一个是以他人的作品为原型,自己却不能创造出一篇独特的小说。这样一想,很烦,但又有点小心思地想到,别人是不是也这样,其他人的写作是不是也这样?
欢迎光临 黑蓝论坛 (http://www.heilan.com/FORUM/)
Powered by Discuz! X2.5